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基于语言任务的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神经精神疾病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和前沿热点。方法检索建库至2023年11月12日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有关语言任务的任务态fMRI应用于神经精...目的探索基于语言任务的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神经精神疾病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和前沿热点。方法检索建库至2023年11月12日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有关语言任务的任务态fMRI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领域的文献。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91篇文献。自2002年起,基于语言任务的任务态fMRI在神经精神疾病研究领域应用的研究比较稳定,主要涉及脑卒中、脑肿瘤、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治和大脑功能连接等主题。研究热点包括失语症恢复机制、脑功能改变、功能连接和语言偏侧性等。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期刊在其中起核心作用,神经病学等基础学科对技术发展也有贡献。结论基于语言任务的任务态fMRI在揭示大脑在神经精神疾病状态下如何处理语言的机制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情绪评估量表和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Task f MRI)技术,分析库欣病(CD)患者脑功能改变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断为库欣病的8例患者,并选取21名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目的采用情绪评估量表和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Task f MRI)技术,分析库欣病(CD)患者脑功能改变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断为库欣病的8例患者,并选取21名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和库欣生活质量量表(Cushing QOL)的评估,并行Task f MRI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组患者均存在抑郁、焦虑状态,正性情绪评分低,而负性情绪评分较高。Task f MRI结果显示,观看正性图片时CD组左侧小脑和右侧中央后回激活程度较对照组减弱,左侧小脑激活程度与16:00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呈正相关,右侧中央后回激活程度与尿游离皮质醇(UFC)水平呈正相关;观看负性图片时左侧小脑、双侧海马旁回和左侧额下回激活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左侧小脑激活程度与0:00点皮质醇水平和焦虑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与UFC水平呈正相关;观看中性图片时左侧小脑和左侧海马旁回激活程度较对照组减弱。结论 CD患者脑功能受损,会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通过Task f MRI技术可发现左侧额下回、右侧中央后回、双侧海马旁回和左侧小脑激活程度减弱与之相关。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动态低频振幅(dALFF)技术,探究产后抑郁症(PPD)患者局部脑自发活动的动态改变,并分析dALFF变异性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R扫描仪对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孕产妇心理门诊的42例单胎初产PPD...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动态低频振幅(dALFF)技术,探究产后抑郁症(PPD)患者局部脑自发活动的动态改变,并分析dALFF变异性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R扫描仪对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孕产妇心理门诊的42例单胎初产PPD患者和年龄、受教育年限、体重指数(BMI)和产后时间相匹配的36例健康单胎初产妇(HC组)进行数据采集。基于Matlab平台的REST plus V1.2工具包,对rs-fMRI数据实施预处理。采用ALFF结合滑动时间窗技术计算两组dALFF值,并对其进行双样本t检验。所有受试者在MR扫描前完成EPDS自评量表,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脑区的dALFF值与EPDS评分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相较于HC组,PPD组dALFF变异性显著增高的脑区包括左侧颞极:颞上回(TPOsup.L)、左侧颞上回(STG.L)、左侧颞极:颞中回(TPOmid.L)、左侧后扣带回(PCG.L)、左侧小脑4/5区(CRBL45.L)、右侧小脑6区(CRBL6.R);dALFF变异性显著降低的脑区包括右侧眶内额上回(ORBsupmed.R)、左侧嗅皮质(OLF.L)、右侧尾状核(CAU.R)、右侧眶部额下回(ORBinf.R)、右侧补充运动区(SMA.R)、双侧杏仁核(AMYG.L&AMYG.R)(GRF校正,设定体素阈值P<0.005与簇阈值P<0.05,双尾)。上述异常脑区的dALFF值与EPDS评分之间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PD患者存在局部脑自发活动动态变化,主要涉及边缘系统、社会行为网络(SBN)、情绪网络(AN)、执行和注意网络(EAN)及默认模式网络(DMN)相关脑区,尤其是杏仁核,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为进一步阐明PPD潜在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展开更多
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分类广泛、机制复杂,具有反复发作和不可预测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深度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对疾病的治疗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分类广泛、机制复杂,具有反复发作和不可预测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深度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对疾病的治疗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现已成为探究癫痫脑功能改变的有效方法。目前基于rs-fMRI研究癫痫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有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功能连接(function connection,FC)和图论分析。本文将对rs-fMRI的各种分析方法在癫痫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术前定位、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索基于语言任务的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神经精神疾病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和前沿热点。方法检索建库至2023年11月12日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有关语言任务的任务态fMRI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领域的文献。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91篇文献。自2002年起,基于语言任务的任务态fMRI在神经精神疾病研究领域应用的研究比较稳定,主要涉及脑卒中、脑肿瘤、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治和大脑功能连接等主题。研究热点包括失语症恢复机制、脑功能改变、功能连接和语言偏侧性等。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期刊在其中起核心作用,神经病学等基础学科对技术发展也有贡献。结论基于语言任务的任务态fMRI在揭示大脑在神经精神疾病状态下如何处理语言的机制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文摘目的采用情绪评估量表和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Task f MRI)技术,分析库欣病(CD)患者脑功能改变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断为库欣病的8例患者,并选取21名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和库欣生活质量量表(Cushing QOL)的评估,并行Task f MRI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组患者均存在抑郁、焦虑状态,正性情绪评分低,而负性情绪评分较高。Task f MRI结果显示,观看正性图片时CD组左侧小脑和右侧中央后回激活程度较对照组减弱,左侧小脑激活程度与16:00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呈正相关,右侧中央后回激活程度与尿游离皮质醇(UFC)水平呈正相关;观看负性图片时左侧小脑、双侧海马旁回和左侧额下回激活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左侧小脑激活程度与0:00点皮质醇水平和焦虑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与UFC水平呈正相关;观看中性图片时左侧小脑和左侧海马旁回激活程度较对照组减弱。结论 CD患者脑功能受损,会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通过Task f MRI技术可发现左侧额下回、右侧中央后回、双侧海马旁回和左侧小脑激活程度减弱与之相关。
文摘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动态低频振幅(dALFF)技术,探究产后抑郁症(PPD)患者局部脑自发活动的动态改变,并分析dALFF变异性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R扫描仪对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孕产妇心理门诊的42例单胎初产PPD患者和年龄、受教育年限、体重指数(BMI)和产后时间相匹配的36例健康单胎初产妇(HC组)进行数据采集。基于Matlab平台的REST plus V1.2工具包,对rs-fMRI数据实施预处理。采用ALFF结合滑动时间窗技术计算两组dALFF值,并对其进行双样本t检验。所有受试者在MR扫描前完成EPDS自评量表,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脑区的dALFF值与EPDS评分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相较于HC组,PPD组dALFF变异性显著增高的脑区包括左侧颞极:颞上回(TPOsup.L)、左侧颞上回(STG.L)、左侧颞极:颞中回(TPOmid.L)、左侧后扣带回(PCG.L)、左侧小脑4/5区(CRBL45.L)、右侧小脑6区(CRBL6.R);dALFF变异性显著降低的脑区包括右侧眶内额上回(ORBsupmed.R)、左侧嗅皮质(OLF.L)、右侧尾状核(CAU.R)、右侧眶部额下回(ORBinf.R)、右侧补充运动区(SMA.R)、双侧杏仁核(AMYG.L&AMYG.R)(GRF校正,设定体素阈值P<0.005与簇阈值P<0.05,双尾)。上述异常脑区的dALFF值与EPDS评分之间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PD患者存在局部脑自发活动动态变化,主要涉及边缘系统、社会行为网络(SBN)、情绪网络(AN)、执行和注意网络(EAN)及默认模式网络(DMN)相关脑区,尤其是杏仁核,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为进一步阐明PPD潜在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摘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分类广泛、机制复杂,具有反复发作和不可预测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深度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对疾病的治疗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现已成为探究癫痫脑功能改变的有效方法。目前基于rs-fMRI研究癫痫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有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功能连接(function connection,FC)和图论分析。本文将对rs-fMRI的各种分析方法在癫痫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术前定位、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文摘目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且是重要预后因素。本研究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利用度中心度(degreecentrality,DC)和低频振幅(amplitudes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分析PD伴RBD和不伴有RBD患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DC值和ALFF值,探索PD伴RBD患者脑功能活动特征及RBD特异性脑区,探究RBD发生的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招募20例伴有RBD的PD患者(PD-RBD组)、40例无RBD的PD患者(PD-nonRBD组)和44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三组被试均接受磁共振扫描。利用静息态数据计算DC值和ALFF值,探测脑功能特征。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DC值主效应脑区为右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小脑、额中回(P<0.05,FDR校正);ALFF值主效应脑区为左侧海马旁回、楔叶、舌回(P<0.05,FDR校正)。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PD-nonRBD组,PD-RBD患者表现为右侧额中回DC值升高(t=4.02;P=0.007,FDR校正);左侧楔前叶DC值降低(t=5.30;P=0.009,FDR校正)。相比于健康对照组,PD-RBD患者表现为左侧额上回、小脑、右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额中回的DC值升高(P<0.05,FDR校正);左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和颞中回的DC值降低(P<0.05,FDR校正);右侧楔叶ALFF值降低(P<0.05,FDR校正)。结论PD-RBD在DC和ALFF上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特别是右侧额中回、左侧楔前叶的功能异常可能与PD患者RBD的发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