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颈动脉超声参数诊断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价值
1
作者 钱程昱 王琳升 +1 位作者 熊兴江 钱卫东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01-140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超声参数在疑似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武进附属医院心内科疑似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共26...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超声参数在疑似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武进附属医院心内科疑似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共260例。结合CAG,把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n=110)和冠心病组(n=1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血清LDL-C、hs-CRP及颈动脉超声参数[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采用Spearman相关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LDL-C、hs-CRP及颈动脉超声参数与冠心病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DL-C、hs-CRP和颈动脉超声参数单独及联合评估疑似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1)冠心病组在年龄、吸烟、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方面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占比、饮酒、体质量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LDL-C、hs-CRP及颈动脉超声参数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相关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DL-C、hs-CRP及颈动脉超声参数与冠心病呈正相关(P<0.05)。(4)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DL-C、hs-CRP及颈动脉超声参数联合评估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与单独评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DL-C、hs-CRP和颈动脉超声参数单独或联合评估是否冠心病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评估的预测价值更高,对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诊治策略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血流分数评估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
2
作者 崔启 张传奇 +7 位作者 袁晓鹏 王潇 吕纳强 李爽 郭鹏召 张静 高传玉 党爱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基于定量血流分数(QFR)评估探讨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以及导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存在... 目的:基于定量血流分数(QFR)评估探讨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影响以及导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存在临界病变,并至少于11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219例患者,行离线QFR分析。根据随访时LDL-C水平将患者分为LDL-C达标组(LDL-C<1.8 mmol/L,148例患者191支血管)与LDL-C不达标组(LDL-C≥1.8 mmol/L,71例患者98支血管),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血管QFR和解剖相关指标如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最大直径狭窄百分比、最大面积狭窄百分比等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QFR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LDL-C达标组患者的血管QFR值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未达标组患者QFR值较基线下降(P<0.05)。LDL-C达标组患者最大直径狭窄百分比和最大面积狭窄百分比更低,最小管腔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指数>28 kg/m2、随访时LDL-C≥1.8 mmol/L、既往曾发生过心肌梗死是导致血管Q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LDL-C达标组较LDL-C未达标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QFR、最小管腔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更高,最大直径狭窄百分比和最大面积狭窄百分比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定量血流分数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成像及CT血管造影联合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徐卫华 计玉芳 +1 位作者 陆赵阳 徐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究微血管成像(SMI)分级及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老年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患者ACI发生情... 目的探究微血管成像(SMI)分级及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老年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患者ACI发生情况分为ACI组95例和非ACI组85例。比较2组SMI分级、CTA、血清sdLDL-C水平,ROC曲线分析SMI分级及CTA联合血清sdLDL-C对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因素。结果ACI组血脂异常、舒张压、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非ACI组(P<0.01)。ACI组血清sdLDL-C水平高于非ACI组[(1.62±0.25)mmol/L vs(1.35±0.19)mmol/L,P<0.01],ACI组和非ACI组SMI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MI分级和CTA及血清sdLDL-C三者联合诊断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95%CI:0.897~0.9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MI分级、CTA、sdLDL-C是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SMI分级及CTA联合血清sdLDL-C对老年高血压伴ACI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小而密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超微血流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41
4
作者 乙成成 刘雯雯 +5 位作者 张颖秋 郭志军 王湘芸 袁志忠 周长林 殷仁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LDL-C/HDL-C比值)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共连续收集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贵宾诊疗科健康体检者1 320例,其中男性885例,女性435例,平均年龄(49.0&...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LDL-C/HDL-C比值)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共连续收集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贵宾诊疗科健康体检者1 320例,其中男性885例,女性435例,平均年龄(49.0±10.0)岁,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法了解LDL-C/HDL-C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LDL-C/HDL-C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独立相关(男性:β=0.067 3,P=0.005;女性:β=0.033 2,P<0.001),而且在女性患者中,即使LDL-C水平在合适范围内(<3.37mmol/L),该相关性仍然存在(β=0.100 9,P=0.015)。结论 LDL-C/HDL-C比值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于LDL-C而言,LDL-C/HDL-C比值是一项更有价值的临床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密度蛋白胆固醇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6
5
作者 朱中玉 高传玉 +3 位作者 黄克钧 张嘉莹 陈岩 牛振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及甘油三酯 /HDL C比值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检测 3 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和 2 0 2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对照组 )的血脂中总胆固...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及甘油三酯 /HDL C比值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检测 3 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和 2 0 2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对照组 )的血脂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 C及HDL C含量 ,计算LDL C /HDL C及甘油三酯 /HDL C的比值。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冠心病患者的总胆固醇、LDL C及LDL C/HDL C比值明显增高 ,HDL C显著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0 1) ,而甘油三酯及甘油三酯 /HDL C比值两组间无显著差别。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冠心病的危险性与LDL C/HDL C比值呈正比 ,与甘油三酯及甘油三酯 /HDL C比值无显著相关。  结论 :LDL C/HDL C比值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而甘油三酯 /HDL C比值的预测价值尚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密度蛋白胆固醇 甘油三酯 诊断 预测 质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同型半胱氨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程小兵 罗娟娟 +6 位作者 陈燕 韩卫星 单其俊 杨玉雯 潘文博 钟万生 陈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684-2689,共6页
目的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及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sdLDL-C/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三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的住院患者20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IMT... 目的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及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sdLDL-C/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三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科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的住院患者20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IMT)异常组122例和对照组78例,其中颈动脉内膜异常组又分为颈动脉增厚组30例及颈动脉斑块组92例,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颈动脉斑块与sdLDL-C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异常组sdLDL-C、sdLDL-C/LDL-C和Hcy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sdLDL-C/LDL-C、sdLDL-C是颈动脉增厚和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95%CI:1.021~1.213,P<0.001)、糖尿病(95%CI:1.009~1.0394,P<0.001)、sdLDL-C/LDL-C(95%CI:1.012~1.449,P<0.001)、sdLDL-C(95%CI:0.876~0.934,P<0.001)、Hcy(95%CI:0.439~0.81,P<0.001)。结论sdLDL-C/LDL-C、sdLDL-C、Hcy具有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且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增厚 小而密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sdldl-c/ld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黄和低密度脂蛋白对冷冻保存绵羊精子胆固醇、磷脂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郑云胜 宏伟 +4 位作者 倪利平 田东海 芦永跃 邓常胜 李金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2-115,共4页
为了探索绵羊冷冻精液受精率低的原因,在稀释液中用低密度脂蛋白代替卵黄冷冻绵羊精液,研究LDL对冷冻中精子脂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卵黄稀释液冷冻精液,精子胆固醇含量从鲜精的234.54 nmol/109降低到163.76 nmol/109精子,胆固醇与... 为了探索绵羊冷冻精液受精率低的原因,在稀释液中用低密度脂蛋白代替卵黄冷冻绵羊精液,研究LDL对冷冻中精子脂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卵黄稀释液冷冻精液,精子胆固醇含量从鲜精的234.54 nmol/109降低到163.76 nmol/109精子,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c/p)从0.54下降到0.36;以9 g/100mL LDL代替卵黄,冷冻后胆固醇含量为243.73 nmol/109精子,c/p值保持在0.50。研究得出在卵黄稀释液中冷冻绵羊精液,精子胆固醇流失,c/p值下降;以LDL代替卵黄,可有效保护精子胆固醇,避免流失,维持了精子c/p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冷冻精液 卵黄 低密度蛋白 胆固醇 胆固醇和磷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毕春辉 魏盟 +1 位作者 沈虹 马士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5-859,共5页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92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及PCI术后1 d及1、6、12和24个月5个时间节点的LDL-C数据,在每一...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92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及PCI术后1 d及1、6、12和24个月5个时间节点的LDL-C数据,在每一时间节点按照LDL-C〈1.81、1.81~2.58、2.59~3.36和≥3.37 mmol/L(〈70、70~99、100~129和≥130 mg/d L)标准将患者分组,分析随访期间终点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新发或原有心力衰竭加重和脑卒中等再次入院)发生情况与LDL-C的关系。结果患者在术后1 d及1、6、12和24个月时血清LDL-C均值分别为(3.07±1.05)、(2.03±0.75)、(2.06±0.71)、(2.13±0.82)和(2.17±0.89)mmol/L。术后12和24个月时不同LDL-C水平分组患者间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脑卒中史、术后12及24个月LDL-C水平为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相对于LDL-C〈1.81 mmol/L患者,PCI术后12和24个月时LDL-C水平在2.59~3.36和≥3.37 mmol/L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度更大。结论年龄较高者、有糖尿病及脑卒中史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相对于LDL-C〈1.81 mmol/L患者,术后12和24个月血清LDL-C〉2.59 mmol/L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治疗轻度高血压合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患者的体会 被引量:13
9
作者 甘莉 凌燕君 朱丽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i015-i017,共3页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关键词 高血压 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麝香保心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胆固醇酯聚集和凋亡(英文)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中华 杨永宗 杨小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7-222,共6页
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的失衡和细胞凋亡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 .为了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把猪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与 15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共同孵育 72h ,发现细胞内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由 2 6 2 %增加到 6 4 1% ,并且细... 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的失衡和细胞凋亡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 .为了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把猪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与 15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共同孵育 72h ,发现细胞内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由 2 6 2 %增加到 6 4 1% ,并且细胞内胆固醇酯的积聚有剂量依赖关系 ,表明细胞已经转化为平滑肌源性的泡沫细胞 .另外 ,使用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发现 ,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共孵育的细胞有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 .从实验可以推测 ,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凋亡 ,除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因素外 ,也可能与细胞内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升高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氧化低密度蛋白 胆固醇 平滑肌细胞凋亡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上调小鼠肝脏PCSK9升高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宇 单清 +2 位作者 李楠 杨清 何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26-1730,共5页
目的:研究感染和炎症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在调节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代谢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全自动生... 目的:研究感染和炎症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在调节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代谢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全自动生化仪监测小鼠血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以及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同时,用快速液相色谱(fast proteinliquid chromatography,FPLC)分析混合的小鼠血浆。血浆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用定量PCR法检测肝脏组织的PCSK9、LDL受体等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丰度,并用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中LDL受体表达变化。结果:研究发现低剂量脂多糖(liposacaridica,LPS)注射24 h后血浆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无明显变化,小鼠血浆LDL-C增高43.0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30.09%、甘油三酯增高27.21%,磷脂增高25.50%。LPS注射组动物的血浆SAA明显增多至(1 271.05±94.13)ng/ml,增多的SAA主要与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结合。LPS处理诱导肝脏PCSK9基因表达上调,抑制肝脏LDL受体的蛋白表达。结论:研究表明LPS引起肝细胞中PCSK9上调,LDL受体蛋白表达受抑制,同时小鼠血浆LDL-C迅速增多,提示PCSK9抑制LDL受体通路可能通过影响血浆脂蛋白代谢在炎症导致的宿主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SK9 炎症 低密度蛋白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8
12
作者 徐瑞霞 李建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3-223,共1页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复杂,其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失调及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经氧化修饰后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被认为是AS发生的关键启动因素。大量研究表明,oxLD...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复杂,其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失调及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经氧化修饰后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被认为是AS发生的关键启动因素。大量研究表明,oxLDL的细胞毒性作用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结构改变,导致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破坏血管内皮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支架植入术≥75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随访现状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晨 杨燕洲 +2 位作者 雷新军 孙晨捷 肖懿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4-909,共6页
目的了解住院期间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75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长期随访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达标率。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于住院期间行经... 目的了解住院期间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75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长期随访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达标率。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于住院期间行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的年龄≥75岁的ASCVD患者,通过HIS系统收集患者的住院基线资料和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随访情况,分析其每次随访检测的LDL-C水平及达标率。结果共入选1129例患者,年龄为78(75,89)岁,72.1%为男性,心肌梗死为ASCVD的主要类型(71.5%),高血压为最常见的风险因素,占85.2%(717/842),糖尿病次之,占58.6%(493/842),其中74.6%符合2020年《超高危ASCVD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的超高危标准,其LDL-C达标率仅为8.1%;1129例高龄ASCVD患者常规4次随访率分别为49.5%、24.1%、17.1%、24.6%,完成常规随访并行LDL-C的检测率分别为26.3%、5.3%、10.4%、13.8%,其中超高危ASCVD患者随访期间的LDL-C达标率分别为59.4%、45.1%、37.1%、17.6%,非超高危ASCVD患者LDL-C达标率分别为67.3%、55.6%、47.4%、44.0%。结论住院期间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高龄ASCVD患者以超高危ASCVD为主,其常规随访率及随访期间LDL-C达标率低且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岁 冠脉支架植入术 随访现状 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 达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代3人同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弘 谢芳 +9 位作者 郎希龙 郭志福 朱霓 白元 陈峰 潘静薇 郑兴 赵仙先 秦永文 黄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5-448,共4页
目的调查2代3人同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的家系,并检测和分析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以探讨FH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对17岁先证者进行体格、心电图、血脂水平、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目的调查2代3人同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的家系,并检测和分析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以探讨FH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对17岁先证者进行体格、心电图、血脂水平、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患者及其家系的血缘关系绘制家系图谱。以PCR法分别扩增家系成员LDL-R基因启动子、18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应用直接测序法进行突变检测;并以90名来自患者原籍的正常人群和190个随机人群样本为对照。结果共检查先证者4代28人。先证者、其胞姐及姨外祖母均为FH黄色瘤患者,3人血浆总胆固醇分别为18.89、15.23、12.89mmol/L;临床诊断基因型分别为纯合型、杂合型及杂合型。系谱分析该家系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3名患者LDL-R基因的10号外显子存在G1448A改变,为W462X终止突变。先证者、其胞姐及姨外祖母的基因型分别是GA、GA、AA;先证者的父亲家系均为GG纯合子。90名来自患者原籍的正常人群和190个随机人群样本该位点测序结果均为GG纯合子。结论3名患者LDL-R基因均存在G1448A突变,为终止突变,来自母系亲属,此位点的突变很可能是该家系发病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血症Ⅱ型 基因型 低密度蛋白受体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瑞霞 李建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8期33-37,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的形成过程极其复杂,其发病机制涉及炎性反应、脂质代谢失调及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1-3]。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的氧化修饰被认为是AS形成的...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的形成过程极其复杂,其发病机制涉及炎性反应、脂质代谢失调及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1-3]。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的氧化修饰被认为是AS形成的关键启动因素[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LDL 循环血液 ELISA 检测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 低密度蛋白 胆固醇 胆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文杰 王旭 金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34-4137,共4页
目的:对1例临床确诊为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先证者及其3代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先证者家中收集该家系3代共10例血标本及临床资料。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测定,酚氯仿法提取患儿及家系成员基因组... 目的:对1例临床确诊为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先证者及其3代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先证者家中收集该家系3代共10例血标本及临床资料。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测定,酚氯仿法提取患儿及家系成员基因组DNA并鉴定,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的全部18个外显子和启动子及载脂蛋白B(ApoB100)26外显子,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与GeneBank比对寻找突变。结果:(1)先证者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中段内-中膜轻度增厚,左房轻度增大,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冠脉血流储备减低;(2)该家系排除ApoB100基因26外显子3500附近位点突变;(3)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先证者LDL-R基因第13外显子发生D601Y纯合突变,为1864位G→T碱基置换,导致天冬氨酸改变为酪氨酸,先证者父亲和母亲LDL-R基因第13外显子均发生D601Y杂合突变。结论:该先证者LDL-R基因存在D601Y纯合突变,其父母LDL-R基因存在D601Y杂合突变,可能为该家系中FH的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血症Ⅱ型 基因突变 低密度蛋白受体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 纯合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临床达标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靳朴 刘惠霞 黎映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763-764,共2页
目的 :探讨目前在临床治疗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达标情况。方法 :对本院 2 0 0 3年 1月至 12月 14 2例住院和门诊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用药情况进行观察 ,分析其LDL C的达标情况。结... 目的 :探讨目前在临床治疗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达标情况。方法 :对本院 2 0 0 3年 1月至 12月 14 2例住院和门诊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用药情况进行观察 ,分析其LDL C的达标情况。结果 :本研究所有老年糖尿病患者LDL C达标率为 3 4 5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LDL C达标率为 48 4% ,比单纯糖尿病组LDL C达标率 2 3 1%为高 ;使用他汀类药物者及使用贝特类药物者达标率分别是 5 8%和 16%。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LDL C达标率较低 ,应重视冠心病与有等同危险性的糖尿病患者L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 冠心病 低密度蛋白 胆固醇 DM 甲状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存在下限阈值吗? ODYSSEY OUTCOMES研究结果带来的新思考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建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40-942,共3页
百年胆固醇学说已深入人心,其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防、治疗及机制研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胆固醇学说的核心是没有胆固醇就没有AS,更无从谈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实上,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证据提示,... 百年胆固醇学说已深入人心,其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防、治疗及机制研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胆固醇学说的核心是没有胆固醇就没有AS,更无从谈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实上,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证据提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与ASCVD的发生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被称之为ASCVD的“致病陛”危险因素。以此理论为基础的各种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毫无例外地将LDL-C视为ASCVD防治的首要干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限阈值 ASCVD 临床研究证据 ldl-c 因果关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大明 陈在嘉 +10 位作者 陈保生 陆宗良 寇文镕 徐义枢 吕新跃 曾武威 杨跃进 陈纪林 高润霖 杜怀明 马咸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建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点突变监测方法,从基因水平对30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筛选、明确诊断。 方法:将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与银染技术相结合,用19对引物对L... 目的:建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点突变监测方法,从基因水平对30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筛选、明确诊断。 方法:将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与银染技术相结合,用19对引物对LDL-R基因的全部18个外显子进行检测,30例患者中,对筛查出的突变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或克隆测序的方法明确突变的性质和位置。 结果:确立的PCR-SSCP条件稳定,银染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且避免了同位素污染。30例患者中,发现1例定位于外显子14的杂合子点突变患者,PCR产物直接测序证实第671位密码子发生错义突变:CCC→CGC,导致脯氨酸→精氨酸;1例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显子7发生点突变,克隆测序证实密码子308位发生错义突变:TAC→TGC,导致半胱氨酸→酪氨酸;2例杂合子患者外显子4的3’部分SSCP出现相同异常带型。查阅文献,测序证实的突变皆是新的突变。 结论:建立的PCR-SSCP方法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R基因点突变的筛检。研究结果从基因水平证实中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LDL-R基因突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血症 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 基因突变 低密度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0例临床检测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巫开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29-729,共1页
关键词 胆固醇 低密度蛋白 临床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