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应注重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 被引量:8
1
作者 海继平 吴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2-195,共4页
新农村建设正在政府的倡导下大规模开展,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如何传承传统生态文化值得思考。文章对当今农村居住环境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指出新农村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民居生态文化理念进行研究与剖析,提出新... 新农村建设正在政府的倡导下大规模开展,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如何传承传统生态文化值得思考。文章对当今农村居住环境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指出新农村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民居生态文化理念进行研究与剖析,提出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应注重对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运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规划治理理念,结合农村发展现状,创造出和谐、理想的农村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态文化 新农村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建设语境下当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探析——基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传承的视角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笑菊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4,共3页
"美丽中国"建设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批判性继承、继承性发展和发展性创新,为当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提供精神引领、道德引领、价值引领和行动引领。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语境下,传承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培养大... "美丽中国"建设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批判性继承、继承性发展和发展性创新,为当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提供精神引领、道德引领、价值引领和行动引领。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语境下,传承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和谐观、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法制观是培育大学生生态素养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当代大学生 生态素养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5
3
作者 姜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09-114,共6页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开始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对近10年国内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内容涉及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内涵、形成因素、价值评估、发展创新...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开始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对近10年国内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内容涉及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内涵、形成因素、价值评估、发展创新、传承保护五大领域,以期展现学界的研究现状和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生态文化的民族社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建立——以滇西北重丁村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薛熙明 叶文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9-64,共6页
为使民族社区传统生态文化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通过对滇西北重丁村的实地考察,基于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态文化,提出包括野生植物认知与采集、狩猎文化生态旅游、传统植物栽培学习、少数民族社区家访和秘境穿越之旅在内的社区生态旅游... 为使民族社区传统生态文化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通过对滇西北重丁村的实地考察,基于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态文化,提出包括野生植物认知与采集、狩猎文化生态旅游、传统植物栽培学习、少数民族社区家访和秘境穿越之旅在内的社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为传统生态文化的利用与保护提供选择路径,有利于民族社区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三效合一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态文化 社区生态旅游 旅游产品 少数民族社区 重丁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与近年草原政策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黎 张茂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66,共5页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草原的利用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是传统的游牧区域。居住在这里的土著民族蒙古族牧民,在千百年的草原利用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保护草原的传统生态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传统生态文化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政...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草原的利用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是传统的游牧区域。居住在这里的土著民族蒙古族牧民,在千百年的草原利用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保护草原的传统生态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传统生态文化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制定的各项草原生态政策。通过比较阿拉善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和近年草原生态政策后发现,草原生态政策存在内容涵盖层面少、连续性差、具强制性等缺点。结合比较结果提出了3点建议:1)提高牧民生态保护意识,努力重建生态价值观;2)发挥阿拉善传统法制制度,重新建立相应的赏罚制度;3)制定生态政策时应采取"由下至上"的方法,以期达到保护草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阿拉善 蒙古族 传统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生态文化对新疆建筑景观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小冬 《新疆林业》 2010年第2期5-7,共3页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进行了对自然改造伟大实践的同时又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强势文化不断的蔓延,导致现代文明根基本来就薄弱的中国“不由自主”地受到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进行了对自然改造伟大实践的同时又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强势文化不断的蔓延,导致现代文明根基本来就薄弱的中国“不由自主”地受到影响,造成中国当代文化混乱与传统生态文化迷失,资源巨大浪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市里的“豆腐块”建筑与混凝土垃圾以及一些令人费解的“大师作品”就是最好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态文化 建筑景观 城市化进程 新疆 生态环境 人类文明 社会发展 自然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科学性探析
7
作者 熊光红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17期126-128,共3页
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民族文化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随之而来的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问题也基于传统观念层面发生了改变。实际上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很多自然社会已经发生了生态恶化。如何促进... 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民族文化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随之而来的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问题也基于传统观念层面发生了改变。实际上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很多自然社会已经发生了生态恶化。如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并重建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成为了现阶段的主要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生态文化 科学性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战、机遇与图景:时代语境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论绎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洪珅 胡帅 +1 位作者 陈家明 唐明欢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6,共12页
在文化强国战略的引领下,增强文化自信及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有助于全面和深入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脉络与趋势。研究界定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 在文化强国战略的引领下,增强文化自信及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有助于全面和深入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脉络与趋势。研究界定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概念,并确定其构成要素为族群、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功能和意义,着重分析其在时代语境下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图景。研究分别从族群层面、自然环境层面、社会环境层面和文化传统层面指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存在的问题,如文化认同代际递减、活动场所与氛围遭受冲击、制度安排与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仪式异化等。同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迎来了发展机遇:乡村文化振兴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重构和优化带来契机;文化产业崛起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提供资源转化空间;文化保护意识增强催生相关支持政策出台;新兴技术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注入创新和创造动力。据此,从人本化、生活化、多元化和社会化4个方面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未来发展图景: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发展过程中,族群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其文化选择和创造力将受到更多重视,族群发展将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发展协同共进;民族传统体育也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族群生活中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并以生活化的形式实现活态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将会赢得更多尊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将以多元化的形式存在;社会化代理、个体文化适应和跨领域渗透也将进一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社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 族群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互动关系研究——对民族地区传统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形成特性的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闵文义 戴正 才让加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6-42,共7页
从民族地区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形成特性来看,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多元性不仅根源于宗教伦理观的不同,还在于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经济文化适应性特征。据此,在构建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互动关系模式的基础上,得出正是由于少数... 从民族地区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形成特性来看,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多元性不仅根源于宗教伦理观的不同,还在于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经济文化适应性特征。据此,在构建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互动关系模式的基础上,得出正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多样性,从而产生了多元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结论,并从两者互动关系分析出传统生态文化有效发挥功能的条件是:少数民族传统经济以农业为特征,以可更新生态资源为基本内容的经济模式,生产力水平低,人口规模小,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缓慢,处于一个封闭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内。在开放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传统生态文化的约束力远不如在传统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中那么有效、广泛。因此,在当前民族地区开放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经济系统自身的可持续运作,另一方面有必要改造传统生态文化,使其更具适应性、约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宗教生态文化 传统生态文化 社会生态经济系统 民族地区 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 被引量:9
10
作者 者丽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云南各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态伦理文化中,有许多体现现代生态伦理学思想的因素和内涵。其中各少数民族对自然价值主体地位、自然权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理性生态人"等的观点,正好与生态伦理学从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出发,把... 在云南各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态伦理文化中,有许多体现现代生态伦理学思想的因素和内涵。其中各少数民族对自然价值主体地位、自然权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理性生态人"等的观点,正好与生态伦理学从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出发,把道德权利的概念扩大到生命和自然界其他实体,并对于动物植物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确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权利,这一理论体系暗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 生态伦理观念 现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局限及其当代转型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红兵 杨晓春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72,共8页
传统生态思想文化也存在自身固有的局限。如传统生态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带有直观笼统的特点,缺乏严格的科学分析与论证;注重主体生态德性修养,忽视对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传统生态政治法律制度、生态民俗是适应传统农林牧渔... 传统生态思想文化也存在自身固有的局限。如传统生态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带有直观笼统的特点,缺乏严格的科学分析与论证;注重主体生态德性修养,忽视对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传统生态政治法律制度、生态民俗是适应传统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活及环境保护要求,在面对当代工业生产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上存在自身的时代局限;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生态民俗曾经被视作迷信被摒弃,客观上也限制了其在当代社会积极作用的发挥。要实现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当代转型,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一是要结合古典文献、民间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搜集整理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资源;二是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研究,既应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现实需要出发,又要充分考察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自身的立场、观点、思维方式;三是应注重从当代生态科学理论与方法出发,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进行科学研究;四是应注重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改造与升华,在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基础上,创新生态生产模式及生态民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态思想文化 生态哲学 生态政治法律制度 生态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传统生态教育文化对草地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利用的作用——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满良 张恒 赵玲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7-192,共6页
运用民族生态学的原理,结合生态学考察、访谈和文献研究,探讨了蒙古族游牧文明中传统生态教育文化对草地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利用的作用。研究表明,1)蒙古族以民歌、谚语和格言的形式总结了保育沙地植被的重要性、根据地貌特征选择不同物... 运用民族生态学的原理,结合生态学考察、访谈和文献研究,探讨了蒙古族游牧文明中传统生态教育文化对草地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利用的作用。研究表明,1)蒙古族以民歌、谚语和格言的形式总结了保育沙地植被的重要性、根据地貌特征选择不同物种防风固沙的原理和物候规律。这是符合现代生态学原理的传统文化。2)民歌、谚语和格言是不同于传统实践教育文化、传统宗教教育文化和传统法制教育文化的蒙古族传统生态教育文化的有效的、正确的方式。3)民歌、谚语和格言所包含的丰富的生态思想,对于青少年加深和提高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认知水平、避免在管理和防风固沙中采取不合理的措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生态教育文化成为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内在的力量和机制,为北方草原区和荒漠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 保育 传统生态教育文化 内在的管理机制 蒙古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理念与实践研究——基于云南省环州大村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然 李兴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24,共5页
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模式在云南提出并得到了较好实践,它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以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为目的。依据生态人类学"文化生态"理论和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政策保护规定,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模式在云南提出并得到了较好实践,它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以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为目的。依据生态人类学"文化生态"理论和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政策保护规定,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更加注重生态性,缩小规模、突显文化同质性,尽量避免与其他民族文化出现保护上的交叉,是一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小规模保护策略。建设理念、政策规范性、村民主体意识及加强民族村寨社区建设是保护区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背景下和现代化进程中,该模式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生态、社会、经济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州大村 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理念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统文化生态观对当代山水城市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0
14
作者 达婷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124,共4页
山水城市理论伴随中国城市的建设发展已有20年。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在青山绿水中建设诗意的栖居环境时,保持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是至关重要的。从对山水环境自然灾害的讨论入手,以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为出发点,通过解析中国传统山水... 山水城市理论伴随中国城市的建设发展已有20年。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在青山绿水中建设诗意的栖居环境时,保持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是至关重要的。从对山水环境自然灾害的讨论入手,以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为出发点,通过解析中国传统山水观,明确了尊重自然山水及其生态价值的意义,挖掘传统园林设计思想中的生态意识,归纳了传统园林以尊重自然形态,利用改造自然、注重山水组合模式、形成综合水环境和重视植物环境营造的造园方法。以传统造园实践来启发当代城市建设,得出整治山水形态、形成综合水环境、建立绿色空间意象等现阶段山水城市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文化生态 山水城市 城市生态环境 中国传统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应加强对传统多元生态文化的利用和改造 被引量:1
15
作者 闵文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47,共5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之一,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考虑到传统多元生态文化的功能。在开放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传统多元生态文化的约束力远不如在传统社会生态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之一,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考虑到传统多元生态文化的功能。在开放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传统多元生态文化的约束力远不如在传统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中那么有效、广泛。民族地区只有在维护自身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运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传统多元生态文化的利用和改造,才能充分发挥生态文化的协调功能。因此,民族地区应当在继续维护传统生态文化的多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同时,根据现行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把其改造成为“强生态文化”,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具有较强约束力的、适应现行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包括精神、物质、制度层面的整体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传统多元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的时代特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亚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7-40,共4页
由于中国大地生态类型的多样化,使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特色,这也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性。生态学理论认为,生态系统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物种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共生对... 由于中国大地生态类型的多样化,使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特色,这也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性。生态学理论认为,生态系统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物种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共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构成了体育文化生态圈得以存在和构建的科学依据。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首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依赖于原生态的环境条件,并充分保留了远古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印记;其次,我国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从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的多元图景;再次,体育文化生态圈这个有机统一体,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而非封闭的、静态的,因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具有原生态发展观、文化多样性和动态开放性的时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 生态 生态发展 文化多元 动态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化渊源及意蕴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喜平 李恩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5,共4页
生态文化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按生态规律运行的人类生存方式。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范畴,生态文化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文化观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的合理继承与超越,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按生态规律运行的人类生存方式。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范畴,生态文化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文化观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的合理继承与超越,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思想的坚持与发展,具体表现为崇俭抑奢、需求引导供给的物质生态文化,以人为本、自由发展的制度生态文化,天人合一、尊崇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生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传统生态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对提高民族地区生态德育实效性、推动民族地区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共识等...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对提高民族地区生态德育实效性、推动民族地区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共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有着形态迥异的生态文化,深入挖掘蕴含于神话传说、农耕活动和栖居环境等方面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民族传统生态文化资源,以生态思维为导向,三项改革联动推进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落地生根,五课联动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建构,开展多维度实践体验活动推动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入脑入心,多层次、多要素的联动机制共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传统生态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生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22
19
作者 周鸿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82,共5页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在地球环境的生态适应过程中,人类不断创造适应生存环境的生态文化。但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尖锐化,创造新的生态文化,与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生态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生态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思想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尚真洁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8-94,共7页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透过批判现代性的机械论及人类中心主义,积极建构了一种以过程哲学为基础且强调有机整体性思维的生态理论:在本体论上以“事件”思维重建万物的内在本质联系,继而突破了二元论及机械论将人...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透过批判现代性的机械论及人类中心主义,积极建构了一种以过程哲学为基础且强调有机整体性思维的生态理论:在本体论上以“事件”思维重建万物的内在本质联系,继而突破了二元论及机械论将人与自然分离的困境,澄清了自然与人的内在关联性以及自然在有机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在生态伦理上通过呈现自然的内在价值以克服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冷漠与掠夺;在行为实践上倡导以“创造性”的绿色生活方式替代消费主义的生活习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这种强调有机整体的生态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生态范式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这在一方面显明了两者的生态思想对于治理世界生态危机的积极意义,同时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生态哲学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