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神话电影对传统伦理的现代性发扬与改造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晓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5-39,共5页
神话题材在近年来的中国电影中得到繁荣发展,神话电影在主题与表征两方面呈现出日渐丰富的传统伦理内容;传统伦理在神话电影中通过本义完成对传统价值观念的继承,通过转义实现了与现代伦理的融合,以及后现代手法下的重述,进而焕发出新... 神话题材在近年来的中国电影中得到繁荣发展,神话电影在主题与表征两方面呈现出日渐丰富的传统伦理内容;传统伦理在神话电影中通过本义完成对传统价值观念的继承,通过转义实现了与现代伦理的融合,以及后现代手法下的重述,进而焕发出新的活力;神话电影中传统伦理在当下起到引导观众思考伦理道德、凝聚人心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同时,这也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道德标识与伦理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电影 传统伦理 现代性发扬 创造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主义谬误的中国传统伦理审视 被引量:1
2
作者 任丑 周碧雯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8,F0003,共10页
自然主义谬误与人为主义谬误的对立,是“是”与“应该”相冲突的典型体现。如果说自然主义谬误是把“是”等同于“应该”的整体伦理问题,那么人为主义谬误则是把“是”与“应该”相隔离地分析伦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在于:尊重分... 自然主义谬误与人为主义谬误的对立,是“是”与“应该”相冲突的典型体现。如果说自然主义谬误是把“是”等同于“应该”的整体伦理问题,那么人为主义谬误则是把“是”与“应该”相隔离地分析伦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在于:尊重分析伦理传统,从中国伦理传统寻求理论资源,以孔孟荀老庄等思想家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其他相关思想。究其实质,伦理是自然、天性与人为三大要素互为基础、相互支撑的“是”与“应该”综合统一的自由进程。在此进程中,伦理的本真性随之显现,自然主义谬误与人为主义谬误迎刃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 自然 天性 人为 自然主义谬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结构 被引量:3
3
作者 樊浩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4-30,共7页
一、传统伦理精神的三维结构 从中国文化生长发展的过程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由儒、道、佛为主干结构,融合兼摄其它文化形式而形成的结构系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既体现了这三种文化各自的精神特点,但在总体上更体现了这个结构系统... 一、传统伦理精神的三维结构 从中国文化生长发展的过程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由儒、道、佛为主干结构,融合兼摄其它文化形式而形成的结构系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既体现了这三种文化各自的精神特点,但在总体上更体现了这个结构系统形成的整体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心 中国传统伦理 道家伦理 城邦 三维结构 传统伦理精神 儒家 社会秩序 道德性 中国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中国传统伦理的特质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剑涛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道德过程中,传统伦理可以起推动作用,这要以对传统伦理特质的把握为前提。传统伦理的良心论述显示其特质,构成良心型道德。它产生于古代中国历史氛围中。就其功能而言,既对社会认同、德性升华有帮助,又存... 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道德过程中,传统伦理可以起推动作用,这要以对传统伦理特质的把握为前提。传统伦理的良心论述显示其特质,构成良心型道德。它产生于古代中国历史氛围中。就其功能而言,既对社会认同、德性升华有帮助,又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 传统道德 传统伦理道德 古代中国人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古代 社会主义 日常生活 伦理 道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程·特征·地位·价值: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宏观审视——以张锡勤先生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观为中心
5
作者 柴文华 段澜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35,共7页
张锡勤先生是著名的中国近代思想史家和伦理思想史家,为我国及龙江的文化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先生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观大致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又有所补充和深化。先生提出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发展的五阶段说:先秦、两汉、魏... 张锡勤先生是著名的中国近代思想史家和伦理思想史家,为我国及龙江的文化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先生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观大致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又有所补充和深化。先生提出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发展的五阶段说:先秦、两汉、魏晋至隋唐五代、宋明、明清之际,在强调儒家伦理道德主流地位的同时关注到非儒和反儒学派以及思想的存在,并能从当时的历史情境出发进行深入解读,体现了那一代学者浓郁的历史唯物论情怀。先生十分重视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结构的分析,认为这是把握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基本特征的根源性问题,由此生发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主要特征:家族本位—伦理型文化—重道德,家族本位—家国同构—伦理政治一体化,家族本位—重家庭血缘关系—家族伦理—社会伦理,家族本位—整体主义—尚公—重礼—贵和。先生把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概括为两个“之一”: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是人类最早的伦理文化源头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完备、成熟的伦理文化之一,这完全符合中国伦理文化的实际。先生既肯定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普遍性,亦即超越性,也肯定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民族性,亦即特殊性。先生的这种认识无疑是正确的,他所说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内在活力”“未来价值”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中国和世界贡献出更多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张锡勤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观 家族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传播的伦理困惑与文以载道的传统伦理价值观导向 被引量:7
6
作者 兰甲云 曾海纯 鲁红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0-114,共5页
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网络文学每年有三四万部网络小说作品签约,网络文学用户达到1.94亿,网络文学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分析了因代写问题而出现的知识产权伦理困惑,研究探讨了网络文学文体、网络文学语言时尚的伦理问题,分析了目前网络... 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网络文学每年有三四万部网络小说作品签约,网络文学用户达到1.94亿,网络文学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分析了因代写问题而出现的知识产权伦理困惑,研究探讨了网络文学文体、网络文学语言时尚的伦理问题,分析了目前网络文学评论的现状及其困难,对网络文学内容及其伦理价值观进行了探讨,认为网络文学要进一步发展,创作出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伟大的作品,其内容必须切入时代,有强烈的现实感,关注现实问题,同时必须要有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引导,建议继承中国古代文学中文以载道的风骚传统,实现网络文学发展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传播 传统文学 传统伦理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伦理视域下的古典运动伤害治理 被引量:3
7
作者 戴羽 金鑫伟 曹景川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87,共5页
我国古代运动伤害治理受传统伦理影响颇深,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儒家孝亲伦理影响下,相扑、枪棒等易发生身体伤害的活动多被禁止,法律甚至创设"戏杀伤罪"规制此类运动伤害;易发生溺亡的弄潮、竞渡等水上体育因儒... 我国古代运动伤害治理受传统伦理影响颇深,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儒家孝亲伦理影响下,相扑、枪棒等易发生身体伤害的活动多被禁止,法律甚至创设"戏杀伤罪"规制此类运动伤害;易发生溺亡的弄潮、竞渡等水上体育因儒家"死而不吊"的生死观而受到较大限制;在"人为贵"思想的支配下,体育意外事件的责任认定较古代西方更为严苛。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古典竞技体育的生存空间逐步缩小,对抗性体育项目逐步被娱乐休闲型体育项目所替代,这也是造成中西方体育不同发展走向的重要原因。此外,受草原民族"赔命价"伦理习惯的影响,元代引入烧埋银制度使运动伤害赔偿成为独立的运行机制,但在"尊卑有序""贵贱有等"的伦理观支配下,"同命不同价"被赋予身份正义的外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 运动 运动伤害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血缘文化的锁定及其突破——中国传统伦理的近现代转换 被引量:5
8
作者 颜琳 刘宝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34,共4页
血缘是中国文化的最本质要素,它建构、锁定了以家庭为核心,以"家国一体"为主要构架的中国伦理;在承载几千年的历史使命之后,在遭遇西方文明的碰撞之时,血缘文化及其建构的中国伦理在合法性上遭受了质疑;从过去的封建小农经济... 血缘是中国文化的最本质要素,它建构、锁定了以家庭为核心,以"家国一体"为主要构架的中国伦理;在承载几千年的历史使命之后,在遭遇西方文明的碰撞之时,血缘文化及其建构的中国伦理在合法性上遭受了质疑;从过去的封建小农经济到今天的大工业社会,中国伦理的失范与重建成为一代代学人所共同关注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缘文化 中国传统伦理 伦理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公”、“私”关系论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承贵 赖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12,共10页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处理"公"、"私"关系的主张主要有三种:"公之至上"论、"私之优先"论及"公私相济"论。此三种主张的产生,既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致力探索合理"公"、&q...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处理"公"、"私"关系的主张主要有三种:"公之至上"论、"私之优先"论及"公私相济"论。此三种主张的产生,既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致力探索合理"公"、"私"关系模式的理论勇气,也凸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在处理"公"、"私"关系上的智慧。尤为重要的是,对传统"公"、"私"关系论的探索,不仅使我们把握到传统"公"、"私"关系观的基本特点,而且可获得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私"关系具有参考价值的思想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 公私关系 公之至上 私之优先 公私相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诚信的地位变迁——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转型 被引量:11
10
作者 洪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45,共5页
本文认为 ,由于传统和传统伦理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性 ,以及现代社会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传统伦理文化正在实现当代转型。传统伦理文化得以转型首先在于 ,在当代社会最具生命力的诚信已... 本文认为 ,由于传统和传统伦理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性 ,以及现代社会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传统伦理文化正在实现当代转型。传统伦理文化得以转型首先在于 ,在当代社会最具生命力的诚信已取代忠孝成为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诚信的地位变迁 ,既继承历史传统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解决当前道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要求诚信模式由原来单一的人际诚信转变为人际诚信与契约诚信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传统伦理文化 当代转型 道德 契约诚信 人际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互联网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培新 曹南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94,共4页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开辟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新空间,对传统伦理道德构成了多重冲击,出现了道德主体缺席、道德标准多元、道德评判弱化等趋势和倾向。
关键词 传统伦理道德 互联网 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伦理的特征与当今道德教育问题 被引量:18
12
作者 葛新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2-89,共8页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德育问题,但当今我国的道德现实却非常严峻。道德教育缺乏实效,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本文认为,当今德育的诸多问题,都可从传统伦理的一些特征中找到根源。最近以来,...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德育问题,但当今我国的道德现实却非常严峻。道德教育缺乏实效,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本文认为,当今德育的诸多问题,都可从传统伦理的一些特征中找到根源。最近以来,从积极的方面阐发传统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创造性转化的可能性,以及把这种可能性现实化的工作,已经成为时尚;但是,传统伦理的特征对当今德育的消极影响,今天似乎已不再被人论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 道德教育 道德现实 道德理想 道德主体性 基本道德规范 自我定向 道德追求 受教育者 平民大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看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卓兰芳 时统军 卓朗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1期126-127,共2页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对遏制艾滋病流行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艾滋病危险人群的分类不是依据年龄大小、财富多少来分的,而是根据受"邪淫"思想污染的程度和性道德观念强弱来区分的。"邪淫"是正常婚姻制度以外的不正...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对遏制艾滋病流行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艾滋病危险人群的分类不是依据年龄大小、财富多少来分的,而是根据受"邪淫"思想污染的程度和性道德观念强弱来区分的。"邪淫"是正常婚姻制度以外的不正当的淫欲思想和行为。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把"邪淫"定义为恶在今天仍然是判断是非的标杆。家长是青少年性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教育孩子从"斗闹场,绝勿进;邪僻事,绝勿问"出发,控制淫欲思想,杜绝手淫行为,保持贞洁,把性行为控制在婚姻制度内,自觉抵制婚前(外)性行为;树立"发乎情止乎礼"及"乐而不淫"的正确的爱情观,对艾滋病人、艾滋病感染者和普通人一视同仁,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精神资源。因此,扬弃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中关于健康教育的宝贵精神矿藏,必将有助于开创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预防 健康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建设 被引量:17
14
作者 魏英敏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2期5-8,共4页
培植健康、良好、新型的家庭人伦关系,对于构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本又通过对传统伦理“三纲”“五伦”、尤其是家庭“三伦”的科学分析及去芜存精,提出了如何建设新型家庭道德的既富理论意义又具实践价值的见解。
关键词 家庭道德建设 传统伦理 家庭人伦 “三纲” 家庭伦理 夫妻关系 道德规范 “五伦” 人伦关系 兄弟姐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公私观及其现代辨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萍 杨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共11页
公私观念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和重要的道德范畴。公私含义演化及观念生成的逻辑奠定了传统伦理中“贵公”的价值观,它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伦理气质。历史地分析公、私概念内涵及其主体关系的演变,客观地揭示传统公私观念的伦... 公私观念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和重要的道德范畴。公私含义演化及观念生成的逻辑奠定了传统伦理中“贵公”的价值观,它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伦理气质。历史地分析公、私概念内涵及其主体关系的演变,客观地揭示传统公私观念的伦理价值和道德意涵,是传统公私观现代价值辨析的理论前提。传统公私观念的形成有两个基本载体,一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共同体之公的伦理观念载体,二是认识论意义上天下为公的道德观念载体。这两个载体构成传统公私观的伦理本质,形成存在的实然与道德的应然之间的张力。传统公私观的现代困境恰恰在于混淆了两个基本载体,使得“公”“私”无法各安其位,进而出现伦理失序和道德失守。澄清之解,可以从借鉴义利和解之道以及对分殊公私的伦理与道德之理,从根本上使公私回归伦理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私观念 传统伦理 道德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百善孝为先”——孝在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地位及其与诸德之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肖群忠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36-38,共3页
论“百善孝为先”——孝在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地位及其与诸德之关系●肖群忠“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长期以来,这句俗语体现着民众对孝在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的体会。那么,孝在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究竟应该居于... 论“百善孝为先”——孝在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地位及其与诸德之关系●肖群忠“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长期以来,这句俗语体现着民众对孝在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的体会。那么,孝在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究竟应该居于何种地位,有何意义呢?笔者认为: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文化 孝经 伦理道德体系 中华文化 伦理精神 伦理体系 天地之性 民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传统伦理精神构筑现代商业道德 被引量:5
17
作者 苗泽华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6-168,共3页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包含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尤其是以儒家伦理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是现代商业企业的魂魄,现代商业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继承传统伦理文化的精髓,加强商业道...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包含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尤其是以儒家伦理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是现代商业企业的魂魄,现代商业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继承传统伦理文化的精髓,加强商业道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 企业文化 商业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建构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月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9,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人合一"的价值框架下,展开了以"伦"为核心的伦理精神的价值建构,这种建构通过由"天理"到"伦"再到"份"的层层展开与推进,实现了由社会统一价值到社会规范体系再到... 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人合一"的价值框架下,展开了以"伦"为核心的伦理精神的价值建构,这种建构通过由"天理"到"伦"再到"份"的层层展开与推进,实现了由社会统一价值到社会规范体系再到个体责任的具体转化过程,个体道德责任以社会价值为基础和根据,通过个体对道德责任的恪守,使得社会的统一价值要求逐步实现和落实,这样就形成社会价值向个体责任转换并最后复归于社会价值的具体—抽象—具体的辩证链环。社会统一的价值要求就是这样通过个体道德责任一步一步地向社会生活落实,形成一个由社会的人伦关系出发,最后又回归到社会生活的辩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伦理精神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 被引量:8
19
作者 任剑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6-51,共6页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任剑涛(中山大学博士生)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指的是以儒家伦理为观念架构,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社会依托,予传统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的道德抉择以导向性作用的伦理体系。在此,...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任剑涛(中山大学博士生)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指的是以儒家伦理为观念架构,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社会依托,予传统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的道德抉择以导向性作用的伦理体系。在此,讨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文化 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 道德理想主义 场经济 现代社会 生态环境 民主科学 社会意识形式 现代新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体系的现代转向——基于政治统治史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冬雪 李浩 姜国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5-190,共6页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体系是以"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以仁为宗的价值观和成圣成贤的人生观三者的"三位一体"。它具有封闭性、循环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传统伦理文化体系在明朝中叶发生"松动",在哲学上的表现主...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体系是以"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以仁为宗的价值观和成圣成贤的人生观三者的"三位一体"。它具有封闭性、循环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传统伦理文化体系在明朝中叶发生"松动",在哲学上的表现主要是阳明心学的兴起与其客观上造成的肯定人的价值的思潮,以及心学引起的明清启蒙哲学的文化现象。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文明的入侵和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被破坏,传统伦理文化体系遂走向瓦解。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对传统伦理文化的现代转向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其自身异质性的因素也为新的文化体系的形成带来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文化 基本特质 松动瓦解 现代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