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态低频振荡振幅方法的乒乓球运动员脑可塑性变化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牧 黄月 +1 位作者 高晴 陈华富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69,共8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选取动态低频振荡振幅(dynamic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dALFF)方法,动态探测不同训练程度的乒乓球运动员脑功能活动的可塑性变化,以更精确地分析乒乓球项目特征,并为乒乓球...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选取动态低频振荡振幅(dynamic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dALFF)方法,动态探测不同训练程度的乒乓球运动员脑功能活动的可塑性变化,以更精确地分析乒乓球项目特征,并为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监控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乒乓球专业队运动员、专业体育院校乒乓球专项学生以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普通被试,分别进行乒乓球训练情况调查。采集3组被试rs-fMRI相关数据,计算大脑dALFF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提取差异脑区的dALFF值做双样本t检验并做Bonferroni校正;同时分别将组间差异脑区dALFF值与运动员周训练时长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3组被试左侧小脑及左侧颞中回的dALFF值均有显著差异[体素P<0.01,团块P<0.05,高斯随机场(GRF)校正,体素>40]。事后检验发现,大学生运动员/专业运动员左侧小脑dALFF值均显著高于普通被试(P<0.05),大学生运动员左侧颞中回dALFF值显著高于其他2组被试(P<0.05),且均呈现大学生运动员>专业运动员>普通被试的变化趋势。专业运动员左侧小脑及左侧颞中回dALFF值与周训练时长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大学生运动员左侧小脑及左侧颞中回dALFF值与周训练时长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82和–0.4115,均P<0.05)。结论乒乓球运动可以引起大脑可塑性变化。乒乓球运动员在不同训练程度下可发生大脑(快速)运动平衡和视觉运动协调相关脑区的功能变化,其局部脑区脑自发活动的变异性在运动训练前期强于后期,且随着训练时长的增加,脑自发活动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乒乓球运动员 动态低频振荡振幅 脑可塑性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维吾尔族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低频振荡振幅与脑功能连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序伟 艾斯卡尔江·霍加 +2 位作者 阿迪力·阿布来提 邹科 吴小燕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48,共6页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技术探讨新疆南疆维吾尔族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及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技术探讨新疆南疆维吾尔族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及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特点。材料与方法15例维吾尔族ESRD患者为试验组(ESRD组),20名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同区域长期居住的健康维吾尔族人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行rs-fMRI检查。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ESRD患者的认知功能。计算ALFF和基于种子点的FC值,并比较两组间大脑ALFF及FC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ESRD患者异常脑区的ALFF、FC和临床信息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南疆维吾尔族ESRD组双侧楔前叶(峰值点在右侧楔前叶)的ALFF(自发活动)减低;通过基于种子点的FC显示ESRD组的右侧楔前叶与右侧楔前叶/双侧中扣带回/双侧后扣带回/右侧内侧眶额叶的功能连接减弱;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患者的右侧楔前叶-右侧内侧眶额叶FC和MoCA认知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83,P=0.005)。结论南疆维吾尔族ESRD患者的大脑默认网络区域(default mode network,DMN)的自发活动以及功能连接减弱,可能是造成脑功能受损、认知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荡振幅 功能连接 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足临泣对偏头痛低频振荡振幅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宁艳哲 郑入文 +3 位作者 吕亚楠 付彩红 刘宏伟 任毅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0期3131-3137,共7页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明确针刺足临泣对无先兆偏头痛脑功能区域低频振荡振幅的特征性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明确针刺足临泣对无先兆偏头痛脑功能区域低频振荡振幅的特征性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刺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匹配的18例健康受试者进行一次无针刺的功能磁共振扫描作为对照。分析偏头痛患者和正常受试者脑功能区的低频振荡振幅值差异以及患者针刺前后低频振荡振幅值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低频振荡振幅值显著增强的脑区为海马、海马旁回、右侧颞上回等脑区,显著减弱的脑区为左侧楔叶、顶上回等脑区;与针刺前比较,针刺后低频振荡振幅值显著增强的脑区为右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显著减弱的脑区为右侧楔前叶、额中回等脑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针刺足临泣穴后低频振荡振幅值显著增强的脑区为右侧的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等脑区,显著减弱的脑区为左侧楔叶、楔前叶等脑区。结论:针刺足临泣穴对无先兆偏头痛多个脑区的功能活动异常的起特征性调节作用,这可能为针刺干预的疗效机制提供功能影像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临泣 无先兆偏头痛 低频振荡振幅 脑功能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机制 神经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三叉神经痛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荡振幅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蔡宁 傅强 +1 位作者 张艳阳 余新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低频振荡振幅(ALFF)方法,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后的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用1.5T磁共振成像仪采集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治疗前、后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低频振荡振幅(ALFF)方法,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后的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用1.5T磁共振成像仪采集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治疗前、后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和数据处理工具箱脑成像分析软件对静息态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用ALFF分析比较氟比洛芬酯治疗前后大脑自发性活动的低频振荡振幅的差异。结果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后的患者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低于给药前,疼痛有明显缓解(P=0.000)。在静息状态下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后的患者与给药前相比,其右背外侧前额叶、双侧内侧前额叶和右中扣带回区域的ALFF值均降低(P=0.000)。结论氟比洛芬酯的镇痛作用存在中枢作用机制,抑制因为慢性疼痛刺激引起的脑功能活动异常部位,从而减低疼痛,但具体的中枢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三叉神经痛 低频振荡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剥夺后静息态额顶网络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辛轲轲 王利 +5 位作者 孙泽恒 康飞 全志永 朱元强 穆玥 汪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49-554,共6页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静息状态下额顶网络自发功能活动的差异。方法: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收集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采用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方法(perAF)对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的静息态额顶网络功能活动进行比...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静息状态下额顶网络自发功能活动的差异。方法: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收集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采用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方法(perAF)对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的静息态额顶网络功能活动进行比较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额顶网络差异脑区的perAF值与PVT脱漏频次差值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睡眠后相比,睡眠剥夺后额顶网络中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眶部额中回、左侧中央后回及右侧角回的perAF值均显著下降(FDR校正,P<0.05,团块大小≥20体素)。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及右侧顶上小叶睡眠剥夺与正常睡眠后perAF值的差异与PVT脱漏频次差值显著负相关。结论:睡眠剥夺后额顶网络局部功能活动强度降低,主要表现为背外侧前额叶及顶上小叶perAF值的显著下降,且上述区域功能活动差异与PVT脱漏频次差值有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睡眠剥夺后持续性注意力受损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睡眠剥夺 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 额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癫痫患儿静息态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荡振幅改变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健青 吴国辉 +2 位作者 夏际雪 李国英 王志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癫痫(IE)患儿的静息态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荡振幅(ALFF)改变。方法收集17例IE患儿(IE组)和14名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对照组),采集其全脑结构和静息态fMRI数据,以DPARSF软件计算大脑静息态ALFF。采用多变量回归模... 目的探讨特发性癫痫(IE)患儿的静息态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荡振幅(ALFF)改变。方法收集17例IE患儿(IE组)和14名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对照组),采集其全脑结构和静息态fMRI数据,以DPARSF软件计算大脑静息态ALFF。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比较2组间ALFF差异,分析ALFF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E组ALFF增高脑区包括右侧脑干、左侧小脑和左侧海马旁回;ALFF减低脑区包括双侧前扣带回、双侧眶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左侧额中回、双侧顶下小叶、双侧角回(P均<0.05,3dClustSim校正)。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右侧脑干ALFF值与病程呈正相关(最强显著相关体素点r=0.82,P<0.05,3dClustSim校正)。结论 IE患儿静息态自发神经活动存在明显改变,且右侧脑干ALFF值与病程相关,为理解儿童IE的潜在神经机制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特发性 儿童 低频振荡振幅 静息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短阵脉冲刺激对健康大脑运动皮层局部一致性和低频振幅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胡瑞萍 张慧 +5 位作者 杨青 朱玉连 汤昕未 范顺娟 吴军发 吴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8-1113,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短阵脉冲刺激(continuous theta burst stimulation,cTBS)对双侧大脑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区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1名健康志愿者作为被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对被试右侧大脑M1区手部支配区进行一次cTB... 目的:探讨持续短阵脉冲刺激(continuous theta burst stimulation,cTBS)对双侧大脑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区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1名健康志愿者作为被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对被试右侧大脑M1区手部支配区进行一次cTBS干预,并分别在cTBS干预前和cTBS干预后即刻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cTBS干预前后双侧大脑M1区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平均局部一致性(mean regional homogeneity,mReHo)的变化。结果:双侧M1区在cTBS干预前后的ReHo、mReHo和ALFF指标均值显著降低(P<0.05);体素水平的比较显示,右侧M1区顶部ALFF显著降低(FWE校正P<0.05);大脑60,61,62亚区ALFF在cTBS干预前后差异显著(前测>后测,P<0.01);54、56、58、60、61亚区的ReHo值在cTBS干预后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DR q<0.05);56、58、60等多个亚区,mReHo差异显著(前测>后测,FDR q<0.05)。结论:cTBS干预后,大脑右侧M1区多个亚区ALFF、ReHo、mReHo下降,表明cTBS能够抑制所刺激侧健康大脑运动皮层的兴奋性,且抑制效应在干预后即刻产生;大脑左侧M1区少量亚区的ALFF、ReHo、mReHo下降,表明cTBS可能同时抑制对侧运动皮层的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短阵快速脉冲刺激 静息态 低频振荡振幅 低频振荡振幅比率 局部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失眠患者大脑静息态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和功能连接变化
8
作者 董冰清 姜玉洁 +2 位作者 曹俊涛 屠建春 张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8期811-815,821,共6页
目的采用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perAF)联合功能连接(FC)探讨原发性失眠(PI)患者脑功能及脑网络改变。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昆山市中医医院2019年11月—2022年12月51例PI患者和45名健康对照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分析两组间perAF以... 目的采用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perAF)联合功能连接(FC)探讨原发性失眠(PI)患者脑功能及脑网络改变。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昆山市中医医院2019年11月—2022年12月51例PI患者和45名健康对照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分析两组间perAF以及perAF差异脑区的FC,探讨PI患者perAF的变化与失眠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I组左侧前额叶(-42945)的perAF增加,右侧海马旁回(27-12-27)的perAF减低(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FC分析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I组右侧海马旁回与左侧颞中下回(-57-15-33)及左侧枕中回(-30-7827)FC增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右侧海马旁回的perAF升高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28,P=0.002)。结论PI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局部活动强度改变,主要表现为右侧海马旁回的脑自发活动减低并与左侧颞中下回、左侧枕中回FC增强,这可能是PI患者大脑功能受损机制中的核心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脑基础活动改变的功能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廖翔 陈富勇 +4 位作者 陶蔚 刘颖 张寒 李勇杰 臧玉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7-954,共8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临床上一种慢性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然而,对于其潜在的中枢机制还知之甚少.为了进一步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相关脑区活动,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振荡(ALFF)技术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临床上一种慢性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然而,对于其潜在的中枢机制还知之甚少.为了进一步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相关脑区活动,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振荡(ALFF)技术观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基础脑区活动.8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与8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 MRI)成像扫描,用SPM8中的多重回归分析,在控制被试年龄、性别、教育年限的影响下,将每个体素的ALFF值同每个被试的病程、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相关分析.与健康志愿者相比,PHN组与VAS评分相关的ALFF值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小脑后叶、前额叶背外侧区域(BA11/46/47)、右侧顶叶(BA40)、右侧舌回(BA17/18/19);与VAS评分相关的ALFF值降低的脑区有:右侧颞中回(BA21)、左侧舌回(BA17/18)、右侧小脑前叶、左侧后扣带回(BA30/19)和右侧中央前回(BA3/4/6);PHN组与病程相关的ALFF值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小脑后叶、前额叶背外侧区域(BA9/10/11/47)、左侧颞上回(BA38)、右侧顶叶和右侧舌回(BA17/18/19);与病程相关ALFF值降低的脑区有:左侧海马旁回(BA28)、右侧小脑前叶、左侧扣带回(BA24)、右侧颞上回(BA13)、左侧中央前回和右侧顶下小叶(BA39/40).研究结果提示,涉及疼痛的情绪、警觉行为、注意的脑区在带状疱疹后遗痛慢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振荡 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交流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rs-fMRI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明哲 魏雷 +3 位作者 张英杰 洪大基 王鹤 单春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0-266,共7页
目的: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观察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行为学及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esting-... 目的: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观察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行为学及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和tACS组(T组),记录体重,神经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NDS)及造模前(B)、造模后1天(D1)、造模后10天(D10)的rs-fMRI,对比观察tACS干预对MCAO模型大鼠rs-fMRI的影响。结果:NDS评分:M组、T组2h、D1、D3、D5、D7与S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T组D3、D5、D7与M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体重:M组、T组D1与其他各时间相比显著下降;S组D5、D7与其他各时间相比显著上升;S组D3与B、D1相比显著上升(P<0.05);而M组在D1、D3、D5、D7与S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脑成像:D10时,T组在健侧前额叶皮质、患侧前额叶皮质、健侧前扣带皮质的脑区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显著高于S组(P<0.05);T组D10在患侧前额叶皮质、患侧海马的ReHo显著高于D1(P<0.05)。D1时,T组在健侧下丘脑、患侧脑脚间核、健侧嗅球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显著高于S组(P<0.05);T组D10在患侧海马、上丘脑、纹状体的VBM显著低于D1(P<0.05)。此外,T组D10时灰质体积显著大于S组(P<0.05)。D1时,T组在嗅球的双侧血管小球层、纹状体的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显著高于S组(P<0.05);D10时,T组在双侧小脑、纹状体、前额叶皮质、嗅球的ALFF显著高于S组(P<0.05)。结论:tACS早期干预对MCAO大鼠的脑功能有影响,可能与其增强神经元活动及增大灰质体积有关。除了对学习记忆相关脑区,tACS可能还对运动相关脑区有影响从而促进运动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交流电刺激 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 脑区局部一致性 低频振荡振幅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