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35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宽负荷NO_(x)排放特性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敬池 王菁 +2 位作者 王鹏程 王飞 杨凤玲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双碳”背景下,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火电机组逐步从主体性电源向辅助服务型电源转变,由于新能源具有间歇性特点,火电机组需频繁进行变负荷以深度调峰的形式维持电网稳定。为解决深度调峰过程中低负荷下的NO_(x)排放控制这一... “双碳”背景下,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火电机组逐步从主体性电源向辅助服务型电源转变,由于新能源具有间歇性特点,火电机组需频繁进行变负荷以深度调峰的形式维持电网稳定。为解决深度调峰过程中低负荷下的NO_(x)排放控制这一行业共性难题,以某超临界35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分析深度调峰条件下锅炉机组运行数据,综合床温、煤种特性、固硫剂添加等多方面因素对NO_(x)质量浓度的影响,探究变负荷及中低负荷工况下NO_(x)排放特性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床温的变化与负荷呈正相关,温度降低时挥发分氮的氧化作用明显削弱,减少了NO_(x)的生成;但随着锅炉负荷连续降低,为保持流化状态,密相区过量空气系数增加,导致NO_(x)质量浓度相对中高负荷时更高;同时燃用硫分更高的煤种时,炉内脱硫所需的石灰石量增加,对NO_(x)的催生作用越明显。为控制NO_(x)超低排放,采用分区低氮燃烧技术和上二次风SNCR脱硝技术来进行调节。分区低氮燃烧精细化合理化控制给煤量、布风量分布,合理匹配燃料与空气量使得NO_(x)得到精细化控制;而上二次风SNCR改造技术则在更合适位置喷入还原剂,使得脱硝反应处在较合理的温度区间内,从而提高脱硝效率。结果表明这2种技术可以有效控制低负荷工况下的NO_(x)排放,为火力发电机组在新能源频繁波动的背景下保持稳定运行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对实现更低的排放水平、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负荷运行 石灰石对NO_(x)影响 分区氮控制 二次风SN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MW机组电站锅炉调峰低负荷水循环安全可靠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周云龙 孙斌 +3 位作者 李雅狭 洪文鹏 李岩 张玲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24,共6页
论述了在 2 0 0MW机组电站锅炉所作的调峰低负荷水循环安全在线监测试验。试验目的主要是检验该炉在调峰低负荷运行时水循环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 :在 70 %以上电负荷运行时不会出现水循环问题 ;在 5 0 %电负荷滑压运行时水循环流速... 论述了在 2 0 0MW机组电站锅炉所作的调峰低负荷水循环安全在线监测试验。试验目的主要是检验该炉在调峰低负荷运行时水循环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 :在 70 %以上电负荷运行时不会出现水循环问题 ;在 5 0 %电负荷滑压运行时水循环流速有些波动 ,但波动的最低值远大于水循环可靠性较差的循环流速界限值 ,仍有足够的流量冷却水冷壁管 ,不致于引起管壁超温 ;在 5 0 %电负荷滑压运行时不宜投水力吹灰器 ;在40 %电负荷下不宜长期运行 ;在 3 0 %电负荷下不宜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调峰 负荷 循环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负荷下CFB锅炉二次风优化对NO_(x)排放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侯跃华 刘海玉 +4 位作者 申欣 康红红 谢玉婷 金燕 吴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88-3597,I0021,共11页
为控制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低负荷下NO_(x)的原始排放,以某350 MW超临界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对40%负荷下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为控制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低负荷下NO_(x)的原始排放,以某350 MW超临界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对40%负荷下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二次风角度、新增二次风量对NO_(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射流角度的减小,炉膛出口NO浓度逐渐降低,CO浓度无明显增加。部分二次风上移后炉膛密相区氧浓度降低,不完全燃烧增加,还原性氛围增强,抑制了NO的生成。当新增风量从10%增加到30%时,NO排放浓度降低了17.2%。但随着比例的进一步提高,炉膛密相区的缺氧环境造成燃烧效率下降,温度大幅降低。因此,在不影响燃烧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提高新增二次风比例来降低NO的原始排放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 负荷 二次风分级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负荷烟气再循环对煤粉锅炉燃烧及NOx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坤朋 魏博 +3 位作者 陈丽娟 王建江 李建 刘江山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5-349,379,共6页
以某330 MW锅炉结构参数和低负荷运行参数为依据,针对低负荷下不同烟气循环率对炉膛内截面平均温度、O2体积分数、CO体积分数以及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低负荷下采用一次风烟气再循环能有效降低锅炉NOx排放质量... 以某330 MW锅炉结构参数和低负荷运行参数为依据,针对低负荷下不同烟气循环率对炉膛内截面平均温度、O2体积分数、CO体积分数以及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低负荷下采用一次风烟气再循环能有效降低锅炉NOx排放质量浓度;随着烟气循环率的提高,炉膛内截面平均温度逐渐降低,CO体积分数逐渐减小,NOx排放质量浓度降低;与无烟气再循环相比,烟气循环率为15%时NOx排放质量浓度降低67.88 mg/m3,NOx减排效率提高2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 烟气再循环 NOX排放 煤粉锅炉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柴油机LLC循环与其他瞬态循环排放特性的对比分析
5
作者 王凤滨 廖清睿 +2 位作者 周涛 于晓洋 车金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81-2389,共9页
目前,城市车辆低负荷运行工况占比较多,但较容易被忽视。为深入探究低负荷循环(Low Load Cycle, LLC)排放特性与其他循环的差异,基于重型柴油发动机开展台架排放试验。通过运行LLC、全球统一的瞬态循环(World Harmonized Transient Cycl... 目前,城市车辆低负荷运行工况占比较多,但较容易被忽视。为深入探究低负荷循环(Low Load Cycle, LLC)排放特性与其他循环的差异,基于重型柴油发动机开展台架排放试验。通过运行LLC、全球统一的瞬态循环(World Harmonized Transient Cycle, WHTC)、中国发动机瞬态循环(China Heavy-duty Transient Cycle, CHTC)试验循环,测取NOx、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 HC)和CO排放体积分数及颗粒数(Particulate Number, PN)排放因子数据,并对比上述3种循环的工况特征、负荷分布、比排放量结果,分析上述循环的高排放工况分布特征,进而对比LLC循环冷热态工况排放特性差异。结果发现:该发动机运行LLC循环时,怠速以及当转矩在400 N·m以下、转速为1 600~2 200 r/min时的工况点比其他循环分布更多,0~5%负荷区间分布占比更高;LLC循环热态NOx比排放量为1 572.13 mg/(kW·h),LLC循环和CHTC循环工况对于NOx排放的要求更为严格,LLC循环的排气温度总体相对偏低;冷态条件使得低负荷、低转速工况的NOx排放增加量尤为明显;LLC与CHTC循环的PN高排放现象主要出现在0~10%负荷区间,CHTC循环在50%~60%负荷区间也存在高排放峰值,WHTC循环PN高排放总体分布相对较为平均;LLC循环的低排气温度会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转化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且冷启动条件下会进一步加剧,使得NOx排放水平远超WHTC和CHTC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柴油发动机 负荷循环(llc) 瞬态循环 氮氧化物 颗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再循环对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低负荷运行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元泽民 柯希玮 +6 位作者 黄中 杨云凯 武广剑 刘青 马素霞 程亮 赵振宁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64,共7页
烟气再循环(flue gas recirculation,FGR)是提高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低负荷运行安全性、减少NOx原始生成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某电厂超临界350 MW CFB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维小室CFB燃烧准静态数学模型研究了... 烟气再循环(flue gas recirculation,FGR)是提高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低负荷运行安全性、减少NOx原始生成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某电厂超临界350 MW CFB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维小室CFB燃烧准静态数学模型研究了该锅炉在20%、30%、40%BMCR(最大连续负荷)下炉内温度分布,炉膛出口烟气NOx、CO质量浓度,O2体积分数,飞灰底渣可燃物含量等性能指标与FGR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床层温度、炉膛出口温度均随FGR流量的增加而降低,床层温度相对炉膛出口温度降低幅度较大,炉膛上下温差随FGR流量的增加逐渐缩小,较低负荷时炉膛上下温差受FGR影响更为显著;炉膛出口烟气NOx质量浓度随FGR流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存在最优FGR流量可使机组经济环保运行;随FGR流量的增加,炉膛出口烟气CO质量浓度、飞灰及底渣可燃物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FGR的投入在显著降低一次风氧含量同时,保证密相区流化风量始终高于保护值,进一步保障了低负荷下锅炉运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负荷 烟气再循环 一维小室CFB燃烧模型 锅炉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循环电站低负荷烟气成分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凯 李玉刚 +3 位作者 刘志坦 王波 邵卫卫 孙晨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178,共7页
联合循环电站采用的重型燃气轮机在启动以及低负荷阶段普遍存在冒黄烟现象,其中承担调峰工作的机组问题尤为突出。初步判断,冒黄烟是由于低负荷工况下烟气中NO2含量升高所致。为进一步理清燃气轮机黄烟生成机理,有效地控制低负荷工况下... 联合循环电站采用的重型燃气轮机在启动以及低负荷阶段普遍存在冒黄烟现象,其中承担调峰工作的机组问题尤为突出。初步判断,冒黄烟是由于低负荷工况下烟气中NO2含量升高所致。为进一步理清燃气轮机黄烟生成机理,有效地控制低负荷工况下烟气中NO2含量,以GE公司6F.03燃机为研究对象,针对燃机启动阶段,采用现场烟气测试的方法对余热锅炉内部不同位置烟气成分进行监测,并对比分析黄烟生成的影响因素,最后从燃机侧和余热锅炉侧提出了重型燃气轮机抑制黄烟的对策及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循环电站 负荷 NO2含量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低负荷掺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永宏 韩平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6期76-81,共6页
为掌握世界首台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低负荷工况下燃料变化对锅炉燃烧稳定性和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比例设计煤与神华煤的实炉掺烧试验,对比研究了4个试验工况下燃烧系统、汽水系统、烟风系统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参数的特... 为掌握世界首台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低负荷工况下燃料变化对锅炉燃烧稳定性和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比例设计煤与神华煤的实炉掺烧试验,对比研究了4个试验工况下燃烧系统、汽水系统、烟风系统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参数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在60%额定负荷工况下掺烧50%神华煤时,锅炉仍能够保持稳定可靠运行,锅炉热效率平均达到90%以上,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参数满足设计要求,SO_2和NO_x排放值均低于200 mg/m^3,满足四川地区现阶段排放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锅炉 负荷 掺烧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C循环下重型车N_(2)O,PN_(10)排放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志伟 李腾腾 +3 位作者 钟祥麟 任烁今 黄鹏程 孟庆梁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
面向未来法规需求,基于低负荷循环(low-load cycle,LLC),对重型车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氧化亚氮(N_(2)O)、10 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_(10))以及23 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_(23))的排放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使用v-VSP分块聚类模型进行了区域排放... 面向未来法规需求,基于低负荷循环(low-load cycle,LLC),对重型车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氧化亚氮(N_(2)O)、10 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_(10))以及23 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_(23))的排放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使用v-VSP分块聚类模型进行了区域排放分析。结果表明:LLC工况下,N_(2)O排放量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加,与排温直接相关;低速区或负VSP区内,N_(2)O排放与载荷呈正相关关系,但在正VSP&中高速区域,过高的载荷反而降低了N_(2)O的排放;PN_(10)和PN_(23)排放均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加,且载荷越大,10~23 nm粒径粒子占比越高;中高速&VSP绝对值大的区域内,PN_(10)和PN_(23)有较高的浓度,但PN_(10)和PN_(23)的绝对排放量主要存在于VSP为正的区域;随着载荷的增大,低速&高VSP区域有更多比例10~23 nm粒径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汽车 负荷循环 氧化亚氮 颗粒 排放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废气再循环对低负荷火花辅助汽油压燃影响试验研究
10
作者 张凡 郑尊清 +3 位作者 陈鹏 王梦凯 王浒 尧命发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9,共9页
在一台装有电液可变气门的单缸发动机上研究了内部废气再循环(internal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iEGR)对火花辅助汽油压燃(spark-assisted gasoline compression ignition,SAGCI)的影响,并对SAGCI+iEGR、SAGCI(无iEGR)、汽油压燃(gas... 在一台装有电液可变气门的单缸发动机上研究了内部废气再循环(internal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iEGR)对火花辅助汽油压燃(spark-assisted gasoline compression ignition,SAGCI)的影响,并对SAGCI+iEGR、SAGCI(无iEGR)、汽油压燃(gasoline compression ignition,GCI)结合iEGR(GCI+iEGR)3种策略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iEGR率的升高,SAGCI策略自燃燃烧速度加快,稳定燃烧的喷油和点火区域变宽,CO和碳氢化合物总量(total hydrocarbon,THC)排放得到有效改善,但传热损失增加,热效率降低。比较SAGCI+iEGR、SAGCI、GCI+iEGR策略发现,三者均能将低负荷稳定燃烧的界限拓展至循环喷油量15 mg(0.15 MPa平均指示压力),其中SAGCI+iEGR策略能降低进气条件的限制,同时避免高iEGR率的后燃现象,在循环喷油量15 mg的负荷下有最高38.5%的指示热效率,并且排放效果能有效改善。为达到最高热效率,在SAGCI+iEGR策略需要设置iEGR率为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花辅助汽油压燃 内部废气再循环 负荷 热效率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低负荷下超低NO_(x)排放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段守保 辛胜伟 +4 位作者 顾从阳 杜佳军 王虎 谢国威 邬万竹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99-303,共5页
分析了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低负荷下控制NO_(x)排放的技术方案,并在1台280 t/h CFB锅炉上开展了实炉试验。结果表明:CFB锅炉采用烟气再循环(FGR)可以有效提升锅炉燃烧性能,并降低锅炉低负荷下的NO_(x)排放。在锅炉70%和50%负荷下,投入FG... 分析了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低负荷下控制NO_(x)排放的技术方案,并在1台280 t/h CFB锅炉上开展了实炉试验。结果表明:CFB锅炉采用烟气再循环(FGR)可以有效提升锅炉燃烧性能,并降低锅炉低负荷下的NO_(x)排放。在锅炉70%和50%负荷下,投入FGR可使NO_(x)原始排放浓度降低25%左右,同时提升了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在锅炉70%和50%负荷下,采用氨水替代尿素作为SNCR还原剂,实现NO_(x)超低排放的氨氮物质的量比(NSR)分别降低了0.34和0.69,大幅提高脱硝效率,为CFB锅炉低负荷下实现NO_(x)超低排放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NO_(x)排放 负荷 排放 还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0t/h锅炉低负荷水循环特性试验研究
12
作者 祝翔 《江苏电机工程》 1995年第2期42-45,共4页
本文对670t/h锅炉在机组(200MW)低负荷(50-60%MCR)运行工况下的水循环安全性,予以试验测试;并提出合理的定期排污方式。
关键词 锅炉 负荷 循环特性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EGR的重型柴油机低速高负荷性能与排放特性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贵升 沈颖刚 +2 位作者 郑尊清 尧命发 张韦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7-103,共7页
以低速高负荷为研究工况,重点研究增压系统、进气温度、废气再循环(EGR)方式和喷油控制策略对采用EGR技术的重型共轨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合理减小单级增压器的涡轮有效流通面积与压气机流量范围或采用两级增压系统都... 以低速高负荷为研究工况,重点研究增压系统、进气温度、废气再循环(EGR)方式和喷油控制策略对采用EGR技术的重型共轨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合理减小单级增压器的涡轮有效流通面积与压气机流量范围或采用两级增压系统都能有效提升EGR循环能力,同时改善NOx-燃油消耗率(BSFC)和NOx-碳烟(soot)的trade-off关系;随进气温度升高,EGR率的提升和NOx的降低逐渐受到涡前温度过高限制,但降低进气温度能同时显著改善NOx-soot和NOx-BSFC的trade-off关系;相比高压EGR,采用低压EGR能有效增强废气循环能力与增压系统做功能力,显著改善NOx-soot和NOxBSFC的trade-off关系并将NOx降至更低水平;降低喷油压力与推迟喷油定时相结合能在实现等NOx时降低soot.经主-后喷间隔角度和后喷油量优化,采用主喷加后喷射的多次喷射策略能进一步降低so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机 转速 负荷 废气再循环 性能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节流对柴油机低负荷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邱伟 周斌 +4 位作者 张浩 张钊 何俊杰 闫嘉楠 陈彦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10,共6页
在柴油机上加装节流阀是提升小负荷工况排温、改善排放的途径之一,但会对柴油机的其他性能造成影响。本研究通过给柴油机加装节流阀,研究了进气节流对柴油机小负荷工况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气节流对柴油机的排温和NOx排放提升明... 在柴油机上加装节流阀是提升小负荷工况排温、改善排放的途径之一,但会对柴油机的其他性能造成影响。本研究通过给柴油机加装节流阀,研究了进气节流对柴油机小负荷工况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进气节流对柴油机的排温和NOx排放提升明显;柴油机进气节流后缸内压力下降,缸内平均燃烧温度、机械效率升高,滞燃期延长,燃烧始点后移;中低转速小负荷工况,随着节流程度的增加,燃油消耗率和烟度增加;高转速小负荷工况,一定范围内通过进气节流可以实现燃油消耗率和烟度的降低。2 500r/min,29N·m工况,保持EGR阀全开,随着节流程度的增加,NOx和烟度出现同时下降趋势,当空气流量由191.4kg/h降至140.6kg/h时,燃油消耗率、NOx、烟度分别下降了7.9%,58.1%,27.3%,排温提升了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负荷 进气节流 废气再循环 排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CFB锅炉低负荷再热汽温稳定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中智 卢啸风 +2 位作者 角加艺 蒙保胜 王鹏程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39,共8页
作为灵活发电的关键环节之一,长期稳定低负荷运行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循环流化床(CFB)锅炉负荷调节过程中,为降低污染物排放或调平床温,常采用不均匀给煤的运行方式,这对CFB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提出... 作为灵活发电的关键环节之一,长期稳定低负荷运行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循环流化床(CFB)锅炉负荷调节过程中,为降低污染物排放或调平床温,常采用不均匀给煤的运行方式,这对CFB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低负荷时CFB锅炉炉膛出口烟气温度较低,如何保证再热蒸汽参数达到额定值是实现CFB锅炉灵活性运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2台350 MW超临界CFB锅炉断煤低负荷运行工况参数进行深入计算分析,研究了低负荷时稳定再热汽温措施。研究发现,锅炉在部分给煤点中断的断煤工况下运行时,床温、炉膛出口烟温、炉膛出口氧量、高温再热器管屏出口蒸汽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各给煤口的给煤量基本呈正相关。但由于超临界CFB锅炉水冷壁具有正流动响应特性,给煤偏差及床温偏差对水冷壁的出口汽温偏差影响不大。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长期调峰与低负荷运行超临界CFB锅炉稳定炉内高温再热器出口汽温的锅炉改造与运行优化技术方案。在低负荷下可保证高温再热器出口汽温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 高温再热器 负荷 蒸汽温度 断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丘发电公司锅炉低负荷稳燃措施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公鹏 郭荣兴 刘志超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负荷稳燃 发电公司 2002年9月 自然循环锅炉 有限公司 燃烧系统 四角切圆 热风送粉 设计参数 煤质分析 超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再循环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汽温调节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庞力平 胡雍胜 +2 位作者 李文学 段立强 杨勇平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国内二次再热机组存在变负荷时再热汽温欠温的情况,以某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例,通过增加烟气再循环系统来调节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蒸汽温度。利用电站仿真软件Ebsilon professional进行热力性能模拟分析,比较了从省煤器后和... 国内二次再热机组存在变负荷时再热汽温欠温的情况,以某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例,通过增加烟气再循环系统来调节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蒸汽温度。利用电站仿真软件Ebsilon professional进行热力性能模拟分析,比较了从省煤器后和电除尘后2种烟气再循环方案,获得了2种方案下烟气再循环对各受热面烟温及汽温的影响情况,并确定烟气再循环量和提升一次和二次再热蒸汽温度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在50%THA工况及以下负荷投入烟气再循环系统后,可在过热汽温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实现对一、二次再热汽温度的提升,最大可提升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 烟气再循环 再热汽温 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机组锅炉深度调峰性能计算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周熙宏 毕凌峰 +3 位作者 杨浩昱 杨冬 朱超 吴鹏举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09-817,共9页
为了研究燃煤机组锅炉深度调峰能力,建立了低负荷稳燃、水动力循环、宽负荷脱硝、空气预热器低温腐蚀及辅机安全相应模型,并基于Fortran语言编写了计算程序。其中低负荷稳燃计算模型中利用D-S证据论对锅炉深度调峰时的燃烧稳定性进行判... 为了研究燃煤机组锅炉深度调峰能力,建立了低负荷稳燃、水动力循环、宽负荷脱硝、空气预热器低温腐蚀及辅机安全相应模型,并基于Fortran语言编写了计算程序。其中低负荷稳燃计算模型中利用D-S证据论对锅炉深度调峰时的燃烧稳定性进行判断;水动力循环计算模型中采用非线性流动网络系统法计算水冷壁关键参数;宽负荷脱硝计算模型通过比较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器入口烟温与催化剂最低运行温度间关系来确定锅炉能否正常脱硝;空气预热器低温腐蚀计算模型通过比较酸露点与最低壁温间关系来确定其腐蚀程度;辅机安全计算模型通过分析风机所需压头与风机特性曲线的匹配来判断其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华能陕西秦岭(秦华)发电有限公司660 MW锅炉在20%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负荷时水动力安全,一次风机运行在稳定区;所开发的计算程序可用于工程实践,为锅炉深度调峰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调峰 负荷稳燃 水动力循环 负荷脱硝 温腐蚀 辅机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