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伪狂犬病毒在空置猪场的分布研究
1
作者 路浩 贺桂芬 +6 位作者 徐盟龙 李振坤 李阳 董芳婷 袁晋 张越 魏战勇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79,共5页
为了建立科学精准的针对伪狂犬病毒(PRV)的洗消体系,本试验于已空置6个月的规模化猪场采集了663份环境样品,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场内PRV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该猪场洗消中心、猪舍和粪污处理区的PRV核酸检出率依次为25... 为了建立科学精准的针对伪狂犬病毒(PRV)的洗消体系,本试验于已空置6个月的规模化猪场采集了663份环境样品,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场内PRV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该猪场洗消中心、猪舍和粪污处理区的PRV核酸检出率依次为25.00%(10/40)、42.11%(256/608)和0(0/15);其中,洗消中心的减速带的PRV核酸检出率最高,为100%(10/10);猪舍样品中配怀舍、育肥舍、分娩舍和保育舍的PRV核酸检出率分别为50.00%(76/152)、46.05%(70/152)、38.16%(58/152)和34.21%(52/152);猪舍中料桶、食槽、挡板、粪板上表面、粪板下表面和粪沟的PRV核酸检出率较高。总之,本试验初步明确了已空置6个月猪场的PRV核酸残留情况,并发现了若干日常洗消工作盲点和遗漏点,为猪场建立科学精准的洗消体系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prv) 空置猪场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法定量检测重组猪伪狂犬病毒gD蛋白
2
作者 陈晓洁 师小潇 +4 位作者 张承凤 黎明 师伟伟 杨延丽 贺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HPSEC)法进行重组猪伪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的定量质控并评价其应用,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在兽用疫苗领域的应用范围。制备并鉴定gD蛋白标准品,检测其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HPSEC法定量检测gD蛋白... 本试验旨在建立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HPSEC)法进行重组猪伪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的定量质控并评价其应用,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在兽用疫苗领域的应用范围。制备并鉴定gD蛋白标准品,检测其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HPSEC法定量检测gD蛋白并鉴定其色谱峰;建立HPSEC法检测gD蛋白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并进行线性、检测限、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考察HPSEC法定量检测细胞培养料液样品、纯化样品和乳化样品中gD蛋白浓度的适用性;对比HPSEC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定量gD蛋白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制备的gD蛋白标准品纯度>98%,可稳定存放12个月,浓度偏差为0.01%~2.80%。HPSEC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99,n=8);检测限在5.0μg/mL以下;准确度较高,5个浓度的gD蛋白标准品检测准确度为93.2%~104.6%(n=6);精密度良好,5个浓度的gD蛋白标准品6次重复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1.6%(n=6);日间精密度良好,3批次细胞培养料液样品3 d各6次重复检测的RSD为1.1%~2.0%(n=6);可应用于细胞培养过程中gD蛋白在细胞培养料液样品中表达量的监测,纯化样品和乳化样品中gD蛋白的检测。分别采用HPSEC法和SDS-PAGE法定量12批细胞培养料液样品中gD蛋白浓度,2种方法结果高度正相关(Rs^(2)=0.9298,n=12),配对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s=0.1457)。结果表明,HPSEC法定量检测猪伪狂犬病毒gD蛋白适用性好、重复性好、准确度高,能应用于抗原生产不同阶段样品的质量控制,指导疫苗工艺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HPSEC) 狂犬病毒(prv) gD蛋白 疫苗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伪狂犬病毒疫苗免疫程序的优化
3
作者 陈秋锦 《广东饲料》 2025年第6期19-22,共4页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可导致母猪发生繁殖障碍、仔猪呈现神经症状且致死率极高、育肥猪出现呼吸道问题的疾病。目前国内各规模化猪场广泛存在PRV,预防猪伪狂犬病主要是通过疫苗进免疫,以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本研究...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可导致母猪发生繁殖障碍、仔猪呈现神经症状且致死率极高、育肥猪出现呼吸道问题的疾病。目前国内各规模化猪场广泛存在PRV,预防猪伪狂犬病主要是通过疫苗进免疫,以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本研究对猪伪狂犬疫苗免疫程序的临床差异,以及免疫后对猪体内抗体消长规律及猪只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选取第1天滴鼻免疫1头份猪伪狂犬疫苗Ⅰ,第9和12周分别免疫1头份猪伪狂犬疫苗Ⅱ,第16周分别免疫1头份猪伪狂犬疫苗Ⅱ和1头份猪伪狂犬疫苗Ⅳ为最优的伪狂犬疫苗免疫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免疫程序 生物安全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基因Ⅱ型猪伪狂犬病毒的分子诊断
4
作者 范瑞环 邹育根 陈胜男 《北方牧业》 2025年第15期41-41,共1页
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引起多种动物及人类的感染,其中对猪群危害和损失最大。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其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包含... 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引起多种动物及人类的感染,其中对猪群危害和损失最大。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其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包含g B、g C、g D、g E等多个功能基因,其中g D基因编码蛋白与中和性抗体相关。自2011年起,我国多地出现基因Ⅱ型变异株感染,临床表现为仔猪神经症状、母猪流产及育肥猪呼吸系统综合征,应用传统Bartha-K61疫苗免疫猪群保护率降低。2025年2月份,广东某规模化猪场出现疑似PRV感染病例,通过荧光PCR及g D基因分析,确诊为基因Ⅱ型猪伪狂犬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Porcine pseudorabies 基因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E2基因部分表位区重组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5
作者 王林青 张刘辉 +3 位作者 陈曦艋 马世杰 宋月 陈红英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5-1824,共10页
【目的】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是当前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两种重要病原,目前无高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依靠疫苗接种进行预防。本试验旨在构建含有CSFV E2基因部分表... 【目的】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是当前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两种重要病原,目前无高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依靠疫苗接种进行预防。本试验旨在构建含有CSFV E2基因部分表位区的重组PRV毒株,并探究其生物学特性,为开发同时预防CSFV和PRV的二联疫苗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包含CSFV E2蛋白B/C/D/A 4个表位区的一段基因插入pG-EGFP重组质粒的BamHⅠ位点,构建重组质粒pG-E2AD-EGFP;然后将质粒转染已接种PRV三基因缺失毒株rPRV NY-gE^(-)/gI^(-)/TK^(-)的ST细胞,在ST细胞内发生同源重组,利用蚀斑纯化法拯救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病毒rPRV-E2AD-EGFP。使用CRISPR/Cas9敲除载体敲除EGFP基因,经蚀斑纯化得到无荧光的重组病毒rPRV-E2AD。利用PCR扩增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病毒rPRV-E2AD的E2基因A-D表位区表达情况。通过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法检测不同理化性质处理后病毒增殖情况,对重组病毒培养特性、理化特性进行评价。【结果】通过细胞内同源重组和病毒蚀斑纯化,得到了同时表达CSFV E2AD抗原和EGFP的重组病毒rPRV-E2AD-EGFP。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EGFP基因,得到了无EGFP基因表达的重组病毒rPRV-E2AD。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该毒株表达蛋白大小约27 ku,与预期CSFV E2AD抗原大小一致。rPRV-E2AD毒株与亲本株在ST、IPEC-J2、PK-15、Vero细胞中生长特性基本一致,均在感染后12 h引起细胞融合,36 h出现细胞脱落。理化特性检测结果显示,重组毒株与亲本株在相同理化条件处理下,培养特性相似。【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重组病毒rPRV-E2AD,且外源基因不影响亲本株的增殖特性,试验结果为研发重组CSFV E2基因活载体疫苗提供了候选毒株,也为PRV活载体疫苗的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CSFV) 狂犬病病毒(prv) 重组病毒 E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分离鉴定及gE和gC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月 石兴亚 +4 位作者 张帅 赵云环 郭立明 左玉柱 范京惠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66-2277,共12页
【目的】探究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株的变异情况及流行趋势,为PRV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集河北省保定市规模化养殖场经Bartha-K61疫苗免疫猪中疑似感染PRV的病料组织,通过PCR方式进行病原检测,将仅PRV阳性的组织滤液... 【目的】探究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株的变异情况及流行趋势,为PRV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集河北省保定市规模化养殖场经Bartha-K61疫苗免疫猪中疑似感染PRV的病料组织,通过PCR方式进行病原检测,将仅PRV阳性的组织滤液接种PK-1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与纯化,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电镜观察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鉴定,测定分离毒株的病毒滴度并绘制生长曲线,对分离毒株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动物致病性研究及gE、gC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分离株在PK-15细胞中产生典型的拉丝、圆缩、聚集和脱落等病变。纯化后的病毒传代培养至F10代,经PCR隔代检测均能扩增出大小约为742 bp的目的条带,将分离株命名为BD-HB-2024。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可见绿色荧光标记的细胞;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病毒颗粒直径约为150 nm,呈圆球状,符合PRV典型粒子特征。依照Reed-Muench法测定该毒株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_(50))为105.55/0.1 mL。血清中和试验发现,抗Bartha-K61株的血清对该分离株的中和抗体效价为1∶11.22,而抗变异株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为1∶89.13。该毒株对小鼠有一定的致病性,F10代病毒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0-2.5 TCID_(50)/0.1 mL。通过与国内PRV变异毒株gE、gC基因序列比对发现,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8%~99.9%和99.8%~100%。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分离毒株与经典毒株SC、Italy2014和Kaplan等相似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远;与国内近几年分离到的变异株HNB、HLJ8、JM和SX1911等相似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且位于同一进化分支,比对氨基酸序列后发现符合国内变异株的典型变化。【结论】本试验证实了该养殖场存在PRV的感染,并成功分离到1株PRV变异毒株,该研究为后续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免疫防控方案的制备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prv) 变异株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遗传变异及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7
作者 陈志安 章蓓雯 +9 位作者 何敏嘉 陈美椿 翁成桢 黄欣欣 李鸿喜 曾仲文 陈宝良 邱龙新 陈洪博 李晓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64-3275,共12页
【目的】了解国内猪伪狂犬病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的流行现状、流行毒株的遗传情况以及PRV gE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和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针对2019—2023年中国分离到的106条PRV gE基因序列,利用Mega 7.0软件构... 【目的】了解国内猪伪狂犬病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的流行现状、流行毒株的遗传情况以及PRV gE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和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针对2019—2023年中国分离到的106条PRV gE基因序列,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Launch DnaSP 6.0软件进行基因选择压力和基因流分析,采用CodonW 1.4.2和SPSS 27.0.1软件进行密码子分析。【结果】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流行的PRV毒株为基因Ⅱ型,可进一步分为基因型2.1和基因型2.2。基因流分析显示,基因Ⅱ型中基因型2.1和2.2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006和0.002;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381,同义替换率(Ks)和基因流量化指标(Z)分别为1.353和6.637。基因选择压力分析显示,基因Ⅱ型中基因型2.1和2.2的非同义突变与同义突变比值(dN/dS)分别为1.808和1.362。密码子碱基分析结果表明,基因Ⅱ型的2个亚型中,GC3含量均>50%,基因型2.1和2.2的不同基因编码区有效密码子数(ENC)值分别为30.04和30.06。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显示,基因型2.1和2.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5和0.173。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分析显示,基因型2.1和2.2中高表达的密码子第3位均为G/C碱基,低表达的密码子第3位主要为A/U碱基;共25个密码子的RSCU>1,为优先使用密码子,其中13个具有高GC含量,16个以碱基C结尾。【结论】国内PRV流行株以基因Ⅱ型为主,其具有独特的碱基组成,GC含量较高、AU含量相对较低,表现出较低的偏好性,密码子使用受突变压力与自然选择的双重作用,其中自然选择起主导性作用。研究结果为国内猪伪狂犬病的流行趋势研判及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prv) GE基因 遗传多样性 密码子 偏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US1缺失株的构建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8
作者 屈玮钰 李鑫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43,共8页
伪狂犬病病毒(PRV)是α疱疹病毒家族成员,其独特短区1(US1)基因在病毒生命周期中发挥关键作用,但US1在PRV中的功能研究尚不充分。本试验旨在构建PRV US1基因缺失株(PRV-ΔUS1),并探究其生物学特性。首先,通过蛋白表达纯化和动物免疫方... 伪狂犬病病毒(PRV)是α疱疹病毒家族成员,其独特短区1(US1)基因在病毒生命周期中发挥关键作用,但US1在PRV中的功能研究尚不充分。本试验旨在构建PRV US1基因缺失株(PRV-ΔUS1),并探究其生物学特性。首先,通过蛋白表达纯化和动物免疫方法制备鼠源PRV US1多克隆抗体,并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关联蛋白9(CRISPR/Cas9)技术构建PRV-ΔUS1,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B)进行验证;然后,采用蚀斑试验、病毒生长曲线测定和连续传代遗传稳定性试验分析PRV-ΔUS1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成功制备鼠源PRV US1多克隆抗体;经PCR和WB验证,PRV-ΔUS1成功缺失US1基因;与野生型毒株相比,PRV-ΔUS1的蚀斑直径极其显著缩小(P<0.001),6、12、24和48 h各个时间段的体外增殖能力均极其显著减弱(P<0.001),且在多次传代中保持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PRV-ΔUS1,并证实US1基因可影响PRV的蚀斑形成和增殖能力,为PRV US1基因的功能研究和新型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工具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prv) US1基因 CRISPR/Cas9 基因缺失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蓼黄酮通过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及组蛋白乙酰化缓解伪狂犬病毒感染小鼠诱导的脾脏和肺脏氧化应激 被引量:6
9
作者 韦玉衡 赵雅琪 +3 位作者 陈奇 周家芳 周淑棉 胡庭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3-1225,共13页
本研究通过探索辣蓼黄酮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及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效果,以阐明辣蓼黄酮干预伪狂犬病毒(PRV)感染小鼠诱导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0只小鼠),即空白... 本研究通过探索辣蓼黄酮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及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效果,以阐明辣蓼黄酮干预伪狂犬病毒(PRV)感染小鼠诱导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0只小鼠),即空白对照组、PRV组、维生素C(VC)组(灌服100 mg/kg BW VC)及辣蓼黄酮高、中、低剂量组(灌服200、100和50 mg/kg BW辣蓼黄酮混悬液),各组灌服量均为0.2 mL。PRV感染小鼠7 d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脾脏和肺脏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1(NQO1)、乙酰转移酶(HAT)和去乙酰转移酶(HDAC)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iNOS、Nrf2、HO-1、NQO1、乙酰化组蛋白H3(AcH3)和乙酰化组蛋白H4(AcH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RV组脾脏组织中iNOS、HAT的mRNA表达水平和Ac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脾脏组织中HO-1、HDAC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PRV组肺脏组织中iNOS、Nrf2、HO-1、NQO1、HAT的mRNA表达水平和iNOS、Nrf2、Ac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肺脏组织中AcH4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与PRV组相比,辣蓼黄酮高、中、低剂量组脾脏组织中Nrf2、HO-1和HDAC的mRNA表达水平和AcH4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脾脏组织中HAT的mRNA表达水平和Ac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辣蓼黄酮高、中、低剂量组肺脏组织中iNOS的mRNA表达水平和Ac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肺脏组织中AcH4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由此可见,辣蓼黄酮对Nrf2信号通路和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具有调控作用,且其通过该调控作用缓解PRV感染小鼠脾脏和肺脏诱导的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黄酮 狂犬病毒 Nrf2信号通路 组蛋白乙酰化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伪狂犬病毒gD蛋白可溶性表达标签的筛选及融合蛋白生物学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智豪 张冬萱 +3 位作者 乔岩 赵肖肖 范松杰 张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4-620,共7页
为筛选有助于伪狂犬病病毒(PRV)gD蛋白可溶性表达的标签,并检测其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通过PCR扩增PRV gD基因后,分别连接携带MBP、SUMO、NusA和GST 4个不同促溶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1b-MBP-gD、pET21b-SUMO-gD、... 为筛选有助于伪狂犬病病毒(PRV)gD蛋白可溶性表达的标签,并检测其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通过PCR扩增PRV gD基因后,分别连接携带MBP、SUMO、NusA和GST 4个不同促溶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1b-MBP-gD、pET21b-SUMO-gD、pET21b-NusA-gD和pET21b-GST-gD。经双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正确后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采用IPTG诱导后经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筛选可溶性表达效果最好的标签。结果显示,各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均获得852 bp的目的条带与各自的载体条带,均与预期相符,进一步测序结果显示插入基因序列与密码子优化后的PRV gD基因序列一致。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MBP标签融合gD蛋白的可溶性表达量最大,GST标签次之,SUMO标签和NusA标签融合的gD蛋白则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因此,选用重组MBP-gD蛋白(rMBP-gD)做后续鉴定。将rMBP-gD经Ni-NTA柱纯化后采用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检测其反应原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该重组蛋白与PK15细胞的结合;将该重组蛋白与PRV-GFP共孵育PK15细胞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竞争结合PK15细胞,从而抑制PRV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rMBP-gD具有反应原性,且可以结合PK15细胞,rMBP-gD蛋白可竞争结合PK15细胞抑制PRV的感染。上述结果首次证实,可溶性原核表达的rMBP-gD表达效果好,且具有生物学活性,本研究为PR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gD蛋白 可溶性原核表达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毒荧光重组酶介导核酸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1
作者 谢明杰 康龙滨 +4 位作者 陈秋勇 吴学敏 王隆柏 周伦江 刘玉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3-758,共6页
【目的】基于荧光重组酶介导核酸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技术,建立一种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PRV g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优化扩增体系,建立PRV荧光重... 【目的】基于荧光重组酶介导核酸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技术,建立一种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PRV g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优化扩增体系,建立PRV荧光重组酶介导核酸扩增检测方法,检验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应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在43℃恒温反应23 min即可完成PRV核酸扩增,最低检出限为111 copies·μL^(-1);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猪轮状病毒(Porcinerotavirus,Po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显示,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4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PRV阳性率为15%(6/40),检测结果与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的PRV实时荧光RAA检测方法,为PRV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荧光重组酶介导核酸扩增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及主要相关毒力基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宁 杨程 +7 位作者 李欣蕾 孙久英 王凯月 韩俊平 李文军 王欢欢 邵笑 孙英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2-908,共7页
为了鉴定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流行株及其携带毒力基因的变异情况,本研究采集1份天津地区某猪场免疫过Bartha-K61疫苗但患严重神经症状的仔猪脑组织样品,采用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PRV g E基因,并将检测为PRV的阳性样品接种PK-15细胞分... 为了鉴定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流行株及其携带毒力基因的变异情况,本研究采集1份天津地区某猪场免疫过Bartha-K61疫苗但患严重神经症状的仔猪脑组织样品,采用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PRV g E基因,并将检测为PRV的阳性样品接种PK-15细胞分离培养,并传3代后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分离病毒的TCID_(50),采用q 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进一步鉴定分离病毒。结果显示,经q PCR检测仔猪脑组织样品出现扩增曲线,阳性样品分离培养后测得病毒滴度为10^(7.57)TCID_(50)/m L,分离病毒的q PCR结果出现扩增曲线,且其感染的细胞出现绿色荧光。表明分离到一株PRV,命名为TJbd2023株。采用PCR分别扩增TJbd2023株主要相关毒力基因g B、g C、g D、g E、g G、g I和TK,采用Meg Align软件分析分离病毒与Gen Bank登录的PRV参考株上述各毒力相关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通过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上述各毒力相关基因的进化树,采用Meg Align软件分析各毒力基因编码氨基酸主要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分别扩增到TJbd2023株的各相应毒力基因;各毒力基因的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TJbd2023株与国内2012年后流行变异株的相似性高达98.4%~100.0%,与疫苗株(Bartha-K61)的相似性为89.6%~93.2%。进化树结果显示,这7个毒力基因均与国内GD0304株(MH582511)、BJYT株(KC981239)和DL1408株(KU360259)等PRV变异株位于同一分支,与疫苗株(Bartha-K61)未在同一分支。g B、g C、g E氨基酸序列除出现PRV变异株相同的突变位点外,g B还出现R^(223)H和E^(836)K的突变、g D出现R^(320)S和g E出现T^(242)A的突变。将TJbd2023株分别以5个剂量(10^(2.57)TCID_(50)/m L~10^(6.57)TCID_(50)/m L)感染6周龄KM小鼠,通过小鼠的临床症状、死亡率、死亡小鼠各组织的病理变化评估该病毒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在5 d的观察期内,感染组小鼠陆续出现奇痒及神经症状,各实验组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60%、80%、100%及100%,对照组小鼠均健活。死亡小鼠各组织病变观察可见肺组织浸润性出血、肝组织血管充血及淋巴细胞增多、脑胶质细胞增多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聚集形成血管套等病变,对照组小鼠各组织均无明显病变。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在天津地区分离到一株PRV变异株,其毒力因子发生了独特的氨基酸位点突变,对小鼠的致病性较强,该结果丰富了PRV的致病性及其毒力因子变异的特征,为PR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变异株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毒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振兴 李卓然 +3 位作者 周卓 何于雯 杨秋艳 宋建领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4年第6期75-79,共5页
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作为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对全球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深入剖析了PRV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特点,为理解该病毒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对现有的PRV疫苗进行了分类介绍,对比免疫效果... 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作为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对全球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深入剖析了PRV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特点,为理解该病毒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对现有的PRV疫苗进行了分类介绍,对比免疫效果、应用现状以及分析4种疫苗的优缺点,以期为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病原学特征 流行特点 疫苗研究 疫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毒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朱志坚 崔梦丽 +1 位作者 李金锋 刘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6,共10页
伪狂犬病毒(PRV)可引发多种动物的伪狂犬病并能感染人类,对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长期存在的免疫压力促使PRV不断产生变异毒株,给伪狂犬病的防控带来巨大挑战。其中,PRV介导的免疫逃逸是防控困难的重要原因。PRV编码基因在... 伪狂犬病毒(PRV)可引发多种动物的伪狂犬病并能感染人类,对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长期存在的免疫压力促使PRV不断产生变异毒株,给伪狂犬病的防控带来巨大挑战。其中,PRV介导的免疫逃逸是防控困难的重要原因。PRV编码基因在DNA复制、颗粒形成、疾病发展和免疫抑制等方面起关键作用。本文从病毒潜伏感染、先天免疫逃逸和获得性免疫逃逸3个方面,综述PRV劫持或干扰宿主免疫应答反应的研究进展,总结病毒元件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对PRV介导的内质网应激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揭示PRV致病机制和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免疫逃逸 潜伏 先天免疫 获得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立康 许楷惠 +4 位作者 黄元 蔡汝建 王晓虎 陈晶 向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伪狂犬病,也称阿氏病(Aujeszky'sdisease),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在没有特定宿主的情况下,伪狂犬病毒可以侵入多种哺乳动物,包括猪、牛、羊等,从而导致易感动物发生严重的临床症状和急性死亡。我国于20世... 伪狂犬病,也称阿氏病(Aujeszky'sdisease),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在没有特定宿主的情况下,伪狂犬病毒可以侵入多种哺乳动物,包括猪、牛、羊等,从而导致易感动物发生严重的临床症状和急性死亡。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报道猪伪狂犬病,且自2011年以来,部分地区出现新的猪伪狂犬病变异株,致使养猪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尽管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诊断方法的设计和相关疫苗的开发,但伪狂犬病仍在养猪业广泛存在,近些年发现其对人类的健康也存在着潜在威胁,从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关注。目前我国的猪场普遍实行伪狂犬疫苗免疫,因此检测免疫后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至关重要。本文总结目前对PRV的抗体检测方法,针对其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以对猪场临床上选择抗体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抗体检测 病毒中和试验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郴州市汝城县猪养殖场中伪狂犬病毒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16
作者 黄建芬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11期6-8,共3页
为了解郴州市汝城县养殖猪场中伪狂犬病毒流行情况,试验于2021—2023年采集郴州市汝城县的规模化养猪场和散养户中不同阶段猪(断奶仔猪、育肥猪、母猪、后备母猪)的血液组织样本共计1593份,采用猪伪狂犬病毒抗原ELISA试剂盒对采集的郴... 为了解郴州市汝城县养殖猪场中伪狂犬病毒流行情况,试验于2021—2023年采集郴州市汝城县的规模化养猪场和散养户中不同阶段猪(断奶仔猪、育肥猪、母猪、后备母猪)的血液组织样本共计1593份,采用猪伪狂犬病毒抗原ELISA试剂盒对采集的郴州市汝城县规模化养猪场和散养户中不同阶段猪(断奶仔猪、育肥猪、母猪、后备母猪)的血液组织样本进行伪狂犬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其流行情况。结果显示,2021—2023年的断奶仔猪、育肥猪、母猪、后备母猪血清中的猪伪狂犬病毒抗检测的总阳性率分别为13.2%、30.9%,13.9%和14.4%,其中断奶仔猪、母猪、后备母猪血清样本中的猪伪狂犬病毒抗原的总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育肥猪的血清样本中的猪伪狂犬病毒抗原的总阳性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养猪场和散养户猪场血清中猪伪狂犬病gB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7.5%、71.8%,其中规模猪场血清样本中的猪伪狂犬病gB抗原整体抗体水平较高。综上,以上结果可为养殖场开展猪伪狂犬病净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为猪养殖场猪病流行规律、发展趋势,做好疫病的提前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ELISA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猪伪狂犬病毒疫苗效果的因素
17
作者 陈学杰 王艳凤 +2 位作者 李芳 祝洪伟 郭宝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1期50-51,共2页
伪狂犬病最早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暴发,可感染包括猪、牛、绵羊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其中对生猪的危害最大,可使不同日龄生猪有高热、神经共济失调、繁育生殖障碍等症状,传播快、致死率高、危害巨大,是全球公认的严重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疫... 伪狂犬病最早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暴发,可感染包括猪、牛、绵羊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其中对生猪的危害最大,可使不同日龄生猪有高热、神经共济失调、繁育生殖障碍等症状,传播快、致死率高、危害巨大,是全球公认的严重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疫病之一。科学接种疫苗是防控猪伪狂犬病毒病的最有力手段,笔者对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进行总结概述,以期为生猪伪狂犬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狂犬病 接种疫苗 疫苗免疫效果 生猪产业发展 共济失调 生殖障碍 疫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的净化防控策略
18
作者 尹衍峰 付伟 +4 位作者 李倩楠 马园 郝陆瑶 艳妮 王瑞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6期95-96,共2页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一种具有重大危害的高传染性和传播性疾病,其病原为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距离该病的首次公开病例发生已有近200年,至今伪狂犬病毒已感染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包括常见的小型家养动物(如狗...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一种具有重大危害的高传染性和传播性疾病,其病原为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距离该病的首次公开病例发生已有近200年,至今伪狂犬病毒已感染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包括常见的小型家养动物(如狗、猫、兔)、经济动物(如猪、羊、牛)以及一些啮齿动物。在猪群中,感染伪狂犬病毒的不同阶段的猪表现的症状有所不同:怀孕母猪表现为重新发情、流产,产育母猪会产下死胎或木乃伊胎;若怀孕母猪在临近生产时期感染病毒,会产下弱仔猪,这些弱仔猪通常在两到三天内死亡;公猪感染病毒表现为睾丸萎缩或肿胀,失去配种能力;新生仔猪感染则表现为神经问题,如精神不振、昏睡、角弓反张、眼球震颤、四肢划游,以及呼吸困难、咳嗽、腹泻等症状。无论哪个阶段的猪感染病毒,都会对养猪的国家、企业、个人造成巨大的影响和经济损失。笔者综述了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技术和净化措施,期望为人们对伪狂犬病的认识提供有益参考,并为该病的防控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PSEUDORABIES 新生仔猪 死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在小鼠原代神经细胞中潜伏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9
作者 向广韬 吴红霞 +6 位作者 王异民 周末 王亚林 王翌 尹航 仇华吉 孙元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5,共7页
缺少PRV良好的潜伏感染模型已成为研究其潜伏感染机制的障碍。为建立PRV潜伏感染的体外细胞模型,本研究通过分离新生鼠背根神经节(DRG)获取神经细胞,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其进行鉴定,获得了DRG中的神经细胞。采用重组报告病毒r... 缺少PRV良好的潜伏感染模型已成为研究其潜伏感染机制的障碍。为建立PRV潜伏感染的体外细胞模型,本研究通过分离新生鼠背根神经节(DRG)获取神经细胞,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其进行鉴定,获得了DRG中的神经细胞。采用重组报告病毒r PRV-EGFP感染神经细胞,同时添加阿昔洛韦(ACV)抑制病毒复制以建立潜伏感染,并采用棋盘法对病毒感染剂量和ACV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感染复数(MOI)为0.001,ACV浓度为0.5 mmol/L,病毒能够在神经细胞中稳定建立潜伏感染。采用荧光定量RT-PCR、病毒滴度测定、药物刺激再激活的方法对潜伏感染模型鉴定,结果显示,潜伏感染时病毒不能复制,且不产生感染性病毒粒子;而经LY294002(PI3K抑制剂)诱导病毒再激活后,病毒大量复制并产生感染性病毒粒子。本研究首次利用小鼠原代神经细胞建立了PRV的潜伏感染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PRV潜伏感染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小鼠背根神经节 潜伏感染 再激活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的防控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会英 张燕 《湖南农业》 2025年第3期19-19,共1页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I型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导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出生仔猪具有明显神经症状的急性死亡。规模化猪场可采取多种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猪伪狂犬病。一、优化治疗方案1.对症治疗...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I型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导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出生仔猪具有明显神经症状的急性死亡。规模化猪场可采取多种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猪伪狂犬病。一、优化治疗方案1.对症治疗为了控制生猪因猪伪狂犬病导致免疫力降低而引起的继发感染,应及时对发病猪进行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妊娠母猪流产 狂犬病毒 继发感染 神经症状 规模猪场 急性传染病 出生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