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位移法高频补偿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杜增利 徐峰 +1 位作者 刘文革 姜庆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4,198-199,共4页
地震波在实际介质中的传播机制与其在理想弹性介质中不同,此时其携带的机械能被部分存储、部分耗损,使得地震波发生频散现象,在近地表疏松介质中这种吸收效应更为强烈,造成大沙漠区地震勘探得到的资料分辨率降低。为了有效提高地震资料... 地震波在实际介质中的传播机制与其在理想弹性介质中不同,此时其携带的机械能被部分存储、部分耗损,使得地震波发生频散现象,在近地表疏松介质中这种吸收效应更为强烈,造成大沙漠区地震勘探得到的资料分辨率降低。为了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对疏松介质的吸收效应进行合理补偿势在必行。但其能量补偿因子是一与频率有关的幂函数,随着地震波传播距离增大和频率提高而急剧加大,计算过程不稳定,进而产生大量人为假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计算不稳定性的形成机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保持计算稳定性条件。数值模拟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在保持数值计算过程稳定、高频信号不发生畸变的前提下,应用相位移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被地层吸收、衰减的有效高频信号,合理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 地震波 吸收 补偿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法电磁相位移偏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吉松 朴化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9-198,212,共11页
在地震勘探中,偏移是地震资料的主要处理方法之一。MT法中的平面电磁波与地震弹性波有本质的区别,但也有很多相似性。导电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在介质的分界面上也发生反射与透射。利用平面电磁波的上行波场U和下行波场D在反射面上的相... 在地震勘探中,偏移是地震资料的主要处理方法之一。MT法中的平面电磁波与地震弹性波有本质的区别,但也有很多相似性。导电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在介质的分界面上也发生反射与透射。利用平面电磁波的上行波场U和下行波场D在反射面上的相位关系特征,可把地震偏移技术中U/D成像理论引入到MT法数据处理中。相位移法原理简单、速度快,是一种理想的一维偏移方法,但在二维模型数据的偏移处理中还需要作适当的改进。PSPI(相位移加内插)法可以得到二维U/D成像的较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 偏移 电磁法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感应相位移谱的家兔急性脑缺血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庄伟 秦明新 +6 位作者 潘文才 金贵 孙建 闫庆广 宁旭 李根 彭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837-1842,共6页
目的提出一种家兔急性脑缺血早期检测的新方法,建立一套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系统。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建立家兔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未结扎组、单侧结扎组和双侧结扎组。采用基于磁感应相位移谱(magnetic inducti... 目的提出一种家兔急性脑缺血早期检测的新方法,建立一套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系统。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建立家兔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未结扎组、单侧结扎组和双侧结扎组。采用基于磁感应相位移谱(magnetic induction phase shift spectroscopy,MIPSS)方法的检测系统,对3组家兔模型进行60 min的相位差检测。结果在特征频率下,60 min测量时间内未结扎组的相位差为-0.195°±0.099°,单侧结扎组的相位差为-4.862°±1.150°,双侧结扎组的相位差为-9.303°±3.186°;与未结扎组相比,单侧结扎组与双侧结扎组的相位差随着缺血时间明显增大(P<0.05);而双侧结扎组的相位差相比于单侧结扎组也明显增大(P<0.05)。结论基于磁感应相位移谱方法的检测系统实现了对家兔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以及对家兔不同缺血程度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缺血 磁感应位移 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平板功率系数和插入相位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高生 贾蕾 +1 位作者 明永晋 曹群生 《雷达学报(中英文)》 2012年第3期277-282,共6页
该文采用电磁波反射、透射和传输线理论,建立了分析磁性平板功率传输系数和计算插入相位移的方法,给出了消除"退极化"现象天线罩材料电磁参数必须满足的数学公式。计算和分析了单层和典型A夹层结构天线罩在电介质材料和磁性... 该文采用电磁波反射、透射和传输线理论,建立了分析磁性平板功率传输系数和计算插入相位移的方法,给出了消除"退极化"现象天线罩材料电磁参数必须满足的数学公式。计算和分析了单层和典型A夹层结构天线罩在电介质材料和磁性材料两种情况下表现出的传输特性,结果表明,磁介质平板材料电磁参数满足rrε=μ(复介电常数等于复磁导率)时,可以避免"退极化"现象,功率传输系数优于对应的电介质平板,插入相位移变化更为平缓,表现出了最佳的传输特性。最后,利用商业软件HFSS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和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材料 退极化 传输线理论 功率传输系数 插入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光法和相位移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天宇 吴易明 +2 位作者 陈良益 朱立峰 刘宇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7期4429-4432,共4页
结构光法和相位移法都是基于光学三角原理的位移测量方法。对结构光法和相位移法分别进行了原理上的论述,利用表格对其进行了对比。最后总结了各自面临的难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结构光法 位移 三角测量法 CCD P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炮检距剖面相位移时间偏移
6
作者 张叔伦 赵景霞 +2 位作者 孙沛勇 朱光明 李庆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5-588,600,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维频率—波数域共炮检距剖面叠前时间偏移算法。本文方法在常速条件下将零炮检距剖面的叠后相位移公式推广到非零共炮检距剖面 ,该公式是用数值拟合方法得到的。运用平均速度或叠加速度可使公式的使用范围适应纵向...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维频率—波数域共炮检距剖面叠前时间偏移算法。本文方法在常速条件下将零炮检距剖面的叠后相位移公式推广到非零共炮检距剖面 ,该公式是用数值拟合方法得到的。运用平均速度或叠加速度可使公式的使用范围适应纵向速度变化。理论上本文的公式只在常速下是精确的 ,但合成记录和野外资料试算表明 ,即使速度变化较大 ,该方法也能有效成像 ,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减少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炮检距 剖面位移 时间偏移 数值拟合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峭度极大准则的线性相位移校正方法
7
作者 袁子龙 张洪江 +1 位作者 李海山 刘洪林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25,31,共4页
地震记录的高阶统计量包含子波的相位信息,因此利用地震记录的高阶统计量提取地震子波的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以褶积理论为基础的地震记录,其子波的线性相位信息已经丢失,使得估计子波相对于真实子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线性相位移动,... 地震记录的高阶统计量包含子波的相位信息,因此利用地震记录的高阶统计量提取地震子波的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以褶积理论为基础的地震记录,其子波的线性相位信息已经丢失,使得估计子波相对于真实子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线性相位移动,给提取子波的应用带来了问题.提出一种以峭度值极大为准则的线性相位校正方法,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并给出该方法的实现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累积量 三谱 峭度 地震子波 线性位移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移的分层模型算法
8
作者 张叔伦 赵达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3-67,166,共6页
相位移的分层模型算法是以常途相位移算法为基本组成部分,运用非齐次单程波声波方程,把每一层的层速度作为常速,分层计算波场,即把下一层波场作为上一层的震源函数计算上一层的波场,如此由深至浅向上延拓,直到地面为止。这种方法... 相位移的分层模型算法是以常途相位移算法为基本组成部分,运用非齐次单程波声波方程,把每一层的层速度作为常速,分层计算波场,即把下一层波场作为上一层的震源函数计算上一层的波场,如此由深至浅向上延拓,直到地面为止。这种方法既克服了常速相移法因速度突变而产生的误差,又保持了常速相移法精度高的优点,非常适合于速度纵横向突变的情况。文中给出的合成记录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 分层计算 波场延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线缺陷波导中的折射率相位移调制增强效应(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兵 唐天同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45-1849,共5页
在传统的基于全内反射原理的低折射率比介质波导所构建的相位移调制型光学器件中,调制区域的长度通常在毫米到厘米量级.由于器件横向尺寸保持在微米量级,因此狭长结构成为了传统光波导器件的典型特征,这限制了光学器件集成度的提高,严... 在传统的基于全内反射原理的低折射率比介质波导所构建的相位移调制型光学器件中,调制区域的长度通常在毫米到厘米量级.由于器件横向尺寸保持在微米量级,因此狭长结构成为了传统光波导器件的典型特征,这限制了光学器件集成度的提高,严重制约了集成光路的进一步发展.光子晶体的出现为高密集成光路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使用平面波展开方法计算了光子晶体线缺陷波导中的色散曲线.研究发现:在色散曲线下边缘处,材料折射率的一个微小变化可以引起传输常数的较大变化,如果工作频率点选择在带下边缘附近,则可以大幅度减小相位移调制型器件调制区域的长度.本文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进一步验证这种增强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0.46%的折射率变化,光子晶体线缺陷波导中的相位调制长度仅为均匀媒质中相位移调制长度的11.7%.通过以进一步研究,这种增强效应有望应用与高密度集成光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线缺陷波导 位移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炮检距剖面模型的相位移算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叙伦 刘淑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89-794,共6页
张叔伦,刘淑珍.共炮检距剖面模型的相位移算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32(6):789~794本文运用平面波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波动理论的共炮检距剖面相位移模型算法,并给出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得到了相应的广义上行波微... 张叔伦,刘淑珍.共炮检距剖面模型的相位移算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32(6):789~794本文运用平面波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波动理论的共炮检距剖面相位移模型算法,并给出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得到了相应的广义上行波微分方程。共炮检距剖面的相位移算法是在波数域中建立的,它适用于常速介质的任意共炮检距剖面,还可以统一处理叠前和叠后的模型问题。理论模型试算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炮检距剖面 位移算法 地震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全光纤干涉仪检测小相位移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廷云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28-29,33,共3页
介绍了利用全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检测光纤伸长产生小相位移的方法。在40~5×10~4Hz的频率范围内,可检测到由PZT筒产生的最小相位移为5×10^(-7)rad。
关键词 干涉仪 位移 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线性化相位移DMO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振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81-393,共13页
在 Hale 的傅里叶变换 DMO 方法中,相位移ω_0t_n(1+(k_x^2h^2)/(ω_0~2)+t_n^2)^(1/2)不是时间 t_n 的线性函数,无法用 FFT 来实现,因此,计算量很大,难以在实际中推广使用。本文基于 Hale 的 DMO 方法,提出一种用分段线性相位移逼近非... 在 Hale 的傅里叶变换 DMO 方法中,相位移ω_0t_n(1+(k_x^2h^2)/(ω_0~2)+t_n^2)^(1/2)不是时间 t_n 的线性函数,无法用 FFT 来实现,因此,计算量很大,难以在实际中推广使用。本文基于 Hale 的 DMO 方法,提出一种用分段线性相位移逼近非线性相位移的 DMO 方法。该方法可用 FFT 计算每一段地震记录的频谱,并能对频谱进行内插、相移和叠加等处理,最终实现 DMO 处理,其处理精度和效果与 Hale 的 DMO 方法相当。分段线性化相位移 DMO 方法的突出优点是计算量小,与 Hale 的方法相比,最低可减少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时差校正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三维相位移加插值偏移
13
作者 周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57-771,共15页
本文采用相位移加插值的方法实现了三维一步法偏移。在三维偏移计算中,对向下延拓的其子进行了变形,故允许使用大延拓步长向下延拓,允许成像过程中使用FFT方法。此法可根据地层的变化情况自动调整连续延拓的步长,提高了计算效率。... 本文采用相位移加插值的方法实现了三维一步法偏移。在三维偏移计算中,对向下延拓的其子进行了变形,故允许使用大延拓步长向下延拓,允许成像过程中使用FFT方法。此法可根据地层的变化情况自动调整连续延拓的步长,提高了计算效率。相移插值方法用于三维一步法偏移不存在偏移算子在x,y方向分裂引起的三维偏移归位误差问题,且无频散现象,能适用于纵横向变速情况。实例表明,本方法是一种适合陡倾角、复杂地质构造归位的三维一步法偏移成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数据处理 位移 偏移 地震勘探 加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员血皮质醇和体核温度的近似昼夜节律及其峰相位移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学川 杨宁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6-100,共5页
通过半封闭式隔离室时间生物学实验,模拟向西方向飞行,跨越十二个时区,在新的时间制度下,时差服习十天,研究运动员“飞行”前和服习之后的体核温度和血皮质醇的近似昼夜变化及其相位移.实验结果表明:体核温度和血皮质醇均呈现明显的近... 通过半封闭式隔离室时间生物学实验,模拟向西方向飞行,跨越十二个时区,在新的时间制度下,时差服习十天,研究运动员“飞行”前和服习之后的体核温度和血皮质醇的近似昼夜变化及其相位移.实验结果表明:体核温度和血皮质醇均呈现明显的近似昼夜节律(P<0.01),两节律的峰相位平均迁移率,在本实验条件下为50%;运动员的生物节律可以通过改变授时子(Zeitgeder)相位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皮质醇 近似昼夜节律 体核温度 运动员 位移 迁移率 位平均 服习 生物节律 实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干涉条纹图自动计值的一种方法——参考光相位移法
15
作者 汪爱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5-30,共6页
全息干涉术是测定工程构件表面的三维变形场或应变场及应力场的一种方法。全息干涉图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需要计算机辅助计值。参考光相位移法及数字图象处理技术为全息干涉图的自动计值及进一步处理提供了可能性。
关键词 全息干涉图 参考光位移 图象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移数字云纹测量系统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兵 方如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80-384,共5页
介绍了一种相位移数字云纹变形测量系统.测试系统采用CCD摄像系统记录光栅图像,控制采样的空间频率大约为光栅线密度的整数倍,对试件栅进行采样后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实现空间相位移及进行实时数字云纹条纹显示。
关键词 数字云纹 空间频率 位移 云纹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移加校正叠前深度偏移及偏移速度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录明 罗省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7-67,共11页
从理论上说,叠前深度偏移是众多的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方法中最精确的偏移方法。本文针对纵、横向变速的复杂地质模型,采用相移加校正(PSPC)方法在CSP道集上实现了二维叠前深度偏移。该方法是以相移法为基础,加上局部速度变化因子校正(... 从理论上说,叠前深度偏移是众多的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方法中最精确的偏移方法。本文针对纵、横向变速的复杂地质模型,采用相移加校正(PSPC)方法在CSP道集上实现了二维叠前深度偏移。该方法是以相移法为基础,加上局部速度变化因子校正(即PSPC),并用自动统计子波方法确定震源函数形式,因此该法既不受地层倾角的限制,又可解决复杂构造的横向变速问题。理论与实际资料的处理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处理精度及信噪比。在深度偏移中,速度模型直接影响偏够成像的质量及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批量及交互方式求取偏移速度的方法,可为偏移提供较为精确的速度模型。该方法是以叠前深度偏移为基础,采用全局寻优的遗传算法,可快速求取较高精度的等效偏移速度及层速度。在叠前深度偏移中采用本文方法确定的速度模型,可获得与钻井层位深度相吻合的深度偏移剖面。理论与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是有效而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位移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移原理的便携式岩石三维形貌测量系统 被引量:3
18
作者 秦大辉 毛婷 刘建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4-507,共4页
针对岩石表面形貌复杂的特点和测量精度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光栅相移原理的便携式岩石三维测量技术,该技术由相位移法、外差原理和相位高度映射三部分组成.相位移法和外差原理相结合能够自动完成相位展开,同时保持相移法原有的... 针对岩石表面形貌复杂的特点和测量精度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光栅相移原理的便携式岩石三维测量技术,该技术由相位移法、外差原理和相位高度映射三部分组成.相位移法和外差原理相结合能够自动完成相位展开,同时保持相移法原有的相位求解精度;然后根据相位展开后的相位图,利用相位高度映射算法来完成岩石的三维形貌测量.利用基于多频外差原理的三维测量技术建立了一套三维测量系统,该系统由一个CCD摄像机和一个数字光栅投影器组成.利用上述系统对一块岩石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地完成岩石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三维形貌测量 位移 条纹投影 空间位展开 时间位展开 结构光 数字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讲 相位调制式传感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学伟 王琳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1-46,共6页
本讲主要介绍4种干涉原理相位调制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同时阐述了光纤中相位的定义、相位差与输出光强的关系及相位差与灵敏度的关系。最后介绍了用于干涉仪的偏振保持光纤的原理及其参数。
关键词 光纤干涉仪 位移 传感器 偏振保持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光学扫描器构成的新型精密位移测量系统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祥辉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43-48,共6页
本文研究由位移传感用的光学扫描器、简单光学系统、栅距很大的粗线纹反射式光栅尺(λ=0.635mm)和信号处理电路等构成的新型精密位移测量系统。对光学扫描器作了简要介绍。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电路框图和动态鉴相细分电路。实验结... 本文研究由位移传感用的光学扫描器、简单光学系统、栅距很大的粗线纹反射式光栅尺(λ=0.635mm)和信号处理电路等构成的新型精密位移测量系统。对光学扫描器作了简要介绍。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电路框图和动态鉴相细分电路。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测量误差小于±0.01mm,分辨率为lμm。与国内现有位移测量系统相比,新系统具有工作间隙特别大(15mm左右),光栅尺不用密封,耐现场污染,容易在车间推广使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扫描器 粗光栅 精密位移测量动态鉴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