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人格的近代裂变 被引量:2
1
作者 朱义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2,共9页
传统人格是指历代中国人所憧憬的圣贤,它是同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相适应的理想人格形象,信而好古,重义轻利,以夏变夷是传统人格所具备的三种基本品性;近代中国是一个风云变幻、动荡不定的变革时代,处于古今中西交融点上的传统人... 传统人格是指历代中国人所憧憬的圣贤,它是同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相适应的理想人格形象,信而好古,重义轻利,以夏变夷是传统人格所具备的三种基本品性;近代中国是一个风云变幻、动荡不定的变革时代,处于古今中西交融点上的传统人格必然要发生裂变,变通随时、亟亟谋利,必通西字就成为近代思想家所赋予给古圣先贤的三种新品性。近代思想家对传统人格的改塑是与当时政治变革、经济变化、文化变迁密切相关的,传统人格的裂变也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种标志,当然,所说的裂变只是对传统人格加以改造,并不意味着一种新人格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人格 近代中国 理想人格 圣人崇拜 重义轻利 自然经济 康有为 以夏变夷 近代思想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青年实现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换的人文取向 被引量:1
2
作者 池忠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154-157,160,共5页
关键词 人格转换 人文教育 传统人格 当代青年 现代人格 人文取向 人格范型 人的现代化 社会转型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人格观与现代人格完善
3
作者 周林霞 王耀 《学习论坛》 1999年第12期17-20,共4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人格理论的基本内容对于现代人格的塑造和完善,催化华夏文明与进步,仍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人格观的基本内容及分析 由于中国特有的人文、哲学精神,形成了中国不同于西方的人格观。注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人格理论的基本内容对于现代人格的塑造和完善,催化华夏文明与进步,仍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人格观的基本内容及分析 由于中国特有的人文、哲学精神,形成了中国不同于西方的人格观。注重个体的处己立身,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中国传统人格观的突出特征。人格独立,守志持节,自强不息,尊崇圣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格 传统人格 中国传统 理想人格 人格尊严 基本内容 人格意识 孟子 “完人” 人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人格的近代裂变(论文摘要)
4
作者 朱义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22-23,共2页
传统人格是指圣贤。圣贤,作为历代人们所憧憬的理想人格。
关键词 传统人格 论文摘要 理想人格 近代中国 历史哲学 中西之争 以夏变夷 重义轻利 文化保守主义 康有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陶渊明的归隐及其对中国传统人格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沈宁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57-62,共6页
再论陶渊明的归隐及其对中国传统人格的影响沈宁生一、陶渊明归隐的双重身份及意义人类社会是在无数的“之”字形上前行的,如果说,汉代的大一统是对先秦的自由意志的否定,那么,魏晋时代的崇尚个体。又是对汉代大一统的否定,而且,... 再论陶渊明的归隐及其对中国传统人格的影响沈宁生一、陶渊明归隐的双重身份及意义人类社会是在无数的“之”字形上前行的,如果说,汉代的大一统是对先秦的自由意志的否定,那么,魏晋时代的崇尚个体。又是对汉代大一统的否定,而且,由于汉代大一统对个体极端的钳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传统人格 精神自由 当政者 五斗米 魏晋时代 庄子 统治者 悲壮性 《读山海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人格观及其现实意义
6
作者 李淑贞 《东南学术》 CSSCI 1996年第5期61-64,共4页
关键词 理想人格 传统人格 中国传统 双重人格 人格适应 “中庸” 孔子 为人处世 儒家人格 健康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人格的消极因素及其成因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添瑭 《社会》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13,共4页
从人格的角度看,人的现代化就是人格的现代化,就是由传统农业文明下的求生型人格转向现代工商业文明下的发展型人格。所谓求生型人格,是一种满足于物质生存,以生存为目的,为生存而牺牲发展的人格,极而言之,就是俗话所说的“好死不如赖... 从人格的角度看,人的现代化就是人格的现代化,就是由传统农业文明下的求生型人格转向现代工商业文明下的发展型人格。所谓求生型人格,是一种满足于物质生存,以生存为目的,为生存而牺牲发展的人格,极而言之,就是俗话所说的“好死不如赖活”。所谓发展型人格,是一种以发展为目的的人格,它以生存为发展的手段,在物质生存以外致力于精神追求和社会追求,力图完善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极而言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人格 人格倾向 消极因素 工商业文明 传统农业文明 传统社会 生命价值 精神追求 中华民族 权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球化进程中的传统人格转向
8
作者 赵秋梧 《理论月刊》 2001年第12期21-22,共2页
全球化时代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着急速而深刻的变化。作为社会的主体因素,人格也面临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向。传统人格的特质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都决定了这种转向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只有完成了传统人格的真正转向,确立了具有全球意识的... 全球化时代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着急速而深刻的变化。作为社会的主体因素,人格也面临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向。传统人格的特质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都决定了这种转向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只有完成了传统人格的真正转向,确立了具有全球意识的现代型人格,我国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传统人格 现代人格 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人格的消极因素及其成因
9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5期13-13,共1页
中华民族的传统社会人格的内涵很广,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就消极方面来说,主要是一种求生型人格。它表现为如下十二种具体的基本倾向:一、恋生。二、重物。三、崇权。四、本份。五、刻苦。六、能忍。七、求同。
关键词 传统人格 消极因素 中华民族 基本倾向 消极方面 社会人格 成因 内涵 传统农业 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人格的主要特点
10
《探索》 1988年第3期73-73,共1页
一、他律的道德精神。儒家虽然十分强调人的道德精神,但这并不具有“自律”的性质,而是具有鲜明的“他律”性质,即强调外在的道德规范力量、约束力量的作用。
关键词 道德精神 传统人格 主要特点 道德规范 他律 约束力 性质 儒家 层次发展 创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人本主义与现代自主性人格的塑造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8期45-49,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对现代自主性人格的塑造,其影响是深远的,对这种影响的积极性与消极性不能一言以蔽之。它所包含的至今仍具有继承意义的个体独立性等“理性”内容,尤其值得我们在塑造现代理想人格的过程中加以发掘与探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对现代自主性人格的塑造,其影响是深远的,对这种影响的积极性与消极性不能一言以蔽之。它所包含的至今仍具有继承意义的个体独立性等“理性”内容,尤其值得我们在塑造现代理想人格的过程中加以发掘与探究。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所谓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 自主性 理想人格 人格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传统人格 自主意识 个人主义 中国传统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行伦理人格与传统文化辨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渠长根 《河南社会科学》 1997年第4期48-49,共2页
现行伦理人格与传统文化辨析渠长根一、至善至美之谦荡君子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有”皆备的人生目标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培养的理想人格是浩荡、谦谦之至善至美君子,作为人生目标的终极导向和人生意义的最高评判标准,... 现行伦理人格与传统文化辨析渠长根一、至善至美之谦荡君子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有”皆备的人生目标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培养的理想人格是浩荡、谦谦之至善至美君子,作为人生目标的终极导向和人生意义的最高评判标准,长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教育文化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辨析 伦理人格 传统人格 人生价值观 理想人格 新型人格 生命价值 人生道路 中国传统 人格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传统政治人格:特征、生成机制及现代转向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卫平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7-91,共5页
农民传统政治人格的断裂性、依附性、伦理性及封闭性特征阻碍了乡村社会的转型,制约了农民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空间,也不利于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农民传统政治人格的现代转向需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培育乡村资本;提高农民的政... 农民传统政治人格的断裂性、依附性、伦理性及封闭性特征阻碍了乡村社会的转型,制约了农民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空间,也不利于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农民传统政治人格的现代转向需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培育乡村资本;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发展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整合乡村教育资源,发挥文化反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传统政治人格 政治参与 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理想人格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颖卮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58-59,共2页
传统理想人格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吸取传统理想人格的精髓,挖掘其永恒价值,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传统理想人格 道德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对传统士人理想人格的超越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双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75,共8页
鲁迅在中国仍具有巨大价值,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的理想人格思想超越传统,成为国人反思自我的"镜子"。本文结合鲁迅的个体人格,论述鲁迅心中的理想人格特质,表明鲁迅个体人格思想的现代性。
关键词 鲁迅 理想人格 传统士人理想人格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现实人格到现代理想人格
16
作者 虞友谦 《学海》 2002年第5期14-20,共7页
经济、社会的发展 ,离不开人的发展 ,而人的发展的最终目标乃是造就高尚健全的人格。上个世纪初的文化“启蒙” ,即所谓“改革国民性”的任务 ,就是为了追求这一目标。一百年来 ,传统社会的外部形态起了巨变 ,然而“国民性格”的改造并... 经济、社会的发展 ,离不开人的发展 ,而人的发展的最终目标乃是造就高尚健全的人格。上个世纪初的文化“启蒙” ,即所谓“改革国民性”的任务 ,就是为了追求这一目标。一百年来 ,传统社会的外部形态起了巨变 ,然而“国民性格”的改造并未取得长足进展。面向新世纪 ,启蒙的任务更加紧迫了。但是今天 ,我们的国家 ,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有良好的内部外部条件 ,因此我们相信 :在物质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 ,通过国家领导、人文学者、广大民众举国上下的一致努力 ,在新世纪一定能完成“国民性”改造任务 ,实现全体国民从传统现实人格向现代理想人格的转化 ,从而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 ,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现实人格 现代理想人格 国民性格 人格特征 文化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性到现代性的转变上看京港大学生的人格差异 被引量:9
17
作者 许燕 曹雪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0年第4期44-49,58,共7页
本研究通过对京港两地大学生的传统人格特征和现代人格特征所进行的调查和研究发现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正在由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北京大学生 ,尤其是女生的现代人格表现更为突出 ,她们更乐于接受新观念 ;而香港大学生在转变中则相... 本研究通过对京港两地大学生的传统人格特征和现代人格特征所进行的调查和研究发现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正在由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北京大学生 ,尤其是女生的现代人格表现更为突出 ,她们更乐于接受新观念 ;而香港大学生在转变中则相对表现得较为保守 ,尤其是香港的女生 ,仍然较为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人格 现代性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论传统道德人格的多重规定
18
作者 朱宝信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4-38,共5页
综论传统道德人格的多重规定朱宝信一中国人的以“仁者爱人”和“天下为公”为仁学基本精神的最高道德准则,对人成为具备这一仁的精神境界的志士仁人(或日君子),提出了一系列人格上的规范要求,归结起来,可称为“三道”(仁、知、... 综论传统道德人格的多重规定朱宝信一中国人的以“仁者爱人”和“天下为公”为仁学基本精神的最高道德准则,对人成为具备这一仁的精神境界的志士仁人(或日君子),提出了一系列人格上的规范要求,归结起来,可称为“三道”(仁、知、勇)、“四德”(仁、义、礼、智)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道德人格 孔子 孟子 仁者爱人 “义” 社会生活 综论 羞恶之心 论语 重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独秀“新青年”人格说的现代性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长林 章磊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4-141,共8页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将改变青年人格形象,塑造"新青年"作为救国和建设新社会的当务之急。他认为"新青年"应是一个平等的、理性自主的、意志自由的、有德性的、富有情感的主体,其人格应在自我实现和社会实现...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将改变青年人格形象,塑造"新青年"作为救国和建设新社会的当务之急。他认为"新青年"应是一个平等的、理性自主的、意志自由的、有德性的、富有情感的主体,其人格应在自我实现和社会实现中完善,在价值取向上应将实利和重道结合起来,在人生态度上应取进取精神。"新青年"人格理想虽也是真善美和知情意的统一,但已将对人格的独立和自由的追求放在主导地位,开始超越传统人格说中理想人格就是对道德人格的追求,向着人格之真和自由之境迈进。因此,"新青年"人格观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人格观的特征,标志着中国现代人格观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新青年 人格精神 传统人格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巴金文化人格的裂变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周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巴金的文化人格在 2 0世纪走过了一个正、反、合的曲折历程 ,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呈现出迥异的形态。除了外在的社会历史原因 ,内向懦弱的性格、自我意识的丧失和“明哲保身”的传统观念是导致其文化人格发生裂变的主观原因。巴金文化人... 巴金的文化人格在 2 0世纪走过了一个正、反、合的曲折历程 ,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呈现出迥异的形态。除了外在的社会历史原因 ,内向懦弱的性格、自我意识的丧失和“明哲保身”的传统观念是导致其文化人格发生裂变的主观原因。巴金文化人格的裂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为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文化人格 历史意义 精神特征 传统人格 现代人格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