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IAA抗旱菌株SZF7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功能基因挖掘
1
作者 林宏 黄玉莲 +4 位作者 黄卫红 李若雨 薛喜枚 张英娇 张秋芳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4-742,共9页
作为一种非生物胁迫,干旱导致经济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因此,一些能够替代化学抗旱制剂且对植物具有促生作用的功能微生物亟待发掘。本研究以武夷山茶园土壤细菌为研究对象,筛选获得高分泌吲哚乙酸(indole-3-acet... 作为一种非生物胁迫,干旱导致经济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因此,一些能够替代化学抗旱制剂且对植物具有促生作用的功能微生物亟待发掘。本研究以武夷山茶园土壤细菌为研究对象,筛选获得高分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acid,IAA)能力的强抗旱菌株,并对其进行最佳培养条件优化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获得1株具有高分泌IAA能力的强抗旱菌株SZF7,其抗旱能力强于其他同批次筛选的菌株,经鉴定SZF7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SZF7分泌IAA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5.0、温度37℃和培养时间24h,且pH和温度对其IAA分泌量具有显著影响;SZF7基因组的COG和KEGG代谢途径中,参与生物代谢大类的基因数量分别占总功能基因的47.96%和68.52%,且其基因组包含IAA、铁载体、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脂肽类化合物和嗜铁素等植物促生相关基因;SZF7的IAA合成途径分别为由吲哚-3-丙酮酸脱羧酶催化的吲哚-3-丙酮酸途径和吲哚-3-甘油磷酸合成酶催化的色胺酸途径。本研究结果为抗旱促生菌剂在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菌 吲哚乙酸 抗旱 培养条件优化 全基因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催化熊果苷酰化反应能力的微生物全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涛 李一豪 +5 位作者 胡珀 何婷婷 赵祥杰 杨荣玲 李晓滟 朱伟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37-142,共6页
熊果苷是一种具有抗炎、抑菌、镇咳、美白等多种药理活性的糖苷类化合物,但其脂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全细胞催化其酰化反应,可获得具有生物活性好及生物利用度高的熊果苷酯衍生物。由于目前全细胞原始培养基配方所... 熊果苷是一种具有抗炎、抑菌、镇咳、美白等多种药理活性的糖苷类化合物,但其脂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全细胞催化其酰化反应,可获得具有生物活性好及生物利用度高的熊果苷酯衍生物。由于目前全细胞原始培养基配方所得的细胞生物量较低,故该研究以熊果苷辛酰化为反应模型,以米曲霉为菌种,探究了全细胞培养条件对细胞生物量及其催化效率的影响,以期获得较多生物量、较高催化活性的全细胞催化剂。结果表明,米曲霉在6.0 g/L大豆油、7.0 g/L胰蛋白胨、5.0 g/L(NH_(4))_(2)SO_(4)和0.2 g/L CaCl2的培养基中,于30℃、180 r/min培养48 h,米曲霉全细胞生物量达到6.28 g/L,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4.39倍,熊果苷转化率达99.55%。该研究设计的可催化熊果苷酰化反应的新型微生物全细胞培养体系,具有成本低、高效、高选择性等优点,为熊果苷酯衍生物的工业化制备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苷 全细胞催化 酰化反应 培养条件优化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具有蛋白降解能力的雪茄优势菌株鉴定与培养条件优化
3
作者 李林林 王剑 +5 位作者 张贝贝 周亚彬 刘佳琪 黄友谊 王荣浩 潘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目的】探明雪茄烟发酵所需优势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最优培养条件,为雪茄烟叶人工接种发酵提供菌种来源和菌株规模制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雪茄烟叶中分离出1株具有蛋白降解能力的优势菌株GL2,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和生理生化... 【目的】探明雪茄烟发酵所需优势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最优培养条件,为雪茄烟叶人工接种发酵提供菌种来源和菌株规模制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雪茄烟叶中分离出1株具有蛋白降解能力的优势菌株GL2,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结果】菌株GL2为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10 g/L、酵母提取物35 g/L、MgSO_(4)0.25 g/L;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v/v)、装液量30 m L/250m L、种龄16 h。菌株GL2在最佳培养基配方和最适培养条件下培养24 h后,生物量达1.153×10^(10)CFU/m L,是优化前的4400倍。【结论】优化后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能促进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菌株GL2的生长,有利于该菌株大规模制备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 优势菌株 菌株鉴定 沙福芽孢杆菌 培养条件优化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铁酿酒酵母菌株的选育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曾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9,共11页
【目的】分离鉴定高效富铁酿酒酵母菌株,优化其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方法】从果园根际土壤中分离选育耐铁酿酒酵母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和2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设置不同碳源种类(葡萄糖、蔗糖... 【目的】分离鉴定高效富铁酿酒酵母菌株,优化其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方法】从果园根际土壤中分离选育耐铁酿酒酵母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和2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设置不同碳源种类(葡萄糖、蔗糖、乳糖、果糖、麦芽糖)、氮源种类(硫酸铵、酵母膏、蛋白胨、尿素)及不同质量浓度Fe^(2+)(100,200,300,…,1000,1200,1600,2000μg/mL)、碳源(10,20,30,40,50,60,70,80,90 g/L)、氮源(无机氮源2,4,6,8,10,20 g/L;有机氮源4,8,12,16,20,24,28 g/L)、无机盐(MgSO4·7H2O 0.3,0.5,1.0,1.5,2.0 g/L;KH2PO40.5,1.5,2.5,3.5,4.5 g/L)的培养基进行试验,探究不同培养基组分对酿酒酵母富铁能力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温度(26,28,30,32,34,36,38℃)、初始pH值(3.5,4.0,4.5,5.0,5.5,6.0,6.5,7.0,7.5)、接种量(2%,4%,6%,8%,10%,12%)、转速(140,160,180,200,220 r/min)、装液量(250 mL三角瓶中分别装20,30,40,50,60,70 mL)对酿酒酵母富铁能力的影响。选择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转速进行L9(34)正交试验设计,获得最佳发酵培养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从三叶木通果园土壤中分离鉴定获得1株耐铁酿酒酵母菌株ZY-JM16,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该菌株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蔗糖50 g/L、尿素4 g/L、酵母膏24 g/L、KH_(2)PO_(4)2.5 g/L、MgSO_(4)·7H_(2)O 0.5 g/L、Fe^(2+)900μg/mL(FeSO_(4)·7H_(2)O 4.5 g/L);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现该菌株高富铁率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4.8、温度28℃、转速180 r/min、接种量6%、装液量50 mL(250 mL锥形瓶),发酵时间为40 h。在此条件下,该菌株铁富集率达到91.80%,较优化前提高了229.27%;菌体生物量达13.0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59.07%。【结论】获得1株高效富铁酿酒酵母菌ZY-JM16,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明晰了其生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菌株选育 饲料添加剂 培养优化 培养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培养条件优化
5
作者 王超凡 王慧慧 +2 位作者 胡世伟 赵华 张朝正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6-122,共7页
试验旨在优化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培养条件。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培养条件。结果显示,葡萄糖、硫酸锰和维生素C是鼠李糖乳杆菌TCCC10035发酵培养基的重要组成成分,响应面结果得... 试验旨在优化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培养条件。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培养条件。结果显示,葡萄糖、硫酸锰和维生素C是鼠李糖乳杆菌TCCC10035发酵培养基的重要组成成分,响应面结果得到培养基最优工艺参数为葡萄糖25.00 g/L、硫酸锰0.32 g/L、维生素C 0.24 g/L,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得到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初始pH值6.3、接种量4%、静置培养22 h,培养温度37℃,在上述条件下培养所获菌体数达5.36×10^(9) CFU/mL,比未优化前提高了121%。研究表明,试验优化的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可以提高鼠李糖乳杆菌TCCC 10035的活菌数,在畜牧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高密度培养 活菌数 培养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菜根际高效解磷菌的分离鉴定与培养条件优化
6
作者 瞿云杰 唐易 +5 位作者 李花 家佳丽 贾幸宸 荣航 熊月明 王明元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评价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根际微生物分解有机磷的能力,明确其优势解磷菌的分类学地位,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为开发微生物肥料提供基础。采用蒙金娜有机磷平板法筛选小白菜根际有机磷分解菌,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分析菌株解磷能力;... 为评价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根际微生物分解有机磷的能力,明确其优势解磷菌的分类学地位,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为开发微生物肥料提供基础。采用蒙金娜有机磷平板法筛选小白菜根际有机磷分解菌,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分析菌株解磷能力;进一步观察优势解磷菌的菌落形态,并通过16S DNA序列同源性比对和邻近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优势菌株FG5的分类学地位;最后,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一步探讨菌株FG5的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小白菜根际共分离筛选出解有机磷菌3株,其中菌株FG5解磷效果最佳,接种菌株FG5培养3 d后,培养基中游离磷质量浓度高达165.20 ug·mL^(-1)。FG5菌落圆形,表面干燥,微微隆起,边缘波状的米白色,16S DNA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其为特基拉芽孢杆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显示菌株FG5最佳培养条件为:甘露醇为碳源,尿素为氮源,培养温度27℃,转速180 r·min^(-1),接种量1.5%(V/V)。在该条件下FG5的解磷量达到307.25 ug·mL^(-1),相较于培养条件优化前,解磷能力提高85.99%。菌株FG5有机磷分解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微生物肥料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有机磷分解菌 分离筛选 生物学鉴定 培养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illus megaterium ZS-3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7
作者 祝小霞 石慧敏 叶建仁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2,共11页
为提升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ZS-3有效菌体数量,降低ZS-3发酵成本,通过单因素、正交与响应面相结合的方法探究ZS-3产活菌数最高的碳源、氮源、无机盐、转速、装液量、pH、温度和接菌量等培养条件。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筛选得Z... 为提升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ZS-3有效菌体数量,降低ZS-3发酵成本,通过单因素、正交与响应面相结合的方法探究ZS-3产活菌数最高的碳源、氮源、无机盐、转速、装液量、pH、温度和接菌量等培养条件。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筛选得ZS-3最适培养基与比例为碳源1.0%(质量分数)、氮源0.5%、磷酸氢二铵0.5%和十二水合硫酸铝钾0.5%;响应面优化后ZS-3培养条件为装液量40%、转速200 r/min、pH值6.67、培养温度30.37℃、接种量1.31%(体积分数)时生物量达到最高,优化后培养的菌体数量可达到1.21×10^(9) cfu/mL。经过优化后ZS-3活菌数为原始培养条件产生的活菌数的3.9倍。降低了发酵成本,为未来可能的工业化扩大发酵生产提供参考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芽胞杆菌 正交实验 活菌数 响应面法 PB实验 BBD实验 培养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中降解几丁质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8
作者 祁红兵 张敏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1-5,共5页
[目的]从海水中获得高产几丁质酶菌株并优化培养条件。[方法]采集湛江市金沙湾海水作为样品,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筛选分离产几丁质酶菌株,DNS法测定酶活力并进行分子鉴定;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其产酶最佳条件。[结果]初筛得到6株能... [目的]从海水中获得高产几丁质酶菌株并优化培养条件。[方法]采集湛江市金沙湾海水作为样品,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筛选分离产几丁质酶菌株,DNS法测定酶活力并进行分子鉴定;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其产酶最佳条件。[结果]初筛得到6株能降解几丁质的细菌,其中编号为Z-4的菌株几丁质酶活力最强,形态鉴别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菌株Z-4优化后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可溶性淀粉添加量1.5%、蛋白胨添加量2.5%、KH2PO4添加量0.04%,在30℃、pH 7.0、接种量2%、160 r/min、培养72 h,酶活力达到0.452 U/mL,相比优化前提高了5倍。[结论]研究结果为海洋副产物有效利用几丁质改善环境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细菌 几丁质酶 培养条件优化 筛选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结魏茨曼氏菌高密度培养条件优化
9
作者 伍亚龙 杨博文 +5 位作者 吕鹏军 史梅莓 杨姗 汪冬冬 王勇 张其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0-236,共7页
为了满足市场对凝结魏茨曼氏菌(Weizmannia coagulans)不断增加的需求和获得高密度培养凝结魏茨曼氏菌的方法,该研究以凝结魏茨曼氏菌D1为试验对象,以MRS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凝结魏茨曼氏菌高密度培养条件进行... 为了满足市场对凝结魏茨曼氏菌(Weizmannia coagulans)不断增加的需求和获得高密度培养凝结魏茨曼氏菌的方法,该研究以凝结魏茨曼氏菌D1为试验对象,以MRS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凝结魏茨曼氏菌高密度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在最佳条件下进行10 L放大培养。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50℃、初始pH值为8.0、培养时间16 h,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4 g/L;酵母浸粉-胰蛋白胨(1∶1)31 g/L、七水合硫酸镁0.29 g/L。优化后菌株的OD620 nm值达到了2.15,比优化前增长了68%,且延滞期更短。在上述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菌株在10 L发酵罐、搅拌速度200 r/min并通气培养的条件下,OD620 nm值达到了7.90。研究结果为凝结魏茨曼氏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为后续菌粉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培养 凝结魏茨曼氏菌 培养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富锌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8
10
作者 叶明 陈辉 +1 位作者 章建国 储棂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72-575,共4页
对香菇双单杂交菌株QS29、NN22、QQ06、QQ05进行了富锌培养,确定了其生长耐受锌的浓度范围为0.05~0.3mg/ml。选择香菇菌株NN22进行了培养条件优化与液体出菇试验,结果表明:香菇菌株NN22在PDY培养基中富锌的适宜培养条件为0.1mg/mlZn2+... 对香菇双单杂交菌株QS29、NN22、QQ06、QQ05进行了富锌培养,确定了其生长耐受锌的浓度范围为0.05~0.3mg/ml。选择香菇菌株NN22进行了培养条件优化与液体出菇试验,结果表明:香菇菌株NN22在PDY培养基中富锌的适宜培养条件为0.1mg/mlZn2+,25℃,pH7.0;在此条件下,1g菌丝(干重)的锌含量达到9.26mg,多糖含量为5.19mg;富锌香菇菌株NN22在0.1mg/mlZn2+PDY培养基里第19d开始出现菇蕾,较未富锌菌株出菇时间缩短了6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富锌 培养条件优化 出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P1培养条件优化及其黄曲霉毒素降解酶的初步分离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露 王会娟 +2 位作者 邢福国 魏丹丹 刘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25-1631,共7页
前期筛选获得了可降解黄曲霉毒素的平菇P1,为进一步提高其降解能力,通过优化平菇P1的培养条件,确定在培养温度30℃、转速200 r·min-1、培养基pH值6.0的条件下培养10d时,平菇P1发酵液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效果最好,此时790μL平菇P1... 前期筛选获得了可降解黄曲霉毒素的平菇P1,为进一步提高其降解能力,通过优化平菇P1的培养条件,确定在培养温度30℃、转速200 r·min-1、培养基pH值6.0的条件下培养10d时,平菇P1发酵液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效果最好,此时790μL平菇P1发酵液可以将1 000 ng黄曲霉毒素B1降解到175.7 ng,降解率达到82.43%。除了可以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平菇P1发酵液还可有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2、G1和G2。平菇P1发酵液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是由多种酶参与的,它们之间存在累加效应。这一研究结果将为典曲霉毒高效降解酶的研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黄曲霉毒素 培养条件优化 降解酶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放线菌FX05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夏觅真 蒋颂 +5 位作者 罗薇薇 尹帅 曹伟 陈首慧 薛绍礼 王怡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9-52,共4页
以高氏1号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土壤放线菌FX05最佳培养基和最优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FX05产抑绿脓杆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1%、NaNO30.3%、K2HPO40.075%、MgSO40.075%,发酵条件为初始pH... 以高氏1号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土壤放线菌FX05最佳培养基和最优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FX05产抑绿脓杆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1%、NaNO30.3%、K2HPO40.075%、MgSO40.075%,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7.0,培养温度为28℃,培养96 h产抑菌物质达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放线菌 活性物质 培养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油脂红酵母的选育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振杰 胡容 +2 位作者 李珍 程子彰 黄乾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9-215,共7页
以本实验室早期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所得18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红酵母菌株为材料,采用苏丹黑染色法初筛、摇瓶法复筛,得到1株脂含量相对较高(14.63%)的菌株SCAU-13;经鉴定,该菌株为禾本红酵母(Rhodotorulagraminis);以SCAU-13为出发菌株,经... 以本实验室早期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所得18株高产类胡萝卜素红酵母菌株为材料,采用苏丹黑染色法初筛、摇瓶法复筛,得到1株脂含量相对较高(14.63%)的菌株SCAU-13;经鉴定,该菌株为禾本红酵母(Rhodotorulagraminis);以SCAU-13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硫酸二乙酯诱变和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最终得到突变菌株M124,其脂含量达42.42%,为出发菌株的2.90倍;培养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产脂条件为:以葡萄糖为碳源,(NH4)2SO4为氮源,碳氮比为60:1,起始pH6.0,蛋白胨1.8g/L,酵母粉4g/L,MgSO4.7H2O 0.5g/L,在此条件下,菌体生物量为(13.55±0.10)g/L,脂含量为(53.67±0.17)%,产脂量为(7.27±0.03)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酵母 微生物油脂 鉴定 诱变 培养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虫草酸蛹虫草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贤华 张崇军 +2 位作者 隋明 周文 舒学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4-139,共6页
该研究以蛹虫草子实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中分离纯化高产虫草酸的蛹虫草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以虫草酸含量为响应值,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一株高产虫草酸的菌株... 该研究以蛹虫草子实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中分离纯化高产虫草酸的蛹虫草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以虫草酸含量为响应值,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一株高产虫草酸的菌株YCC-1,并被鉴定为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菌株YCC-1产虫草酸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7.8%、初始pH值6.0、培养温度25℃、转速140 r/min。在此最优条件下,虫草酸含量为132.65 mg/g,较优化前提高22.86%,为蛹虫草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生产虫草酸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虫草酸 分离 鉴定 培养条件优化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酵床养猪垫料的地衣芽胞杆菌FJAT-4固态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燕萍 肖荣凤 +3 位作者 刘波 史怀 唐建阳 朱育菁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3,共6页
为提高枯萎病生防菌地衣芽胞杆菌FJAT-4的固态发酵水平,以农业副产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为主要培养基成分,以活菌体数量为指标,通过单因子试验对菌株FJAT-4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FJAT-4最适发酵... 为提高枯萎病生防菌地衣芽胞杆菌FJAT-4的固态发酵水平,以农业副产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为主要培养基成分,以活菌体数量为指标,通过单因子试验对菌株FJAT-4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FJAT-4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垫料:麸皮(质量比)=7:3、K_2HPO_40.05%、MgSO_4 0.025%;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温度35℃,相对湿度45%,通气量75%,发酵周期40 h。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菌株FJAT-4固态发酵物干重活菌体数可达2.63×10~9 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胞杆菌 固态发酵 培养优化 培养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范秀波 刘天庆 +3 位作者 郝永杰 刘洋 马学虎 崔占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05-913,共9页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MSCs)不仅可以作为滋养层细胞支持造血干细胞在体外的大规模扩增,在造血移植过程中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加速造血重建功能的恢复.但是,目前UCB-MSCs的原...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MSCs)不仅可以作为滋养层细胞支持造血干细胞在体外的大规模扩增,在造血移植过程中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加速造血重建功能的恢复.但是,目前UCB-MSCs的原代分离培养成功率一般只有30%左右,为进一步提高该成功率,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对UCB-MSCs体外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细胞的接种密度、细胞因子的组合及用量、是否添加血清和滋养层细胞,进行逐层筛选,并对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流式细胞分析和向成骨、软骨及脂肪方向的诱导分化检测,以期获得UCB-MSCs培养的最佳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细胞的接种密度是UCB-MSCs培养最显著的影响因素(P<0.1),接种密度越大,MSCs越容易生长,能够培养出MSCs的几率就越大,其次为细胞因子,添加细胞因子能有效地刺激MSCs的生长.在高接种密度的基础上,添加细胞因子IL-3(15μg/L)和GM-CSF(5μg/L),可大大提高UCB-MSCs体外原代培养的成功率,从30%左右提高到90%以上.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所分离培养的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抗原(CD13+、CD29+、CD44+、CD105+、CD166+),不表达造血细胞的抗原(CD34-、CD45-、HLA-DR-),并能够向成骨、软骨及脂肪方向分化,这与源于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一致.所建立的培养方法能够为UCB-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大量优质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脐带血 间充质干细胞 培养条件优化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生物转化合成2-苯乙醇的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崔志峰 沈情佳 +2 位作者 杨霄 车智博 汪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55,共4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WY132生物转化合成2-苯乙醇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优化后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0.1g/L,KH2PO4 5g/L,L-苯丙氨酸5.8g/L,MgSO40.5g/...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WY132生物转化合成2-苯乙醇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优化后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0.1g/L,KH2PO4 5g/L,L-苯丙氨酸5.8g/L,MgSO40.5g/L,酵母氮碱0.17g/L;最佳初始pH5~6,接种密度1.21×10^7/mL,最适培养温度28-30℃,200r/min振荡培养36h。优化后2-苯乙醇产量达到3.98g/L,比优化前的1.9g/L提高了109%。原料L-苯丙氨酸的摩尔转化率从最初的51.4%提高到了9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2-苯乙醇 培养条件优化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条件优化和菌种选育提高雷帕霉素发酵水平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希杨 朱湘成 +3 位作者 杨冬 沈文和 徐志南 岑沛霖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4,共4页
研究了雷帕霉素发酵的最佳种子培养时间,发现60 h的种子液能够产生最高的发酵水平。系统地考察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水平的碳氮源和各种无机盐对雷帕霉素发酵水平的影响,并确定最优的培养基配方。在以上优化后的条件下雷帕霉素原始菌的发... 研究了雷帕霉素发酵的最佳种子培养时间,发现60 h的种子液能够产生最高的发酵水平。系统地考察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水平的碳氮源和各种无机盐对雷帕霉素发酵水平的影响,并确定最优的培养基配方。在以上优化后的条件下雷帕霉素原始菌的发酵水平从未优化时95 mg/L提高到170 mg/L左右,提高幅度达到79%,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后通过多种诱变手段,经过多轮诱变育种,筛选到最高产量为420 mg/L的一株菌株,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免疫抑制剂 培养条件优化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纤维素酶的金橙黄微杆菌YT9分离鉴定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缪静 李坦坦 +2 位作者 程仕伟 梁会会 崔海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10-214,共5页
从渤海近海土壤中分离1株产纤维素酶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分析鉴定为金橙黄微杆菌。对该产酶菌株进行碳源、氮源、金属盐、培养温度、pH值和诱导物质量浓度的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和条件为:果糖20g/L、羧甲基纤维素钠... 从渤海近海土壤中分离1株产纤维素酶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分析鉴定为金橙黄微杆菌。对该产酶菌株进行碳源、氮源、金属盐、培养温度、pH值和诱导物质量浓度的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和条件为:果糖20g/L、羧甲基纤维素钠(CMC)0.5g/L、蛋白胨8g/L、硫酸亚铁铵2g/L、K2HPO42g/L、NaH2PO42g/L、MnSO41g/L、pH6.5、培养温度30℃、接种量4%。优化后纤维素酶系中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最高,为226.27U/mL,其次是β-葡萄糖苷酶和微晶纤维素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橙黄微杆菌 纤维素酶 培养条件优化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AHM2B菌株培养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萍 李正鹏 +2 位作者 何庆元 史钧 祝嫦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3-956,共4页
试验对大豆根瘤菌AHM2B菌株在YMA、TY、PA、BSE共4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BSE培养基中生长较快,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p H8.0、温度为28℃,接种量为4%。... 试验对大豆根瘤菌AHM2B菌株在YMA、TY、PA、BSE共4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BSE培养基中生长较快,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p H8.0、温度为28℃,接种量为4%。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中的蔗糖、酵母粉、p H和接种量4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蔗糖10 g,酵母粉3 g,Mg SO4·H2O 0.2 g,K2HPO40.5 g,Na Cl 0.1 g,Ca Cl2·H2O 0.1 g,Rh溶液4 m L,豆芽汁1 000 m L,p H7.0,温度28℃,接种量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培养 培养条件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