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巴金文化人格的裂变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巴金的文化人格在 2 0世纪走过了一个正、反、合的曲折历程 ,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呈现出迥异的形态。除了外在的社会历史原因 ,内向懦弱的性格、自我意识的丧失和“明哲保身”的传统观念是导致其文化人格发生裂变的主观原因。巴金文化人格的裂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为 2
作者
吕周聚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关键词
巴金
文化人格
历史意义
精神特征
传统人格
现代人格
社会环境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1
1
巴金.《“豪言壮语”》[A]..《巴金全集》第16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143页.
2
巴金.《十年一梦》[A]..《巴金全集》第16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322—324页.
3
巴金.《再论说真话》[A]..《巴金全集》第16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237页.
4
巴金.《一颗桃核的喜剧》[A]..《巴金全集》第16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52—53页.
5
巴金.《说真话》[A]..《巴金全集》第16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231页.
6
巴金.《诺·利斯特先生》[A]..《巴金全集》第16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78页.
7
巴金.《再谈探索》[A]..《巴金全集》第16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176页.
8
巴金.《探索》[A]..《巴金全集》第16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172页.
9
巴金.《关于〈砂丁〉—〈创作回忆录〉之九》[A].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巴金专集》[C].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672页.
10
巴金.《忆》[A]..《文学丛刊》[C].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初..
共引文献
1
1
胡景敏.
论巴金的思想“解冻”[J]
.文艺争鸣,2012(3):69-74.
同被引文献
58
1
张堂会.
民粹主义与巴金早期的创作[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7-30.
被引量:1
2
黄喜平,徐德武.
反叛与皈依:在苦痛中挣扎的灵魂——论曾树生的生活情境的矛盾性[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3):66-67.
被引量:3
3
林科吉.
家"的破亡与中国现代知识者的窘困——读巴金《寒夜》[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86-89.
被引量:3
4
李淑平,李萍.
巴金晚年散文与“春秋笔法”[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3-65.
被引量:1
5
辜也平.
读者接受与巴金研究的新视角[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1):4-6.
被引量:3
6
范伟.
出走与回“家”──巴金人格的精神困境[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1(3):36-41.
被引量:4
7
金永辉,李书生.
巴金文化人格内涵的再审视[J]
.潍坊学院学报,2002,2(1):27-30.
被引量:2
8
高旭东,贾蕾.
巴金与基督教[J]
.中国比较文学,2000(3):47-56.
被引量:4
9
姚新勇.
《憩园》:五四启蒙文学的一个转折性象征[J]
.文学评论,2002(4):116-124.
被引量:12
10
刘世楚.
宗教文化对巴金思想性格的影响[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4):28-3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毕亮.
新世纪巴金研究综述[J]
.枣庄学院学报,2006,23(1):14-20.
被引量:2
2
王波.
谈艺术生产中艺术家的个性二重化现象[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5(6):102-105.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东河.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忏悔意识[J]
.大家,2012(9):7-7.
被引量:1
2
谢嘉梁,黄岩.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及其建设研究回顾及展望[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4):29-33.
1
赵小敏.
从《三国演义》看中国传统人格及现代人格培养[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93-94.
2
崔惠民.
真情激荡人心[J]
.政府法制,2003,0(20):34-34.
3
张鸿声.
论老舍小说对传统人格的表现[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7(1):92-96.
4
李敏.
张学良开发建设西北思想初探[J]
.文博,1992(5):45-48.
被引量:2
5
张帆.
李叔同的文化结构与文化人格[J]
.才智,2008,0(10):173-173.
6
查振科.
鲁迅、郭沫若人格比较初论[J]
.鲁迅研究动态,1989(10):33-38.
7
邵菲.
传统文化的救赎——比较《阿Q正传》与《棋王》[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4):50-51.
8
江冰.
历史的阴影——知识分子与当代文学系列论文之五[J]
.文艺评论,1989(5):35-41.
9
周妮.
吊诡的人生——论《棘心》中的杜醒秋形象[J]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5):123-124.
被引量:1
10
李林荣.
《狂人日记》与中国现代人格的生成(上)[J]
.鲁迅研究月刊,1998(1):12-23.
被引量:4
人文杂志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