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智慧
1
作者 李萌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7,共9页
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智慧,具有完善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凝聚领导干部接受社会交往监督共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 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智慧,具有完善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凝聚领导干部接受社会交往监督共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官员社会交往监督呈现为三重智慧,即以礼法结合思想为内核的监督文化智慧、以职制法规范为依托的监督制度表达智慧、以情理法考量为表征的司法实践智慧。为此,应当通过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德法兼修,优化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制度表达、制定全面覆盖社会生活的负面清单,加强监督执纪工作等方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古为今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领导干部 社会交往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
2
作者 黄佳 闫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6-180,共5页
建设法治社会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为新时代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科学回答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 建设法治社会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为新时代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科学回答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第二个结合”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应以马克思主义法治原理为价值依归,以揭示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高度契合为实践路径,肯定了其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等方面的核心价值,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的主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法治精神 传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探究
3
作者 梅凯龙 黄雄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5,共4页
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理应通过多维路径融入课堂教学,成为滋养大学生法治观的文化源泉,推动大学生法治教育有效完善。从教学主体路径来看,要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学习和充实力量,... 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理应通过多维路径融入课堂教学,成为滋养大学生法治观的文化源泉,推动大学生法治教育有效完善。从教学主体路径来看,要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学习和充实力量,不断提升教师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专业能力。从教学内容路径来看,要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设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相关政策法律文件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学理化阐释融入教学内容。从教学方式路径来看,要创新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教学方式,通过开展法治实践教学、运用数字信息资源、组织课堂主题活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创造更多便捷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大学生 法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桥经验”中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及其乡村治理价值
4
作者 关留文 康睿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8期31-33,共3页
“枫桥经验”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其内涵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变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展现新的成效。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原有的乡村治理方式迎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可以借鉴“... “枫桥经验”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其内涵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变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展现新的成效。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原有的乡村治理方式迎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可以借鉴“枫桥经验”中蕴含的丰富的经验价值,同时结合乡村发展实际情况,将我国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当前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中,促进乡村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转化与发展——以“五对关系”为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闫竑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3,175,共1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领域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法文化智慧重新焕发蓬勃生命力。...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领域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法文化智慧重新焕发蓬勃生命力。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元素,可以通过政治和法治(政法)、人和法治(人法)、此法和彼法(法法)、道德和法律(德法)、自然和法治(道法)五对关系的视角进行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第二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五对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版文创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宇东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4,共4页
法律文创的研发运营既符合法治中国建设使命和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又符合出版单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企业责任。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以及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普及和重视,法律文创的潜力和价值正逐渐为人们所认... 法律文创的研发运营既符合法治中国建设使命和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又符合出版单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企业责任。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以及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普及和重视,法律文创的潜力和价值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掘。在此背景下,出版单位应持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思想精髓,通过“出版+法律文创”的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 法律文创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颖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9-43,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孕育出的“以人为本”“执法原情”“无讼”等理念,对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大有裨益,将其融入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更是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传承中华优秀...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孕育出的“以人为本”“执法原情”“无讼”等理念,对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大有裨益,将其融入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更是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应有之义。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专业教师文化素养有待提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深入、融入路径单一、融入成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应从提升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素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发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探微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星宇 张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6-69,共4页
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促进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落实这一任务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对中华五千年法制文明的认知、领悟、实践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精神为依托... 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促进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落实这一任务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对中华五千年法制文明的认知、领悟、实践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精神为依托,以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力为内生逻辑,把握中华传统优秀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在资源借鉴、观念吸收、内容支撑、实践路径等方面切实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大学生 法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法治社会建设探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黑静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3-169,共7页
法治社会是一个具有价值认同、规则多元和社会共治属性的社会治理形态。法治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强化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塑造社会整体法治信仰。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人情社会,要实现向法治社会的成功转型,必须从传统观念中探寻与法治... 法治社会是一个具有价值认同、规则多元和社会共治属性的社会治理形态。法治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强化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塑造社会整体法治信仰。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人情社会,要实现向法治社会的成功转型,必须从传统观念中探寻与法治观念的内在契合,引导民众逐渐实现由人情意识向法治意识的转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制度建设、规范运行到心理认同等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都对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在立法、执法、司法、法治教育和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中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确保法治社会建设目标如期实现的根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习近平法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文化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多维透视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雄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144,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既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论述对象。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内涵,清晰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淀之路,深刻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既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论述对象。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内涵,清晰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淀之路,深刻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现实意义,科学回答了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切实应用于新时代的法治实践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坚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为在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如何融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指明了路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法典中的创造性转化
11
作者 王雷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8-249,288,共1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我国《民法典》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我们要挖掘和传承包括中华法律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诠释《民法典》的民族性和历史感,厚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我国《民法典》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我们要挖掘和传承包括中华法律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诠释《民法典》的民族性和历史感,厚植《民法典》的历史底蕴、文化底蕴、道德底蕴,并以之释法说理。可以将《民法典》中汲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化、学理化为“四观”:法律观、天下观、社会观和家庭观。《民法典》实现了对中华传统法律观、天下观、社会观和家庭观的古为今用与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民法典 法律 天下观 社会观 家庭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谫论
12
作者 张锦莉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72,共8页
法治文化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与核心支撑,其繁荣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必须深刻认识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法治建设的具体实... 法治文化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与核心支撑,其繁荣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正处于关键阶段,必须深刻认识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法治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髓相结合,是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与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必由之路。然而,审视现实,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仍面临若干亟待破解的难题,如法治理论与生动实践的深度交融尚显不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资源的系统梳理、批判继承与创造性转化仍然欠缺,法治文化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与外部协同体系尚未完全畅通等。在“两个结合”这一根本方针的指引下,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需着力构建多维互动、协同共进的系统性路径:坚持法治理论和传承法律文化双向互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融通贯通,弘扬法治精神与厚植文化底蕴共生共进,统筹古今法治资源与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互动互促,国内法治文化与国外法治文化交流互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文化底蕴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传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非常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阐释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非常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阐释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有机结合的典范。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典故的运用,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和自信,从中国古代盛世探寻法制在治国中的重要性,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征,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理论贡献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文化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法治中国的文化建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水静 褚晶晶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6,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浸润滋养下,中华法治文明呈现出延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质;其中蕴含的德法共治、...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浸润滋养下,中华法治文明呈现出延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质;其中蕴含的德法共治、以民为本、贵和无讼、明德慎罚、援法断罪、矜老恤幼等观念原则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与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深相契合,构成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宝贵文化资源。坚持“两个结合”赓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应坚持党的领导,筑牢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领导权,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主体性,注重交流互鉴,提升法治中国实践的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法治文明 文化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立民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6,共17页
当前,对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研究方兴未艾,正在逐渐走向深入。通过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它们存在很高的关联度。其中包括,复兴中华法系应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为支撑;支撑中华法系的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具... 当前,对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研究方兴未艾,正在逐渐走向深入。通过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它们存在很高的关联度。其中包括,复兴中华法系应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为支撑;支撑中华法系的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具有当代价值。同时,要协调好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互动关系,协调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复兴中华法系、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关系,协调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法学传播的关系等,最终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尽其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中华法系 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兴中华法系与全面依法治国
16
作者 王立民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共12页
中国正在全力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和法治中国建设,其中包含的中华法系复兴和全面依法治国这两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特别是复兴中华法系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特别重... 中国正在全力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和法治中国建设,其中包含的中华法系复兴和全面依法治国这两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特别是复兴中华法系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复兴中华法系有利于提升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性,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领域工作;有利于提升全面依法治国的协同性,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法治化;有利于提升全面依法治国的影响力,扩大中国全面依法治国在法系成员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的法治应用:理据、问题与要旨
17
作者 黄雄义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31,共7页
法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现代化建设领域有着应用“第二个结合”的显著优势。从发生论视角观之,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互契合构成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宝贵经验以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 法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现代化建设领域有着应用“第二个结合”的显著优势。从发生论视角观之,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互契合构成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宝贵经验以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时代要求构成重要理据。但同时,从运行论视角观之,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挖掘不够充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对“第二个结合”的法治阐释有待强化,是推动“第二个结合”法治应用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聚焦既有问题的解决,从方法论视角观之,核心要旨在于从法治心态着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场域中系统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类型、要点和路径,追求创造一种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法治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习近平法治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学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全面依法治国的文化自信——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文化渊源为视角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雄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4,共10页
作为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融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红色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国外优秀法治文化为一体,既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法治特质,又切实体现了人类法治文明的精髓要旨。对于中华优... 作为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融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红色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国外优秀法治文化为一体,既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法治特质,又切实体现了人类法治文明的精髓要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习近平法治思想清晰阐明了其基本含义、代表性内容和时代价值,也结合时代需要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红色法治文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赓续和传承,法治原则、策略、举措、方法等都存在鲜明的红色印迹。对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法治基本方略、法治基本原则、法治基本方针。对于国外优秀法治文化,习近平法治思想予以充分借鉴,从国外优秀法律名言、法律制度以及法治发展模式中汲取养分,将之转化为中国法治元素。对内外多种类型的法文化资源的聚合、融贯与创新,践行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双重旨要,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红色法治文化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国外优秀法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法系之元素的创新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婧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52,共17页
中华法系是中华法律文化发展至鼎盛阶段(即隋唐时期)形成的以中国为母法国,以日本、朝鲜等为子法国的法律体系。近代以来,中华法系经历了母法国和子法国法律近代化中与原先法律体系的分离,这种分离背后的母法国和子法国法律却延续了诸... 中华法系是中华法律文化发展至鼎盛阶段(即隋唐时期)形成的以中国为母法国,以日本、朝鲜等为子法国的法律体系。近代以来,中华法系经历了母法国和子法国法律近代化中与原先法律体系的分离,这种分离背后的母法国和子法国法律却延续了诸多原先法律体系中的理念或制度元素,反映出中华法系作为中国古代法的传统与象征,以及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法律文明重要组成的重要价值。及至当下,中华法系之优秀元素的传承、创新,在文化、学科、学术及教育层面,可以分别通过中华法系之元素融入中华法律文化之转型、法学学科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中西方法治现代化之对比研究、中华法系之元素的课程化与普及化、民众化等路径,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资源和养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元素创新 路径选择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法系的独特性及其三维构造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文显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共11页
中华法系是中华法治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世界法制史上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深的机理、深远的影响而“独树一帜”。中华法系,以中华法理为根、以中华法典为干、以中华案例为叶,蕴含着深刻的法理思想、优秀的法律制度、丰富的法治实践... 中华法系是中华法治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世界法制史上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深的机理、深远的影响而“独树一帜”。中华法系,以中华法理为根、以中华法典为干、以中华案例为叶,蕴含着深刻的法理思想、优秀的法律制度、丰富的法治实践。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化对中华法系的历史认知,全面把握中华法系的独特性及其三维构造,推动对中华法治文明的阐释、转化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中华法理 中华法典 中华案例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全面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