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传播性研究
1
作者 王萱 吴雨 +4 位作者 刘星 林丽苗 赵海参 麦凯杰 李群辉 《家禽科学》 2025年第5期42-47,I0014,I0015,共8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是一种具有dsRNA基因组的高度传染性病毒,主要感染鸡,因死亡率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该毒株具有典型的免疫逃逸,毒株重组新型变体和高毒力毒株的出现导致发病率、死亡率加剧,...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是一种具有dsRNA基因组的高度传染性病毒,主要感染鸡,因死亡率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该毒株具有典型的免疫逃逸,毒株重组新型变体和高毒力毒株的出现导致发病率、死亡率加剧,继发感染并降低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对该毒株流行情况以及临床传播能力进行详细研究。本试验在前期分离的一株新型变异株GD2021-08的基础上,对其水平传播能力进行研究,为临床生产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新型变异株 水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2
作者 黄远玲 黄聪 +4 位作者 韩靖宜 韩先干 陈鸿军 陈宗艳 舒刚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166,共6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bursal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雏鸡法氏囊萎缩、腿肌出血等为特征性病变,给世界家禽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由新型变异...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bursal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雏鸡法氏囊萎缩、腿肌出血等为特征性病变,给世界家禽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由新型变异株引起的IBD在我国呈现流行趋势。为建立基于IBDV VP2蛋白的免疫学诊断技术,本研究以新型变异毒株IBDV-LY21/2为模板,扩增其VP2基因,随后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Ⅰ-IBDV-VP2并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His-VP2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纯化和浓度测定。将His-VP2免疫BALB/c小鼠后,采用iELISA检测血清抗体效价,最后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对其鉴定。结果显示,获得的重组蛋白His-VP2分子量约为50 kDa,浓度为8 mg/mL;通过两次亚克隆获得3株杂交瘤细胞株1G10F12、3E3E9、4D12G12,且重链均为IgG1型,轻链均为κ型;其中1G10F12、3E3E9可与重组蛋白Myc-VP2产生Western blot和IFA反应,而4D12G12只能与其产生IFA反应。本研究为IBD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深入研究VP2蛋白的功能提供生物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VP2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群辉 吴雨 +4 位作者 刘星 林丽苗 尹丽娟 严专强 王连想 《家禽科学》 2024年第11期21-27,I0008,I0009,共9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播性和致死率的烈性传染病,鸡感染该病毒后会引起法氏囊器官严重萎缩,导致机体产生免疫抑制。近年来IBDV新型变异株在我国开始流行,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预防该病,未来可能成...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播性和致死率的烈性传染病,鸡感染该病毒后会引起法氏囊器官严重萎缩,导致机体产生免疫抑制。近年来IBDV新型变异株在我国开始流行,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预防该病,未来可能成为养禽业健康发展的新威胁。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流行病学情况和在临床疾病可能发挥着潜在的作用。本研究针对新型变异株GD2021-08进行致病模型建立,为生产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新型变异株 致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的分离鉴定
4
作者 王艳 孙文渊 +2 位作者 朱维 王峰升 孟德坤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近几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在我国广泛流行,主要发生于肉鸡,其致病力弱、隐蔽性强但能造成法氏囊严重萎缩。本研究从山东济宁地区临床出现法氏囊萎缩的发病麻鸡中采集法氏囊病料,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方法进行... 近几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在我国广泛流行,主要发生于肉鸡,其致病力弱、隐蔽性强但能造成法氏囊严重萎缩。本研究从山东济宁地区临床出现法氏囊萎缩的发病麻鸡中采集法氏囊病料,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方法进行病毒鉴定,将分离毒株回归SPF鸡进行致病性试验,同时对其主要抗原基因VP2进行进化分析。结果发现,该毒株能致死鸡胚;对其VP2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与近几年的新型变异株基因序列的进化关系较近,同源性为96.1%~99.2%;人工感染SPF鸡第7 d法氏囊即出现较为明显的萎缩,第14 d萎缩更为明显,囊体比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分离到的麻鸡源传染性法氏囊病毒JN22株属于新型变异株,能导致SPF鸡法氏囊显著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新型变异株 麻鸡 法氏囊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5
作者 崔德桂 《家禽科学》 2024年第5期38-42,共5页
为了分析和研究扬州地区某养殖场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本文选取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30只病鸡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病料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病鸡呈典型的临床病理症状,RT-PCR检测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有... 为了分析和研究扬州地区某养殖场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本文选取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30只病鸡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病料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病鸡呈典型的临床病理症状,RT-PCR检测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有一条大小为709 bp的特异性电泳条带,测序比对分析发现该鸡群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变异病毒株,分别命名为IBDVYZ-1和IBDVYZ-2。琼脂扩散试验显示IBDV阳性对照毒株(BC6/85)、分离毒株IBDVYZ-1、分离毒株IBDVYZ-2三株病毒株的琼脂板样品孔均出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线,阴性对照却未见任何明显的沉淀线。IBDVYZ-1病毒株的ELD50为105.5/0.2 mL,IBDVYZ-2病毒株的ELD50为106.5/0.2 mL,IBDV阳性对照毒株(BC6/85)的ELD50为106.0/0.2 mL。人工接种感染SPF鸡14 d后,IBDVYZ-1病毒株的致死率为70.0%(7/10),IBDVYZ-2病毒株的致死率为100.0%(10/10),IBDV阳性对照毒株(BC6/85)的致死率为90.0%(9/10)。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株,并在致病性方面展开了研究,这为今后江苏扬州地区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科学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工艺优化
6
作者 孙德君 《家禽科学》 2024年第7期31-34,共4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通常采用强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进行病毒的培养。本试验采用细胞培养转瓶培养CEF方法接种病毒对转瓶内细胞接种密度、种毒接种量及收获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通常采用强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进行病毒的培养。本试验采用细胞培养转瓶培养CEF方法接种病毒对转瓶内细胞接种密度、种毒接种量及收获病毒时间进行了优化,筛选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培养的最佳工艺参数(转瓶),为扩大生产稳定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鸡胚成纤维细胞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曹雪珍 周庆丰 +4 位作者 王连想 严专强 林丽苗 李薇 李群辉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3期54-59,82,共7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Novel varia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nVarIBDV)给我国养禽业防控法氏囊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缺乏快速、灵敏的针对nVarIBDV的检测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该试验根据已发表的nVarIBD的VP2基因序...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Novel varia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nVarIBDV)给我国养禽业防控法氏囊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缺乏快速、灵敏的针对nVarIBDV的检测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该试验根据已发表的nVarIBD的VP2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和一条特异性Taq Man探针,建立了一种nVarIBD的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通过特异性扩增nVarIBD VP2基因来确定样品是否为IBDV新型变异株。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MD18-T-VP2对引物和探针进行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以及特异性检测,最后使用该检测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验证。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灵敏性可达1.32×10^(1)copies/μL,高于常规RT-PCR的100倍。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CV)均小于0.5%,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该方法与常见禽病毒核酸无交叉反应,说明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综合本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nVarIBD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临床样品中IBDV新型变异株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 荧光定量RT-PCR Taq 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在DF-1细胞系上繁殖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永生 周欣 +3 位作者 杨霞 陈陆 王川庆 王泽霖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2-667,共6页
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HQ株在DF-1细胞上的适应及增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Q株不适应在Vero细胞上生长,而在DF-1细胞上能够很好的适应.经培养条件优化,最终选用pH值为7.0,血清含量体积分数为2%的DMEM/F12培养基做维持液,在细... 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HQ株在DF-1细胞上的适应及增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Q株不适应在Vero细胞上生长,而在DF-1细胞上能够很好的适应.经培养条件优化,最终选用pH值为7.0,血清含量体积分数为2%的DMEM/F12培养基做维持液,在细胞传代后第2天接种IBDV HQ株,接毒量为1%(约0.7MOI)后36 h收毒,毒价可达8.5 mL-1以上,是在CEF细胞上培养时毒价的10倍.HQ株在DF-1细胞上培养24~36 h上清液与全悬液毒价基本相同,维持在同一高峰.糖耗的高峰要先于病毒毒价高峰的出现,糖耗在高峰之后快速下降,当降低到接近0时病毒的毒价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DF-1细胞 病毒感染复数 糖耗 毒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重组乳酸乳球菌的构建及其表达的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旺 刘琳琳 +9 位作者 祁小乐 高玉龙 王永强 高宏雷 李凯 高立 刘长军 张艳萍 王笑梅 崔红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5-828,共4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VP2蛋白是该病毒的主要抗原蛋白,为制备乳酸菌黏膜免疫口服疫苗,本研究采用乳酸乳球菌(L.lactis)及其Nisin诱导的表达系统,对VP2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构建了表达IBDVVP2蛋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L.lactis/p NZ-VP...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VP2蛋白是该病毒的主要抗原蛋白,为制备乳酸菌黏膜免疫口服疫苗,本研究采用乳酸乳球菌(L.lactis)及其Nisin诱导的表达系统,对VP2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构建了表达IBDVVP2蛋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L.lactis/p NZ-VP2。经正交试验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重组VP2蛋白(r VP2)表达量比优化前明显提高,最终得到最佳诱导条件为:OD600nm=0.5开始诱导,Nisin终浓度为2 ng/m L,诱导时间为5 h,r VP2表达量达到最大值38μg/m L。经western blot检测,r VP2能够持续性表达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该重组乳酸菌的构建为进一步体内免疫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重组乳酸菌 VP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的重组火鸡疱疹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奇蒙 陈普成 +5 位作者 柳金雄 姜永萍 王笑梅 田雨 胡永浩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5-518,共4页
为构建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VP2蛋白的重组火鸡疱疹病毒(rHVT-VP2),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扩增IBDV的VP2基因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AGG-VP2,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携带Pec复合启动子和CMV增强子的VP2基因表达盒(Pec-VP2)切下,连... 为构建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VP2蛋白的重组火鸡疱疹病毒(rHVT-VP2),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扩增IBDV的VP2基因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AGG-VP2,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携带Pec复合启动子和CMV增强子的VP2基因表达盒(Pec-VP2)切下,连接于Gateway系统入门质粒pENTR构建pENTR-VP2。采用Gateway LR克隆技术将pENTR-VP2与构建的重组粘粒f5354ccdBK+共同参与基因片段互换反应,构建重组粘粒f5354-VP2。f5354-VP2与其他4个相互重叠覆盖HVT全基因组的粘粒经酶切线性化后共同转染CEF细胞,并拯救出重组病毒rHVT-VP2。将重组病毒在CEF细胞中连续传代20次,每隔5代采用PCR、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VP2蛋白均得到稳定地表达。rHVT-VP2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火鸡疱疹病毒 V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抗原及分子特征(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继勇 叶菊秀 +3 位作者 叶伟成 陈庆新 郑肖娟 郭军庆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5,共9页
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对来自野外的5个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株(IBDV-JD1、JD2、NB、HZ1、HZ2)进行分离,测定理化特性、致病性,同时进行血清亚型测定及A片段基因组的克隆分析.试验所用5个法氏囊组织悬液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盲传2~14代后适应细胞并... 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对来自野外的5个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株(IBDV-JD1、JD2、NB、HZ1、HZ2)进行分离,测定理化特性、致病性,同时进行血清亚型测定及A片段基因组的克隆分析.试验所用5个法氏囊组织悬液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盲传2~14代后适应细胞并产生细胞病变.细胞适应的IBDV毒株的理化和形态特征与经典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株一致.除IBDV-HZ1、HZ2属经典IBDV血清型外,IBDV-JD1、JD2和NB毒株分属不同的血清亚型.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分离的IBDV毒株产生与野外病例相似的临床症状和病变,出现法氏囊滤泡髓质的淋巴细胞变性、坏死和消失.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IBDV-NB毒株A片段由3 264个核苷酸组成,编码由14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VP5和由1 0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聚蛋白.与来自GenBank的IBDV Ⅰ型毒株比较,NB毒株A片段编码的多聚蛋白与JD1毒株的同源性最高,达99.5%,VP2与JD1、CEF94、D78的同源性为99.8%,VP3与JD1的同源性为99.2%,VP4与JD1的同源性为100%,VP5与JD1,HZ2,P2,CEF94,CT,Cu-1和D78毒株的同源性为99.3%.NB毒株VP2蛋白的第253、280、284位氨基酸残基与IBDV变异毒株和经典毒株一致,但不同于IBDV超强毒株.这些结果暗示IBDV的抗原表位是构象依赖性表位,IBDV血清亚型的形成与IBDV弱毒疫苗病毒株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理化特性 血清亚型 基因组A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HN株的分离鉴定及应用免疫荧光检测IBDV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明凡 王岩 +2 位作者 张素梅 郭小参 陈红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1,共3页
河南郑州地区某养鸡场的三黄肉鸡出现精神沉郁,拉水样白色粪便,剖检可见法氏囊水肿、出血;肾脏出血肿大,有尿酸盐沉淀,呈花斑状;腿肌、胸肌有出血斑点;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经病毒分离、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细胞接种试验,最后确... 河南郑州地区某养鸡场的三黄肉鸡出现精神沉郁,拉水样白色粪便,剖检可见法氏囊水肿、出血;肾脏出血肿大,有尿酸盐沉淀,呈花斑状;腿肌、胸肌有出血斑点;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经病毒分离、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细胞接种试验,最后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同时,采集病料,制备冰冻切片,建立一种检测病料中的IBDV免疫荧光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分离鉴定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超强毒株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邱冬 贾华强 +1 位作者 邢丽娟 崔尚金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3年第2期23-24,共2页
用SPF鸡及鸡胚 ,从吉林某鸡场病死鸡的法氏囊组织中分离到一株超强毒株 (J20株 )。此病毒不能凝集鸡的红细胞 ,可以被IBDV标准阳性血清检出IBDV抗原。通过对J2001分离毒株进行回归实验 ,测定病毒效价EID50 达106/0.2ml,发病率为100 % ,... 用SPF鸡及鸡胚 ,从吉林某鸡场病死鸡的法氏囊组织中分离到一株超强毒株 (J20株 )。此病毒不能凝集鸡的红细胞 ,可以被IBDV标准阳性血清检出IBDV抗原。通过对J2001分离毒株进行回归实验 ,测定病毒效价EID50 达106/0.2ml,发病率为100 % ,死亡率达70% ;病毒理化特性试验 ,电镜观察等证实J20株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超强毒株 生物学特性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基因组、蛋白和分子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桂银 王旭东 朱建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48-451,共4页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主要传染幼鸡和雏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疾病,可引起免疫抑制进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它传染性疾病。因此,该病仍引...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主要传染幼鸡和雏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疾病,可引起免疫抑制进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它传染性疾病。因此,该病仍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该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主要对该病毒的基因、蛋白及其分子致病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基因组 蛋白质 分子致病机理 七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弱毒株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维峰 吴保明 +2 位作者 张鑫宇 夏晓丽 孙怀昌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29-33,共5页
本试验在江苏省鸡场分离获得3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采用RT-PCR法扩增VP2基因,将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经测序,并与IBDV代表株VP2基因的高变区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3个分离株与超强毒株、强毒株、突变株及弱毒株的核苷... 本试验在江苏省鸡场分离获得3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采用RT-PCR法扩增VP2基因,将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经测序,并与IBDV代表株VP2基因的高变区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3个分离株与超强毒株、强毒株、突变株及弱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9.5(~98.9(之间,与弱毒株Cu-1和疫苗株PBG-98同源性最高,为98.9(;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代表性毒株的同源性在98.2(~99.5(之间。其中,七肽区的第三个丝氨酸残基突变为精氨酸或苏氨酸,279和284位氨基酸残基突变为天冬氨酸和苏氨酸,222、294和299位氨基酸残基分别突变为脯氨酸、亮氨酸和天冬氨酸。上述试验表明3株分离株均为临床弱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VP2基因 弱毒株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春杰 程相朝 +2 位作者 李银聚 吴庭才 王淑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36,共4页
 应用RT-PCR法,对分离于当地典型发病乌鸡群的IBDV(WJ株)进行了VP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并和相关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WJ株与标准血清 型STC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只有91.39%和92.74%,而与超强毒株UK661和从当地鸡群中分离...  应用RT-PCR法,对分离于当地典型发病乌鸡群的IBDV(WJ株)进行了VP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并和相关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WJ株与标准血清 型STC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只有91.39%和92.74%,而与超强毒株UK661和从当地鸡群中分离的超强毒株HN01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则较高,其中,与其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43%和95.87%,与其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6.77%。且该毒株的VP2基因序列完全具备超强毒株的主要特征。由此说明,分离于当地发病乌鸡群的IBDV为超强毒株,并和当地流行的鸡IBD超强毒株有较高的同源性,但也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鸡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VP2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3个毒株VP2高变区的基因扩增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艳英 孙继国 +2 位作者 郑世学 孙玉杰 张曼夫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240-242,共3页
以用疫苗株V -hb和V1免疫后又发病的病鸡法氏囊分离毒株HeB -bdI的基因组RNA为模板 ,利用RT -PCR/Nested -PCR扩增出了cDNA产物。并对其VP2高变区基因序列测定 ,同时测定了V -hb和V1的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 :HeB -bdI毒株与UK661同源... 以用疫苗株V -hb和V1免疫后又发病的病鸡法氏囊分离毒株HeB -bdI的基因组RNA为模板 ,利用RT -PCR/Nested -PCR扩增出了cDNA产物。并对其VP2高变区基因序列测定 ,同时测定了V -hb和V1的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 :HeB -bdI毒株与UK661同源性较高为 98.4% ,而与弱毒株Cu -1、非致病性株PBG98和变异株相差较大 ;而疫苗株V -hb和V1疫苗株与HeB -bdI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仅为 93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超强毒株 VP2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血清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增殖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培培 冯磊 +3 位作者 唐应华 褚轩 王伟峰 侯继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4-246,共3页
为了获得用生物反应器无血清培养基微载体悬浮培养Vero细胞增殖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工艺参数,通过驯化Vero细胞适应无血清微载体悬浮培养后,再优化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在此细胞上的增殖工艺参数,包... 为了获得用生物反应器无血清培养基微载体悬浮培养Vero细胞增殖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工艺参数,通过驯化Vero细胞适应无血清微载体悬浮培养后,再优化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在此细胞上的增殖工艺参数,包括初始细胞密度、微载体浓度、IBDV的感染复数(MOI)、接种时间和病毒收获时间。结果表明:获得适应无血清培养的细胞株——V0株,建立细胞库。获得3 L反应器中培养V0细胞增殖IBDV工艺参数,其初始接种密度为3×105cell/m L、微载体浓度为3 g/L、细胞培养1 d后按MOI为0.2接种IBDV,接毒后120 h收获病毒,可达最高病毒效价109.307TCID50/m L。本研究获得的Vero细胞、IBDV以及各项工艺参数为后续大规模悬浮培养制备法氏囊疫苗提供了生物材料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血清培养 VERO细胞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微载体 生物反应器 增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禽腺联病毒传递的miRNAs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复制的抑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永娟 朱善元 +1 位作者 王岑 左伟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为了研究重组禽腺联病毒介导的基因特异miRNAs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复制的抑制作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重组DNA技术构建表达vp2与vp1基因特异miRNAs的重组禽腺联病毒转移载体,磷酸钙法制备重组禽腺联病毒;纯化后的病毒经过电镜... 为了研究重组禽腺联病毒介导的基因特异miRNAs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复制的抑制作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重组DNA技术构建表达vp2与vp1基因特异miRNAs的重组禽腺联病毒转移载体,磷酸钙法制备重组禽腺联病毒;纯化后的病毒经过电镜观察、病毒感染性试验确定其存在与感染滴度,提取转导重组病毒后的细胞总RNA,RT-PCR法检测miRNAs表达情况,在重组病毒转导的细胞中感染不同源的IBDV,在感染后不同时间测定病毒TCID50及vp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成功制备了重组禽腺联病毒,病毒感染性滴度可达5×108TU/ml,与阴性对照相比,成功表达的miRNA能在细胞上抑制病毒基因的扩增,大幅度降低同源或异源病毒的滴度。表明重组禽腺联病毒可以作为有效传送和稳定表达miRNA的载体,有望开发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重组禽腺联病毒 MI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佟美姣 高雪丽 郑世民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51-53,共3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体,能引起雏鸡淋巴组织的坏死、萎缩及免疫抑制。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有多种的变异株、强毒株出现,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近些年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不断受到学者高度...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体,能引起雏鸡淋巴组织的坏死、萎缩及免疫抑制。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有多种的变异株、强毒株出现,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近些年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不断受到学者高度关注。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B淋巴细胞发生凋亡,可能是病毒引起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而VP2蛋白是该病毒主要凋亡因子。本文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病毒与细胞凋亡关系及某些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等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