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春玉米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23
1
作者 黄晚华 杨晓光 +9 位作者 曲辉辉 冯利平 黄彬香 王靖 施生锦 武永峰 张晓煜 肖小平 杨光立 李茂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8-34,共7页
季节性干旱是影响湖南春玉米生产最突出的气象灾害,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的规律,可为湖南春玉米生产的发展和合理布局提供技术支持。该文基于湖南省96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FAO于1998年推荐的Penman-Monteith... 季节性干旱是影响湖南春玉米生产最突出的气象灾害,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的规律,可为湖南春玉米生产的发展和合理布局提供技术支持。该文基于湖南省96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FAO于1998年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量、玉米的作物需水量。考虑盈余降水对水分亏缺指数的影响,修正了的水分亏缺指数计算方法,并依据玉米的水分亏缺指数,分析了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率的时空特征。并选取不同区域典型站点分析了水分亏缺指数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南春玉米生长季节内干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空间区域分布特征:干旱频率较高的时段主要在玉米抽雄-吐丝阶段及其后的生育阶段,且随生育期后移干旱频率明显增加,以轻旱程度为主。空间分布特征是以湘中南的衡阳及周边一带干旱频率最高,其次为湘东、湘北一带次高,湘西等地春玉米干旱频率低。各年代之间比较,以20世纪80年代干旱较严重,90年代干旱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干旱 水资源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作物需水量 时空特征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吉林省玉米不同生育时段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邱美娟 郭春明 +4 位作者 王冬妮 袁福香 王美玉 穆佳 王琪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8,共10页
利用吉林省1961-2015年46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结合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玉米生育期逐旬需水量(Et_c)、降水量以及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根据干旱等级指标计算逐旬不同等级干旱频率、平均干旱强度以及干旱风险指数,并分析其空... 利用吉林省1961-2015年46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结合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玉米生育期逐旬需水量(Et_c)、降水量以及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根据干旱等级指标计算逐旬不同等级干旱频率、平均干旱强度以及干旱风险指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玉米生长季水分供需状况看,西部地区整个玉米生长季水分亏缺最严重,玉米易遭受干旱威胁,中部发生干旱的威胁次于西部地区,东部发生干旱的威胁最小。西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中部,东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率最低,平均干旱强度和干旱风险指数与此有相同的分布特征。各等级干旱基本上是在玉米生长的前期和后期发生频率较高,而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期,发生频率相对较小。除个别情况,各时段基本是轻旱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中旱,而重旱发生频率较低,特旱发生频率最低。代表站各时段水分亏缺指数年际变化基本是中前期呈减少趋势,中后期呈增加趋势。不同时段各等级风险区空间分布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 需水量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生长季 干旱 玉米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宁夏酿酒葡萄干旱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雅善 李华 +1 位作者 王华 王艳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3-211,共9页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是衡量旱情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是科学有效地应对旱灾的重要手段。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24个站点3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旬作物系数法,以FAO Penman-Monteith模型为基础计算作物需水量,再结合有效降雨量,...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是衡量旱情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是科学有效地应对旱灾的重要手段。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24个站点3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旬作物系数法,以FAO Penman-Monteith模型为基础计算作物需水量,再结合有效降雨量,对宁夏酿酒葡萄的水分亏缺指数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同时,也就干旱发生频率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宁夏酿酒葡萄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在葡萄生育期内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总体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月上旬。在整个生育期内,区内旱情严重程度均呈现由南向北递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酿酒葡萄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干旱频率 MANN-KENDALL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用于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灾变监测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崇瑞 游松财 +1 位作者 武永峰 王一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75-185,共11页
为建立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灾变过程动态监测方法体系,跟踪反馈干旱时空特征和发展趋势,该文在采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crop water deficit index)作为干旱监测指标的基础上,针对分区域和特定生育期内传统作物系数(Kc)值的固定化设置现... 为建立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灾变过程动态监测方法体系,跟踪反馈干旱时空特征和发展趋势,该文在采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crop water deficit index)作为干旱监测指标的基础上,针对分区域和特定生育期内传统作物系数(Kc)值的固定化设置现状,首先采用分段函数对作物系数(Kc)进行逐日估算,进而计算逐日CWDI;其次对干旱等级的临界阈值进行逐日估算,构建随春玉米发育进程变化的干旱等级动态划分标准。在此,该文以东北地区2018年春玉米干旱为例,基于逐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气压、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以及春玉米关键生育期数据等,分别计算了逐日和8 d合成的CWDI与改进CWDI,通过地面干旱调查数据对二者的监测结果进行检验,对其监测精度和空间连续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利用改进CWDI对东北地区2018年春玉米干旱灾变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揭示了其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基于改进CWDI的春玉米干旱监测结果与地面调查结果具有较高吻合度,整体判对率达到了75.7%,比CWDI监测的干旱判对率提高了8.1%;CWDI监测的干旱程度在不同行政区域交界处出现了明显突兀的变化,而改进CWDI则表现出良好的空间连续性,适用于春玉米干旱灾变过程动态监测之目的。2)2018年东北地区主要发生5月的春旱和7月下旬到8月中旬的伏旱,春旱从吉林西部开始发生并向西南方向不断扩展,消退方向与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伏旱从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等地区向东部不断发展,之后由东、西两侧向中部不断消退。并且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均有一定程度的干旱发生。3)改进CWDI可以很好的反映出2018年5月22日前后大范围降水过程所引起的春旱面积减小、程度降低的过程,对降水因子敏感,可以实时表征逐日尺度降水增多引起的干旱强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水分 干旱 东北地区 春玉米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江苏省冬小麦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尤新媛 胡正华 +5 位作者 张雪松 申双和 番聪聪 黄进 李琪 张琪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243-249,共7页
近年来,江苏地区季节性干旱频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冬小麦产量的增长。研究作物生长季干旱发生的时空规律,对于采取有效防灾减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江苏省1981—2010年1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冬小麦生育期及产量资料,利用作物... 近年来,江苏地区季节性干旱频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冬小麦产量的增长。研究作物生长季干旱发生的时空规律,对于采取有效防灾减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江苏省1981—2010年1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冬小麦生育期及产量资料,利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分析近30年江苏省冬小麦生长季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WDI值在冬小麦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江苏北部高于南部,2个地区的CWDI多年均值在年代间变化趋势大体一致,20世纪90年代是剧烈波动期。从各等级干旱发生站次数的年代变化来看,30年里冬小麦拔节至抽穗期的干旱发生站次数为持续增加趋势,其他3个生育阶段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峰值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说明30年里旱情总体在加重,最严重的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有所缓和。干旱发生概率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总体为由苏南向苏北逐渐增大。在冬小麦各生育阶段,苏北的赣榆区、徐州市、宿迁市是干旱频率的高值区,干旱频率随着干旱等级的升高而降低。江苏省冬小麦生长中后期干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徐州市更是干旱灾害的高发区,须加强对干旱灾害的预警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干旱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方法的儋州橡胶林干旱监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彩红 蔡杏尧 +1 位作者 陈小敏 吴青兰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6,共6页
为解决橡胶林干旱灾害等级指标的不足,通过分析儋州地区橡胶林干旱灾情调查资料,首次制订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方法(CWDIa)的橡胶林干旱等级指标,并通过对比验证,分析1961—2019年橡胶林不同物候期的水分亏缺距平指数。结果表明:橡胶树... 为解决橡胶林干旱灾害等级指标的不足,通过分析儋州地区橡胶林干旱灾情调查资料,首次制订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方法(CWDIa)的橡胶林干旱等级指标,并通过对比验证,分析1961—2019年橡胶林不同物候期的水分亏缺距平指数。结果表明:橡胶树第二蓬叶抽发期、第三蓬叶抽发期、秋果成熟期几乎不会出现干旱,而第一蓬叶抽发期、春花期、落叶始期和落叶盛期出现干旱的概率很高,平均每10年出现6~7次干旱,尤其是落叶始期,59年中出现42年干旱,中旱20年,重旱5年,特重旱6年。研究结果弥补了橡胶林干旱等级指标的不足,对橡胶林开展实时干旱监测预警具有应用价值,也能很好地指导橡胶生产、提质增效、趋利避害,为天然橡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物候期 干旱灾害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儋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水分盈亏指数的昆明水稻生长季干旱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闯 刘艳伟 +2 位作者 符娜 杨启良 刘小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6-192,共7页
基于昆明站点1952—2013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8年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昆明站近62 a来逐日的参考作物蒸腾量、水稻生育期需水量,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研究作物需水量变化规律,同时根据水稻的水分... 基于昆明站点1952—2013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8年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昆明站近62 a来逐日的参考作物蒸腾量、水稻生育期需水量,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研究作物需水量变化规律,同时根据水稻的水分亏缺指数(CWDI),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各气象因子对水分亏缺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2年来昆明地区平均旬需水量为32.55 mm;水稻生长季内干旱分布明显不均匀,随着生长季的推进,干旱级别从轻旱到重旱,干旱发生最严重时期是黄熟生育阶段,在整个水稻生长季内,水稻水分盈亏指数均值为38.07%,表明水稻处于重旱状态;在水稻生育期变异系数研究中,水分盈亏指数变异系数均较小,在返青、分蘖、拔节、抽穗、乳熟和黄熟六个阶段中,变异系数分别为1.8%、1.9%、1.3%、1.1%、0.8%、和0.8%,表明昆明地区近年干旱等级变化较小;影响水分盈亏指数最大正相关因素为日照,最大负相关因素为水汽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水稻 作物需水量 干旱特征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平植被指数在吉林省农作物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晏明 张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1期15-16,共2页
论述了距平植被指数监测干旱的原理,介绍了距平植被指数的合成方法。利用距平植被指数进行农作物干旱监测试验分析,确定了干旱等级。并结合降水、温度等气象资料,阐述了农业干旱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了距平植被指数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
关键词 作物 距平植被指数 干旱监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超采区农业种植结构与作物耗水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孟建 姚旭擎 +2 位作者 杨晓琳 罗建美 沈彦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02-312,共11页
针对河北省受农业生产活动和降水量变化影响,社会用水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失衡的问题,基于河北省水资源变化特征,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区域主要作物需水量,分析种植结构变化对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入21世... 针对河北省受农业生产活动和降水量变化影响,社会用水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失衡的问题,基于河北省水资源变化特征,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区域主要作物需水量,分析种植结构变化对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河北省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比1956—2017年年均值分别减少22.36%、42.15%和9.01%,地下水开采量和农田灌溉量逐年下降,但地下水超采量仍高达3.31×10^9 m^3,典型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位埋深依然处于60.34~70.46 m。同一作物年际间的需水量呈现弱降低趋势,蔬菜、水稻、水果、棉花、薯类、冬小麦、油料、大豆、玉米和谷子的需水量依次降低,分别为750.56~893.09 mm、698.25~832.60 mm、653.93~773.28 mm、506.30~634.23 mm、481.42~594.37 mm、401.66~504.60 mm、406.26~510.68 mm、335.28~429.74 mm、309.72~399.54 mm、269.94~345.77 mm。冬小麦的水分亏缺指数最高,为0.72;蔬菜、水稻和水果的水分亏缺指数依次降低,分别为0.47、0.46和0.36。冬小麦、蔬菜和水果年均灌溉需水总量分别占作物总灌溉需水量的46.87%、12.94%和12.24%。与1980—1989年相比,2010—2017年蔬菜和水果种植面积分别增加了186.01%和59.98%,灌溉需水量相应增加了143.75%和18.91%,而其他作物灌溉需水量均有所降低,蔬菜和水果种植面积增加成为农业灌溉需水量保持高位运行的主导因素。从实现主要农产品供需平衡、水资源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考虑,大幅减少高耗水作物(蔬菜和水果)种植面积是未来降低作物灌溉总需水量的有效途径。在保证京津冀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河北省蔬菜和水果的种植面积分别缩减至1.72×10^5、1.97×10^5 hm^2,年灌溉总需水量可减少3.31×10^9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区 种植结构 作物需水量 水分亏缺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WSI及干旱稀遇程度的农业干旱指数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焕 徐宗学 赵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6-125,F0004,共11页
土壤湿度降低会使作物生长受到水分胁迫,严重时发生农业干旱,对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准确识别和有效监测农业干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前人研究中,通常仅根据当前水分亏缺程度识别干旱事件,而不考虑其稀遇特征。该文基于蒸散发构建了... 土壤湿度降低会使作物生长受到水分胁迫,严重时发生农业干旱,对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准确识别和有效监测农业干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前人研究中,通常仅根据当前水分亏缺程度识别干旱事件,而不考虑其稀遇特征。该文基于蒸散发构建了综合考虑当前水分亏缺程度和干旱事件稀遇程度的农业干旱指数IEDI(integrated evapotranspirationdeficitindex),并基于该指数分析了中国东北3省2000-2014年农业干旱演变规律,探讨了气象要素对农业干旱以及农业干旱发生时段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仅考虑水分亏缺程度的指标相比,综合考虑干旱稀遇程度的IEDI能更加有效地识别干旱年际差异,历史干旱事件、旱灾成灾面积和粮食产量验证了该指数的合理性;2)东北三省旱灾成灾面积与IEDI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5,其中,吉林省最大,为0.88;粮食产量与IEDI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60,其中,辽宁省最大,为0.78;3)吉林西部、辽宁西部易发生严重农业干旱,对气象干旱敏感程度高;4)当干旱发生的起始月份固定时,随干旱持续时间增加,干旱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先增强后减弱;当干旱持续时间固定时,干旱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与干旱发生的起始月份显著相关。总之,结合了干旱事件稀遇程度的指数可以有效识别农业干旱,为农业干旱监测提供了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干旱 遥感 指数 作物 水分亏缺 稀遇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高分辨率ETM^+数据计算区域作物蒸散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杰 张永强 刘昌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4-279,共6页
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典型农区,对区域地表能量平衡及日蒸散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且通过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田间实测资料对模型估算结果进行了有效性的验证。结果显示,采用LANDSAT 7ETM+的高分辨率数据结合地面同步的观测数据作为... 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典型农区,对区域地表能量平衡及日蒸散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且通过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田间实测资料对模型估算结果进行了有效性的验证。结果显示,采用LANDSAT 7ETM+的高分辨率数据结合地面同步的观测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可以很好地估算农田的日蒸散量及能量平衡各分量。在典型农区,日蒸散量、NDVI的频率分布随作物生长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能量 日蒸散量 水分亏缺指数 华北 作物蒸散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宁夏中南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干旱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12
作者 叶平 梁生蕃 +3 位作者 朱永宁 李福生 葛静 冯东溥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6,217,共8页
干旱是影响宁夏中南部马铃薯种植业的关键气象灾害。然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各生育期干旱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仍未明确。基于1991—2020年间宁夏中南部8个气象站的数据,使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指标,通过Mann-Kendall检验探讨... 干旱是影响宁夏中南部马铃薯种植业的关键气象灾害。然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各生育期干旱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仍未明确。基于1991—2020年间宁夏中南部8个气象站的数据,使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指标,通过Mann-Kendall检验探讨了不同生育期内气象因素和干旱强度的时间变化趋势,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了干旱等级和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通径分析识别干旱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多数站点,开花-收获期间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显著减少,而整个生育期内风速呈显著下降趋势;生育期内干旱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分枝-开花期、开花-收获期和出苗-分枝期,且2010s的干旱强度低于1990s和2000s;各生育期的干旱频率分别为26%~74%(出苗-分枝期)、48%~94%(开花-收获期)、76%~100%(分枝-开花期);空间上,干旱频率与等级自北向南递减,其中同心站干旱频率和等级最高,泾源站最低;对于CWDI的影响因素,在出苗-分枝期和分枝-开花期按重要性排序为降水>作物需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平均风速;而在开花-收获期则为降水>作物需水量>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通径分析 农业干旱 气候变化 宁夏中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县近60年干旱特征分析
13
作者 高峰 辛文春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本文使用1961—2020年逐日基础气象资料,采用FAO Penman-Monteith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根据农业干旱等级国标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及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CWDI_(a),根据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CWDI_(a)干旱等级标准及玉米干旱灾害... 本文使用1961—2020年逐日基础气象资料,采用FAO Penman-Monteith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0,根据农业干旱等级国标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及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CWDI_(a),根据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CWDI_(a)干旱等级标准及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方法计算玉米生产5~9月逐旬干旱、轻旱、中旱、重旱、特旱发生频率,对5~9月干旱发生规律及干旱年代际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5~9月轻旱、中旱、重旱发生频率多在10%以下,出现频率较低,特旱发生频率最高。特旱及干旱在6月上中旬、9月上中旬出现两个峰值,6月下旬至8月下旬干旱发生频率作物生长季最低。2001—2010年轻旱、中旱、重旱、特旱及干旱发生频率最高,2011—2020年干旱发生频率最低。9月轻旱有随年代际增加趋势,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中旱有随年代际增加趋势,重旱各年代5月上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维持较高发生频率。特旱各年代都维持较高发生频率,7月中旬至8月下旬特旱有随年代际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干旱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期划分下的粮食作物水分供需空间匹配方法
14
作者 赵金玲 董春 杨妍 《遥感信息》 2025年第4期52-59,共8页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威胁粮食生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粮食作物类别,结合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与水资源短缺评估综合指数描述农业水资源短缺评估的方法。以湖北省的水稻、玉米和冬小麦为例,利用遥感数据构建水资源短缺评估综合指数量化全年农业...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威胁粮食生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粮食作物类别,结合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与水资源短缺评估综合指数描述农业水资源短缺评估的方法。以湖北省的水稻、玉米和冬小麦为例,利用遥感数据构建水资源短缺评估综合指数量化全年农业水资源供需关系,采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按作物生育期对水资源短缺情况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冬小麦全生育期内水分供需平衡,水稻和玉米水资源短缺,其中水稻孕穗、抽穗期重旱面积占比分别为38.11%、74.09%,乳熟期特旱面积占比37.25%,玉米抽雄吐丝期重旱面积占比57.27%;鄂中部、鄂北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应合理配置种植结构以及水土资源。基于此分析农业干旱的时空分布和发生规律,可以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与合理布局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农业水资源 作物需水量 农业干旱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程理论和CWDI_(a)的农业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敏 孔维财 +2 位作者 徐经纬 高苹 徐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2-372,共11页
选用1960-2019年江苏省69个基本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和全省旱灾资料,通过计算逐日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基于游程理论和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农业干旱历时、频率、强度、范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干旱实际发生面积的关联度。结果表明:... 选用1960-2019年江苏省69个基本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和全省旱灾资料,通过计算逐日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基于游程理论和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农业干旱历时、频率、强度、范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干旱实际发生面积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近60年全省平均年干旱日数变化范围是26~146 d,苏北、苏中、苏南年平均干旱日数分别为106 d、78 d、58 d,冬季干旱日数占年干旱总日数的比例最高,为32.3%,其次是夏季,中度干旱、重度干旱、特别干旱日数占近60年干旱总日数的比例分别为34%、29%、20%,苏北中度干旱、重度干旱、特别干旱60年平均发生频率分别为8.35%、6.50%、6.66%;干旱强度北强南弱,呈纬向分布,西北部旱情最重,也是最易发生极端干旱事件的地方;近60年中度干旱、重度干旱、特别干旱平均覆盖率分别为94.4%、83.0%、54.7%,21世纪10年代中度干旱及以上等级干旱发生范围最大;年干旱日数和干旱强度年际波动明显,无明显线性变化趋势,总体存在13~17年振荡周期;干旱历时长短和强度大小对实际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的影响不同,受灾面积与干旱日数的相关性更强,成灾面积与干旱强度的相关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时空变化特征 游程理论 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干旱时空特征 被引量:28
16
作者 解文娟 杨晓光 +5 位作者 杨婕 刘利民 叶清 董朝阳 刘志娟 赵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232-6243,共12页
利用1961—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种植区71个气象站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及干旱等级,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干旱发生频率演变趋势及干旱程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 利用1961—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种植区71个气象站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及干旱等级,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干旱发生频率演变趋势及干旱程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大豆干旱频率空间差异较大,呈明显的西高东低的经向带状分布特征;大豆全生育期干旱频率以轻旱最高,中旱次之,重旱和特严重干旱频率最低;轻旱及以上干旱频率以播种到分枝阶段最高,分枝到开花阶段次之,开花到成熟阶段最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年际变化趋势各地不同,总体而言以播种到分枝期干旱为主向开花到成熟期干旱转变的特点;大豆全生育干旱等级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干旱范围最小、程度最轻,2000年以后重旱及中旱范围增加明显,干旱趋于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大豆 干旱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玉米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64
17
作者 张淑杰 张玉书 +2 位作者 纪瑞鹏 蔡福 武晋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1-236,共6页
利用1961-2007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日气象数据,采用彭曼-蒙特斯方程计算参考蒸散量、作物需水量及玉米水分亏缺指数,按玉米生长的不同发育期确定不同干旱等级玉米水分亏缺干旱指标并计算了干旱频率,并就其时空分布及其年际变化特征进... 利用1961-2007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日气象数据,采用彭曼-蒙特斯方程计算参考蒸散量、作物需水量及玉米水分亏缺指数,按玉米生长的不同发育期确定不同干旱等级玉米水分亏缺干旱指标并计算了干旱频率,并就其时空分布及其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生长季内干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干旱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段主要在苗期生长阶段,其次是灌浆成熟期;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开花期、灌浆成熟期轻旱以上干旱频率都呈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的分布趋势,区域性比较明显;辽宁西部和南部、吉林西部和黑龙江西南部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是干旱的主发区,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开花期、灌浆成熟期干旱发生频率分别为60%-96%,30%-58%,20%-40%,30%-52%,从年代际变化看,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干旱缓和,从90年代初开始干旱呈增加的趋势,90年代中期以后干旱增加趋势明显,特别是2000-2004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东北地区近十年来干旱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干旱在各个发育阶段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干旱频率 时空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69
18
作者 董秋婷 李茂松 +1 位作者 刘江 王春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9,共8页
利用东北地区70个气象站点1960-2007年间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并划分了干旱等级;利用ArcGIS软件,绘制了东北地区春玉米种植区的干旱等级时空分布图,对各个年代和生育期的玉米干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趋势进... 利用东北地区70个气象站点1960-2007年间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并划分了干旱等级;利用ArcGIS软件,绘制了东北地区春玉米种植区的干旱等级时空分布图,对各个年代和生育期的玉米干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春玉米生长季内,玉米的需水量与降水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7,月下旬达到峰值,在4-6月和9月份水分亏缺指数(CWDI)值较高,易引起玉米发生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时空特征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干旱等级划分 被引量:41
19
作者 薛昌颖 刘荣花 马志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47-156,共10页
干旱是影响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稳定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建立夏玉米干旱灾害指标,开展夏玉米干旱灾害的监测及评估,对农业防灾减灾意义重大。该文根据夏玉米生长发育过程,选择土壤相对湿度和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分别建立夏玉米不同... 干旱是影响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稳定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建立夏玉米干旱灾害指标,开展夏玉米干旱灾害的监测及评估,对农业防灾减灾意义重大。该文根据夏玉米生长发育过程,选择土壤相对湿度和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分别建立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干旱等级指标。首先在综合分析有关夏玉米土壤水分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夏玉米各生育阶段不同干旱等级的土壤相对湿度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河南省农业气象观测站多年观测资料,建立水分亏缺指数与土壤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已确定的土壤相对湿度指标计算得出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干旱等级的水分亏缺指数干旱指标。根据土壤相对湿度指标,夏玉米播种-出苗、出苗-拔节、拔节-抽雄、抽雄-乳熟和乳熟-成熟5个生育阶段发生轻旱的临界值分别为65%、60%、70%、75%和70%,发生重旱的临界值分别为45%、40%、50%、55%和50%,发生特旱的临界值分别为40%、35%、45%、50%和45%;而根据水分亏缺指数指标,5个生育阶段发生轻旱的水分亏缺指数的临界值分别为35%、40%、20%、10%和35%,发生重旱水分亏缺指数临界值分别为50%、65%、55%、45%和65%,发生特旱的临界值分别为55%、75%、65%、55%和75%。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选择代表站点对确定的干旱等级指标进行了验证,土壤相对湿度和水分亏缺指数判定的干旱等级相同及相差一个等级的百分率变化在71%~91%,表明2套指标对干旱发生情况的判别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与历史典型干旱年份灾情对比,2套指标能够较好的判定出历史年份夏玉米生长季干旱发生情况,能够用于夏玉米干旱的监测、评估等方面的科研及业务服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灾害 土壤湿度 夏玉米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酿酒葡萄栽培区旱情时空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雅善 王振吉 +3 位作者 王艳君 李华 王波 范树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6,共7页
基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19个站点1959-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及其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酿酒葡萄需水量,结合葡萄生育期内降雨量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参照农业干旱等级,分析了酿酒葡萄栽培区旱情... 基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19个站点1959-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及其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酿酒葡萄需水量,结合葡萄生育期内降雨量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参照农业干旱等级,分析了酿酒葡萄栽培区旱情发生的时空特征。并选取了酿酒葡萄需水关键期,进行了CWDI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酿酒葡萄生育期内,CWDI呈现先迅速升高,后略微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中最大值出现在10月中旬。酿酒葡萄生育期内干旱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分布特征,旱情程度最严重的情况发生在浆果生长期,研究区内西北部旱情相对较重,东南部稍轻。50a间,酿酒葡萄萌芽期1959-1973年旱情呈逐渐缓解的趋势,此后,旱情呈现增减反复交替的趋势。而在浆果生长期,旱情则是一直在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酿酒葡萄 作物需水量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干旱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