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面动脉穿支蒂颊黏膜瓣重建泪道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
2
1
作者
卫旭东
凌能本
+1 位作者
李小静
宁金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为面动脉穿支蒂颊黏膜瓣重建泪道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在10个2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标本上解剖观测:①面动脉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②颊动脉的起源、分支与分布;③面动脉与颊动脉的吻合。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
目的为面动脉穿支蒂颊黏膜瓣重建泪道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在10个2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标本上解剖观测:①面动脉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②颊动脉的起源、分支与分布;③面动脉与颊动脉的吻合。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颊黏膜的血供为多源性,主要由面动脉、颊动脉和上牙槽后动脉发出的穿支供养。①面动脉自颈外动脉发出,行至咬肌前缘越过下颌骨底达面部后,再斜向内上至内眦处与鼻背动脉吻合,沿途除发出分支营养颈、面部相应区域外,在口角外侧(1.10±0.31)cm处分出1~3支颊支,支配颊肌与颊黏膜前中部,并与颊动脉颊支、上牙槽后动脉颊支形成吻合;②颊动脉发自上颌动脉的翼肌段,行于颞肌下部深面前下方向,沿途发支分布于颊黏膜后中部,并与面动脉穿支相互吻合。当上颌动脉分出颊支细短时,则由粗大的上牙槽后动脉颊支(占5%)代偿。结论颊黏膜瓣血供丰富,可形成以面动脉穿支为蒂颊黏膜瓣转位重建泪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
动脉
颊
动脉
颊
黏膜
瓣
泪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神经蒂的腹直肌瓣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6
2
作者
邬江
徐达传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游离肌肉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的术式多局限于面下2/3的表情功能恢复,有必要寻找出一块多神经蒂肌瓣达到全面(面下部及眼轮匝肌)修复晚期面瘫的目的。方法:对30侧成人尸体腹直肌进行了观测,针对面瘫修复作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游离肌肉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的术式多局限于面下2/3的表情功能恢复,有必要寻找出一块多神经蒂肌瓣达到全面(面下部及眼轮匝肌)修复晚期面瘫的目的。方法:对30侧成人尸体腹直肌进行了观测,针对面瘫修复作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腹直肌为多神经支配,有粗而长的单血管蒂,动脉外径1.8±0.3mm。结论:利用腹直肌多神经支配的解剖特点,提出腹直肌瓣全面修复晚期面瘫的新术式,并以二期治疗修复面瘫为例介绍了手术设计要点:①利用健侧面神经作为动力修复源,保证了两侧的对称性;②利用腹直肌的第3陋划与颧弓缝合,使固定更牢靠;③腱划上部肌肉修复眼轮匝肌,腱划下部肌肉修复面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
肌
肌
瓣
移植
面
瘫
修复
多神经
蒂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副神经斜方肌上支为蒂肌瓣转位修复面瘫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3
3
作者
曾祥宏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2-273,317,共2页
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副神经在斜方肌内分布的上支及其与血管的关系。上支可分离长度为6.2cm,横径为0.6mm,与上支神经伴行的血管可游离长为11.3cm,外径(起始处2.5mm,入肌处0.9mm)。根据解剖观察结果,可设计以副神经斜方肌上...
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副神经在斜方肌内分布的上支及其与血管的关系。上支可分离长度为6.2cm,横径为0.6mm,与上支神经伴行的血管可游离长为11.3cm,外径(起始处2.5mm,入肌处0.9mm)。根据解剖观察结果,可设计以副神经斜方肌上支及其伴行血管为蒂的斜方肌瓣转位修复面瘫的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肌
蒂
解剖
斜方
肌
瓣
面
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带血管蒂膈肌瓣重建食管动物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
2
4
作者
范义婷
王武军
+2 位作者
王雪莲
刘太省
王昊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索猪带蒂膈肌瓣重建食管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对比以不同血管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的可行性及优劣,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健康长白猪10头,体质量24~25 kg;根据血管蒂的不同随机分2组,每组5例。A组,以左膈下动脉为蒂;B组,以...
目的探索猪带蒂膈肌瓣重建食管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对比以不同血管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的可行性及优劣,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健康长白猪10头,体质量24~25 kg;根据血管蒂的不同随机分2组,每组5例。A组,以左膈下动脉为蒂;B组,以左心包膈动脉为蒂,左侧膈神经同蒂血管一同游离。全麻下切除部分下段食管(3~5 cm),取带血管蒂膈肌瓣管状成形并重建缺损食管,缺损膈肌涤纶补片修补。结果 B组的生存时间及长期存活动物例数均大于A组(P<0.05);B组蒂血管心包膈动脉的游离长度显著大于A组膈下动脉的游离长度(P=0.004);B组膈肌瓣长度及宽度均大于A组可切取的长度(P=0.001)及宽度(P<0.001)。结论成功建立猪膈肌重建食管的动物模型,以心包膈动脉和以膈下动脉为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下段均是可行的;B组模型较A组模型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
食管重建
带
蒂
膈
肌
瓣
心包膈
动脉
膈下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血管化黏膜瓣在早-中期舌癌及口底癌缺损修复中的早期应用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蒋悦赟
唐菱菱
+3 位作者
马中凯
刘伟
黄能文
李春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探究以面动脉为蒂的黏膜肌(FAMM)瓣在修复临床早-中期舌癌及口底癌缺损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式纳入使用FAMM瓣(FAMM组)或者皮瓣(皮瓣组)修复早-中期舌癌、口底癌切除后中小型舌、口底缺损的患者,收集...
目的探究以面动脉为蒂的黏膜肌(FAMM)瓣在修复临床早-中期舌癌及口底癌缺损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式纳入使用FAMM瓣(FAMM组)或者皮瓣(皮瓣组)修复早-中期舌癌、口底癌切除后中小型舌、口底缺损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手术资料,术后3个月和6个月评估患者满意度、张口度、外形满意度、语音满意度以及进食功能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5名,其中FAMM组15名,皮瓣组30名。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术后3个月随访,2组各1名患者在术后6个月失访,随访到的患者没有复发及转移征象。FAMM组手术时间短于皮瓣组(P<0.05)。皮瓣组患者术后供瓣区不适多于FAMM组(P<0.05)。2组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AMM组术后6个月外形满意度、语音满意度和进食功能优于皮瓣组(P<0.05);术后3个月张口度FAMM组小于皮瓣组(P<0.05),但术后6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MM瓣修复早-中期舌、口底癌切除后中小型的舌、口底缺损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在临床中考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面动脉为蒂的黏膜肌瓣
修复重建外科
口腔颌
面
缺损
舌癌
口底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
57
6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2 位作者
宋一平
张春
田万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腓肠外侧动脉肌皮穿支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以及腓骨营养血管的关系;...
目的: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腓肠外侧动脉肌皮穿支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以及腓骨营养血管的关系;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腓动脉肌间隔穿支6~10支,外径0.5~1.6mm,最远的动脉穿支距外踝尖上(1.0±1.3)cm,外径(0.6±0.2)mm。穿支分出骨膜动脉、肌支,营养腓骨和比目鱼肌外侧半。穿支穿深筋膜时,发深筋膜支、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血管,构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腓肠外侧动脉发2~5支外径0.2~1.2mm肌皮穿支,营养腓肠肌外侧头及相应区域皮肤。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距外踝尖上(3.4±0.9)cm,外径(1.7±0.5)mm。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腓动脉的肌间隔动脉终末穿支远端蒂复合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可覆盖前足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肌
间隔
动脉
穿支
远端
蒂
复合
瓣
浅深静脉交通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肌肉的血供和肌(皮)瓣的类型
7
作者
熊树明
丁永善
+1 位作者
张生贵
刘龙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根据对50具成年尸体主要浅层肌的血管解剖观察和血管造影对比研究,将肌肉的血液供给分为以下六种类型:①单支营养动脉型,②主要营养动脉加次要营养动脉型,③主要营养动脉加节段性动脉型,④二支主要营养动脉型,⑤单节段性营养动脉型,⑥...
根据对50具成年尸体主要浅层肌的血管解剖观察和血管造影对比研究,将肌肉的血液供给分为以下六种类型:①单支营养动脉型,②主要营养动脉加次要营养动脉型,③主要营养动脉加节段性动脉型,④二支主要营养动脉型,⑤单节段性营养动脉型,⑥双节段性营养动脉型。根据肌肉和肌肉皮肤血管的分布,并参照临床实际应用,给下列八种复合组织瓣以命名:①全厚肌皮瓣,②肌筋膜蒂岛状肌皮瓣,③血管神经蒂岛状肌皮瓣,④间断型肌皮瓣,⑤动脉干蒂肌皮瓣,⑥多血管蒂肌皮瓣,⑦肌皮感觉瓣和⑧肌骨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动脉
游离移植
肌
皮
瓣
肌
瓣
长伸
肌
筋膜
肌
肉骨骼系统
血管神经
骨皮
瓣
节段性
血管
蒂
动脉
干
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带蒂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8
作者
陈明华
曾昂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26-633,共8页
与游离穿支皮瓣相比,带蒂穿支皮瓣分离技术更加简单,安全系数更高,而且供区畸形更小。近年来,应用带蒂穿支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乳房再造手术一种新的选择,甚至是一些患者的首选方案。常用的带蒂穿支皮瓣有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肋间动脉穿支皮...
与游离穿支皮瓣相比,带蒂穿支皮瓣分离技术更加简单,安全系数更高,而且供区畸形更小。近年来,应用带蒂穿支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乳房再造手术一种新的选择,甚至是一些患者的首选方案。常用的带蒂穿支皮瓣有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肋间动脉穿支皮瓣(外侧肋间动脉穿支皮瓣、前侧肋间动脉穿支皮瓣)等,其他可用的选择包括前锯肌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上动脉穿支皮瓣,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等。为了提高手术设计的精确性,术前需要评估穿支血管的质量,并对其定位穿支。皮瓣的设计相比游离皮瓣手术而言,显得更加重要。虽然带蒂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领域的作用尚不能取代游离皮瓣的金标准地位,但随着"损伤最小化"重建概念的日渐推广,带蒂穿支皮瓣将会成为乳房再造领域里的一种新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
蒂
穿支皮
瓣
乳房再造
穿支皮
瓣
胸背
动脉
穿支皮
瓣
肋间
动脉
穿支皮
瓣
前锯
肌
动脉
穿支皮
瓣
腹壁上
动脉
穿支皮
瓣
胸外侧
动脉
穿支皮
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皮瓣设计与解剖学的点、线、面(Ⅱ)
被引量:
8
9
作者
顾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八、小腿外侧皮瓣(图3A、B)血管:腓动静脉(动脉2.5~3.5mm,静脉3.0~4.0mm,蒂长10×20cm)。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复合组织瓣:增加比目鱼肌和腓骨。关键点: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在腓骨小头下9和15cm二处。轴心线:腓骨小头与外踝的连线...
八、小腿外侧皮瓣(图3A、B)血管:腓动静脉(动脉2.5~3.5mm,静脉3.0~4.0mm,蒂长10×20cm)。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复合组织瓣:增加比目鱼肌和腓骨。关键点: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在腓骨小头下9和15cm二处。轴心线:腓骨小头与外踝的连线,平行小腿外侧肌间隙。解剖面:在小腿深筋膜深层,在外侧肌间隙处,沿肌皮支进入腓动静脉主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筋膜
连线
血管
固有筋膜
小腿外侧
趾蹼
轴心线
胫骨外缘
内侧头
外侧头
肌
间隙
带
蒂
皮
瓣
蒂
长
点、线、
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肌瓣在修补食管胃吻合口瘘中的应用
10
作者
董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41-41,共1页
在食管胃吻合口瘘修补手术中,单纯缝合,再用带蒂的肋间肌缝合遮盖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但仍有部分病例用这种方法不能满意地修补。1992年~1997年,对于上述方法难以修补的吻合口瘘,我们用带蒂肋间肌瓣外加膈肌瓣(以下简称双肌...
在食管胃吻合口瘘修补手术中,单纯缝合,再用带蒂的肋间肌缝合遮盖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但仍有部分病例用这种方法不能满意地修补。1992年~1997年,对于上述方法难以修补的吻合口瘘,我们用带蒂肋间肌瓣外加膈肌瓣(以下简称双肌瓣)翻转术修补3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
肌
食管胃吻合口瘘
肋间
肌
瓣
带
蒂
翻转术
修补手术
主
动脉
弓
盖被
间断缝合
转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下肢常用皮瓣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被引量:
1
11
作者
刘牧之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3期181-187,共7页
股前外侧皮瓣一、血管蒂旋股外侧动静脉降支及其分支(图1),属于肌皮血管穿支型血管^((1))。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4—9条肌皮动脉穿支^((2))。第一肌皮动脉上方3cm处,降支的外径2.1(1.1~2.8)mm。静脉: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两侧有同...
股前外侧皮瓣一、血管蒂旋股外侧动静脉降支及其分支(图1),属于肌皮血管穿支型血管^((1))。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4—9条肌皮动脉穿支^((2))。第一肌皮动脉上方3cm处,降支的外径2.1(1.1~2.8)mm。静脉: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两侧有同名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2.3mm和1.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
瓣
血供
股前外侧
足底内侧
肌
皮
动脉
血管
蒂
动脉
穿支
旋股外侧
动脉
降支
解剖学
小隐静脉
皮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动脉穿支蒂颊黏膜瓣重建泪道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
2
1
作者
卫旭东
凌能本
李小静
宁金龙
机构
肥西县人民医院骨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基金
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1604a0802078)。
文摘
目的为面动脉穿支蒂颊黏膜瓣重建泪道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在10个2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标本上解剖观测:①面动脉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②颊动脉的起源、分支与分布;③面动脉与颊动脉的吻合。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颊黏膜的血供为多源性,主要由面动脉、颊动脉和上牙槽后动脉发出的穿支供养。①面动脉自颈外动脉发出,行至咬肌前缘越过下颌骨底达面部后,再斜向内上至内眦处与鼻背动脉吻合,沿途除发出分支营养颈、面部相应区域外,在口角外侧(1.10±0.31)cm处分出1~3支颊支,支配颊肌与颊黏膜前中部,并与颊动脉颊支、上牙槽后动脉颊支形成吻合;②颊动脉发自上颌动脉的翼肌段,行于颞肌下部深面前下方向,沿途发支分布于颊黏膜后中部,并与面动脉穿支相互吻合。当上颌动脉分出颊支细短时,则由粗大的上牙槽后动脉颊支(占5%)代偿。结论颊黏膜瓣血供丰富,可形成以面动脉穿支为蒂颊黏膜瓣转位重建泪道。
关键词
面
动脉
颊
动脉
颊
黏膜
瓣
泪道
Keywords
Facial artery
Buccal artery
Buccal mucosa flap
Lacrimal duct
分类号
R323.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616.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神经蒂的腹直肌瓣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6
2
作者
邬江
徐达传
钟世镇
机构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研究所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2-254,共3页
文摘
目的:游离肌肉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的术式多局限于面下2/3的表情功能恢复,有必要寻找出一块多神经蒂肌瓣达到全面(面下部及眼轮匝肌)修复晚期面瘫的目的。方法:对30侧成人尸体腹直肌进行了观测,针对面瘫修复作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腹直肌为多神经支配,有粗而长的单血管蒂,动脉外径1.8±0.3mm。结论:利用腹直肌多神经支配的解剖特点,提出腹直肌瓣全面修复晚期面瘫的新术式,并以二期治疗修复面瘫为例介绍了手术设计要点:①利用健侧面神经作为动力修复源,保证了两侧的对称性;②利用腹直肌的第3陋划与颧弓缝合,使固定更牢靠;③腱划上部肌肉修复眼轮匝肌,腱划下部肌肉修复面下部。
关键词
腹直
肌
肌
瓣
移植
面
瘫
修复
多神经
蒂
解剖
Keywords
rectum abdominis muscle
late facial palsy
free transfer
分类号
R322.74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745.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副神经斜方肌上支为蒂肌瓣转位修复面瘫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3
3
作者
曾祥宏
徐达传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2-273,317,共2页
文摘
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副神经在斜方肌内分布的上支及其与血管的关系。上支可分离长度为6.2cm,横径为0.6mm,与上支神经伴行的血管可游离长为11.3cm,外径(起始处2.5mm,入肌处0.9mm)。根据解剖观察结果,可设计以副神经斜方肌上支及其伴行血管为蒂的斜方肌瓣转位修复面瘫的新术式。
关键词
神经
肌
蒂
解剖
斜方
肌
瓣
面
瘫
Keywords
nerve-muscle pedicle
accessory nerge
trapezius muscle flap
facial paralysis
分类号
R745.1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带血管蒂膈肌瓣重建食管动物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
2
4
作者
范义婷
王武军
王雪莲
刘太省
王昊飞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心血管外科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8-571,共4页
基金
南方医院院长基金(2009C003)
文摘
目的探索猪带蒂膈肌瓣重建食管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对比以不同血管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的可行性及优劣,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实验基础。方法健康长白猪10头,体质量24~25 kg;根据血管蒂的不同随机分2组,每组5例。A组,以左膈下动脉为蒂;B组,以左心包膈动脉为蒂,左侧膈神经同蒂血管一同游离。全麻下切除部分下段食管(3~5 cm),取带血管蒂膈肌瓣管状成形并重建缺损食管,缺损膈肌涤纶补片修补。结果 B组的生存时间及长期存活动物例数均大于A组(P<0.05);B组蒂血管心包膈动脉的游离长度显著大于A组膈下动脉的游离长度(P=0.004);B组膈肌瓣长度及宽度均大于A组可切取的长度(P=0.001)及宽度(P<0.001)。结论成功建立猪膈肌重建食管的动物模型,以心包膈动脉和以膈下动脉为蒂的膈肌瓣重建食管下段均是可行的;B组模型较A组模型更具优势。
关键词
猪
食管重建
带
蒂
膈
肌
瓣
心包膈
动脉
膈下
动脉
Keywords
Esophagus
Diaphragmatic muscle flap with vascular pedicle
Arteria pericardiacophrenica
Inferior phrenic artery
Esophageal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R655.6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管化黏膜瓣在早-中期舌癌及口底癌缺损修复中的早期应用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蒋悦赟
唐菱菱
马中凯
刘伟
黄能文
李春洁
机构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
安顺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出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4-20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813213)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项目(2021YJ0129,2019YFS0362)。
文摘
目的探究以面动脉为蒂的黏膜肌(FAMM)瓣在修复临床早-中期舌癌及口底癌缺损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式纳入使用FAMM瓣(FAMM组)或者皮瓣(皮瓣组)修复早-中期舌癌、口底癌切除后中小型舌、口底缺损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手术资料,术后3个月和6个月评估患者满意度、张口度、外形满意度、语音满意度以及进食功能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5名,其中FAMM组15名,皮瓣组30名。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术后3个月随访,2组各1名患者在术后6个月失访,随访到的患者没有复发及转移征象。FAMM组手术时间短于皮瓣组(P<0.05)。皮瓣组患者术后供瓣区不适多于FAMM组(P<0.05)。2组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AMM组术后6个月外形满意度、语音满意度和进食功能优于皮瓣组(P<0.05);术后3个月张口度FAMM组小于皮瓣组(P<0.05),但术后6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MM瓣修复早-中期舌、口底癌切除后中小型的舌、口底缺损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在临床中考虑使用。
关键词
以面动脉为蒂的黏膜肌瓣
修复重建外科
口腔颌
面
缺损
舌癌
口底癌
Keywords
facial artery musculomucosal flap
reconstructive surgery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efects
tongue cancer
floor of mouth cancer
分类号
R739.8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
57
6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宋一平
张春
田万成
机构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
解放军第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骨科
解放军第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7-360,共4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0510034)
文摘
目的: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腓肠外侧动脉肌皮穿支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以及腓骨营养血管的关系;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腓动脉肌间隔穿支6~10支,外径0.5~1.6mm,最远的动脉穿支距外踝尖上(1.0±1.3)cm,外径(0.6±0.2)mm。穿支分出骨膜动脉、肌支,营养腓骨和比目鱼肌外侧半。穿支穿深筋膜时,发深筋膜支、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血管,构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腓肠外侧动脉发2~5支外径0.2~1.2mm肌皮穿支,营养腓肠肌外侧头及相应区域皮肤。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距外踝尖上(3.4±0.9)cm,外径(1.7±0.5)mm。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腓动脉的肌间隔动脉终末穿支远端蒂复合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可覆盖前足创面。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肌
间隔
动脉
穿支
远端
蒂
复合
瓣
浅深静脉交通支
Keywords
] sural nerve
small saphenous vein
intermuscular septum perforating branches of peroneal artery
distally-based compound flap
communicating branch of superficial-deep vein
分类号
R616.2 [医药卫生—外科学]
R323.7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肌肉的血供和肌(皮)瓣的类型
7
作者
熊树明
丁永善
张生贵
刘龙平
机构
江西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文摘
根据对50具成年尸体主要浅层肌的血管解剖观察和血管造影对比研究,将肌肉的血液供给分为以下六种类型:①单支营养动脉型,②主要营养动脉加次要营养动脉型,③主要营养动脉加节段性动脉型,④二支主要营养动脉型,⑤单节段性营养动脉型,⑥双节段性营养动脉型。根据肌肉和肌肉皮肤血管的分布,并参照临床实际应用,给下列八种复合组织瓣以命名:①全厚肌皮瓣,②肌筋膜蒂岛状肌皮瓣,③血管神经蒂岛状肌皮瓣,④间断型肌皮瓣,⑤动脉干蒂肌皮瓣,⑥多血管蒂肌皮瓣,⑦肌皮感觉瓣和⑧肌骨皮瓣。
关键词
营养
动脉
游离移植
肌
皮
瓣
肌
瓣
长伸
肌
筋膜
肌
肉骨骼系统
血管神经
骨皮
瓣
节段性
血管
蒂
动脉
干
血供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带蒂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8
作者
陈明华
曾昂
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
出处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26-633,共8页
文摘
与游离穿支皮瓣相比,带蒂穿支皮瓣分离技术更加简单,安全系数更高,而且供区畸形更小。近年来,应用带蒂穿支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乳房再造手术一种新的选择,甚至是一些患者的首选方案。常用的带蒂穿支皮瓣有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肋间动脉穿支皮瓣(外侧肋间动脉穿支皮瓣、前侧肋间动脉穿支皮瓣)等,其他可用的选择包括前锯肌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上动脉穿支皮瓣,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等。为了提高手术设计的精确性,术前需要评估穿支血管的质量,并对其定位穿支。皮瓣的设计相比游离皮瓣手术而言,显得更加重要。虽然带蒂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领域的作用尚不能取代游离皮瓣的金标准地位,但随着"损伤最小化"重建概念的日渐推广,带蒂穿支皮瓣将会成为乳房再造领域里的一种新的趋势。
关键词
带
蒂
穿支皮
瓣
乳房再造
穿支皮
瓣
胸背
动脉
穿支皮
瓣
肋间
动脉
穿支皮
瓣
前锯
肌
动脉
穿支皮
瓣
腹壁上
动脉
穿支皮
瓣
胸外侧
动脉
穿支皮
瓣
Keywords
Pedicel perforator flap
Breast reconstruction
Perforator flap
Thoracodorsal artery perforator fap
Intercostal artery perforator fap
Serratus anterior artery perforator fap
Sup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 fap
Lateral thoracic artery perforator fap
分类号
R739.6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皮瓣设计与解剖学的点、线、面(Ⅱ)
被引量:
8
9
作者
顾玉东
机构
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显微外科研究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文摘
八、小腿外侧皮瓣(图3A、B)血管:腓动静脉(动脉2.5~3.5mm,静脉3.0~4.0mm,蒂长10×20cm)。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复合组织瓣:增加比目鱼肌和腓骨。关键点: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在腓骨小头下9和15cm二处。轴心线:腓骨小头与外踝的连线,平行小腿外侧肌间隙。解剖面:在小腿深筋膜深层,在外侧肌间隙处,沿肌皮支进入腓动静脉主干。
关键词
深筋膜
连线
血管
固有筋膜
小腿外侧
趾蹼
轴心线
胫骨外缘
内侧头
外侧头
肌
间隙
带
蒂
皮
瓣
蒂
长
点、线、
面
分类号
R68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肌瓣在修补食管胃吻合口瘘中的应用
10
作者
董瑞
机构
甘肃省武威地区中医医院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41-41,共1页
文摘
在食管胃吻合口瘘修补手术中,单纯缝合,再用带蒂的肋间肌缝合遮盖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但仍有部分病例用这种方法不能满意地修补。1992年~1997年,对于上述方法难以修补的吻合口瘘,我们用带蒂肋间肌瓣外加膈肌瓣(以下简称双肌瓣)翻转术修补31例。
关键词
双
肌
食管胃吻合口瘘
肋间
肌
瓣
带
蒂
翻转术
修补手术
主
动脉
弓
盖被
间断缝合
转盖
分类号
R656.6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肢常用皮瓣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被引量:
1
11
作者
刘牧之
钟世镇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3期181-187,共7页
文摘
股前外侧皮瓣一、血管蒂旋股外侧动静脉降支及其分支(图1),属于肌皮血管穿支型血管^((1))。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4—9条肌皮动脉穿支^((2))。第一肌皮动脉上方3cm处,降支的外径2.1(1.1~2.8)mm。静脉: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两侧有同名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2.3mm和1.8mm。
关键词
皮
瓣
血供
股前外侧
足底内侧
肌
皮
动脉
血管
蒂
动脉
穿支
旋股外侧
动脉
降支
解剖学
小隐静脉
皮神经
分类号
R47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面动脉穿支蒂颊黏膜瓣重建泪道的解剖学基础
卫旭东
凌能本
李小静
宁金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多神经蒂的腹直肌瓣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的应用解剖
邬江
徐达传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以副神经斜方肌上支为蒂肌瓣转位修复面瘫的应用解剖
曾祥宏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带血管蒂膈肌瓣重建食管动物模型的制作
范义婷
王武军
王雪莲
刘太省
王昊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血管化黏膜瓣在早-中期舌癌及口底癌缺损修复中的早期应用研究
蒋悦赟
唐菱菱
马中凯
刘伟
黄能文
李春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研究
张发惠
郑和平
宋一平
张春
田万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
5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肌肉的血供和肌(皮)瓣的类型
熊树明
丁永善
张生贵
刘龙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带蒂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
陈明华
曾昂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皮瓣设计与解剖学的点、线、面(Ⅱ)
顾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双肌瓣在修补食管胃吻合口瘘中的应用
董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下肢常用皮瓣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刘牧之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