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内胸腺癌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例报道
1
作者 付淼 张铭蕙 +1 位作者 李思浓 桑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669,共3页
甲状腺内胸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本文对我院确诊的1例甲状腺内胸腺癌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甲状腺内胸腺 甲状腺微小乳头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临床列线图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2
作者 范锐 贺星云 +1 位作者 杜俊泽 陈林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45-2253,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特征联合临床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特征联合临床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1月2家三甲医院256例经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所有患者术前2周内接受颈部增强CT扫描,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例,以7∶3的比例简单随机抽样分为训练集(n=140)和内部测试集(n=6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55例患者作为外部测试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CT影像特征,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LNM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有效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男性(OR=5.991,95%CI:2.209~18.350)、肿瘤最大直径≥0.82 cm(OR=18.880,95%CI:1.803~229.500)、被膜累及(OR=9.805,95%CI:4.015~26.340)、CT诊断淋巴结(OR=2.872,95%CI:1.176~7.232)为CLNM独立预测因子(P<0.05)。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内部测试集和外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59(95%CI:0.796~0.922)、0.786(95%CI:0.671~0.901)和0.783(95%CI:0.648~0.917),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高度一致(Hosmer-Lemeshow检验P>0.05)。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当阈值概率为0.18~0.80时,模型可显著提高CLNM术前识别净获益率。结论基于性别、肿瘤最大直径、被膜累及和CT诊断淋巴结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PTMC患者CLNM风险,为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提供量化工具,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抗体状态预测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ATA复发风险分层 被引量:2
3
作者 葛乃侨 王月香 +4 位作者 兰雨 姜波 李墨琳 邢光辉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1-896,共6页
目的基于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和桥本甲状腺炎特异性抗体状态,预测2015版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复发风险分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初次行甲状腺手术的479例甲状... 目的基于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和桥本甲状腺炎特异性抗体状态,预测2015版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复发风险分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初次行甲状腺手术的47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桥本甲状腺炎共存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按照时间分为训练组327例及验证组15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ATA高复发风险分层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筛选预测模型,采用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布里尔评分评估模型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结节恶性多灶(OR=3.812,95%CI 1.275~11.397,P=0.017)、结节接触被膜(OR=8.012,95%CI 1.647~38.972,P=0.010)、微钙化(OR=4.220,95%CI 1.302~13.678,P=0.016)、纵横比>1(OR=4.017,95%CI 1.286~12.548,P=0.017)、结节血流丰富(OR=6.120,95%CI 2.225~16.832,P<0.001)、结节最大径≥1 cm(OR=4.784,95%CI 1.360~16.833,P=0.015)、腺体呈典型桥本回声(OR=0.114,95%CI 0.039~0.330,P<0.001)、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单阳性(OR=0.088,95%CI 0.006~1.299,P=0.077)是高复发风险分层的独立预测因素。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及验证组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2(95%CI 0.911~0.972)和0.933(95%CI 0.878~0.990),两组校准曲线均拟合良好,布里尔评分分别为0.054和0.058,模型预测效能良好。结论基于超声特征联合抗体状态的术前预测模型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桥本甲状腺炎共存患者ATA复发风险分层具有良好的效能,可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病 甲状腺 乳头 超声检查 抗体 复发 风险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适形切除术可行性的探讨:单中心10年随访结果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冬晨 曹键 +4 位作者 李晨 陈国帅 杨晓东 叶颖江 姜可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定义为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甲状腺外浸润、高危亚型、气管或喉返神经浸润的PTMC。手术干预,如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是PTMC的主要治疗方式。本研究纳入了124例接受甲状腺适形切除术的患... 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定义为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甲状腺外浸润、高危亚型、气管或喉返神经浸润的PTMC。手术干预,如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是PTMC的主要治疗方式。本研究纳入了124例接受甲状腺适形切除术的患者,其可获得不劣于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的远期肿瘤结果。该术式或可成为未来的PTMC诊疗的一部分,PTMC精准医疗需依赖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等技术早期识别淋巴结微浸润等高风险因素,实现生物学外科理念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甲状腺微小乳头 甲状腺适形切除术 预后 功能保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消融技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津 王小平 +7 位作者 瞿琳娣 王群 高瑛 顾渊 贡翊斐 李涛 唐晓丹 石坤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1046,共6页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直径≤1.0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称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近年来热消融技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在国内外迅速发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国内外发布了较多与...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中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直径≤1.0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称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近年来热消融技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在国内外迅速发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国内外发布了较多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热消融治疗相关的指南、共识和临床研究,但关于热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适应证在不同指南中存在差异,其中低危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目前多数指南推荐的甲状腺热消融技术的适应证,但低危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定义仍有争议。本文基于现有文献、指南、临床研究,总结甲状腺癌热消融治疗的优势、适应证、疗效、安全性、消融后的中医药治疗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概述、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热消融技术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V600E)及TERT启动子突变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薛金才 刘勤江 +1 位作者 田尤新 侯小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5-341,共7页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发病率迅速上升,对其治疗一直存在争议。PTMC风险评估的关键指标大多系手术后临床病理参数,以回顾性总结为主,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有限。该研究旨在分析BRAF^(V6...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发病率迅速上升,对其治疗一直存在争议。PTMC风险评估的关键指标大多系手术后临床病理参数,以回顾性总结为主,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有限。该研究旨在分析BRAF^(V600E)及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启动子突变与PTMC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在PTMC的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4年10月—2016年6月首诊治疗的107例PTMC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直接测序法检测BRAF^(V600E)及TERT启动子突变,应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7例PTMC患者中,BRAF^(V600E)和TERT启动子突变率分别为68.2%和11.2%。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被膜侵犯及淋巴结转移与BRAF^(V600E)突变均有显著相关性(P均<0.01)。年龄、性别、被膜侵犯、不良病理亚型及淋巴结转移与TERT启动子突变及BRAF^(V600E)和TERT同时突变均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BRAF^(V600E)突变显著相关的因素包括:甲状腺被膜侵犯(P=0.012)及淋巴结转移(P=0.000)。与TERT启动子突变显著相关的因素包括:男性(P=0.004)、年龄<45岁(P=0.026)、甲状腺被膜侵犯(P=0.004)、不良病理亚型(P=0.030)及淋巴结转移(P=0.043)。与BRAF^(V600E)和TERT同时突变显著相关的因素包括:男性(P=0.022)、甲状腺被膜侵犯(P=0.023)、不良病理亚型(P=0.041)及淋巴结转移(P=0.030)。结论:BRAF^(V600E)及TERT启动子突变可能成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分子诊断标志和预后指标,同时出现BRAF^(V600E)及TERT启动子突变可能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对PTMC风险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BRAF^V600E 端粒酶逆转录酶 突变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指南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C-TIRADS与ATA指南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吴秀艳 蔡雪珍 +1 位作者 刘舜辉 田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C-TIRADS)和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2021年5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甲状腺结节术后且有明确病理结果的259例患者(...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C-TIRADS)和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2021年5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甲状腺结节术后且有明确病理结果的259例患者(339个结节),分为甲状腺良性结节组150例(210个结节)和PTC组109例(129个结节),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和结节声像图特征,分别用两种指南对结节进行分类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两种指南对PTC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恶性声像图特征中,实性、边缘模糊/不规则或甲状腺外侵犯、垂直位、低或极低回声、微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7、132.71、103.82、4.58、137.93,P均<0.05),以PTC组多见;与C-TIRADS不同,ATA指南对61个结节(61/339,17.99%)分类不明确;C-TIRADS和ATA指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24~0.972)、0.942(0.911~0.9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43,P=0.346);两者的最佳截断值为4b类和高度可疑,C-TIRADS的敏感度最高[0.930(120/129)比0.822(106/129)],ATA指南的特异度最高[0.857(180/210)比0.943(198/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9、8.57,P均<0.01),两组准确度[0.885(300/339)比0.897(300/3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622)。结论C-TIRADS和ATA指南对PTC均有很高的诊断效能,但C-TIRADS适用于所有甲状腺结节的声像图表现,且受超声医师临床经验影响小,更易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乳头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恶性风险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流行病学及诊疗焦点探讨 被引量:17
8
作者 田文 阳泽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甲状腺癌发病率全球范围内呈快速上升趋势,学术界对其原因观点不一,有部分学者认为其为“过度诊断”导致,但从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来看,其发病率为真实上升。国外最新文献报告,美国甲状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美国甲状腺学会(... 甲状腺癌发病率全球范围内呈快速上升趋势,学术界对其原因观点不一,有部分学者认为其为“过度诊断”导致,但从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来看,其发病率为真实上升。国外最新文献报告,美国甲状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指南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诊疗降级相关;而持更积极诊疗态度的韩国等亚洲国家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需要我们注意与深思。因此本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流行病学及国内外诊疗焦点再次探讨。我国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从2003-2005年的67.5%增长至2012-2015年的84.3%,出现显著提升,然而仍远低于美国的98.3%。针对如今我国甲状腺癌同质化诊断、治疗水平低的现状,直接照搬国外指南,诊疗降级,存在引起我国甲状腺癌死亡率上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流行病学 积极监测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前评估与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沈珂羽 付晶瑶 +2 位作者 肖思齐 吴宪吉 张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50-1656,共7页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指直径≤10 m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升高趋势,对于PTMC的诊治热点和争议较多。大部分PTMC进展缓慢,相对惰性,死亡率低,患者整体预后较好,然而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指直径≤10 m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升高趋势,对于PTMC的诊治热点和争议较多。大部分PTMC进展缓慢,相对惰性,死亡率低,患者整体预后较好,然而仍有少部分并非倾向于不进展的亚临床状态,晚期PTC均由PTMC进展而来。PTMC患者的治疗日益精准,低危PTMC患者除了行常规的手术治疗之外,还可以选择积极监测(AS)或射频消融治疗作为替代疗法,治疗方案的确定基于术前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对于PTMC预后判断的金标准是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结果,术前临床因素与PTMC不良预后结局(甲状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肿瘤复发)有关,现对近年来有关患者术前基本信息和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和病灶局部特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穿刺细胞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外科医生术前评估患者预后风险提供参考,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术前评估 预后风险 精准治疗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0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8
10
作者 彭琛 魏松锋 +4 位作者 郑向前 于洋 张艳 程文元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 )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1401例具有完整病...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 )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1401例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应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病理特征方面,PTMC男女性别比约1:3.4,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0.5%。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x2=14.587,P〈0.01)、性别(X2=21.636,P〈0.01)、原发灶数目(X2=35.505,P〈0.01)、肿瘤最大直径(X2=58.868,P〈0.01)、肿瘤位置(x2=8.385,P〈0.05)及被膜外腺外侵犯(X2=26.481,P〈0.01)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处于甲状腺下极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4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6mm、被膜外腺外侵犯及双侧多发癌灶为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具备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6min、腺外侵犯及双侧甲状腺受累等特征的PTMC患者较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微小乳头 中央区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与开放术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红强 殷德涛 +4 位作者 马润声 王勇飞 柳桢 苌群刚 唐艺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评价腔镜与开放两种术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探讨腔镜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98例病理学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按... 目的评价腔镜与开放两种术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探讨腔镜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98例病理学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46例,开放组52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清扫淋巴结数量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和低钙血症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 3,0.914 1,0.581 9);腔镜组患者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为(5.06±3.20)枚,开放组患者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为(4.80±3.19)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6 7)。结论腔镜与开放术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疗效相当,但腔镜术式美容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甲状腺微小乳头 淋巴结清扫 甲状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Galectin-3、CK19、HBME-1和CD56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云新 沈丹华 +4 位作者 孙昆昆 高松源 王颖 宋秋静 梁添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Galectin-3、CK19、HBME-1及CD5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Galectin-3、CK19、HBME-1和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 Galectin-3、C...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Galectin-3、CK19、HBME-1及CD5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Galectin-3、CK19、HBME-1和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 Galectin-3、CK19和HBME-1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均呈中至强阳性表达,而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主要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然而在1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有8例CD56的表达均为阴性,2例呈轻度阳性着色;周围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9例均呈中至强阳性表达,仅1例呈轻度阳性着色。结论 Galectin-3、CK19、HBME-1及CD56联合检测将进一步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GALECTIN-3 CK19 HBME-1 CD5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突变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侵袭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雪 梁智勇 +3 位作者 孟超 梁军 于壮 林岩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目的研究BRAF突变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侵袭性。方法在131I治疗前综合评估中,选择99例甲状腺全切术后BRAF突变型PTMC,同时纳入97例肿块大于1cm的BRAF突变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进行比较,分析其局部及远处侵袭性,如淋巴结转移、... 目的研究BRAF突变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侵袭性。方法在131I治疗前综合评估中,选择99例甲状腺全切术后BRAF突变型PTMC,同时纳入97例肿块大于1cm的BRAF突变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进行比较,分析其局部及远处侵袭性,如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侵犯及远处转移等与预后及复发风险相关的指标。结果 PTMC组甲状腺外侵犯率达16.10%,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达71.74%;直径≤0.3cm组、0.3cm<直径≤0.6cm组和0.6cm<直径≤1.0cm组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0.00%、72.50%和73.81%,甲状腺外侵犯率分别为10.00%、9.09%和24.44%,肿瘤多灶率分别为60.00%、38.64%和57.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大小与PTMC的肿瘤多灶性(χ2=3.752,P=0.153)、颈部淋巴结转移(χ2=0.780,P=0.677)、甲状腺外侵犯(χ2=4.182,P=0.124)及远处转移(χ2=1.212,P=0.545)均没有明显相关性。PTMC和PTC组在肿瘤多灶性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742,P=0.187),在甲状腺外侵犯(χ2=13.000,P=0.000)、颈部淋巴结转移(χ2=12.819,P=0.000)和远处转移(χ2=5.316,P=0.02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C组与PTMC组与肿块大小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及甲状腺外侵犯(P=0.003);PTMC组和PTC组的甲状腺外侵犯率分别为16.10%和39.18%,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74%和91.7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01%和9.28%。结论 BRAF突变型PTMC伴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外侵犯能力,并表现出与PTC相似的多灶性侵袭性。当BRAF突变型PTMC伴有甲状腺外侵犯或淋巴结转移等危险因素时,应给予131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BRAF突变 侵袭性 复发 放射性碘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多个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磊 杨进宝 +5 位作者 孙庆贺 刘跃武 陈革 陈曙光 刘子文 李小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805-809,共5页
目的: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在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clinical lymph node negative,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并不罕见,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 目的: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在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clinical lymph node negative,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并不罕见,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多个淋巴结转移(>5枚)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行手术的cN0 PTMC患者1 268例,其中男性270例,女性99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寻找淋巴结转移及多个转移的风险因素。结果:1 268例患者中共出现淋巴结转移416例(32.8%),多个淋巴结转移43例(3.4%),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男性(42.22%vs.30.26%,P<0.01)、年龄<40岁(<40岁为48.39%,40~59岁为27.62%,年龄≥60岁为22.45%,P<0.03)、多发病灶(41.00%vs.29.03%,P<0.01)、无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6.44%vs.20.62%,P<0.01)、肿瘤直径>0.5 cm(35.77%vs.23.05%,P<0.01)者淋巴结转移比例显著增加。多因素分析中,男性(OR=1.516,P<0.001)、多发病灶(OR=1.743,P<0.001)、肿瘤直径>0.5 cm(OR=1.788,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较大患者(40~59岁OR=0.388;60岁及以上OR=0.301,P<0.001)、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OR=0.472,P<0.001)是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在多个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中,男性(OR=2.383,P=0.002)是多个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40岁则是保护性因素(OR=0.270,P<0.001)。结论:cN0 PTMC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但是多个淋巴结转移少见,男性、年龄<40岁的患者淋巴结转移、多个转移的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CN0 多个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腔镜手术中3种入路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红强 樊玉霞 +3 位作者 陈亚丽 张淑利 殷德涛 卢秀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口腔前庭入路、腋窝入路3种腔镜甲状腺入路术式在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的118例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口腔前庭入路、腋窝入路3种腔镜甲状腺入路术式在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的118例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胸乳入路46例,口腔前庭入路32例,腋窝入路40例。结果:3组患者均成功实施腔镜手术。腋窝组手术时间(98.35±6.50)min,少于胸乳组的(107.80±9.96)min和口腔前庭组的(108.86±9.83)min(P<0.001);3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少数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但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术式对于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治疗较胸乳入路、口腔前庭入路略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手术 手术入路 甲状腺微小乳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标志物的应用 被引量:31
16
作者 王士娜 王星 王翠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51-1053,共3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细胞角蛋白19(CK19)、间皮细胞(MC)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的表达情况,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联合应用Galectin-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细胞角蛋白19(CK19)、间皮细胞(MC)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的表达情况,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联合应用Galectin-3、CK19、MC及TPO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 半乳糖凝集素3 细胞角蛋白19 间皮细胞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整块切除原则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周京安 贺建业 +1 位作者 伍冀湘 李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整块与分块切除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北京安贞医院腔镜辅助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2例资料,前24例先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继而在纳... 目的:探讨整块与分块切除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北京安贞医院腔镜辅助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2例资料,前24例先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继而在纳米碳示踪下行中央区淋巴结分块清扫(分块切除组),后38例将患侧腺叶、峡部、中央区淋巴脂肪组织连续整块切除一次完成(整块切除组)。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整块切除组较分块切除组手术时间长[(86.1±10.0)min vs .(73.5±8.9) min,t=4.997,P=0.000],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整块切除组明显多于分块切除组[(8.2±1.6)枚vs.(6.1±1.5)枚,t=5.131,P=0.000]。2组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术后暂时性声音嘶哑整块切除组3例,分块切除组4例,总发生率为11.3%(7/62),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424,P=0.515),未予特殊处理,均于术后8周内恢复正常。术后随访5~17个月,平均10个月,均无局部种植、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整块切除较分块切除更符合无瘤原则,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可以得到安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创手术 整块切除 甲状腺微小乳头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小龙 高明 +1 位作者 郑向前 于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325-1327,共3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生物学特性,探讨更加合理的微小癌外科处理原则。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病历记录的甲状腺乳头状癌383例,按国际最新甲状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标准...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生物学特性,探讨更加合理的微小癌外科处理原则。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病历记录的甲状腺乳头状癌383例,按国际最新甲状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标准分型,统计分析其中微小癌的发生率、性别比例、好发年龄、颈淋巴结转移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等临床生物学特性。结果:所有病例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110例,发生率为28.7%。微小癌可同时合并其他组织学变型,其中硬化型最常见,发生率为20.9%;侵袭转移能力较高的高细胞型占3.6%。微小癌在性别及年龄分布上与总体甲状腺乳头状癌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8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74.7%,而微小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0.0%,低于总体淋巴结转移率(P<0.05)。在所有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90.9%的病例出现Ⅵ区淋巴结转移,仅2例为跨越Ⅵ区直接转移至其它区域。此外所有病例中远处转移(肺)1例,微小癌未见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较乳头状癌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低,但亦可合并有高侵袭性组织学变型,可在早期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因此不可全部按照Ⅰ期甲状腺癌处理。90.9%微小癌的淋巴结转移是以Ⅵ区为第一站。此区淋巴结阳性,具有指导术式选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微小 组织学变型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survivin、galectin-3、TPO蛋白表达与BRAF^(V600E)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海莹 金美善 +4 位作者 马洪喜 邹亚斌 田庄 高静娜 段秀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62-1466,共5页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及其癌旁良性组织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存活素(survivin)、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甲状腺髓过氧化物酶(TPO)蛋白表达差异以及PTMC中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的突变,探讨survivin、Ga...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及其癌旁良性组织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存活素(survivin)、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甲状腺髓过氧化物酶(TPO)蛋白表达差异以及PTMC中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的突变,探讨survivin、Gal-3和TPO蛋白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PTMC组织及其癌旁良性组织中survivin、Gal-3和TPO蛋白的表达情况;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survivin、Gal-3和TPO蛋白表达阳性率与BRAF基因突变率关系分析采用χ2检验方法。结果:PTMC癌组织中,survivin和Gal-3强阳性表达,而TPO不表达;癌旁良性组织中,survivin和Gal-3表达缺失,TPO正常表达;survivin、Gal-3和TPO在癌组织和其癌旁良性组织间的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RAFV600E基因在PTMC中有32.1%(18/56)突变;BRAFV600E基因突变率和3种蛋白在PTMC组织中的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09,P=0.025,P=0.007,P=0.008),而与患者年龄和性别无关联(均P>0.05);BRAFV600E基因突变与survivin、Gal-3、TPO蛋白表达均无关联(均P>0.05)。结论:PTMC癌组织中,survivin和Gal-3表达升高、TPO表达降低和BRAFV600E基因突变可能在PTM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Gal-3、TPO蛋白表达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为PTMC病情的判定、预后的转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微小 细胞凋亡抑制因子 半乳糖凝集素-3 甲状腺髓过氧化物酶 BRAF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雪梅 崔亚南 +2 位作者 吴琼 张磊超 王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09-911,共3页
目的探讨CD56、Cyclin D1、C-met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和癌旁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PTMC中CD56、Cyclin D1和C-met蛋白表达,分析三者在PTMC... 目的探讨CD56、Cyclin D1、C-met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和癌旁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PTMC中CD56、Cyclin D1和C-met蛋白表达,分析三者在PTMC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癌旁甲状腺组织中CD56的表达显著高于PTMC组织(P<0.05);PTMC组织中Cyclin D1和C-met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P<0.005),PTMC的淋巴结未转移组中Cyclin D1蛋白半定量评分高于转移组(P<0.0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yclin D1与C-met蛋白在PTMC中表达有相关性(r s=0.59,P<0.01)。结论 CD56、Cyclin D1、C-met蛋白均可影响PTMC的发生,Cyclin D1可作为其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与C-met联合检测对提示是否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微小乳头 CD56 CYCLIN D1 C—m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