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粗缩病毒的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虫量、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苗洪芹 杨彦杰 +2 位作者 李双月 邸垫平 路银贵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1996~ 1999年连续 4年 ,在玉米粗缩病的常发重病区河北省辛集市夏玉米区 ,对灰飞虱虫口数量、不同播期和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在灰飞虱大发生年和常发生年 ,6月 15日以后为河北省夏玉米区的安全播期 ;在灰飞... 1996~ 1999年连续 4年 ,在玉米粗缩病的常发重病区河北省辛集市夏玉米区 ,对灰飞虱虫口数量、不同播期和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在灰飞虱大发生年和常发生年 ,6月 15日以后为河北省夏玉米区的安全播期 ;在灰飞虱的极轻发生年 ,不同播期对病情无明显影响。因此 ,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灰飞虱虫量是玉米粗缩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预测灰飞虱的发生情况 ,适期播种 ,可有效地防治玉米粗缩病 ,达到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灰飞虱 播期 传毒介体 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菜花叶病传毒介体蚜虫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振中 林孔勋 范怀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30-35,共6页
小白菜花叶病传毒介体蚜虫(Myzus persicoe和Rhopolosiphum pseudobrassicos)的若虫和无翅成虫在田间为聚集型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拥挤度越来越高。有翅成虫在田间的分布为随机分布。这种分布类型与花叶... 小白菜花叶病传毒介体蚜虫(Myzus persicoe和Rhopolosiphum pseudobrassicos)的若虫和无翅成虫在田间为聚集型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拥挤度越来越高。有翅成虫在田间的分布为随机分布。这种分布类型与花叶病病株的田间分布类型一致,表明有翅成虫为病害传播的主要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花叶病 传毒介体 蚜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花叶病病株及传毒介体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卫民 王振中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26,共4页
利用 1998年广东省番茄花叶病春、秋两季的大田调查资料 ,采用各种分布型指数分析了病株的田间分布型和秋季植株传毒有翅蚜介体 (Myzuspersicae)的空间分布型 .结果表明 ,番茄花叶病病株在田间的分布型随时间的延续而变化 ,病株在流行... 利用 1998年广东省番茄花叶病春、秋两季的大田调查资料 ,采用各种分布型指数分析了病株的田间分布型和秋季植株传毒有翅蚜介体 (Myzuspersicae)的空间分布型 .结果表明 ,番茄花叶病病株在田间的分布型随时间的延续而变化 ,病株在流行初期呈随机分布 ,随后呈聚集分布 ,到后期则趋于均匀分布 ;秋季植株有翅蚜介体在田间的分布型以聚集分布为主 ,结合病株在病害流行前期有明显的聚集分布时期 ,推断有翅成蚜介体是秋季田间病害扩展的有效媒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花叶病 病株 传毒介体 空间分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毒的真菌传播及传毒介体油壶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蒋军喜 蔡祝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真菌传播植物病毒研究已成为植物病毒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扼要介绍了 40余年来 ,国内外关于植物病毒的真菌传播及传毒介体油壶菌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植物病毒 真菌传播 传毒介体 油壶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植物病毒的传毒介体及传播方式 被引量:9
5
作者 胡淑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33-34,共2页
为了更好地掌握、了解和防治植物病毒病,本文简述了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及传毒介体,引起植物病毒病的主要介体有昆虫、螨类、线虫和低等真菌等。了解传毒介体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消灭害虫(菌),以便更有效地减少植物病毒病的发生和危害。
关键词 植物病毒 传毒介体 传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玉米矮花叶病传毒介体及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满库 陈雨天 +1 位作者 魏接旺 李锐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8期45-46,共2页
1997年在成县进行的玉米地膜覆盖种植与露地种植对比试验表明,地膜覆盖种植可明显减少玉米矮花叶病传毒介体有翅蚜的迁入数量,降低种子带毒苗率77.8%,田间病株率降低98.5%。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玉米矮花叶病 传毒介体 发生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传毒介体昆虫与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
7
作者 韦慧明 何可 +5 位作者 陈慧 苏小茴 庞彦 韦开军 邓思 咸宇甜 《长江蔬菜》 2023年第15期57-59,共3页
蔬菜病毒病是令菜农闻之色变的严重病害,传毒介体昆虫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单一方法难以有效防治,通过物理、生物和农业等一系列综合性、系统性绿色防控技术,可有效防控蔬菜传毒介体昆虫和病毒病。
关键词 绿色防控技术 传毒介体 病毒病 有效防控 传播途径 蔬菜 菜农 有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葡萄病毒种类及传毒介体检测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田沂民 朱雅君 +5 位作者 罗金燕 陈磊 余慧 易建平 叶军 于翠 《上海农业学报》 2021年第4期52-56,共5页
2017—2018年对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奉贤区、浦东新区葡萄种植园进行病毒病调查及传毒介体检测,将采集的叶片混合后通过小RNA测序方法确定侵染病毒种类。结果表明:混合样品带有葡萄双生病毒A(Grapevine geminivirusA,GGVA)、葡萄卷... 2017—2018年对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奉贤区、浦东新区葡萄种植园进行病毒病调查及传毒介体检测,将采集的叶片混合后通过小RNA测序方法确定侵染病毒种类。结果表明:混合样品带有葡萄双生病毒A(Grapevine geminivirusA,GGVA)、葡萄卷叶伴随病毒2(Grapevin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2,GLRaV-2)、岩生葡萄茎痘伴随病毒(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associated virus,GRSPaV)、葡萄斑点病毒(Grapevine fleck virus,GFkV)和葡萄蚕豆萎蔫病毒(Grapevine fabavirus,GFabV)等5种植物病毒;RT-PCR或PCR复验结果与小RNA测序结果一致。同时,对浦东新区葡萄园种植点周边的昆虫带毒情况检测发现,葡萄双生病毒A普遍存在于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Hood、狭领纹唇盲蝽Charagochilus angusticollis、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桃蚜Myzus persicae和寡脉蝇Asteia amoenaMeigen体内,此外在狭领纹唇盲蝽体内还检出GFk V,其他病毒未检出。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上海地区葡萄上发生的病毒病种类及传毒介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小RNA测序 葡萄双生病毒A 传毒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抗丛根病特性与传毒介体关系的试验分析
9
作者 陈晓军 王长魁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10期49-51,共3页
连续3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甜菜整个发育阶段,甜菜抗丛根病性与传毒介体多粘菌的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不同抗性类品种间多粘菌含量差异极显著,而在同一抗病品种间抗性差异不显著,抗病类品种多粘菌含量比感病类品种低,入侵的组织和... 连续3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甜菜整个发育阶段,甜菜抗丛根病性与传毒介体多粘菌的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不同抗性类品种间多粘菌含量差异极显著,而在同一抗病品种间抗性差异不显著,抗病类品种多粘菌含量比感病类品种低,入侵的组织和部位都比感病类品种浅,由此可以通过对甜菜多粘菌含量的观察分析,进行甜菜抗丛根病品种早期鉴定和作为选育抗病品种的指标,加速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丛根病 传毒介体 多粘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丛根病传毒介体甜菜多粘菌(P.betae)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蓉 《中国糖料》 1997年第3期57-60,共4页
甜菜丛根病是由土壤真菌──甜菜多粘菌(P.betae)为介体传播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害[20]。由于介体多粘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0年,农田一旦被污染使它灭绝几乎不可能,作物的轮作往往不能使菌量减少,目前土壤杀菌剂还不... 甜菜丛根病是由土壤真菌──甜菜多粘菌(P.betae)为介体传播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害[20]。由于介体多粘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0年,农田一旦被污染使它灭绝几乎不可能,作物的轮作往往不能使菌量减少,目前土壤杀菌剂还不能实用化,因此防治极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丛根病 传毒介体 多粘菌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拟黄叶病症状和介体蚜虫传毒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秦风 朱象三 +1 位作者 金欣藻 赵玉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9-20,共2页
小麦拟黄叶病(WYLV)是黄淮流域近年小麦上发生的一种新病毒病。经传毒试验结果初步明确症状和传毒介体蚜虫种类。叶片初发病上半部退缘发白;后变为全叶退缘黄化,叶鞘顶端同时略变褐色。以多种介体蚜虫传播。以麦二叉蚜和禾谷缢蚜传毒力... 小麦拟黄叶病(WYLV)是黄淮流域近年小麦上发生的一种新病毒病。经传毒试验结果初步明确症状和传毒介体蚜虫种类。叶片初发病上半部退缘发白;后变为全叶退缘黄化,叶鞘顶端同时略变褐色。以多种介体蚜虫传播。以麦二叉蚜和禾谷缢蚜传毒力最强,麦长管蚜次之,而麦无网蚜和玉米叶蚜仅有时轻微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拟黄叶病 症状 传毒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传播介体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情况初报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莉 王凯学 +1 位作者 王华生 何衍福 《广西植保》 2011年第1期16-18,共3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新发生的病毒病,主要通过白背飞虱传播。广西迁入性白背飞虱数量大,4月13日-6月23日样本检测,带毒率最高达80%。平均带毒率8.18%。白背飞虱带毒情况及发生数量成为广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新发生的病毒病,主要通过白背飞虱传播。广西迁入性白背飞虱数量大,4月13日-6月23日样本检测,带毒率最高达80%。平均带毒率8.18%。白背飞虱带毒情况及发生数量成为广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广西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情况进行了小结,提出加强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做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早期预警和防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白背飞虱 传毒介体 带毒率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多黏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秀琪 张宗英 +1 位作者 韩成贵 王颖 《中国糖料》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甜菜多黏菌(Polymyxa betae)是一种植物根部专性寄生原生生物,广泛分布世界各甜菜产区,是甜菜丛根病病原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eet necrotic yellow vein virus,BNYVV)的传播介体。P.betae寄主范围较为有限,主要侵染苋科、石竹科等植物。... 甜菜多黏菌(Polymyxa betae)是一种植物根部专性寄生原生生物,广泛分布世界各甜菜产区,是甜菜丛根病病原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eet necrotic yellow vein virus,BNYVV)的传播介体。P.betae寄主范围较为有限,主要侵染苋科、石竹科等植物。其生活史包括休眠孢子形成期和游动孢子囊形成期两个主要阶段。目前P.betae在土壤或甜菜根部的快速检测技术较为完善,但由于其休眠孢子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因此防治仍十分困难,目前主要通过抗性品种结合适宜的栽培措施进行防控。近年来分离物A26-41和RES F41的全基因序列完成测定,将有利推动未来P.betae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多黏菌 传毒介体 培养体系 寄主范围 生活史 检测技术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主要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17
14
作者 史晓斌 张战泓 +5 位作者 欧阳娴 张松柏 张卓 彭静 张德咏 刘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0-93,共4页
蔬菜病毒病已成为制约我国蔬菜产业稳定发展的重大病害。采用蔬菜主要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通过清除田间带毒杂草和植株病残体、培育无病毒种苗、防控传毒介体昆虫三大关键技术及配套措施,每667 m^2可减少农药用量50%,且该技术推广应用... 蔬菜病毒病已成为制约我国蔬菜产业稳定发展的重大病害。采用蔬菜主要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通过清除田间带毒杂草和植株病残体、培育无病毒种苗、防控传毒介体昆虫三大关键技术及配套措施,每667 m^2可减少农药用量50%,且该技术推广应用不受地域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防控技术 病残体 毒杂草 传毒介体 病毒病 蔬菜产业 地域限制 农药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烟田蚜虫与病毒病害 被引量:26
15
作者 秦焕菊 王桂芬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5-78,共4页
我国烟田蚜虫与病毒病害秦焕菊,王桂芬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山东青州262500TobaccoFieldAphidsandVirusDiseasesinChina¥QinHuanju;Wnagguifen(Qin... 我国烟田蚜虫与病毒病害秦焕菊,王桂芬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山东青州262500TobaccoFieldAphidsandVirusDiseasesinChina¥QinHuanju;Wnagguifen(QingzhouTobaccoRe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病害 有翅蚜 传毒介体 复合侵染 烟草生产 蚜虫 发生种类 侵染性病害 传播介体 发生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小麦黄花叶病的突发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玖华 徐德坤 +4 位作者 尚佑芬 刘永超 辛相启 齐军山 王升吉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95-97,100,共4页
2012年3月山东省部分县市突发小麦黄花叶病。该病由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侵染所致,两种病毒均由禾谷多黏菌以持久性方式传播为害。防控措施主要是选育推广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减轻病害发生。
关键词 土传小麦病毒病 传毒介体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脊飞虱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中志 和加卫 +3 位作者 李兆光 李燕 和秀云 杨燕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243-245,共3页
白脊飞虱是滇西北丽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现的重要害虫,不仅直接危害玉米、小麦和大麦,而且是玉米粗缩病的主要传毒介体。国内对白脊飞虱的研究甚少。主要就滇西北丽江白脊飞虱田间消长规律、主要习性,白脊飞虱与玉米粗缩病的关系等... 白脊飞虱是滇西北丽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现的重要害虫,不仅直接危害玉米、小麦和大麦,而且是玉米粗缩病的主要传毒介体。国内对白脊飞虱的研究甚少。主要就滇西北丽江白脊飞虱田间消长规律、主要习性,白脊飞虱与玉米粗缩病的关系等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白脊飞虱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脊飞虱 发生规律 防治对策 传毒介体 玉米 粗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玉米病毒病病原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8
作者 尚佑芬 王升吉 +3 位作者 赵玖华 路兴波 孙红炜 杨崇良 《山东农业科学》 2003年第4期18-20,共3页
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测定、电镜观察、血清学测定、传播介体传毒试验等方法对山东省田间发生的玉米病毒病进行了毒原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为甘蔗花叶病毒(SCMV-SD)和玉米粗缩病毒(MRDV)。蚜虫是SCMV-SD的主要传毒... 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测定、电镜观察、血清学测定、传播介体传毒试验等方法对山东省田间发生的玉米病毒病进行了毒原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为甘蔗花叶病毒(SCMV-SD)和玉米粗缩病毒(MRDV)。蚜虫是SCMV-SD的主要传毒介体,灰飞虱是MRDV的传毒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玉米病毒病 病原 甘蔗花叶病毒 玉米粗缩病毒 蚜虫 灰飞虱 传毒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病毒和类似病毒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德银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83-188,共6页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葡萄病毒和类似病毒病的研究进展:1.病原研究,包括病毒种类,扇叶病毒性质,卷叶病,茎痘病和栓皮病的病原及病毒复合侵染;2.病毒检测,主要有指示植物检测法,血清学方法和免疫电镜技术;3.传播途径和介体,包括蠕传...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葡萄病毒和类似病毒病的研究进展:1.病原研究,包括病毒种类,扇叶病毒性质,卷叶病,茎痘病和栓皮病的病原及病毒复合侵染;2.病毒检测,主要有指示植物检测法,血清学方法和免疫电镜技术;3.传播途径和介体,包括蠕传病毒的线虫介体和GVA的粉蚧传播等;4.病毒病预防和控制,包括抗性育种,交叉保护,防治传毒介体和无病毒苗应用。文章最后讨论了我国对葡萄病毒病的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 病毒分类 无病毒苗 传毒介体 复合侵染 抗性育种 交叉保护 卷叶 粉蚧 免疫电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保拾零(十) 北京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发现和应对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明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3-96,共4页
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主要有通过防治传毒介体烟粉虱和利用抗(耐)病品种两种方法,防治烟粉虱要选合格的纱网,并覆盖周密、严实;选用抗(耐)TY病毒的品种要符合当地生产需求。1 北京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发现2009年9月14日,北... 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主要有通过防治传毒介体烟粉虱和利用抗(耐)病品种两种方法,防治烟粉虱要选合格的纱网,并覆盖周密、严实;选用抗(耐)TY病毒的品种要符合当地生产需求。1 北京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发现2009年9月14日,北京发现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以下简称TY病毒)。实际上这个病毒传入北京的时间还要早,只是在这一天该病得到大家的确认。2009年我在北京市大兴区一个部队的生产基地任技术顾问,6月中旬就发现基地播种的中杂9号番茄长得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北京地区 中杂9号番茄 传毒介体 生产需求 LEAF CURL 生产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