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仪式展演与文本组合:敦煌佛教赞叹的文体学考察
1
作者 张慕华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69,共8页
敦煌遗书中的赞叹文本广泛地应用于佛教戒律修行仪式、唱导斋会和功德法会等世俗佛事活动,其性质属于宗教礼仪实用文体。其中,除了独立咏唱的偈颂、歌赞外,还包含大量组合型赞叹文本,它们以结构性功能文体形式生成仪文并参与佛教仪式展... 敦煌遗书中的赞叹文本广泛地应用于佛教戒律修行仪式、唱导斋会和功德法会等世俗佛事活动,其性质属于宗教礼仪实用文体。其中,除了独立咏唱的偈颂、歌赞外,还包含大量组合型赞叹文本,它们以结构性功能文体形式生成仪文并参与佛教仪式展演。从文体生成角度看,佛教赞叹文本的生成路径来自“依经略出”和“因仪制文”。佛教传播方式不仅决定了佛教赞叹文本的文体面貌,还深刻影响了其发展趋势。在佛教僧团内部传播系统中,赞叹文本展现出鲜明的宗教仪文特点,而在佛教面向世俗的外部传播领域,赞叹文本则呈现出浓厚的世俗化与本土化色彩。敦煌佛教赞叹文本的文体学考察,揭示了文体与仪式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宗教礼仪文体特殊的生成机制,还原了文本在文化传播实践中生动而又复杂的文体演进历程,凸显了文化传播对于文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赞叹 文体 敦煌 佛教仪式 文本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患文所见唐、五代时期的佛教疗疾仪式
2
作者 杨宝玉 马托弟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0,共8页
敦煌文献中发现了大量题名为“患文”的佛教发愿文,其主要内容和疾病有关,是佛教相关法会上念诵的应用文书。患文中一般有对病人生病原因的陈述,可分为“寒暑乖违”“四大不调”等气候因素及“毁坏生灵”“草菅人命”等道德性因素,这构... 敦煌文献中发现了大量题名为“患文”的佛教发愿文,其主要内容和疾病有关,是佛教相关法会上念诵的应用文书。患文中一般有对病人生病原因的陈述,可分为“寒暑乖违”“四大不调”等气候因素及“毁坏生灵”“草菅人命”等道德性因素,这构成了我们认识古人疾病观的重要基础。除此之外,患文里还写到求助佛教的原因为“药石频投”“求遍人间医王”而未愈,充分说明中古时期民众面对疾病的无助以及投向宗教的心路历程,体现出当时的医疗观及古人面对疾病时的医疗选择。患斋在患者家里举行,家人为施主,在文末的回向中也有对家人或七世祖的祈愿,体现了浓厚的家庭及亲情色彩。敦煌患文抛却了生冷的灾疫叙事,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患文 佛教仪式 疗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生命伦理的仪式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富宜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41,154,共6页
佛教内含丰富的生命伦理思想,仪式和典籍等都是其表达方式。佛教仪式与佛教典籍在表达义理时形式不同:典籍以文字为载体,强调对佛教教义进行哲理和学理的思考;仪式以表演为途径,侧重对佛教教义的感悟和体验。正是仪式的过渡性和过程性... 佛教内含丰富的生命伦理思想,仪式和典籍等都是其表达方式。佛教仪式与佛教典籍在表达义理时形式不同:典籍以文字为载体,强调对佛教教义进行哲理和学理的思考;仪式以表演为途径,侧重对佛教教义的感悟和体验。正是仪式的过渡性和过程性使得信众从典籍中学习到的佛教生命伦理思想实践到日常生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佛教仪式 生命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住子净行法门》的仪式研究——以道宣《统略法门》为中心 被引量:3
4
作者 曹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7,170,共7页
萧子良所作的《净住子净行法门》是南北朝时期佛教仪式研究的重要资料。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净住子净行法门》的仪式内容和结构重新加以探讨,可以考研出《净住子》三十一门并不存在仪式内容与非仪式内容的区别,而是首尾一贯地... 萧子良所作的《净住子净行法门》是南北朝时期佛教仪式研究的重要资料。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净住子净行法门》的仪式内容和结构重新加以探讨,可以考研出《净住子》三十一门并不存在仪式内容与非仪式内容的区别,而是首尾一贯地与仪式直接联系。《净住子》对应的仪式性质为忏仪,其格式为五悔。其中五悔固有的忏悔仪节被改造为围绕忏悔的一系列仪节,大大加强了仪式的劝善作用。这种作法对于《慈悲道场忏法》的仪式安排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通过比较了《净住子》与《十住毗婆沙论》的仪式思想,还可看出萧子良对其所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忏仪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 佛教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僧侣应对疫疠策略初探——以敦煌文献为中心
5
作者 郑阿财 赵鑫桐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7,共15页
瘟疫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必须面对的社会群体性重大事件,其迅速蔓延的态势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往往会造成心理恐慌.中古时期朝局分合,连年的战争与瘟疫使得人们更充分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内心对疾疫消散、国泰民安的渴望愈发强烈... 瘟疫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必须面对的社会群体性重大事件,其迅速蔓延的态势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往往会造成心理恐慌.中古时期朝局分合,连年的战争与瘟疫使得人们更充分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内心对疾疫消散、国泰民安的渴望愈发强烈.这一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兴盛,让人们在面对瘟疫时有了更多精神上的选择.佛教僧侣面对疾疫时的医疗手段丰富了人们治疗疫病的实际方法,而针对疫病的佛事活动又疗愈了人心的不安.本文聚焦中古时期的僧人群体,以传世文献结合敦煌写卷等出土文献作为核心材料,考察僧侣们面对疫病时的现实方法和宗教策略,他们不仅通过咒术治愈患者所患之疫疠,还通过瞻病、施药、设立病坊等方式照顾患者,更通过宗教仪式的方式安顿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期 疫疠 咒术 瞻病 药藏 病坊 佛教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咒愿及其异名 被引量:3
6
作者 侯冲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138,共4页
咒愿作为区分佛教仪式是修持仪式还是斋供仪式的标准,既是佛教斋供仪式的核心元素,也是佛教仪式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咒愿出现后,产生了多种种类、方式和内容,而"咒愿达襯"、"哒嚫咒愿"、"行香咒愿"、"... 咒愿作为区分佛教仪式是修持仪式还是斋供仪式的标准,既是佛教斋供仪式的核心元素,也是佛教仪式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咒愿出现后,产生了多种种类、方式和内容,而"咒愿达襯"、"哒嚫咒愿"、"行香咒愿"、"叹佛咒愿"、"叹佛"、"叹佛宣疏"、"叹德宣疏"、"庄严"、"回向"、"庄严回向"、"发愿"等均为对咒愿的不同表述方式。与这些称谓对应的佛教仪式文本,可以被统一纳入咒愿文研究范畴,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咒愿 斋供仪式 佛教仪式 斋文 愿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