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高性能计算平台低碳建设思考
1
作者 郑发 沈琳 东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7-212,共6页
针对高校算力规模增长带来的高能耗及传统电能利用率指标在衡量高性能计算平台绿色低碳中无法准确刻画算力和能耗之间关系的问题,研究了高校高性能计算平台算力与能耗构成和主要低碳技术。在分析统计高校算力规模和电能利用效率的基础上... 针对高校算力规模增长带来的高能耗及传统电能利用率指标在衡量高性能计算平台绿色低碳中无法准确刻画算力和能耗之间关系的问题,研究了高校高性能计算平台算力与能耗构成和主要低碳技术。在分析统计高校算力规模和电能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提出了通用算力碳效概念来计算能耗与算力的关系;同时从绿色低碳技术、节能降碳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双碳背景下高校高性能计算平台发展建议。本文对高校高性能计算平台低碳建设具有一定指导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 低碳建设 绿色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农村低碳建设技术集成与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汪洋 王晓鸣 朱宏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10-415,共6页
农村建筑是我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夏热冬冷地区农村建筑节能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夏热冬冷地区农村建筑节能的主要特点,从规划建设、关键材料、围护结构和再生能源等方面构建夏热冬冷地区农村低碳建设关键技术体系,... 农村建筑是我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夏热冬冷地区农村建筑节能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夏热冬冷地区农村建筑节能的主要特点,从规划建设、关键材料、围护结构和再生能源等方面构建夏热冬冷地区农村低碳建设关键技术体系,通过两栋湖北省谷城县堰河村农房节能建筑示范工程进行案例研究,对夏热冬冷地区农村低碳建设关键技术体系进行集成应用,并从建筑节能和技术经济方面进行综合效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冷地区 农村建筑 低碳建设 技术集成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建设伙伴关系模式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晓鸣 王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8-82,共5页
建设伙伴关系是当今建设领域中工程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针对现代建设活动的多参与方和强社会性特点,研究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建设活动社会网络关系的构成和演变,建立建设伙伴关系的组织结构,提出建设伙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密度... 建设伙伴关系是当今建设领域中工程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针对现代建设活动的多参与方和强社会性特点,研究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建设活动社会网络关系的构成和演变,建立建设伙伴关系的组织结构,提出建设伙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密度计算方法;同时以城乡低碳建设活动为对象,分析低碳建设伙伴关系的需求,构建低碳建设伙伴关系的模式,制定低碳建设伙伴关系的实施流程,提出低碳建设伙伴关系模式的促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伙伴关系 社会网络 组织结构 低碳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原住民绿色低碳建设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387份原住民调查数据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倩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84,共5页
从微观角度,在生态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公共物品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基础上构建原住民参与绿色低碳建设意愿的分析框架,利用雄安新区387份原住民调研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原住民参与新区绿色低碳建设意愿的主要因素。研... 从微观角度,在生态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公共物品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基础上构建原住民参与绿色低碳建设意愿的分析框架,利用雄安新区387份原住民调研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原住民参与新区绿色低碳建设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年龄、社会身份、教育支出、经济来源、生活方式、低碳认知、培训经历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对原住民参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而原住民的性别、文化程度和收入情况等因素对其参与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应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新区低碳基础性保障系统、加大低碳宣传力度、加大职业培训及转移就业力度、加强金融支持等内容提高原住民在新区绿色低碳建设中的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原住民参与意愿 绿色低碳建设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创新型城市低碳建设保障措施研究
5
作者 张小晖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05-108,共4页
加强创新型城市低碳建设是保护城市环境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武汉创新型城市低碳建设保障措施研究,对促进武汉市创新型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技术路线图、低碳联盟框架协议、低碳指数和低碳文明公约等4个方面提出了武汉... 加强创新型城市低碳建设是保护城市环境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武汉创新型城市低碳建设保障措施研究,对促进武汉市创新型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技术路线图、低碳联盟框架协议、低碳指数和低碳文明公约等4个方面提出了武汉创新型城市低碳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低碳建设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后勤设备管理与低碳建设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忠淦 《中国医院管理》 2011年第4期77-78,共2页
医院后勤设备是保障医、教、研活动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也是构成医院基础质量的基本要素。它不仅具有为医疗活动提供条件保障的一面,而且还具有为病人和医院职工提供生活服务的一面;不仅具有生产性的一面,而且还具有消耗性的一面。因此... 医院后勤设备是保障医、教、研活动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也是构成医院基础质量的基本要素。它不仅具有为医疗活动提供条件保障的一面,而且还具有为病人和医院职工提供生活服务的一面;不仅具有生产性的一面,而且还具有消耗性的一面。因此搞好医院后勤设备的管理,推行低碳经济建设,发挥后勤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使之更好地为医、教、研服务,为病人和医院职工服务,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后勤 设备管理 低碳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高校实验室低碳建设——以风洞实验室建设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唱思琪 龚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4-278,292,共6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系统性变革。高校实验室是加强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应探索和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但在其自身低碳建设上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统筹解决。基于碳排放核算标准,剖析高校实验室低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系统性变革。高校实验室是加强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应探索和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但在其自身低碳建设上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统筹解决。基于碳排放核算标准,剖析高校实验室低碳建设与实现“双碳”目标的内在联系,结合高校“体育风洞实验室”低碳建设,从低碳技术、减碳措施、组织实施及全员参与等方面提出“双碳”背景下高校实验室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能耗 低碳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风景园林低碳建设中生态理念的展现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瑞婷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4期204-205,共2页
风景园林建设的生态理念是低碳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实现了生态理念,是进行低碳建设的基础,也是展示低碳建设效用的必然过程。对此,笔者从生态理念的角度探讨风景园林的低碳建设,并以实际的园林建筑案例说明生态理念的展示方法,总结了展示... 风景园林建设的生态理念是低碳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实现了生态理念,是进行低碳建设的基础,也是展示低碳建设效用的必然过程。对此,笔者从生态理念的角度探讨风景园林的低碳建设,并以实际的园林建筑案例说明生态理念的展示方法,总结了展示生态理念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低碳建设 生态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理念在风景园林低碳建设中的展现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永江 《现代园艺》 2014年第17期69-70,共2页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土地及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生态理念被应用到风景园林低碳建设中。本文重点探讨风景园林低碳建设中生态理念的有效展现。
关键词 生态理念 风景园林 低碳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城市低碳建设程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玲玲 倪权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7期1631-1635,共5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证数据,利用TOPSIS模型对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30的城市的低碳建设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解析低碳建设程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我国低碳建设程度排名前五的城市是深圳、南京、东莞、广州、成都,而...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证数据,利用TOPSIS模型对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30的城市的低碳建设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解析低碳建设程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我国低碳建设程度排名前五的城市是深圳、南京、东莞、广州、成都,而各城市在低碳建设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对GDP大城市来说,主要应该关注人均能源消费、环境绿化与废物处理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评价指标 TOPS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低碳化建设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11
作者 王宏业 段冶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2,共6页
实验室是承载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高校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探究其低碳化建设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该文在分析高校低碳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 实验室是承载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高校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探究其低碳化建设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该文在分析高校低碳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标准制度、意识行为、建筑设备、监测回收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低碳化建设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高校教学/科研实验室低碳化评价标准、管理制度(含教师绩效和学生考评)、意识行为、建筑设计建造、设备选型运行、排放量化监测及污染回收处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助力我国高校低碳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建设 教学科研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建设对生态韧性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明斗 杨雨欣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81,共13页
文章基于中国2008—2022年25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低碳城市建设对生态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显著增强生态韧性,这一结论在... 文章基于中国2008—2022年25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低碳城市建设对生态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显著增强生态韧性,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城市建设对东部地区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大型城市以及高碳排城市的生态韧性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低碳城市建设能够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强化环境治理三条路径提升生态韧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低碳城市建设的效用价值及拓展生态韧性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韧性 城市建设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利用效率 环境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13
作者 张明斗 张子钰 王传超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23,共11页
本文以全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低碳城市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内在机制和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 本文以全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低碳城市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内在机制和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验证了该结论的可靠性;(2)低碳城市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应存在城市区位、资源禀赋和碳排放强度的异质性,其中,低碳城市建设可以显著促进东、西部地区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高碳排放城市的新质生产力发展;(3)低碳城市建设能够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提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三条路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并且财政分权在低碳城市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4)低碳城市建设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试点城市和周边城市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本研究结论为加强低碳城市建设和拓宽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提供了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市建设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集聚 绿色金融 城市区位 资源禀赋 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辽宁省低碳乡村建设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桢 郑帅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低碳建设已成为乡村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辽宁省低碳乡村建设中仍面临用能结构传统、住宅节能标准低、人居环境质量差、低碳意识薄弱、低碳农业和碳汇经济体系不完善等现实...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低碳建设已成为乡村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辽宁省低碳乡村建设中仍面临用能结构传统、住宅节能标准低、人居环境质量差、低碳意识薄弱、低碳农业和碳汇经济体系不完善等现实困境。由此,本文着眼于乡村能源供给、节能改造、环境整治、村民意识、保障机制五个方面,提出适合我省低碳乡村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低碳建设 乡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程管理视角下的我国城市低碳经济建设水平诊断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申立银 张玲瑜 +2 位作者 桑美月 舒欣宇 肖骏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低碳城市建设是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低碳经济则是其重要抓手。为准确把握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现状,文章基于过程管理视角构建了低碳经济建设水平诊断指标体系,动态系统地诊断了我国城市低碳经济建设水平。研究对我国36个重点城市的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建设是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低碳经济则是其重要抓手。为准确把握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现状,文章基于过程管理视角构建了低碳经济建设水平诊断指标体系,动态系统地诊断了我国城市低碳经济建设水平。研究对我国36个重点城市的低碳经济建设成效开展分析后发现:(1)我国样本城市低碳经济建设水平较高,其中上海、南京、天津和重庆在城市低碳经济建设中表现较好。(2)空间分布上,东部沿海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得分较高,而中西部城市得分则相对较低,城市低碳经济建设水平受其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3)就环节得分而言,实施环节得分最高,其他环节各城市得分差异较大。研究为我国城市如何提升低碳经济建设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促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管理视角 城市 经济建设水平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助推低碳村镇建设的实践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伟 王芬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2,共3页
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低碳绿色转型的必然之选。城乡融合发展将实现城市、农村行政区划的合二为一,优化要素配置、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村产业链升级优化,以此促进新型城镇化和... 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低碳绿色转型的必然之选。城乡融合发展将实现城市、农村行政区划的合二为一,优化要素配置、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村产业链升级优化,以此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可加速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助推农村能源结构的现代化转变,并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加速村镇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推广。未来应进一步以盘活农村“地、人、物”为前提,通过制度变革有效消除城乡资源充分、全面、平等流动的行政障碍、经济障碍与技术障碍,将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更彻底的贯彻于农村农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农村得以更全面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村镇建设 要素配置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管理视角下的城市低碳生产效率研究——以我国36个重点城市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鲍海君 郭奚晨 +2 位作者 蔡鑫羽 郭洋 詹鹏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低碳建设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环,提升城市生产效率可以从源头帮助城市降低碳排放,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文章在PDCA循环管理法的基础上引入结果(Outcome)环节,构建了包含规划、实施、检查、结果...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低碳建设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环,提升城市生产效率可以从源头帮助城市降低碳排放,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文章在PDCA循环管理法的基础上引入结果(Outcome)环节,构建了包含规划、实施、检查、结果、反馈(PDCOA)的全过程管理框架,形成城市低碳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比了我国36个重点城市的生产效率水平,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在低碳建设中的生产效率水平整体较低,得分均值为51.74分(总分为100分)。从环节视角分析,实施环节得分最高,反馈环节得分最低。从区域视角分析,短板环节与城市定位及类型相关联,建议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应针对不同城市类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文章旨在从全过程管理视角出发,评价城市在低碳建设过程中的生产效率水平,为我国低碳城市的高效建设提供新视角,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下一步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碳建设 城市生产效率 PDCA 诊断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南昌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的异质性特征及影响强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艺 陈银蓉 +2 位作者 蔡海生 陈坤 刘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7-399,共13页
研究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其互动关系,对于缓解我国碳减排压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排放系数法、锡尔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究大南昌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 研究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其互动关系,对于缓解我国碳减排压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排放系数法、锡尔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究大南昌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区域差异特征,并分析了土地利用碳排放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交互影响强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增势逐渐放缓,中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量较大,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增长,且二者整体区域差距均逐年减小。不同新型城镇化因素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影响强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土地利用效率和人口城镇化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影响持续增加,经济发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土地利用效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城镇化的复合作用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产生较大影响。在进行低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研究区应侧重土地利用效率、劳动力流向等方面的优化调整,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优化城镇建设,缓解城市碳减排压力,助力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排放 新型城镇化 影响强度 低碳建设 大南昌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中和的旅游景区净碳排放估算与低碳景区建设——以镇江“焦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志民 张新林 邱小樱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3,共7页
旅游景区是低碳或碳中和旅游实践的重要节点.以镇江焦山风景区为例,首先分析了旅游景区碳源、碳汇的构成,其次分别对旅游景区交通、管理及废弃物碳排放和林地、草地、园地、水域、滩涂的碳吸收进行了测度,并对焦山风景区的碳源、碳汇做... 旅游景区是低碳或碳中和旅游实践的重要节点.以镇江焦山风景区为例,首先分析了旅游景区碳源、碳汇的构成,其次分别对旅游景区交通、管理及废弃物碳排放和林地、草地、园地、水域、滩涂的碳吸收进行了测度,并对焦山风景区的碳源、碳汇做了综合评估,得出以下结论:交通碳排放在焦山风景区碳排放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交通过程中碳排放是焦山风景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措施;林地、湿地碳吸收量最多;焦山风景区碳汇能力相对较强,是镇江市重要的碳汇地.因此焦山风景区应充分发挥碳汇能力,为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做出贡献;最后提出了焦山风景区建设低碳景区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景区建设 焦山风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态混凝土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锡玲 杨加 张胜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100,共3页
城市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已占全球总能耗和气体排放量的3/4,进行低碳城市建设已迫在眉睫。由于普通混凝土资源和能耗消耗高,指明了混凝土是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关键,并通过陈述生态混凝土的分类、技术途径及其在生态环保领域的优势,表明生... 城市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已占全球总能耗和气体排放量的3/4,进行低碳城市建设已迫在眉睫。由于普通混凝土资源和能耗消耗高,指明了混凝土是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关键,并通过陈述生态混凝土的分类、技术途径及其在生态环保领域的优势,表明生态混凝土是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式。从生产、使用到废弃过程中方面阐述了生态混凝土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混凝土 生态环境 生态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