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殖民经验作为方法:老舍的“西方主义”写作实践与民族国家想象 |
魏巍
梁苏琴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前苏联东欧应对西方文化输出战略的经验教训 |
李青
|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
3
|
西方近现代主流价值文化构建的启示 |
江畅
|
《学术前沿》
|
2012 |
3
|
|
|
4
|
西方文化是衡量中国文化的标准吗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
5
|
中西方政府绩效审计环境比较 |
陈全民
杨秋林
李建新
|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0
|
|
|
6
|
文化形态与诗性话语:中国传统美学的两大知识特征 |
马睿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
7
|
论中国城市文化学理论的建构 |
朱逸宁
刘士林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8
|
“当代中国”是如何内在于“视觉文化研究”的?——读《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 |
曾军
李缙英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
9
|
西方哲学研究的中国视角 |
宋宽锋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
10
|
思想文化史研究本土化刍议 |
李细珠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
11
|
建构跨世纪文化战略中的功能美学 |
张政文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
12
|
历史的经验教训与现实的精神文明建设 |
曾红灵
|
《求实》
CSSCI
|
1998 |
0 |
|
|
13
|
鲁迅与异文化的接触──以明治时期的日本为舞台 |
秦弓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
14
|
中西比较的目的在更深认识中国文化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
15
|
香港高职学生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
崔浩然
王迎春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16
|
古代文化思想“时”、“位”合论 |
刘慧晏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2 |
0 |
|
|
17
|
文化类观点NO.76-90 |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18
|
反思“新批判主义” |
詹艾斌
|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
19
|
关于中国近代教育史学科体系的几点思考 |
田正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9
|
|
|
20
|
美学怎样才能成为美学 |
张法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