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乡地区冬小麦缺水量适宜估算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战东 段爱旺 +1 位作者 高阳 刘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5-781,共7页
作物缺水量是确定灌溉需水量和制定灌溉制度的基础依据。利用新乡地区连续两个冬小麦生长季(2005~2006年、2006~2007年)田间试验资料建立了冬小麦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增长模型、需水量估算模型和土壤入渗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新乡地区51... 作物缺水量是确定灌溉需水量和制定灌溉制度的基础依据。利用新乡地区连续两个冬小麦生长季(2005~2006年、2006~2007年)田间试验资料建立了冬小麦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增长模型、需水量估算模型和土壤入渗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新乡地区51年(1951~2001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土壤水分平衡法,综合考虑作物蒸散、降水和灌溉等因素,模拟冬小麦各生长季降水有效利用状况,分析研究该地区连续50个冬小麦生长季降水量与相应时间段有效降水量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不同时间尺度下有效降水量估算模式。最后,以确定的作物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估算模式为基础,提出河南新乡地区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冬小麦缺水量适宜估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作物需水量 有效降水量 缺水量 估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和胁迫指数的棉花产量估算模式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振华 蔡焕杰 杨润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5-138,共4页
将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相结合,得到了用CWSI表示的作物水分生产 函数,进而推导出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和CWSI的作物产量估算模式。该估算模式利用了易于获取的红外遥感 数据,克服了水分生产函数中作物蒸发蒸腾量... 将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相结合,得到了用CWSI表示的作物水分生产 函数,进而推导出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和CWSI的作物产量估算模式。该估算模式利用了易于获取的红外遥感 数据,克服了水分生产函数中作物蒸发蒸腾量准确资料难于获取的限制,并且通过CWSI和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 耦合使该估产方法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经大田膜下滴灌棉花实测资料检验表明,该模型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基本 保持在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棉花 产量估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光学湍流估算模式及其相似性函数 被引量:2
3
作者 蔡俊 吴晓庆 +2 位作者 李学彬 黄宏华 青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19,共5页
地表热通量和水汽通量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影响,而Monin-Obukhov(M-O)相似性函数在计算近地层热通量和水汽通量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M-O相似性函数是大气光学湍流估算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因子。通过对合肥西... 地表热通量和水汽通量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影响,而Monin-Obukhov(M-O)相似性函数在计算近地层热通量和水汽通量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M-O相似性函数是大气光学湍流估算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因子。通过对合肥西郊35m铁塔上气象数据的分析,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一套全新的M-O相似性函数。将之与前人提出的相似性函数作对比,展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同时,该函数大气光学湍流的估算模式中,估算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分析结果表明:在稳定条件和非常不稳定条件下,可以认为温度相似性函数等于湿度相似性函数,在弱不稳定条件下两者不再满足这种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层 M-O相似性函数 Bulk法 湍流估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封闭型扩散浓度估算模式细探 被引量:5
4
作者 石剑荣 耿安朝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53,共3页
从大气封闭型扩散实际反射路径分析入手 ,引入上下边界不同的反射率与污染物衰减系数 ,得出比以往公式更具一般意义的大气封闭型扩散的污染物浓度估算公式 ,特别适用于边界具有一定吸收能力与污染物质有衰减的情况 ,从而有效改进污染贡... 从大气封闭型扩散实际反射路径分析入手 ,引入上下边界不同的反射率与污染物衰减系数 ,得出比以往公式更具一般意义的大气封闭型扩散的污染物浓度估算公式 ,特别适用于边界具有一定吸收能力与污染物质有衰减的情况 ,从而有效改进污染贡献的估算精度。文中展示的示意图 ,纠正了以往示意图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型扩散 反射率 衰减系数 污染贡献 大气封闭型 大气扩散浓度 估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估算模式AERSCREEN、SCREEN3气体扩散规律简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臧传利 丁峰 +2 位作者 徐玉凤 肖微炜 王少峰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8期85-89,共5页
SCREEN3作为HJ2.2-2008导则推荐的估算模式,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广泛应用。新一代估算模式AERSCREEN耦合了AERMOD的相关内核(AERMOD、AERMAP、BPIPPRM),可快速计算污染源在最不利的气象条件下的浓度结果。通过不同污染源参数的案例设计... SCREEN3作为HJ2.2-2008导则推荐的估算模式,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广泛应用。新一代估算模式AERSCREEN耦合了AERMOD的相关内核(AERMOD、AERMAP、BPIPPRM),可快速计算污染源在最不利的气象条件下的浓度结果。通过不同污染源参数的案例设计,分析了估算模式AERSCREEN与SCREEN3在不同高度排气筒、不同温度烟气、排放区域城市及农村选项的废气扩散规律,结果显示:AERSCREEN估算模式最大落地浓度高于SCREEN3估算结果,低温、低温烟气差异更大。此外,低温、低源状况下,两模式均显示,城市区域更不利烟气扩散。AERSCREEN计算的结果最保守,能更好地反映最不利的气象条件及浓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估算模式 AERSCREEN SCREEN3 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暴雨洪水估算模式评述
6
作者 赵士鹏 《遥感信息》 CSCD 1992年第4期35-38,47,共5页
小流域暴雨洪水估算就是估算暴雨输入到小流域下垫面系统经产流、汇流到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及其流量过程。由于小流域坡面汇流过程在流域汇流过程中占有较大比重,且发生在坡面上的产流、汇流过程相互交织,因此在径流形成过程中,坡面系... 小流域暴雨洪水估算就是估算暴雨输入到小流域下垫面系统经产流、汇流到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及其流量过程。由于小流域坡面汇流过程在流域汇流过程中占有较大比重,且发生在坡面上的产流、汇流过程相互交织,因此在径流形成过程中,坡面系统的作用就相对突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暴雨 洪水 估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GMS资料估算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地表净辐射 被引量:8
7
作者 杜建飞 陈渭民 +2 位作者 吴鹏飞 张建平 孙凡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4-680,共7页
利用1994年6月、7月上海和北京地区08—17时地面观测资料及同期GMS卫星红外、可见光数字云图资料,用统计的方法讨论了地表净辐射与卫星测值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用卫星资料计算08—17时各时刻地表净辐射和08—17时总地表净辐射的估算模式,... 利用1994年6月、7月上海和北京地区08—17时地面观测资料及同期GMS卫星红外、可见光数字云图资料,用统计的方法讨论了地表净辐射与卫星测值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用卫星资料计算08—17时各时刻地表净辐射和08—17时总地表净辐射的估算模式,并分别以1994年7月1日14时的云图和济南地区为例作了检验。结果表明用卫星数字云图资料估算地面08—17时各时刻地表净辐射和08-17时总地表净辐射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S资料 估算模式 地表净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GMS资料估算夏季青藏高原地区地面总辐射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渭民 缪英妤 高庆先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26-333,共8页
用辐射理论导得了卫星测值与地面总辐射的关系,据此建立了用卫星资料估算地面总辐射的七种模式,选择效果最佳的一种估算了青藏高原地面总辐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弥补高原地区资料不足的缺憾。
关键词 GMS资料 估算模式 地面总辐射 青藏高原 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污染天气下大气污染排放源强的快速估算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罗阳 刘元海 +1 位作者 郑彤 王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6-82,共7页
针对以往大气污染排放源强估算时多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大气排放源强,存在着受排放源类别不全、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人力物力财力因素制约,以及企业上报数据不准确,存在偷排多排的情况等问题,利用重污染天气城市各区域空气质量数据,采... 针对以往大气污染排放源强估算时多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大气排放源强,存在着受排放源类别不全、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人力物力财力因素制约,以及企业上报数据不准确,存在偷排多排的情况等问题,利用重污染天气城市各区域空气质量数据,采用泰森多边形确定区域特征长度、大气箱式模型估参的方法,快速确定各污染物的排放源强,建立较为简便的大气污染排放源强估算模式.对哈尔滨市采暖期的大气污染源强估算结果表明:NOx、SO2、CO总的估算排放源强为436.33,154.82和8 566.82 t/d.对源强估算算法进行精确度检验,其相对中值误差小于30%,适合作为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模拟与预测的模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天气 泰森多边形 源强估算模式 采暖期 相对中值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和近海面大气光学湍流估算与测量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春燕 詹国伟 +2 位作者 青春 蔡俊 吴晓庆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25,共5页
基于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采用MARIAH算法,利用成都和茂名两个地区、两个高度层上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常规气象参数估算折射率结构常数,并对估算值与温度脉动仪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利用常规气象参数估算得到的成都与茂... 基于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采用MARIAH算法,利用成都和茂名两个地区、两个高度层上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常规气象参数估算折射率结构常数,并对估算值与温度脉动仪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利用常规气象参数估算得到的成都与茂名的折射率结构常数在变化趋势及量级上基本符合温度脉动仪测量值。成都和茂名的折射率结构常数估算值与测量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与0.92,平均绝对值偏差分别为0.410与0.414。因此,采用MARIAH算法估算陆地和近海面大气光学折射率结构常数是可行的;茂名中午时刻的折射率结构常数峰值比成都大一个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折射率结构常数 近地层 模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凌区浅层土壤水分与深层土壤水分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静敬 蔡焕杰 +1 位作者 王松鹤 谢恒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57,共5页
通过测定陕西杨凌区不同灌水条件下冬小麦的土壤水分变化,研究了浅层土壤水分与深层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变化趋势。在自然降水或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变化程度随土层深度... 通过测定陕西杨凌区不同灌水条件下冬小麦的土壤水分变化,研究了浅层土壤水分与深层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变化趋势。在自然降水或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变化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剧烈—缓和—剧烈—缓和的趋势。表层20、30、40、50 cm各土层含水量分别与0-150 cm各土层含水量的相关性较好,并且土层相邻越近,其相关性越好,说明由表层土壤含水量来推算深层土壤含水量是可行的。基于Biswas土壤水分估算模式,由表层30-40 cm的含水量来推算0-100 cm各土层含水量的精度较高,由表层20 cm的含水量来推算100-150 cm各土层含水量的精度较高。总灌水量及灌水次数对含水量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估算模式参数的取值及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水分 估算模式 水分关系 杨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南旱塬地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预测模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国玉 池宝亮 +1 位作者 李娜娜 梁改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10期1106-1110,共5页
通过测定晋南旱塬冬小麦农田的土壤水分,分析了深层土壤水分与表层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受降水和土壤蒸发的交互作用强烈,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大;120 cm以下各层土壤水分直接受外界变化的影响较小,水分运行较慢,土... 通过测定晋南旱塬冬小麦农田的土壤水分,分析了深层土壤水分与表层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0~30 cm土层受降水和土壤蒸发的交互作用强烈,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大;120 cm以下各层土壤水分直接受外界变化的影响较小,水分运行较慢,土壤水分的变异幅度较小。在研究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根据Biswas土壤水分估算模式参数的2种情况即d0分别取固定值和任意值时计算的各参数值,对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模拟预测,以便为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与动态调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比较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来检验分析预测模型的精度,结果显示,平均相对误差为10%左右,且0~50 cm的预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估算模式 晋南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系统学(环境系统工程)
13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环境系统工程 城市固体废物 水质模式 时间尺度 模式预测 产生速率 水质模拟 数据收集 水质系统 估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动力学
14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9-9,共1页
关键词 环境科学研究 面源模式 环境空气动力学 环图 扩散参数 大气环境 估算模式 扩散浓度 内边界层 污染物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probability of dynamical system's failure for concrete gravity dam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超 张社荣 +1 位作者 孙博 王高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2期775-789,共15页
Methodology for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hydraulic gravity dam is the key technology in current hydropower construction.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the dynamical dam safety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failure mo... Methodology for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hydraulic gravity dam is the key technology in current hydropower construction.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the dynamical dam safety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failure mod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failure probability.Both of them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tructure reliability theory considering two kinds of uncertainty characters(earthquake variability and material randomness).Firstly,failure mode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dynamical limit state system and verified through example of Koyna Dam so that the statistical law of progressive failure process in dam body are revealed; Secondly,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failure probability,mathematical model and formula a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vity dam,which include three levels,that is element failure,path failure and system failure.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to show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method and results of these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gravity dam dynamical system failure mode identification calculation of system failure probability stochastic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