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2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贮饲料的制作及使用技术
1
作者 周泓燕 《四川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36-37,共2页
制作青贮的季节一般为夏季或秋季,制作青贮时的温度以30℃为宜,超过38℃不利于乳酸菌繁殖、发酵,青贮料易变坏。有些地区冬季也可制作青贮,但冬季气温较低,青贮发酵速度慢,发酵时间长。1青贮原料选择青贮原料需要含有一定量的糖分,以供... 制作青贮的季节一般为夏季或秋季,制作青贮时的温度以30℃为宜,超过38℃不利于乳酸菌繁殖、发酵,青贮料易变坏。有些地区冬季也可制作青贮,但冬季气温较低,青贮发酵速度慢,发酵时间长。1青贮原料选择青贮原料需要含有一定量的糖分,以供乳酸菌发酵需要,其一般为茎叶为青绿的,牲畜可食用的作物秸秆和人工种植的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料 温度 发酵 冬季 秋季 使用技术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阳市玉米除草剂药害情况分析及除草剂科学使用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祖国 郑祖凤 《湖北植保》 2024年第1期80-82,共3页
近年来,当阳市有不少农户因玉米田除草剂使用不当,导致药害时有发生,轻则影响玉米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针对玉米田除草剂药害频发情况,笔者从药害症状、原因、补救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调查与总结,并提出了科学使... 近年来,当阳市有不少农户因玉米田除草剂使用不当,导致药害时有发生,轻则影响玉米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针对玉米田除草剂药害频发情况,笔者从药害症状、原因、补救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调查与总结,并提出了科学使用技术,指导农户开展玉米化学除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除草剂 药害症状 补救措施 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使用技术领域一部新的工具性手册 《新编农药使用技术手册》
3
作者 刘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3-1153,共1页
孙家隆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内容简介:本手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常见的22种农药剂型及其性能与科学施用、我国农药制剂的发展方向,第二部分则是从名称、结构、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点、适宜作物、应用技术及注意... 孙家隆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内容简介:本手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常见的22种农药剂型及其性能与科学施用、我国农药制剂的发展方向,第二部分则是从名称、结构、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点、适宜作物、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580余种我国常用农药。本书及时、全面、实用地总结与概括当前常用农药的应用技术,是农药领域不可多得的工具性手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使用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农药制剂 常用农药 农药剂型 农药领域 工具性 手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涂干剂的种类及使用技术
4
作者 刘宁娟 赵晓琴 罗峰谊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3期91-93,共3页
近年来气候异常,冬季极端低温、春季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对猕猴桃的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在生产实践中,果农对于冻害和病害的防控意识薄弱,冬季涂干时对于涂干剂的作用、种类和使用方法不清楚。经过调查了解和实践观察,总结出了... 近年来气候异常,冬季极端低温、春季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对猕猴桃的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在生产实践中,果农对于冻害和病害的防控意识薄弱,冬季涂干时对于涂干剂的作用、种类和使用方法不清楚。经过调查了解和实践观察,总结出了猕猴桃树干涂白剂、氨基酸涂干剂、药剂涂干剂、伤口愈合剂的配方成分、使用时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涂干剂 种类 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田新登记除草剂唑嘧磺草胺的安全使用技术
5
作者 段学东 邱志凌 +1 位作者 刘娜 许长虹 《河南农业》 2024年第23期49-49,共1页
甘薯田间阔叶杂草防除一直是困扰我国薯农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技术短板。2021年唑嘧磺草胺首次在我国甘薯田登记,防治田间一年生阔叶杂草。唐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技术人员于2021―2023年逐步在甘薯田推广应用:在甘薯移栽活棵... 甘薯田间阔叶杂草防除一直是困扰我国薯农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技术短板。2021年唑嘧磺草胺首次在我国甘薯田登记,防治田间一年生阔叶杂草。唐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技术人员于2021―2023年逐步在甘薯田推广应用:在甘薯移栽活棵后,唑嘧磺草胺与精喹禾灵混用全田喷雾施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喹禾灵 安全使用技术 甘薯田 唑嘧磺草胺 一年生阔叶杂草 全程机械化生产 喷雾施药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蚜酮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技术及对天敌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徐德进 顾中言 +2 位作者 徐广春 许小龙 范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4-1059,共6页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新型杀虫剂吡蚜酮对水稻褐飞虱的作用方式、不同龄期毒力、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并初步探讨了吡蚜酮对天敌黑肩绿盲蝽和蜘蛛(机敏漏斗蛛)的毒力及其田间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蚜酮对褐飞...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新型杀虫剂吡蚜酮对水稻褐飞虱的作用方式、不同龄期毒力、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并初步探讨了吡蚜酮对天敌黑肩绿盲蝽和蜘蛛(机敏漏斗蛛)的毒力及其田间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蚜酮对褐飞虱不仅具有触杀作用,还具有较强的内吸作用。吡蚜酮对褐飞虱1龄、3龄若虫的168hLC50值分别为14.99mg·L-1、13.08mg·L-1,显著低于5龄若虫和成虫。盆栽试验发现当盆钵中保持水层时,吡蚜酮的防治效果更高。在褐飞虱低龄期、田间保持水层条件下,应用25%吡蚜酮WP制剂300g·hm-2、450g·hm-2和600g·hm-2,药后15d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吡蚜酮对黑肩绿盲蝽成虫的安全性级别为较不安全(Ⅲ级),田间使用吡蚜酮后黑肩绿盲蝽数量减少;吡蚜酮对蜘蛛安全性级别为安全(Ⅰ级),田间使用吡蚜酮后蜘蛛数量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为吡蚜酮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吡蚜酮 作用方式 使用技术 天敌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残留降解行为及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30
7
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2 位作者 章虎 钱鸣蓉 陈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9-475,共7页
为评价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设施栽培黄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两种杀菌剂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实际生产中的... 为评价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设施栽培黄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两种杀菌剂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818~2.925),(2.204~2.638)d,施药浓度高的情况下消解速度慢;设施栽培黄瓜中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最终残留量均受施药浓度、施药次数的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用药次数正相关;不同农药种类消解速度也有差异,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消解速度比嘧菌酯更快,相同采样间隔时间和相同用药模式下吡唑醚菌酯比嘧菌酯的残留量低。参考国内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议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方法施药及使用剂量,施药2~3次的情况下,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上的采收安全间隔期为3 d,随着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的增加,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吡唑醚菌酯 黄瓜残留 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水稻种子处理剂利用现状与使用技术 被引量:14
8
作者 吉沐祥 杨红福 +4 位作者 姚友华 束兆林 傅反生 赵来成 缪康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0,共3页
关键词 江苏省 水稻 种子处理剂 种类 品种 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茚虫威在菜用大豆上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9
9
作者 陈丽萍 郭建辉 +1 位作者 蔡恩兴 张维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43-449,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研究了菜用大豆中茚虫威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以及茚虫威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了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菜用大豆中茚虫威残留量定量检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6.8%~90.1%,相对标准... 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研究了菜用大豆中茚虫威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以及茚虫威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了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菜用大豆中茚虫威残留量定量检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6.8%~90.1%,相对标准偏差为3.85%~5.24%,最小检出量0.01ng,最低检测浓度为0.005mg/kg,该方法简便、准确、能满足实际样品分析。茚虫威在菜用大豆上的原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有所差异,施用有效成分96.43g/hm2的原始沉积量>施用有效成分48.21g/hm2的原始沉积量,间隔期7d连续施药两次的原始沉积量>施药1次;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早季的消解系数(︱k︱)=0.17475±0.00015,半衰期(T1/2)为4.0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26.3~26.4d;晚季︱k︱=0.10835±0.00495,T1/2为6.1~6.7d,T0.99为40.6~45.5d。在安全使用技术示范试验区,茚虫威按常规施药量(有效成分67.50g/hm2)及施药方法,2006年晚季施药1次与间隔期7d连续施药两次,在末次施药后25d、30d,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65~0.102mg/kg和0.032~0.081mg/kg;2007年早季间隔期7d连续施药两次,在第2次施药后15d,最终残留量为0.097~0.132mg/kg,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均符合日本规定的MRL(0.2mg/kg)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茚虫威 残留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在设施青菜上的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道泽 宋亮 +2 位作者 洪文英 吴燕君 洪奎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4-348,共5页
为评价毒死蜱在设施栽培青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毒死蜱在青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调整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 为评价毒死蜱在设施栽培青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毒死蜱在青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调整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毒死蜱在青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1.161-1.438 d;设施栽培青菜中毒死蜱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正相关,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消解速度减慢,残留量增大;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使用剂量及施药方法,施药1次的情况下,毒死蜱在青菜上采收安全间隔期应延长至14 d,产品质量水平才符合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MRL要求。建议蔬菜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毒死蜱使用用量及停药期的控制或用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设施栽培青菜 残留 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矮64S的育性特征及其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24
11
作者 邹江石 姚克敏 邓芳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92,共6页
本文用培矮 6 4 S在南京、武汉、贵阳、三亚 4地 1991~ 1998年共 5 5 2项套袋自交结实率资料和 381项花粉可育度资料结合各地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日长资料分析了培矮 6 4 S的育性转换指标及其育性变化规律。指出培矮 6 4 S具有育性转换温... 本文用培矮 6 4 S在南京、武汉、贵阳、三亚 4地 1991~ 1998年共 5 5 2项套袋自交结实率资料和 381项花粉可育度资料结合各地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日长资料分析了培矮 6 4 S的育性转换指标及其育性变化规律。指出培矮 6 4 S具有育性转换温度指标较低、短日互补作用显著的基本特点。据此 ,结合我国各地的温度和日长特点以及目前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发生的问题 ,讨论了培矮 6 4 S的安全使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矮64S 育性特征 安全使用技术 育性转换 光温指标 日长互补作用 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在菜用大豆上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 被引量:12
12
作者 蔡恩兴 郭建辉 +1 位作者 陈丽萍 张奇泓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3-827,共5页
为了监测菜用大豆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及科学、安全使用毒死蜱防治菜用大豆上的害虫,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菜... 为了监测菜用大豆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及科学、安全使用毒死蜱防治菜用大豆上的害虫,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菜用大豆上的原始沉积量较高,施用有效成分1.08kg·hm^-2的原始沉积量高于施用0.77kg·hm^-2,施用2次的高于施用1次。毒死蜱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早季的消解速率快于晚季,早季的半衰期(DT50)为2.7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99)为18.2d,而晚季的DT50为3.4—3.5d,T99为22.7~23.5d。安全使用技术示范试验结果显示,毒死蜱按常规使用剂量及施药方法,间隔7d连续施用2次,施药后25d、28d的残留量平均分别为0.075mg·kg^-1和0.030mg·kg^-1,对照GB2763-2005中叶菜类蔬菜的MRL,以及日本、美国、欧盟的MRL,毒死蜱在菜用大豆上施药后25d产品符合于我国的质量安全要求,28d产品符合于日本、美国、欧盟规定的质量安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毒死蜱 残留消解动态 安全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学习使用技术”到“使用技术学习”——解读新版美国“国家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永锋 王以宁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2-85,共4页
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2007年颁布了新版美国国家学生教育技术标准。文章针对新版标准,从背景、内容、评价与启示方面进行了解读。指出新版标准的核心在于拓展信息技术素养的内涵,强调以"使用技术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技术素养。
关键词 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使用技术学习 评价与启示 教育技术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曲病化学防控药剂精准使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蓉 黄瑞荣 +2 位作者 胡建坤 华菊玲 刘思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65-68,共4页
探索了43%好力克SC与30%爱苗EC在防治稻曲病中的精准使用技术。结果表明:对于43%好力克SC而言,在移栽前施用无效,在破口期至齐穗期施用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效;对于30%爱苗EC来说,在移栽前施用有预防效果,在破口前期施用的防效优于在破口期... 探索了43%好力克SC与30%爱苗EC在防治稻曲病中的精准使用技术。结果表明:对于43%好力克SC而言,在移栽前施用无效,在破口期至齐穗期施用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效;对于30%爱苗EC来说,在移栽前施用有预防效果,在破口前期施用的防效优于在破口期和齐穗期施用的。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用药成本等因素,推荐在破口前7 d和破口期各施用43%好力克SC 129.00 g/hm2一次或只在破口期施用43%好力克SC 193.50 g/hm2一次;在破口前7 d和破口期各施用30%爱苗EC 90.00 g/hm2一次或只在破口前7 d施用30%爱苗EC 135.00 g/hm2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化学防控 精准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糠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及使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艳荣 王鸿升 张海棠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699-2701,共3页
对菌糠饲料的机械加工、化学处理、青贮发酵、自然发酵、接菌发酵等加工调制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菌糠饲料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菌糠饲料 加工调制 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氏线虫防治香蕉假茎象甲的田间使用技术 被引量:7
16
作者 陆永跃 梁广文 曾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7-520,共4页
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 ,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 ,评价了注射法使用斯氏线虫处理成长蕉株对香蕉假茎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所有的试验组合均可以将香蕉假茎象甲种群趋势指数压到 1以下 ;建立了斯氏线... 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 ,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 ,评价了注射法使用斯氏线虫处理成长蕉株对香蕉假茎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所有的试验组合均可以将香蕉假茎象甲种群趋势指数压到 1以下 ;建立了斯氏线虫的使用浓度、使用次数与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之间回归模型 :Y =0 .96 2 7- 0 .130 8A - 0 .0 382B ,并分析了两因子对控制作用的影响。通过拟合给出了不同组合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的控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线虫 防治 香蕉假茎象甲 田间使用技术 控制作用 昆虫病原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寡糖素水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使用技术 被引量:29
17
作者 冯自力 朱荷琴 +3 位作者 李志芳 师勇强 赵丽红 许荣华 《中国棉花》 2014年第7期11-13,共3页
通过对国内3种氨基寡糖素水剂进行田间试验,探讨了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田间使用技术.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用量下,0.5%氨基寡糖素水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37.5%,3%氨基寡糖素水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54.0%;0.5... 通过对国内3种氨基寡糖素水剂进行田间试验,探讨了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田间使用技术.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用量下,0.5%氨基寡糖素水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37.5%,3%氨基寡糖素水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54.0%;0.5%氨基寡糖素水剂有效成分用量在11.25 mL· hm-2(稀释350倍)左右较为合适.氨基寡糖素水剂适合在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进行叶面喷施,喷施用水量为780 L·hm-2左右,每7 d一次,连续3~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寡糖素 棉花黄萎病 防治效果 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磺隆使用技术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1
18
作者 苏少泉 徐其忠 刘金玉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1995年第1期22-23,共2页
豆磺隆使用技术的若干问题苏少泉,徐其忠,刘金玉(东北农业大学150030)(沈阳军区后勤部农技站)豆磺隆(chlorimuron-ethyl)即2-[[(4-氯-6-甲氧基嘧啶-2)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苯甲酸乙... 豆磺隆使用技术的若干问题苏少泉,徐其忠,刘金玉(东北农业大学150030)(沈阳军区后勤部农技站)豆磺隆(chlorimuron-ethyl)即2-[[(4-氯-6-甲氧基嘧啶-2)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苯甲酸乙酯,是新开发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磺隆 使用技术 除草剂 磺酰脲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实用型连栋温室结构及使用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樊平声 沙国栋 +3 位作者 张戟 冯伟民 卢昱宇 韩庆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3-504,共2页
通过试验研究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总结出苏南地区经济实用型连栋温室的结构设计标准:温室栋宽8×4=32 m,长度40~60 m,面积1 280~1 920 m2,南北延长方向,柱高3 m,顶高5 m,雨槽底檐距柱底3 m,屋脊距柱底5 m,拱半径9 m。柱距为中柱... 通过试验研究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总结出苏南地区经济实用型连栋温室的结构设计标准:温室栋宽8×4=32 m,长度40~60 m,面积1 280~1 920 m2,南北延长方向,柱高3 m,顶高5 m,雨槽底檐距柱底3 m,屋脊距柱底5 m,拱半径9 m。柱距为中柱4 m,边柱2 m。根据NYJ/T06—2005《连栋温室建设标准》,对安装材料、荷载规范等提出技术要求。该温室具有造价低,抗暴风雪能力强,保温节能效果显著,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不受季节限制,可以周年进行苗木、精品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作物的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苏南地区 连栋温室 结构设计 荷载计算 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防治香蕉假茎象甲的使用技术 被引量:7
20
作者 陆永跃 梁广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0-72,共3页
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以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评价了绿僵菌不同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组合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使用浓度(XA)、使用次数(XB)和干扰控制作用指数(Y)之间的回归模型:Y=1.349 9-0... 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以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评价了绿僵菌不同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组合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使用浓度(XA)、使用次数(XB)和干扰控制作用指数(Y)之间的回归模型:Y=1.349 9-0.101 8 XA-0.090 3 XB.并以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I)小于1为标准,明确了8×107 mL-1使用3次、8×108 mL-1使用2次和8×108 mL-1使用3次,香蕉假茎象甲种群数量将持续降低,其中以8×108 mL-1使用3次的干扰控制作用指数值最小,为0.173 3,控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生物防治 香蕉害虫 假茎象甲 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