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流行语使用主体社会文化心理阐释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网络流行语生动简洁、新颖独特、富有张力,是表达民意的一种符号。基于创新求变、模仿从众、排遣宣泄、寻爱求暖、自我实现等普遍存在于青年网民中的社会心理,于是青年网民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创作和使用主体。网络流行语的存在与消亡... 网络流行语生动简洁、新颖独特、富有张力,是表达民意的一种符号。基于创新求变、模仿从众、排遣宣泄、寻爱求暖、自我实现等普遍存在于青年网民中的社会心理,于是青年网民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创作和使用主体。网络流行语的存在与消亡取决于社会选择,有生命的语言自然会流传下来,约定俗成后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一部分。对待网络流行语应多加包容、积极引导,使其成为网络交流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使用主体 青年网民 社会文化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与公款使用主体的认定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坚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4-157,共4页
本文以一起挪用公款的个案为例,对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和公款使用主体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开分析,指出:国有公司、企业改制中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委派性质是否发生变化,应依据实际情况严格界定;最高法院的两个涉及界定“挪用... 本文以一起挪用公款的个案为例,对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和公款使用主体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开分析,指出:国有公司、企业改制中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委派性质是否发生变化,应依据实际情况严格界定;最高法院的两个涉及界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司法解释及全国人大对此作出的立法解释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认定公款使用主体的问题。从根本而言,现行刑法及相关解释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保护国有资产,值得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用公款罪 犯罪主体 使用主体 犯罪构成 国有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聚焦知识到关注主体:近三十年来美国科学教材评价工具的发展与思考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先强 王祖浩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0-163,共14页
如何评价和优选出高质量的科学教材,以促进学习者的高质量和自主发展,评价工具是关键。从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发展来看,美国的科学教材评价研究起步较早,也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鉴于此,本文梳理了美国近三十年来主要科学教材评价工具... 如何评价和优选出高质量的科学教材,以促进学习者的高质量和自主发展,评价工具是关键。从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发展来看,美国的科学教材评价研究起步较早,也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鉴于此,本文梳理了美国近三十年来主要科学教材评价工具的典型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科学教材评价研究在评价理念、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评价内容的侧重点逐渐从教材内容的合理分布向着教材内容的课堂落实,以及教材内容的学习过程等维度转变,具体表现在基于课程标准落实“素养”学习目标;立足内容分析促进学习主体发展;综合多种方法评估学习“支持”特征等方面。其中,教材使用者的主体性发挥在美国科学教材评价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美国的经验,未来的科学教材评价研究应该超越对教材“内容属性”的浅层分析,需要更多关注对教材“主体属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和支持教师的高效“教”)的深度评估。具体而言,后续研究可以从行为、认知、情感和社会等维度来评价科学教材,促进学习主体发展的质量与水平,通过对教材中“学习参与”要素和“教学支持”特征的全面分析,引导科学教材的编写与研究向着“促学”和“育人”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材 教材使用主体 评价工具 发展趋势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者视角下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适用性评价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曹珂 彭祥宇 +1 位作者 王雨琪 肖竞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71,78,共10页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供给侧与需求端主体认知异位、场所服务能力存疑的问题,通过对公众应急避难选择意愿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建构以场所安全性、识别度、可达性、熟悉度为指标准则,以场所内部设施齐备度、视线可及性、标识...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供给侧与需求端主体认知异位、场所服务能力存疑的问题,通过对公众应急避难选择意愿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建构以场所安全性、识别度、可达性、熟悉度为指标准则,以场所内部设施齐备度、视线可及性、标识完备度、路径清晰度、宣传教育力度等10项具体内容为指标因子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适用性评价方法,并结合对重庆市沙坪坝商圈地区的案例调查与实证研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进而提出基于实证反馈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问题诊断与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 使用主体视角 适用性评价 拟合检验 优化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前免疫证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
作者 单洪波 五宪臣 +1 位作者 杜志刚 孔俊岩 《吉林畜牧兽医》 2004年第9期5-6,共2页
关键词 免疫接种 免疫证明 使用主体 全程管理 全程登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周礼》到《乐府诗集》——简论登歌自西周至唐宋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4
6
作者 吴相洲 王颜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堂下乐悬,堂上登歌,乐舞八修,这是雅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登歌在西周就开始出现。西周时期的登歌,其诗歌内容、风格、演奏形式都是与使用场合密切结合、不可脱离的。其使用场合是乡饮酒礼与天子的大射、宴享、宗... 堂下乐悬,堂上登歌,乐舞八修,这是雅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登歌在西周就开始出现。西周时期的登歌,其诗歌内容、风格、演奏形式都是与使用场合密切结合、不可脱离的。其使用场合是乡饮酒礼与天子的大射、宴享、宗庙祭祀;使用主体是乡大夫与代表国家的天子;使用的诗歌内容是《诗经》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清庙》等,具体的使用内容、风格因场合的变化而不同;演奏形式也是有乐器伴奏的,场合不同,所用的乐器也有区别。《乐府诗集》中的登歌,虽然是在西周登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却呈现出与西周明显不同的特征。《乐府诗集》中的登歌,使用主体已专为天子所用;使用场合则扩大到各种对象的国家祭祀;诗歌内容、风格等方面也表现出与使用场合的脱离;演奏形式经历了从有乐器伴奏到无乐器伴奏、又最终多乐器伴奏的变化;最终呈现出内容固定(都是歌颂本朝功德),风格固定(都是庄严肃穆),使用主体固定(仅代表国家的天子可用)的特点,这些特点多是在自晋至唐这一时间段内产生并固定下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歌 内容 使用主体 风格 伴奏乐器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情报活动
7
作者 谷口早吉 李道军 《情报杂志》 1987年第2期85-92,共8页
所谓情报活动,就是指为获得个人或团体从事某种行为必需的知识即情报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本文试就情报活动诸环节及其相互关系、情报活动的特点及当前情报活动所面临的问题作些讨论。情报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周期,在这个周期上,有情报目... 所谓情报活动,就是指为获得个人或团体从事某种行为必需的知识即情报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本文试就情报活动诸环节及其相互关系、情报活动的特点及当前情报活动所面临的问题作些讨论。情报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周期,在这个周期上,有情报目标的设定、情报资料的收集、情报资料的处理、情报(资料)的整理、保管和情报的提供利用等各个环节。设定情报目标,是决定为进行某种行动都需要些什么样的情报。情报目标有两种,一是基础性的,一般性的;二是适应各种特定的需求的。所谓基础性,一般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活动 情报资料 研究情报 使用主体 情报部门 目标 收集 相互关系 分析结果 重要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产市场
8
作者 曲建科 《经济问题》 1988年第4期6-10,共5页
土地是人类基本生产要素之一。正如其它生产要素一样,土地在成为人类消费对象(生产和生活消费)之前,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形式——有偿的或无偿的。实现其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主体地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须通过有偿买卖的方式实现,这是由... 土地是人类基本生产要素之一。正如其它生产要素一样,土地在成为人类消费对象(生产和生活消费)之前,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形式——有偿的或无偿的。实现其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主体地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须通过有偿买卖的方式实现,这是由土地的内在商品属性和外在的市场化的必然趋势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要素 市场化 所有权 商品经济 使用 商品属性 消费对象 地产 土地所有权 使用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