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旅游视域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路径——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
1
作者 康杰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86-92,共7页
北京市门头沟区传统村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及旅游开发潜力,已成为文化旅游的热门打卡地。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变革,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传承面临着现实的难题与挑战。通过调研分析门头沟区的传... 北京市门头沟区传统村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及旅游开发潜力,已成为文化旅游的热门打卡地。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变革,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传承面临着现实的难题与挑战。通过调研分析门头沟区的传统村落,研究其在文化旅游发展中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困境,并针对问题,提出强化政策导向与资金扶持机制、协调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强化活态化保护与数字化发展的融合、完善社区参与及利益共享机制、构建专业人才培育体系等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传统村落保护 文化传承 乡村全面振兴 北京市门头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导向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机制与路径研究——以沪派江南营建为例
2
作者 应苏辰 金晓斌 +4 位作者 吴萍 闫玉玉 唐春荧 谭迎辉 周寅康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0,共11页
研究目的:从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视角,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沪派江南营建的机制和路径,以期为全域整治政策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解析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与村落保护的政策演进相辅相成,全域整治通过底线保障... 研究目的:从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视角,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沪派江南营建的机制和路径,以期为全域整治政策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解析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与村落保护的政策演进相辅相成,全域整治通过底线保障、潜力挖掘、场景营造、协同增效机制助力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2)面向沪派江南营建要求,全域整治的总体理念、微观导向、方案编制、工程技法、管理方式等内涵更新,实现了农用地整治本地生态化、建设用地整治适度精准化、生态保护修复自然增效化、历史文化保护全景赋能化转型;(3)全域整治通过底色底板保障、特征调查挖掘、特色场景塑造、多元联动增效机制,助力了沪派江南保护和传承。并立足规划设计、实施建设、价值生成、保障增效的全生命周期视角,探讨了全域整治政策优化路径。研究结论:全域整治是落实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抓手,未来应加强多元整治模式、特色成效评估、整治参与机制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 沪派江南营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背景下基于共生理论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以广州市小洲村改造项目为例
3
作者 吴斌 刘歆婷 +2 位作者 房伯南 胡林林 孙予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7,共8页
传统村落是城市建设工作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主体。城市更新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与城市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需共同推进,充分发挥传统村落中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与当代价值。传统村落中的建筑及村落的格局、肌理... 传统村落是城市建设工作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主体。城市更新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与城市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需共同推进,充分发挥传统村落中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与当代价值。传统村落中的建筑及村落的格局、肌理等物质形态,是其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依存的文化生态,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传承的关键。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将共生理论应用于设计实践,挖掘村落历史空间肌理,总结传统文化景观现状,探析历史文化名城中传统村落的保护困境。通过对小洲村北部入口地段中民居、公共空间和建筑空间肌理的改造,营建契合岭南水乡风貌的景观,强化地段特色;以人的需求为核心,通过维护村落邻里关系,修复传统人文生态,活化利用村落与市区的共享资源。小洲村北部地段的改造实现了对历史文化名城中传统村落的系统性保护,同时验证了对传统村落物质文化的保护可延伸作用到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中,可为同类村落保护和更新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更新 传统村落保护 小洲村改造 共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在中国的发展及成效分析
4
作者 许玮麟 李勋琦 尹仑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5,共9页
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作为传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补充,能提升生态保护网络的连通性与整体效果,扩大全球陆地和海洋的受保护面积,是推动全球“3030目标”实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也把OECMs建设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 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作为传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补充,能提升生态保护网络的连通性与整体效果,扩大全球陆地和海洋的受保护面积,是推动全球“3030目标”实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也把OECMs建设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项目之一。本文综述了OECMs在国际上的发展以及应用,并从OECMs在国内相关政策、潜在OECMs案例地、OECMs发展成效等3个方面对OECMs在中国的发展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今后发展OECMs应该着重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重视传统知识的发掘和利用;加强与气候变化的结合;重视女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OECMs融入法律体系;参与国际OECMs的标准制定、参与国际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 3030目标 传统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模式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祁润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3,M0008,M0009,共10页
国内外对于公众参与的研究形成了结果性研究和工具性研究两个主要的理论框架。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目标应当是提升保护质量而非提升参与的民主程度,因此需要在工具性研究框架内探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模式。对托马斯公众... 国内外对于公众参与的研究形成了结果性研究和工具性研究两个主要的理论框架。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目标应当是提升保护质量而非提升参与的民主程度,因此需要在工具性研究框架内探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模式。对托马斯公众参与决策模型提出的7个公众参与相关问题的解答表明,只有在“整体式公众协商决策模式”中,公众参与才能有效指导传统村落保护实践。从议题协商、决策制定与实施、实践协商三个层面进行公众参与制度完善与机制设计,才能有效推动传统村落高质量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公众参与 参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炜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8,共10页
传统村落风貌是其文化内涵和乡土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关键要素,加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对维护当地民众共同的空间记忆、传承和延续区域文化精髓,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要实现提质增效... 传统村落风貌是其文化内涵和乡土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关键要素,加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对维护当地民众共同的空间记忆、传承和延续区域文化精髓,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要实现提质增效,需科学构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展多维度综合效果评估。从传统村落主体场所形象、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环境、传统村落生产生活条件和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四个方面,系统构建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南岭走廊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级法测算其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可为深化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优化创新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的内涵和路径,提升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与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传统村落风貌保护 评估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的驱动机制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白鸽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3,共9页
传统村落是乡村地区农耕文化的传承载体和具象符号,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抓手。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受到诸多因素的驱动,各因素体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的外部推力、内部拉力、... 传统村落是乡村地区农耕文化的传承载体和具象符号,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抓手。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受到诸多因素的驱动,各因素体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的外部推力、内部拉力、支持辅助、中介力量,依据系统动力学理论可将其划分为推力、拉力、支持、中介四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的驱动机制。据此,从筑牢政策根基,加强村落风貌保护顶层设计;坚持以民为本,增强村民认同感与归属感;挖掘核心价值,创新村落风貌保护利用方式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深入推进民族地区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等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传统村落风貌保护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融合发展策略思考 被引量:7
8
作者 宋静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7期49-51,共3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不足、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有待创新、专业人才匮乏等挑战。提出加强统筹规划整合文旅资源、创新发展模式...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不足、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有待创新、专业人才匮乏等挑战。提出加强统筹规划整合文旅资源、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文旅融合产业、加大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环境、培养文旅复合人才夯实发展基础等策略,以期推动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活力的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耕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策略研究——以四川巴中市白石寺村为例
9
作者 刘思雯 鲁长亮 《村委主任》 2024年第3期197-199,共3页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有利于传承与保护中华文明。文章以巴中市白石寺村为例,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为着力点,对白石寺村的现状存在的...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有利于传承与保护中华文明。文章以巴中市白石寺村为例,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为着力点,对白石寺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该村的历史沿革、村落空间特征、传统建筑风貌、文化底蕴等,从三产融合引领振兴、加快村落更新与保护、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传承村落文化底蕴等方面提出了乡村发展与保护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保护 保护发展 白石寺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团队
10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团队负责人李伯华,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农业... 团队负责人李伯华,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经济地理》青年编委会编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学会 衡阳师范学院 硕士生导师 研究生院院长 传统村落保护 研究团队 农业地理 人居环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传统建筑保护分析
11
作者 陈丽华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4-I0004,共1页
近年来,历史文化类景点的热度随着旅游热潮高涨。游客在景点游玩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传统建筑的存在也为当地文化增加了一定的历史底蕴。但随着游客的增加与时间的推移,传统建筑遭到各种原因共同作用下的损坏。为贯彻落实习近... 近年来,历史文化类景点的热度随着旅游热潮高涨。游客在景点游玩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传统建筑的存在也为当地文化增加了一定的历史底蕴。但随着游客的增加与时间的推移,传统建筑遭到各种原因共同作用下的损坏。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各地出台相应文件来保护传统建筑,在挖掘和弘扬当地文化的同时激发多样化旅游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潜力 文化保护传承 旅游热潮 历史底蕴 传统建筑保护 中华民族精神 游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规划
12
作者 张宏赡 张义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1期131-133,共3页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并且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由于现代乡村规划的需求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传统村落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文章通过对安徽省西递村和福建土楼的研究,探讨了在...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并且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由于现代乡村规划的需求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传统村落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文章通过对安徽省西递村和福建土楼的研究,探讨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协调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乡村规划的冲突,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支持,为其他类似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规划 传统村落保护 福建土楼 可持续发展 西递村 历史记忆 现代规划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基因识别的岭南水乡保护与活化策略——以广东省佛山市逢简村为例
13
作者 潘绮微 刘幸妮 刘小蓓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209-214,共6页
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逢简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基因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构建了逢简村景观基因识别体系,识别了其环境、布局、建筑、文化基因。研究发现,逢简村整体景观面貌良好,但其景观基因正面临损坏、变异及消失的... 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逢简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基因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构建了逢简村景观基因识别体系,识别了其环境、布局、建筑、文化基因。研究发现,逢简村整体景观面貌良好,但其景观基因正面临损坏、变异及消失的困境,如水系形态和水质受损、传统布局与旅游发展矛盾、民居建筑风貌不协调、传统技艺传承困难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的策略,包括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完善村落空间规划、结合传统现代风格助推建筑保育活化、保育传承传统文化等,旨在助力岭南水乡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及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景观基因 岭南水乡 活化策略 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佛山市逢简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承载空间保护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梁步青 肖大威 《南方建筑》 2016年第3期90-94,共5页
文章研究了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承载空间,从功能属性上,将其分为仪式空间、教育空间、表演空间、商业空间、生产空间以及生活空间六类。此外,从形态上,将其归纳为微观、中观、宏观三层次以及点状、线状、面状三种形态的空间特性。据此,... 文章研究了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承载空间,从功能属性上,将其分为仪式空间、教育空间、表演空间、商业空间、生产空间以及生活空间六类。此外,从形态上,将其归纳为微观、中观、宏观三层次以及点状、线状、面状三种形态的空间特性。据此,提出了社区营造,延续承载空间文化内涵;整体性保护,梳理承载空间的组成;原真性保护,维护承载空间的形态的保护思路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非物质文化 承载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保护基本思路论辩 被引量:31
15
作者 徐春成 万志琴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58-64,共7页
面对传统村落迅速改变、消失的现实,传统村落保护受到了学界和政府的重视。采用比较分析法对我国当前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思路进行梳理,结果发现:着眼于民居、文物性建筑的保护思路因为不能照顾传统村落居住者的利益而无以为继;以旅游开... 面对传统村落迅速改变、消失的现实,传统村落保护受到了学界和政府的重视。采用比较分析法对我国当前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思路进行梳理,结果发现:着眼于民居、文物性建筑的保护思路因为不能照顾传统村落居住者的利益而无以为继;以旅游开发促进保护的思路表面上对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效果显著,但长期看却存在诸多弊端,其核心缺陷仍然是未能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村庄整治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最为需要的公共设施,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保护思路。由于传统村落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与现实人居环境的双重属性,传统村落的居住者是传统村落的所有者,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必须服务于居住者的利益,并以此作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基本思路 当地居住者利益保护 村庄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村落保护开发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郭谦 林冬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8-42,共5页
以皖南宏村在村落保护开发中所产生的问题为引 ,论述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应遵循的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实现办法 .在参与性原则方面 ,提出不仅要重视公众参与 ,而且也要重视其他主体和学科的参与 ;而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方... 以皖南宏村在村落保护开发中所产生的问题为引 ,论述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应遵循的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实现办法 .在参与性原则方面 ,提出不仅要重视公众参与 ,而且也要重视其他主体和学科的参与 ;而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方面 ,我们提出了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 ,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立位参与 保护开发 传统村落保护 参与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 被引量:126
17
作者 廖军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近年来,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传统村落的保护逐渐受到重视,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相结合,同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传统村落保护仍存在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弱化、传统村落保护等同于... 近年来,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传统村落的保护逐渐受到重视,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相结合,同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传统村落保护仍存在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弱化、传统村落保护等同于保护民居与文物性建筑、村落民俗文化流失严重、公众参与缺乏、中外可借鉴的村落保护经验有限及特色危机等困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了传统村落新活力,为传统村落发展构建了新型城乡关系,为传统村落提供了自治、法治、德治的治理思维。应发挥传统村落对于保护传承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及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保护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类型化到数字化:传统村落保护路径建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罗荩 李鹏昊 季铁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6-64,共9页
目的以传统村落保护为出发点,从类型学与数字化相结合的视角,探讨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的设计与建构,旨在对未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修复、数字更新与营建、文化传承与资源共享提供思路。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反思传统村落保护中的现有... 目的以传统村落保护为出发点,从类型学与数字化相结合的视角,探讨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的设计与建构,旨在对未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修复、数字更新与营建、文化传承与资源共享提供思路。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反思传统村落保护中的现有问题;结合知识图谱文献研究和数据模型方法,进行类型学与数字化保护的关联性探讨,展开对传统村落物质层面与非物质层面多元属性的分析,试图明晰"文化-营造"的类型层级,建立非单一类型层级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研究框架。结果基于双重本体语义模型数据库的构建,实现了"数据采集与模型重现-数据处理-类型提取-解释分析-路径应用"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路径。结论双重层级的构建解决了文化延续与乡村营建的衔接问题,在设计实践工作中作用于不同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类型学 文化-营造 数字化路径 数字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与少数民族传统文艺保护传承的新模式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姗姗 柳建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83,共8页
大数据的兴起对少数民族传统文艺的保护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艺的数据化处理,突破了口传心授等少数民族文艺的传统传承模式,有助于少数民族文艺的精准扶持和产业化发展,拓宽了公众参与少数民族传统文艺传承保护的途... 大数据的兴起对少数民族传统文艺的保护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艺的数据化处理,突破了口传心授等少数民族文艺的传统传承模式,有助于少数民族文艺的精准扶持和产业化发展,拓宽了公众参与少数民族传统文艺传承保护的途径,可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民族地区财政能力有限,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数字化人才匮乏,导致少数民族传统文艺资源数字化水平偏低。为此,需要加快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化,以大数据应用为导向培养少数民族技术人才,积极吸纳社会资源推进少数民族传统文艺资源的数字化和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同时加强大数据的社会载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文艺保护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中传统知识的概念与保护——以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27
20
作者 马楠 闵庆文 袁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1-779,共9页
传统知识不仅是地方社区内居民与自然环境长期适应中所积累的经验智慧,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结构性存在,对遗产系统具有支持作用。因此,传统知识的传承保护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当前相关国际公约及研究中... 传统知识不仅是地方社区内居民与自然环境长期适应中所积累的经验智慧,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结构性存在,对遗产系统具有支持作用。因此,传统知识的传承保护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当前相关国际公约及研究中对于传统知识的定义及内涵,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将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知识定义为"农业文化遗产内,居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围绕农业所积累的与生计维持、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精神信仰维持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的知识、创新及实践",可分为生计维持类传统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类传统知识、传统技艺类传统知识、文化类传统知识及自然资源管理类传统知识5类。文章通过梳理农业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的相关关系,以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结合遗产地实地情况,针对当前传统知识保护中所存在的实物载体遭到破坏、传承存在危机、受到旅游业冲击及保护措施相对低效等问题,提出加强保护意识、将传统知识保护纳入遗产系统保护规划、开展传统知识的调查编目、加强传承记录工作及充分利用现有制度对传统知识进行保护等措施,以期为农业文化遗产中传统知识的保护提供建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知识 传统知识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 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