-
题名深度调峰下超临界火电机组蓄热量对煤耗的影响
- 1
-
-
作者
成珊
付毅
张煌
王志杰
陈文
田红
-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国网湖南电力有限公司
-
出处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5-1353,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006016)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2JJ30607)
+1 种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22B0291)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资助项目(5216A521N00H)。
-
文摘
为探究深度调峰超临界直流锅炉火电机组蓄热量对机组供电煤耗的影响,基于机组稳态与非稳态下不同的运行特征,计算了不同工况下锅炉各汽水流程部件的实际蓄热系数,并基于机组实际运行数据计算得到机组供电煤耗,研究了机组实际蓄热系数对供电标准煤耗的影响。以某660 MW超临界机组为例开展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稳态与非稳态下,当机组从100%汽轮机额定负荷工况(THA)降低到30%THA时,金属蓄热系数分别增大135.47%和133.93%,汽水蓄热系数变化不大,实际蓄热系数分别增大80.83%和80.07%,且非稳态下机组的各项蓄热系数均大于稳态时;非稳态下机组供电标准煤耗比稳态时增加了11.76~22.40 g/(kW·h);机组向上调峰过程中实际蓄热系数和供电煤耗均大于向下调峰过程;机组供电煤耗与实际蓄热系数呈强相关性,且随着实际蓄热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
关键词
直流锅炉
火电机组
蓄热系数
深度调峰
供电标准煤耗
-
Keywords
once-through boiler
thermal power unit
heat storage coefficient
deep peak shaving
standard coal consumption of power supply
-
分类号
TM62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
-
题名火电机组除氧器排汽对供电煤耗率的定量影响
被引量:4
- 2
-
-
作者
白博博
石奇光
沈阳
龚胜
冒玉晨
-
机构
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
出处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
文摘
火电站热力除氧器的工作排汽量一般为除氧器每吨进水的1‰~3‰。一台超超临界1050MW机组热力除氧器的排汽量约为2.77t/h~8.33t/h,排汽离开除氧器也是机组热力循环的工质损失,增加机组供电标准煤耗约为0.158g/(kW·h)~0.475g/(kW·h)。对除氧器工作排汽的4种回收方案进行了热经济性的定量分析,发现采用方案Ⅰ可使机组供电标准煤耗降低0.137g/(kW·h)~0.412g/(kW·h)。若全年运行为4000h计算,年可节约标准煤为575.4t~1730.4t。若化学补水以10元/t计,则年减少的化学补水可节约110 800元~333 200元。
-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热力除氧
工作排汽量
机组供电标准煤耗
-
Keywords
ultra-supercritical unit
thermal deaeration
working leakage volume
unit standard coal consumption
-
分类号
TK21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
-
题名热电厂热经济性指标分析实证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何永秀
张一星
张培基
-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
新力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3-36,共4页
-
文摘
通过对热电厂不同供热工况的分析与判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结合具体企业的实例进行热经济性指标分析与研究,得出该企业运行的供热抽汽参数工况与设定的低参数工况接近,其中压机组凝汽发电部分的热耗高,供热、供电标准煤耗率高,汽轮机选型不够合理等结论。并为该企业提出了尽量使用煤粉炉,减少低效率的链条炉运行,降低对外供汽参数,在最小凝汽量下运行等降低供热、供电标准煤耗率的途径。
-
关键词
热电联产
热经济性
供电标准煤耗率
节能
经济效益
-
Keywords
co-generation
heat economy
standard coal consumption rate of power supply
energy conservation
economic benefit
-
分类号
TM62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
-
题名协调余热与回热系统的热能梯级利用技术
被引量:6
- 4
-
-
作者
魏绍青
郝江平
胡和敏
姜平
高士秋
-
机构
晋能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山西赵庄鑫光发电有限公司
-
出处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115,共5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5CB251503)~~
-
文摘
针对目前常用余热利用技术的不足,开发了协调余热与回热系统的新型热能梯级利用系统。该系统将锅炉和汽轮机的余热利用与回热循环有机结合起来,可智能分配热流向,具有更好的参数调控性能和工况适应性,不仅动态优化了热能的梯级利用,也改善了空气预热器的性能。以某660 MW空冷机组为例,设置传统低温省煤器回收烟气余热可使供电标准煤耗率在额定功率工况和热耗率验收工况分别降低1.70、1.08 g/(k W·h),采用协调余热与回热系统改造后分别降低3.19、3.74 g/(k W·h),平均多节能约150%,热经济性显著提高。
-
关键词
余热利用
回热循环
空气预热器
低温省煤器
热能梯级利用
供电标准煤耗率
-
Keywords
waste heat utilization
regenerative cycle
air preheater
low-temperature economizer
thermal energy cascade utilization
standard coal consumption rate of the power supply
-
分类号
TM62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