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网络流行语生动简洁、新颖独特、富有张力,是表达民意的一种符号。基于创新求变、模仿从众、排遣宣泄、寻爱求暖、自我实现等普遍存在于青年网民中的社会心理,于是青年网民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创作和使用主体。网络流行语的存在与消亡取决于社会选择,有生命的语言自然会流传下来,约定俗成后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一部分。对待网络流行语应多加包容、积极引导,使其成为网络交流的有效手段。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Journal of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2011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期文化视阈下的汉语流行语研究"
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汉语流行语研究"(项目编号:zyz201200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