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的生物电活动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敏范 吴春福 +1 位作者 张桦 滕国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27-931,共5页
为了从神经元水平探讨大脑皮层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 ,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 ,研究 18只猫扣带回前部 312个神经元的自发生物电活动 ,及其对电刺激同侧内脏大神经的诱发反应 .其中 ,82个为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其自发... 为了从神经元水平探讨大脑皮层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 ,应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 ,研究 18只猫扣带回前部 312个神经元的自发生物电活动 ,及其对电刺激同侧内脏大神经的诱发反应 .其中 ,82个为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其自发生物电活动有 5种主要形式 .根据诱发反应的潜伏期等特性 ,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分为特异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76个 ,92 6 8% )和非特异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6个 ,7 32 % ) .内脏伤害性诱发反应分为兴奋性 (6 5 86 % )、抑制性 (17 0 7% )及混合性反应 (17 0 7% ) 3种 .结果提示内脏大神经的传入通路投射到同侧扣带回前部 ;扣带回前部神经元具有内脏伤害感受作用 ,存有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回前部 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生物电活动 细胞内电位 内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扣带回前部内脏与躯体伤害感受神经元膜电学特性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吴敏范 张勇 +3 位作者 杨宇 姚阳 马积昊 商丽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8-890,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猫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与躯体伤害感受神经元膜电学特性,从膜电学方面为阐明内脏痛与躯体痛具有不同感受特性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成龄猫77只,体质量2.0~3.5 kg,雄雌不限。根据在体微电极记录的扣带回前... 目的对比研究猫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与躯体伤害感受神经元膜电学特性,从膜电学方面为阐明内脏痛与躯体痛具有不同感受特性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成龄猫77只,体质量2.0~3.5 kg,雄雌不限。根据在体微电极记录的扣带回前部神经元对电刺激内脏大神经或隐神经产生的诱发反应的特点及吗啡对该诱发反应的影响,检出具有长潜伏期(≥50 ms)的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或躯体伤害感受神经元。应用在体微电极向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或躯体伤害感受神经元内注入波宽50 ms、不同强度(-5 n A^+5 n A)的一系列极化电流,记录神经元膜电学反应,计算膜电学参数。结果在扣带回前部记录了254个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和172个躯体伤害感受神经元。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的内脏大神经诱发反应阈值比躯体伤害感受神经元的隐神经诱发反应阈值高;与躯体伤害感受神经元相比,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的膜电阻、膜电容、时间常数较大。结论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与躯体伤害感受神经元的膜电学特性存在差异,可能是内脏痛与躯体痛具有不同感受特性的膜电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感受神经元 扣带回前部 膜电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左侧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与非伤害感受神经元的自发生物电活动
3
作者 张桦 吴敏范 黄品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8-499,502,共3页
目的 :研究猫左侧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与非伤害感受神经元的自发生物电活动 ,从神经元水平进一步了解大脑皮质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方法 :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作为内脏痛的实验动物模型 ,应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结... 目的 :研究猫左侧扣带回前部内脏伤害与非伤害感受神经元的自发生物电活动 ,从神经元水平进一步了解大脑皮质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方法 :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作为内脏痛的实验动物模型 ,应用在体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结果 :根据神经元对电刺激内脏大神经产生诱发反应的特性 ,将其分为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 ( 89.13% )和内脏非伤害感受神经元 ( 10 .87% )。两种神经元的自发生物电活动形式、自发放电频率和幅值、以及两者的静息电位无明显差异。但是 ,有自发放电活动的内脏感受伤害神经元的例数明显高于内脏非伤害感受神经元中有自发放电活动的神经元的例数。结论 :左侧扣带回前部存有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和内脏非伤害感受神经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带回前部 内脏痛 伤害感受神经元 细胞内电位 自发生物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SⅠ区伤害感受神经元对电刺激腹后外侧核的反应
4
作者 张日辉 滕国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 SⅠ区伤害感受神经元及 V P L核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方法: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 SⅠ区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及对刺激 V P L的反应。结果:9036% 的 SⅠ区伤害感受神经元对刺激 V P L产生反应。... 目的:探讨 SⅠ区伤害感受神经元及 V P L核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方法: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 SⅠ区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及对刺激 V P L的反应。结果:9036% 的 SⅠ区伤害感受神经元对刺激 V P L产生反应。电刺激隐神经和刺激 V P L在 SⅠ区伤害感受神经元的诱发反应有相似与不同两种形式。结论:躯体伤害信息到 SⅠ区伤害感受神经元可能有中间神经元参与,在 V P L与 SⅠ区伤害感受神经元间或 SⅠ区内神经元间形成环路。 V P L核可能调制躯体伤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感受神经元 腹后外侧核 细胞内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猫后肢神经对皮层体感一区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的影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及锋电位 被引量:4
5
作者 滕国玺 龚益生 +2 位作者 刘素珍 蔡葵 王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67-570,共4页
应用电生理细胞内记录方法和脑功能定位技术,观察刺激猫后肢神经对大脑皮层体感一区(SⅠ)神经元的影响。结果发现:皮层中存有对外周伤害性刺激呈现反应的痛相关神经元和不呈现反应的非相关神经元。本课题研究了相关神经元的EPS... 应用电生理细胞内记录方法和脑功能定位技术,观察刺激猫后肢神经对大脑皮层体感一区(SⅠ)神经元的影响。结果发现:皮层中存有对外周伤害性刺激呈现反应的痛相关神经元和不呈现反应的非相关神经元。本课题研究了相关神经元的EPSP和锋电位的性质如对外周反应的潜伏期、反应性质、类型等。为皮层内伤害感受神经元微环路和皮层及丘脑间伤害感受神经元环路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体感一区 电位 伤害感受神经元 后肢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gs受体及配体在疼痛中的作用
6
作者 张向锋 周培岚 宫泽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关键词 受体选择性 疼痛调节 伤害感受神经元 脊髓背根神经 配体 信号传递途径 NEURON 原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