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圈养繁育大熊猫幼仔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定震 张贵权 +2 位作者 魏荣平 陈林强 张和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6-401,共6页
对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繁育的 2只大熊猫幼仔 (雌♀、雄♂各 1只 ) 8~ 4 2 1日龄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结果为相同年龄的幼仔 ,雄性个体的平均体质量较雌性的大 ,但二者的日均或月均体质量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 .雌性... 对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繁育的 2只大熊猫幼仔 (雌♀、雄♂各 1只 ) 8~ 4 2 1日龄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结果为相同年龄的幼仔 ,雄性个体的平均体质量较雌性的大 ,但二者的日均或月均体质量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 .雌性幼仔的日均体质量增长率较雄性的大 ,同样 ,雌性幼仔月均体质量增长率也较雄性幼仔的大 .研究结果表明 ,母兽与人工交替哺育有助于幼仔体质量的增长 ,并促进其生长发育 .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人工哺育所用的奶粉组成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幼仔 体质量增长率 生长发育规律 圈养繁育 人工哺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生素对豌豆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吕宁 刘长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8-216,共9页
为明确不同抗生素及其处理方式对绿色型豌豆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盐酸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 HCl)、氯霉素(chloraomycetin)、盐酸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HCl)、青霉素G钾盐(penicillin-G K salt)和硫酸链霉素(streptomycin sulfat... 为明确不同抗生素及其处理方式对绿色型豌豆蚜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盐酸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 HCl)、氯霉素(chloraomycetin)、盐酸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HCl)、青霉素G钾盐(penicillin-G K salt)和硫酸链霉素(streptomycin sulfate)5种抗生素分别按同时喷洒蚕豆植株和蚜虫虫体、只喷洒蚜虫虫体和只喷洒蚕豆植株3种方式处理,了解不同处理下豌豆蚜的发育历期、平均体重、体质量差、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和平均产蚜量等生物学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对绿色型豌豆蚜的生物学参数影响大小顺序为:同时喷洒植株和虫体处理>喷洒植株处理>喷洒虫体处理。5种抗生素对绿色型豌豆蚜的生物学参数影响大小顺序为:盐酸土霉素>盐酸金霉素>硫酸链霉素>氯霉素>青霉素G钾盐。经过喷洒蚜虫虫体和植株表面联合作用处理,土霉素对绿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若虫期延长2.25 d,整个世代周期延长3.70 d,体重减轻52.37%,体质量差减小55.84%,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减小53.85%,产蚜量下降79.07%;金霉素处理表现为延长发育历期,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为缩短发育历期;经5种抗生素处理后的绿色型豌豆蚜体重均减轻,产蚜量下降。土霉素处理对绿色型豌豆蚜的若虫期、世代历期和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的影响与其他4种抗生素差异显著(P<0.05),土霉素和金霉素对平均体重和体重差的影响与其他3种抗生素差异显著(P<0.05),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喷洒植株表面的间接作用处理,土霉素对绿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若虫期龄期延长1.63 d,世代历期延长3.38 d,体重减轻50.28%,体质量差减小51.49%,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减小41.67%,产蚜量下降75.45%;金霉素的影响作用次之,表现为延长发育历期;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为缩短发育历期。5种抗生素处理后绿色型豌豆蚜均体重减轻,产蚜量下降。土霉素处理对绿色型豌豆蚜的若虫期、平均体重和产蚜量的影响与其他4种抗生素差异显著(P<0.05),土霉素和金霉素对世代历期和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直接喷洒蚜虫虫体间接作用方式处理,土霉素对绿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若虫期延长0.34 d,体重减轻24.32%,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减小26.32%,产蚜量下降44.23%,其他4种抗生素对绿色型豌豆蚜的生物学参数影响较小。土霉素处理对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的影响与其他4种抗生素差异显著(P<0.05),土霉素和金霉素对若虫期和产蚜量的影响与其他3种抗生素差异显著(P<0.05),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不同抗生素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多重比较得知,对绿色型豌豆蚜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3种处理组合为:土霉素同时喷洒植株和虫体处理组合>土霉素喷洒植株处理组合>金霉素同时喷洒植株和虫体处理组合,3种作用处理间对绿色型豌豆蚜生物学特性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土霉素同时喷洒植株和虫体处理组合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与除土霉素喷洒植株处理组合和金霉素同时喷洒植株和虫体组合之外的其他组合处理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蚜 绿色型 抗生素 生物学特性 日均体质量增长率 产蚜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鱼池塘养殖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海明 刘永士 谢永德 《水产科技情报》 2018年第6期318-321,共4页
为了解池塘养殖密度对梭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为期126 d的室外池塘规模化海水养殖试验,研究了体长为(84. 17±13. 95) mm、体质量为(12. 58±5. 12) g的梭鱼在两种养殖密度(5. 4、11. 9尾/m^2)下的生长情况和摄食行为。试验... 为了解池塘养殖密度对梭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为期126 d的室外池塘规模化海水养殖试验,研究了体长为(84. 17±13. 95) mm、体质量为(12. 58±5. 12) g的梭鱼在两种养殖密度(5. 4、11. 9尾/m^2)下的生长情况和摄食行为。试验结果:梭鱼的生长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低密度组梭鱼的终末体质量(243. 23 g)、体质量增长率(1 833. 5%)、特定生长率(2. 39%/d)、肥满度(1. 46)、成活率(91. 1%)及饲料系数(1. 86)均优于高密度组(173. 88 g、1 282. 2%、2. 12%/d、1. 39、83. 2%、2. 41);高密度组的单位面积产量(1. 72 kg/m^2)比低密度组(1. 20 kg/m^2)高30. 2%; 2个密度组梭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高密度组:W=5×10^(-5)L^(2. 731 8);低密度组:W=7×10^(-5)L^(2. 731 8)),且为异速生长;体长、体质量与养殖天数呈线性相关(高密度组:L=1. 370 9d+91. 798 8,W=2. 013 5d-3. 602 0;低密度组:L=1. 119 5d+94. 134 3,W=1. 303 2d+6. 672 7)。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适合于梭鱼的规模化生产,低密度组梭鱼生长情况更好,但单位面积产量要低于高密度组,生产中需要综合考虑产量与饲料利用之间的关系,平衡成本和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养殖密度 生长 体质量增长率 饲料系数 特定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养殖的1龄和2龄褐菖鱼由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严银龙 邓平平 +3 位作者 施永海 谢永德 刘永士 张海明 《水产科技情报》 2018年第2期65-69,共5页
对室内养殖的1龄和2龄褐菖鲉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比较。1龄褐菖鲉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5.91±0.74)cm、(7.15±2.44)g,2龄褐菖鲉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11.18±0.54)cm、(41.56±6.23)g。经63 d培育,1... 对室内养殖的1龄和2龄褐菖鲉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比较。1龄褐菖鲉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5.91±0.74)cm、(7.15±2.44)g,2龄褐菖鲉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11.18±0.54)cm、(41.56±6.23)g。经63 d培育,1龄褐菖鲉体长增至(8.64±0.54)cm,日均增长量0.043 cm/d,体长相对增长率为46.19%;体质量增至(19.95±3.39)g,日均增长量0.203 g/d,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为179.02%。体质量(W)与体长(L)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52 5L^(2.737 4)(R^2=0.922 1),b值接近于3,属于等速生长型。体长(L)与日龄(t)的相关关系式为:L=0.0389t+0.4734(R^2=0.937 3,P<0.01)。体质量(W)与日龄(t)的相关关系式为:W=0.199 9t-22.487(R^2=0.986 3,P<0.01)。2龄褐菖鲉经63 d培育,体长增至(12.32±0.61)cm,日均增长量0.018 cm/d,体长相对增长率为10.19%;体质量增至(56.56±7.68)g,日均增长量0.238 g/d,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为36.09%。体质量(W)与体长(L)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75 5L^(2.624 5)(R^2=0.801 7),b值接近于3,属于等速生长型。体长(L)与日龄(t)的相关关系式为:L=0.014 7t+3.607 5(R^2=0.897 4,P<0.01),体质量(W)与日龄(t)的相关关系式为:W=0.226 1t-76.214(R^2=0.977 9,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鲉 室内养殖 生长特性 增长率 体质量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耐低氧F_4代和“浦江1号”1、2龄鱼生长速度比较
5
作者 王东东 邹曙明 +3 位作者 郑国栋 吴成宾 苏晓磊 崔文涛 《水产科技情报》 2019年第2期103-105,109,共4页
为评估团头鲂耐低氧F_4代的选育效果,在上海市浦东和青浦2个试验点采用剪鳍标记和同池比较法对团头鲂耐低氧F_4代(选育组)和"浦江1号"(对照组)1、2龄阶段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浦东试验点选育组1、2龄阶段... 为评估团头鲂耐低氧F_4代的选育效果,在上海市浦东和青浦2个试验点采用剪鳍标记和同池比较法对团头鲂耐低氧F_4代(选育组)和"浦江1号"(对照组)1、2龄阶段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浦东试验点选育组1、2龄阶段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比对照组分别高24.7%和20.9%,青浦试验点选育组1、2龄阶段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比对照组分别快24.4%和20.9%。结果表明,团头鲂耐低氧F_4代(选育组)1、2龄鱼的生长速度优于"浦江1号"(对照组),团头鲂耐低氧F_4代在经过系统选育后,其生长特性和养殖效果显著提高。试验结果对于团头鲂耐低氧新品系的选育及推广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耐低氧 “浦江1号” 质量绝对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鳟幼鱼中间培育技术研究
6
作者 菅玉霞 王雪 +5 位作者 李莉 胡发文 刘元文 高凤祥 潘雷 郭文 《水产科技情报》 2019年第4期206-209,214,共5页
为丰富斑点鳟苗种培育和工厂化养殖阶段的生物学基础数据,在水温16~18℃,24h流水培育,日换水量为300%~500%的条件下,分别在室内盐度0、5、10和15的水体中开展了为期150d的斑点鳟幼鱼中间培育试验.试验初始,幼鱼90日龄,全长(7.34±0.... 为丰富斑点鳟苗种培育和工厂化养殖阶段的生物学基础数据,在水温16~18℃,24h流水培育,日换水量为300%~500%的条件下,分别在室内盐度0、5、10和15的水体中开展了为期150d的斑点鳟幼鱼中间培育试验.试验初始,幼鱼90日龄,全长(7.34±0.47)cm、体质量(4.42±0.28)g,放养密度为800~900尾/m3;之后随着幼鱼的生长养殖密度逐渐降低.试验结果显示:在几种试验盐度下,盐度越高,幼鱼生长越快,盐度15试验组幼鱼的全长、体质量增长最快,其终末平均全长(15.98±0.19)cm、终末平均体质量(49.86±0.31)g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培育期间,盐度0、盐度5和盐度15试验组幼鱼的全长日增长率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各试验组鱼的体质量在前期增速相对缓慢,在121~150d均出现明显提升.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放养密度、使用配方科学的优质饲料、病害措施有效的防治等是中间培育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鳟 幼鱼 中间培育 全长日增长率 质量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