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染性囊病病毒VP2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吕英姿 曹永长 +1 位作者 陈峰 毕英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0-73,共4页
在体外分别构建了 3种重组表达质粒 :含传染性囊病病毒GZ911株VP2基因的pGVP2、含HK4 6株VP2基因的pHVP2以及含HK4 6株 5’ -端序列 (包括非编码区、VP5和VP2基因 )的pHVP2 +5 .用不同的重组质粒转染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在转染... 在体外分别构建了 3种重组表达质粒 :含传染性囊病病毒GZ911株VP2基因的pGVP2、含HK4 6株VP2基因的pHVP2以及含HK4 6株 5’ -端序列 (包括非编码区、VP5和VP2基因 )的pHVP2 +5 .用不同的重组质粒转染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在转染后 0、14、38h ,收集对照组和转染组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EF中降解DNA量 .结果 ,在 14和 38h ,各组细胞中测得的Dλ 值均为转染pHVP2 +5组最大 ,其次为转染pHVP2、pGVP2的组 ,并都大于其他对照组 ,表明 2个IBDV毒株的VP2蛋白在CEF中表达后都能诱导CEF发生凋亡 ,但不同毒株的VP2蛋白诱导CEF凋亡的能力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囊病病毒 VP2蛋白 VP5蛋白 细胞凋亡 鸡胚成纤维细胞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囊病病毒完整基因组的克隆和鉴定 被引量:5
2
作者 曹永长 刘爵 +2 位作者 刘有昌 毕英佐 周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6,共4页
本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在体外将1株IBDV弱毒株GZ911的基因组扩增为4个片断——GA5,GA3,GB5,GB3。将GA5和GA3依次克隆到pBssK载体上,构建含有GZ911毒株A片断... 本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在体外将1株IBDV弱毒株GZ911的基因组扩增为4个片断——GA5,GA3,GB5,GB3。将GA5和GA3依次克隆到pBssK载体上,构建含有GZ911毒株A片断完整基因的质粒GA-pBssK。将GB3和GB5依次克隆到pBssK载体上,得到含有B片断完整基因的质粒GB-pBssK。酶切分析表明,质粒GA-pBssK和GB-pBssK的大小分别约为6.2kb和5.7kb,与预期的一致。并对A,B片断末端的DNA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两个质粒分别包含了GZ911毒株的两个片断的完整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囊病病毒 基因组 基因克隆 IBDV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素粉剂对人工感染传染性囊病病毒鸡的疗效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尚若锋 刘宇 +3 位作者 陈炅然 郭文柱 郭志廷 梁剑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5,共4页
金丝桃素是从贯叶连翘中提取的一种极具抗病毒活性成分。为了研究金丝桃素粉剂对腔上囊的治疗效果,对20日龄雏鸡人工感染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 BC-6/85)后,以不同的剂量连续4d口服金丝桃素粉剂。通过观察腔上囊和肌肉的出血情况,以及病... 金丝桃素是从贯叶连翘中提取的一种极具抗病毒活性成分。为了研究金丝桃素粉剂对腔上囊的治疗效果,对20日龄雏鸡人工感染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 BC-6/85)后,以不同的剂量连续4d口服金丝桃素粉剂。通过观察腔上囊和肌肉的出血情况,以及病原分离,评价该药物对鸡传染性囊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以667.9mg/kg体重的金丝桃素粉剂连续口服给药4d,能有效的治疗传染性囊病,效果优于对照药物高免卵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素粉剂 传染性囊病病毒 雏鸡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囊病病毒分离株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艳英 李佩国 +5 位作者 李蕴玉 张香斋 关学敏 孙继国 马艳华 张国庆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病毒分离株 毒力测定 传染性 IBDV 传染性囊病病毒 分子流行 分子结构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商品肉鸡传染性囊病病毒 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月萍 牟泽华 刘文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3-45,共3页
随着商品肉鸡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大部分规模化肉鸡养殖场的免疫程序比较完善。病毒病的大规模暴发鲜有发生。最近某商品肉鸡养殖场出现23日龄肉鸡的急性死亡,病鸡剖检可见腔上囊肿胀,有的腔上囊底部出血,气囊浑浊,心包积液,绝大部分... 随着商品肉鸡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大部分规模化肉鸡养殖场的免疫程序比较完善。病毒病的大规模暴发鲜有发生。最近某商品肉鸡养殖场出现23日龄肉鸡的急性死亡,病鸡剖检可见腔上囊肿胀,有的腔上囊底部出血,气囊浑浊,心包积液,绝大部分鸡可见肝、脾肿大,个别鸡出现腿肌出血病变,初步怀疑为细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分别通过细菌学和病毒学两个方面的鉴定,判定该起疫情为传染性囊病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检测过程及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囊病病毒 商品肉鸡 混合感染 大肠杆菌 诊治 集约化程度 免疫程序 急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囊病病毒青岛分离株VP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苏晓鸥 乔俊文 +5 位作者 李玉荣 赵德明 杨利峰 尹晓敏 周向梅 杨建民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0,共5页
为了克隆传染性囊病病毒青岛分离株(IBDV-QD)的VP2基因及对其高变区序列进行分析,首先根据GenBank上已经发表的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UK661株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的扩增IBDV-QDVP2基因的引物。以IBDV-QD株基因组为模版,... 为了克隆传染性囊病病毒青岛分离株(IBDV-QD)的VP2基因及对其高变区序列进行分析,首先根据GenBank上已经发表的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UK661株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的扩增IBDV-QDVP2基因的引物。以IBDV-QD株基因组为模版,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长约1.5kb的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到pGEM-T-Easy载体上。经酶切分析、PCR鉴定及核苷酸序列测定,成功获得该分离株VP2基因的重组质粒。将IBDV-QD株VP2基因的高变区核苷酸序列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14株IBDV相应序列应用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分析表明,IBDV-QD与IBDV超强毒株(vvIBDV)关系最近,与标准强毒株、弱毒株、变异株相差较远;并且我国不同地区的vvIBDV存在差异,这为我国传染性囊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DV-QD分离株 传染性囊病病毒 VP2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株传染性囊病病毒超强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晓媛 周继勇 廖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23,共3页
本研究从浙江余姚、上虞、海南3个疑似发生传染性囊病的鸡场采集病料共20份,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RT-PCR检测、SPF鸡胚接种、基因测序等试验,证实鸡场送检样品的鸡群发生了传染性囊病,且分离到5株传染性囊病病毒,对VP2基因进行... 本研究从浙江余姚、上虞、海南3个疑似发生传染性囊病的鸡场采集病料共20份,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RT-PCR检测、SPF鸡胚接种、基因测序等试验,证实鸡场送检样品的鸡群发生了传染性囊病,且分离到5株传染性囊病病毒,对VP2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后,发现具有超强毒株的特征。并与Gen Bank上的已知的强毒OKYM D49706、HK46 AF092943、D78 AF499929、Harbin-1 AF454945的VP2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9.22%。说明此次分离的5株病毒与已知病毒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以后的IBDV病毒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囊病病毒 分离 鉴定 测序分析 超强毒基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囊病病毒VP5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8
作者 孙晓霞 蔺文成 +3 位作者 李晓齐 曹红 王永强 郑世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13,共4页
传染性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非结构蛋白VP5在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阶段发挥着抑制或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作用。为制备抗血清I型IBDV VP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取经His-VP5蛋白免疫4次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 传染性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非结构蛋白VP5在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阶段发挥着抑制或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作用。为制备抗血清I型IBDV VP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取经His-VP5蛋白免疫4次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3次亚克隆后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VP5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EC7和2BE5。经间接ELISA测定,以上2株单抗的亲和力解离常数分别为1.14×10^(-10)和4.87×10^(-10),亚类分别为Ig G2a和Ig G1。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2株单抗均能识别IBDV感染DF-1细胞后产生的VP5蛋白。Western Blot试验表明,2株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区域为VP5 N-端的1~10 aa。该单抗为研究血清I型IBDV VP5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病毒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囊病病毒 VP5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鸡传染性囊病的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
9
作者 杨瑞梅 由艺 +1 位作者 秦志华 单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29,F0003,共4页
为获得目前引起传染性囊病的病毒对2017年5月山东青岛某蛋鸡养殖场疑似感染传染性囊病的病例进行了诊断和病毒分离。采用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诊断该病;SPF鸡胚培养、动物接种分离培养病毒,用RT-PCR和琼扩试验鉴定鸡胚分离病毒。结果在琼... 为获得目前引起传染性囊病的病毒对2017年5月山东青岛某蛋鸡养殖场疑似感染传染性囊病的病例进行了诊断和病毒分离。采用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诊断该病;SPF鸡胚培养、动物接种分离培养病毒,用RT-PCR和琼扩试验鉴定鸡胚分离病毒。结果在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中该病毒能与传染性囊病阳性血清呈现白色沉淀线;在SPF鸡胚接毒后第3~4天出现鸡胚死亡现象,且胚体皮下出血、绒毛尿囊膜增厚混浊等特征;RT-PCR反应中该抗原能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目的片段;对30日龄SPF鸡攻毒试验中出现腔上囊肿大,黏膜面有点状出血等病变。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确诊了传染性囊病并在鸡胚中成功增殖了该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囊病病毒 分离 鉴定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彭大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4期36-39,共4页
本文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致病的分子基础作了综述。 IBD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及抗原表位的变异位于结构蛋白 VP2上。病毒多肽成熟需经二次切割 ,NCR可影响病毒的转录和 /或翻译 ,VP1 - VP3复合体的形成是 IBDV装... 本文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致病的分子基础作了综述。 IBD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及抗原表位的变异位于结构蛋白 VP2上。病毒多肽成熟需经二次切割 ,NCR可影响病毒的转录和 /或翻译 ,VP1 - VP3复合体的形成是 IBDV装配的重要环节。不同毒力型的 IBDV的出现除与基因突变、重组、重排有关 ,还可能与 VP5有关 ,也证实了 NCR与血清型的致病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代病毒 分子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株结构蛋白表达差异性研究
11
作者 周宗安 王永山 +4 位作者 邓小昭 刁振宇 高健 张建昌 罗函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 :了解不同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株 (ICBDV)结构蛋白表达的差异。 方法 :将在不同时间、地域 ,从鸭、麻雀及传染性腔上囊病发病鸡群中获得的 18株 ICBDV,分别用 SPF鸡、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增生 ,经氯仿处理后 ,采用聚乙二醇沉淀、... 目的 :了解不同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株 (ICBDV)结构蛋白表达的差异。 方法 :将在不同时间、地域 ,从鸭、麻雀及传染性腔上囊病发病鸡群中获得的 18株 ICBDV,分别用 SPF鸡、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增生 ,经氯仿处理后 ,采用聚乙二醇沉淀、超速离心和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纯化病毒 ,并对纯化病毒进行 SDS- PAGE分析。 结果 :病毒主要分布于 40 %蔗糖层 ;鸡源、鸭源、麻雀源 ICBDV在 SDS- PAGE中均出现 5条特异的蛋白带 ,各蛋白带的电泳迁移率毒株间差异不明显 ;15株鸡源 ICBDV结构蛋白 VP2 在不同毒株表达量有较大差异。 结论 :不同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株结构蛋白 V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腔上病毒 结构蛋白VP2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传染性囊病野毒株的致病性试验
12
作者 唐德宏 吴永启 +4 位作者 郝明飞 张帅 孙见 丁源 孙淑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传染性囊病病毒 性试验 野毒株 virus 接触性 病毒 养禽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霍城肉鸡传染性囊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13
作者 阿山.吐尔达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3,共2页
鸡传染性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一种危害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B淋巴细胞是主要的靶细胞,腔上囊是受影响最大的器官.病原为鸡传染性囊病病毒.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呈尖峰式死亡曲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腹... 鸡传染性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一种危害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B淋巴细胞是主要的靶细胞,腔上囊是受影响最大的器官.病原为鸡传染性囊病病毒.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呈尖峰式死亡曲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腹泻、厌食、高度虚弱、体重减轻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病变以脱水、肌肉出血、肾脏尿酸盐沉积和腔上囊肿大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流行学调查 肌肉 传染性囊病病毒 新疆 接触性传染 B淋巴细胞 电解质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特点及防制对策
14
作者 赵春泰 《养殖技术顾问》 2009年第1期86-86,共1页
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分离出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变异株,其致病特性以出现亚临床型IBD症状为主,没有经典毒株所致的高死亡率及典型的腿肌出血等症状,最典型的病变是病鸡法氏囊迅速萎缩,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常规IBD疫苗免疫的鸡... 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分离出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变异株,其致病特性以出现亚临床型IBD症状为主,没有经典毒株所致的高死亡率及典型的腿肌出血等症状,最典型的病变是病鸡法氏囊迅速萎缩,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常规IBD疫苗免疫的鸡群受到IBDV亚型(变异毒株)侵袭时,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是当前某些地区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突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 防制对策 特点 传染性囊病病毒 IBDV 变异毒株 特性 鸡法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
15
作者 蒋绍略 王荣华 +2 位作者 刀光强 李春蕾 李书宁 《云南畜牧兽医》 2015年第4期22-23,共2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囊病病毒引起的幼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3~6周龄鸡发病率最高,病毒主要侵害鸡体液免疫中枢器官腔上囊而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 传染性囊病病毒 诊治 接触性传染 免疫抑制 体液免疫 腔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收时节谨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16
作者 李升涛 《农村实用技术》 2017年第10期51-51,共1页
鸡传染性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由双股RNA病毒科双股RNA病毒属的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病鸡精神不振、厌食、腹泻、高度虚弱和免疫抑制。病理变化为腔上囊肿大、肌肉出血、肾脏... 鸡传染性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由双股RNA病毒科双股RNA病毒属的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病鸡精神不振、厌食、腹泻、高度虚弱和免疫抑制。病理变化为腔上囊肿大、肌肉出血、肾脏损伤为特征。发病后常呈尖峰死亡,一般在发病的第3~4d出现死亡,5~7d达到死亡高峰,其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以后逐渐减少。1发病情况病原为R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55~6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 免疫抑制性传染 传染性囊病病毒 RNA病毒 麦收 传染性 IBD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
17
作者 李升涛 《北方牧业》 2017年第15期24-24,共1页
鸡传染性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由双股RNA病毒科双股RNA病毒属的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病鸡精神不振、厌食、腹泻、高度虚弱和免疫抑制。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 免疫抑制性传染 传染性囊病病毒 RNA病毒 防控 传染性 IBDV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板青颗粒防治雏鸡人工感染腔上囊强毒效果观察
18
作者 徐福亮 钟英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传染性腔上病毒 人工感染 雏鸡 防治 传染性腔上 中草药复方制剂 毒效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胚成纤维细胞感染IBDV后SOD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3
19
作者 薛春宜 毕英佐 曹永长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共3页
鸡胚成纤维细胞(CEFs)用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感染后,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CEFs感染IBDV后8h,细胞SOD活性有所上升。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SOD活性逐渐下... 鸡胚成纤维细胞(CEFs)用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感染后,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CEFs感染IBDV后8h,细胞SOD活性有所上升。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SOD活性逐渐下降。试验结果表明,SOD活性降低是CEFs感染IBDV之后发生的重要生化变化,在IBDV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囊病病毒 鸡胚成纤维细胞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IBDV-IBV二联卵黄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20
作者 曾祥伟 徐亚萍 +1 位作者 李志军 李梦溪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5-56,共2页
鸡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发的鸡的一种急性、高接触性的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疾病。这两种病毒性疾病一直是危害世界养禽业的... 鸡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发的鸡的一种急性、高接触性的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疾病。这两种病毒性疾病一直是危害世界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主要依靠接种疫苗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卵黄抗体 IBDV IBV 接触性传染 传染性囊病病毒 应用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