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路传递矩阵法的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
1
作者 周艺峤 靳展 杨富锋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18,共7页
针对节点电压法建立的网络方程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中系数矩阵阶数高、仿真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电路传递矩阵法的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电路传递矩阵法的电力系统仿真基本思路,阐述了链式电路传递矩阵法的... 针对节点电压法建立的网络方程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中系数矩阵阶数高、仿真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电路传递矩阵法的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电路传递矩阵法的电力系统仿真基本思路,阐述了链式电路传递矩阵法的求解策略。其次,结合缩减变换推导了链式电路缩减传递矩阵法,以解决链式电路传递矩阵法计算过程中,由于元件等值电阻过大导致矩阵连乘后累积误差大的问题。最后,以某输电线路电磁暂态仿真为例,使用电路传递矩阵法与节点电压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电路传递矩阵法在确保仿真计算精度的条件下大幅提高了计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暂态仿真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电路传递矩阵法 电力系统元件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递矩阵法在计算输流管路高频振动时的稳定性改进 被引量:2
2
作者 曹银行 柳贡民 胡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5,共8页
传递矩阵法(transfer matrix method,TMM)是研究结构振动时常用的计算方法,但在计算大跨度输流管路高频横向振动时,TMM存在数值不稳定的现象,制约了其进一步应用。基于无量纲化计算结果得到的子单元划分准则的全局传递矩阵法(global tra... 传递矩阵法(transfer matrix method,TMM)是研究结构振动时常用的计算方法,但在计算大跨度输流管路高频横向振动时,TMM存在数值不稳定的现象,制约了其进一步应用。基于无量纲化计算结果得到的子单元划分准则的全局传递矩阵法(global transfer matrix method,GTMM)、混合能传递矩阵法(hybrid energy transfer matrix method,HETMM)和结合变精度算法的传递矩阵法(variable precision algorithm-transfer matrix method,VPA-TMM)等三种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GTMM是最常用的TMM计算稳定性改进方法;HETMM系首次从层状介质中的波传播计算扩展到管路系统的振动分析领域,计算矩阵的维度和形式不随子单元数的变化而变化,计算时间最短;VPA-TMM无需进行子单元划分,可以看作是从根源上解决了TMM的长跨度高频计算失稳问题,但计算时间会大幅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矩阵法(TMM) 高频计算失稳 全局传递矩阵法(GTMM) 混合能传递矩阵法(HETMM) 变精度算法(V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主轴振动特性
3
作者 张红 蔡小龙 +2 位作者 冯定 王鹏 唐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9-135,165,共8页
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应用于井眼轨迹控制时,其主轴的动力学特性将直接影响到井眼轨迹控制效果及作业安全,而在钻进工况下,工具钻压传递机构在主轴上的位置对主轴的动力学特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分析钻压传递机构的位置对主轴动力... 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应用于井眼轨迹控制时,其主轴的动力学特性将直接影响到井眼轨迹控制效果及作业安全,而在钻进工况下,工具钻压传递机构在主轴上的位置对主轴的动力学特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分析钻压传递机构的位置对主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外壳-轴承-主轴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推导主轴上任意节点的几何和力学方程,该研究能够评估钻压传递机构的位置对主轴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实例运算分析了钻压传递机构的安装位置对主轴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影响,探讨了工具造斜时,钻压传递机构安装位置对主轴动态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钻压传递机构安装位置距离钻头越远,主轴固有频率和动态位移均增大,因此在满足工作要求下,推荐钻压传递机构安装位置尽可能靠近钻头端。为验证基于传递矩阵法建立的主轴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钻压传递装置安装位置对主轴动态位移影响规律,在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试验台架上进行了钻进工况下主轴测点偏移量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测得的数据与理论计算的数据基本吻合,误差最大仅为6.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向式旋转导向工具 传递矩阵法 主轴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Timoshenko裂纹梁自振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亚波 马乾瑛 吴宗欢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914,共6页
首先基于传递矩阵法,将裂纹截面假定一无质量扭转弹簧,通过扭转弹簧建立起各段子梁在裂纹截面处的矩阵传递关系,推导出含任意裂纹Timoshenko梁及无裂纹Timoshenko梁的传递矩阵,引入边界条件简化矩阵方程,并利用Matlab对方程进行求解。... 首先基于传递矩阵法,将裂纹截面假定一无质量扭转弹簧,通过扭转弹簧建立起各段子梁在裂纹截面处的矩阵传递关系,推导出含任意裂纹Timoshenko梁及无裂纹Timoshenko梁的传递矩阵,引入边界条件简化矩阵方程,并利用Matlab对方程进行求解。其次讨论了裂纹位置和相对深度对单裂纹简支梁自振频率的影响,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误差最多不超过1%;然后通过ABAQUS建立悬臂梁及两端固支梁有限元模型,分析相对裂纹深度对自振频率的影响,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误差不超过3.86%;最后研究了不同跨高比下相对裂纹深度对Timoshenko简支梁自振频率的影响,计算结果与文献最大误差为4.56%,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及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矩阵法 Timoshenko裂纹梁 自振频率 MATLAB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正向与逆向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鑫宇 宋延松 +2 位作者 朱晓蕙 刚宪约 柴汇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为了保证足式机器人腿部机构的控制准确性与实时性,利用向量代数方法,对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进行几何运动学分析;根据有限元形函数理论,建立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典型构件的质量离散方法;在几何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力矩平... 为了保证足式机器人腿部机构的控制准确性与实时性,利用向量代数方法,对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进行几何运动学分析;根据有限元形函数理论,建立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典型构件的质量离散方法;在几何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力矩平衡原理,分别进行正向与逆向动力学分析;利用线性变换原理并结合传递矩阵法,建立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正-逆向动力学统一模型,并利用Adams软件建立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正向与逆向动力学仿真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正-逆向动力学统一模型与虚拟样机模型3个油缸力与3个方向足底力的误差分别小于1%与3%,验证了所建立的足式机器人四连杆腿部机构正-逆向动力学统一模型能够精确地求解油缸力与足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式机器人 腿部机构 动力学分析 传递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细传递矩阵法的气囊隔振器横向刚度特性分析
6
作者 成玉强 蔡存光 +1 位作者 高华 帅长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8,124,共9页
构建并求解了预载条件下气囊隔振器的囊体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气囊隔振器横向刚度特性的参数化计算方法。在考虑囊体预应力的条件下构建了囊体力学模型,引入位移中间向量并采用精细积分法推导了囊体状态向量间的传递矩阵,利用迭代法解... 构建并求解了预载条件下气囊隔振器的囊体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气囊隔振器横向刚度特性的参数化计算方法。在考虑囊体预应力的条件下构建了囊体力学模型,引入位移中间向量并采用精细积分法推导了囊体状态向量间的传递矩阵,利用迭代法解析了囊体状态向量、内部压力以及结构参数之间的耦合变化关系,基于边界条件完成了囊体刚度的参数化求解,结合理想气体刚度模型完成了气囊隔振器横向刚度特性的计算分析。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横向刚度特性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探究了主要设计参数对刚度特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隔振器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横向刚度特性 薄壳理论 精细传递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叉传递矩阵法的多跨连续刚构桥桥墩有效长度系数
7
作者 康厚军 郭忠 +2 位作者 张晓宇 苏潇阳 丛云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42-557,共16页
桥墩的有效长度系数对桥墩的稳定性和强度十分重要。为解决桥墩的稳定性问题,本文建立了一种便于采用传递矩阵法求解的新颖力学模型,并基于该方法计算了多跨连续刚构桥的有效长度系数。首先,建立n跨刚构桥的一般力学模型,并利用传递矩... 桥墩的有效长度系数对桥墩的稳定性和强度十分重要。为解决桥墩的稳定性问题,本文建立了一种便于采用传递矩阵法求解的新颖力学模型,并基于该方法计算了多跨连续刚构桥的有效长度系数。首先,建立n跨刚构桥的一般力学模型,并利用传递矩阵法推导了其在考虑自重荷载情况下的平面内稳定特征方程,进而求得弹性屈曲载荷和有效长度系数,并将其与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所提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其次,研究了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和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桥墩时,桥墩有效长度系数的变化规律。最后,探讨了边跨与中跨之比、桥面梁刚度以及桥墩刚度对桥墩有效长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整体结构刚度比增强局部刚度对提高稳定性更有效,桥梁边跨和中跨跨度对有效长度系数的影响较大。同时,还观察到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高度改变时,桥墩有效长度系数变化曲线产生了独特的双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长度系数 面内稳定性 桥墩 传递矩阵法 刚构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柔性微定位平台动态特性研究
8
作者 徐伟胜 许添旗 +1 位作者 马慧欣 曹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66-3577,共12页
随着精密微定位技术的发展,对柔性微定位平台的动态特性研究越发重要。传递矩阵法(TMM)作为分析多体系统动力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建模方便、计算精度高等优势。为此,基于传递矩阵法建立微定位平台的动力学模型,以分析其动态特性。介... 随着精密微定位技术的发展,对柔性微定位平台的动态特性研究越发重要。传递矩阵法(TMM)作为分析多体系统动力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建模方便、计算精度高等优势。为此,基于传递矩阵法建立微定位平台的动力学模型,以分析其动态特性。介绍传递矩阵法的基本思想并建立柔性机构的传递方程,推导了其在任意激励下的瞬时动力响应;基于柔性铰链和柔性梁设计了一种XY柔性微定位平台并推导出其支链及平台整体的传递矩阵;基于振动理论推导了平台主要特征单元的传递矩阵;最后,为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分别基于传递矩阵法、有限元法(FEM)及等效质量法(EMM)开展了对该平台固有频率和瞬时动力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传递矩阵法程式化地构建传递矩阵即可分析平台动力学特性,无须建立烦琐的动力学方程;相较于等效质量法,传递矩阵法可计算平台的高阶固有频率;平台固有频率理论值同仿真值最大相对误差仅为2.4%,动力响应理论值与仿真值基本吻合,证明了基于传递矩阵法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矩阵法 柔性机构 微定位平台 固有频率 瞬时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9
作者 芮筱亭 戎保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7,共14页
作为一种多体系统动力学新方法,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由于其无需系统总体动力学方程和快速计算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于各种多管火箭、自行火炮、舰炮等复杂大型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设计.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线性多体系统传递... 作为一种多体系统动力学新方法,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由于其无需系统总体动力学方程和快速计算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于各种多管火箭、自行火炮、舰炮等复杂大型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设计.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二维系统传递矩阵法、受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通常动力学方法的混合方法等,给出了该方法解决自行火炮、多管火箭武器多体系统动力学的重大工程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动力学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 发射动力学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ccati传递矩阵法的线性树形多体系统特征值求解 被引量:2
10
作者 顾俊杰 芮筱亭 +1 位作者 张建书 陈刚利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7,共10页
为了提高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求解线性树形多体系统特征值时的数值稳定性,研究了基于Riccati变换的线性树形多体系统特征值求解方法。建立了元件输入输出端的Riccati传递矩阵递推关系;从树形系统各输入端开始沿传递路径依次求得了各元件... 为了提高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求解线性树形多体系统特征值时的数值稳定性,研究了基于Riccati变换的线性树形多体系统特征值求解方法。建立了元件输入输出端的Riccati传递矩阵递推关系;从树形系统各输入端开始沿传递路径依次求得了各元件联接端的Riccati传递矩阵,并建立了用Riccati传递矩阵表示的系统特征方程;建立了消除系统特征方程极点的方法,从而可以增大求解特征方程时的搜索步长。数值算例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正确性,与通常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计算结果对比表明了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值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cati传递矩阵法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线性多体系统 特征值 数值稳定性 方程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炮振动分析的多体系统有限元传递矩阵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芮筱亭 于海龙 +3 位作者 何斌 陆毓琪 王公廉 杨富锋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36-1040,共5页
为保证舰炮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射击精度,就必须使其振动频率合理分布。建立了多体系统有限元传递矩阵法,从理论、计算、试验三方面研究了舰炮固有振动特性,进行了某舰炮振动特性计算和舰炮模态试验。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舰炮 振动特性 多体系统 有限元传递矩阵法 模态试验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多管火箭定向器振动控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展志焕 芮筱亭 +2 位作者 王国平 杨富锋 贺军义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3-590,共8页
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全新的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控制模型,以二次型性能指标为成本函数,设计了脉冲推力器为控制执行机构的振动主动控制律,并设计了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在燃气流冲击下定向器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获得了最优脉冲控... 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全新的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控制模型,以二次型性能指标为成本函数,设计了脉冲推力器为控制执行机构的振动主动控制律,并设计了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在燃气流冲击下定向器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获得了最优脉冲控制力幅值和脉冲推力器工作次数.应用设计的控制律数值仿真了某多管火箭定向器无控和受控状态下的振动响应,仿真结果表明该法可有效地降低定向器的振动.该方法易于工程实现,对控制多管火箭发射系统的振动、提高多管火箭射击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管火箭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振动控制 脉冲推力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多层弹性半空间轴对称问题的传递矩阵法 被引量:69
13
作者 钟阳 王哲人 郭大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7-43,共7页
本文利用传递矩阵方法,推导出了多层弹性半空间轴对称问题在轴对称荷载作用下,层间完全接触情况的解析解。本文的方法概念清晰,公式简洁,易于应用。文中还给出了计算实例,所得的结果与其它文献的结果完全一致。
关键词 柔性路面 传递矩阵法 弹性半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递矩阵法在曲线桥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瞿尔仁 刘孝武 +2 位作者 易云火昆 何敏 王建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73-79,共7页
文章介绍点矩阵和场矩阵的概念以及传递矩阵法在曲线桥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传递矩阵法是国内外近10年来兴起的一种结构分析的方法,它依据结构控制微分方程精确解答(初参数法),并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利用矩阵的简单相乘对结构进行静态。
关键词 传递矩阵法 曲线桥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瞬态传递矩阵法分析复杂转子系统碰摩故障 被引量:8
15
作者 姚红良 刘长利 +1 位作者 李鹤 闻邦椿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5,共4页
采用Raccati传递矩阵和Newmark β法相结合的瞬态传递矩阵法分析碰摩故障转子系统的瞬态和稳态响应,用多次迭代的方法确定瞬时碰摩力的精确值·该方法能够分析多盘、多跨转子系统等复杂的非线性转子系统的碰摩故障,并且可以同时考... 采用Raccati传递矩阵和Newmark β法相结合的瞬态传递矩阵法分析碰摩故障转子系统的瞬态和稳态响应,用多次迭代的方法确定瞬时碰摩力的精确值·该方法能够分析多盘、多跨转子系统等复杂的非线性转子系统的碰摩故障,并且可以同时考虑陀螺力矩、非线性油膜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最后利用本方法分析了一个含有非线性碰摩刚度的局部碰摩故障双跨转子系统的运动,发现了其中的拟周期、混沌等丰富的非线性现象,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传递矩阵法 NEWMARK-Β法 瞬态响应 混沌 复杂转子系统 碰摩故障 旋转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分布式并行计算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海根 芮筱亭 +2 位作者 刘怡昕 张建书 何斌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5,共7页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作为一种多体系统动力学新方法,在进行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时无需系统总体动力学方程、涉及矩阵阶次低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各种多管火箭、自行火炮、坦克等复杂大型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设计。为了提高多体...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作为一种多体系统动力学新方法,在进行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时无需系统总体动力学方程、涉及矩阵阶次低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各种多管火箭、自行火炮、坦克等复杂大型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设计。为了提高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计算速度,研究了分布式并行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将MPI(Message Parallel Interface)分布式并行计算环境引入到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计算中。针对变截面梁的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动力学计算算例,设计了并行算法,分析了单机多核和分布式网络环境对计算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并行计算能够大幅度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动力学 并行计算 分布式计算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M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控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陆卫杰 芮筱亭 +2 位作者 贠来峰 何斌 杨富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27,31,共5页
受控线性多体系统的稳态运动是多体系统动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简单的受控多体系统为例,建立了受控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能方便快捷地求解受控线性多体系统的稳态运动。建立了控制力作用下集中质量和弹簧阻尼铰的扩展传递... 受控线性多体系统的稳态运动是多体系统动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简单的受控多体系统为例,建立了受控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能方便快捷地求解受控线性多体系统的稳态运动。建立了控制力作用下集中质量和弹簧阻尼铰的扩展传递矩阵和扩展传递方程。将牛顿法和受控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实例表明,受控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不仅能用于受控线性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而且完整地保持了传递矩阵法的所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矩阵法 多体系统 动力学 稳态响应 振动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管路振动频率计算的精确传递矩阵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忠族 孙玉东 吴有生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7-211,216,共6页
考虑了流体定常压力和流速 ,建立了空间管系振动及声传播的传递矩阵法。该方法可计算空间管系的频率、模态及动力响应。用该方法对典型耐压管路频率计算与解析解对比表明该方法是正确的。
关键词 振动频率 空间管路系统 传递矩阵法 流体定常压力 声传播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系统动力学Riccati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何斌 芮筱亭 陆毓琪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2-625,共4页
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是近年发展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因无须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相关矩阵阶次低、计算速度快、建模程式化程度高等特点而倍受重视。为提高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计算稳定性,本文将其与Riccati变换相结合... 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是近年发展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因无须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相关矩阵阶次低、计算速度快、建模程式化程度高等特点而倍受重视。为提高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计算稳定性,本文将其与Riccati变换相结合,形成多体系统Riccati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使空间传递两点边值问题化为初值问题、矩阵阶次降低。在Riccati变换时,选择了不同于振动力学Riccati传递矩阵法的合适中间变量,不扩大存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小了计算时间。与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相比,提出的方法改善空间传递数值稳定性的同时不仅节省了计算时间,也提高了时间迭代计算稳定性。数值算例证明该方法对自由度十万的大系统有效、稳定性好,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力学 RICCATI变换 多体系统动力学 传递矩阵法 工程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涡轮泵转子系统瞬态动力学特性预测和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肖明杰 黄金平 李锋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0-906,共7页
提出一种快速预测涡轮泵转子瞬态动力学特性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广义的涡轮泵转子系统转轴被盘和轴承等特征部件分成不同的轴段,每一轴段两端的状态向量通过该轴段的传递矩阵联系起来,经过轴承和特征盘后状态向量的变化以增量的形式给出... 提出一种快速预测涡轮泵转子瞬态动力学特性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广义的涡轮泵转子系统转轴被盘和轴承等特征部件分成不同的轴段,每一轴段两端的状态向量通过该轴段的传递矩阵联系起来,经过轴承和特征盘后状态向量的变化以增量的形式给出,结合边界条件以及各特征盘/轴承之间的位移关系,可建立整个转子系统的瞬态运动方程。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合涡轮泵的实际工况,分别模拟不同启动过程(如匀角加速度、指数角加速度、分段升速)中转子的瞬态动力学特性。文中的研究工作可为涡轮泵转子系统动力学设计及结构修改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泵 转子系统 瞬态动力学特性 传递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