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殖民经验作为方法:老舍的“西方主义”写作实践与民族国家想象
1
作者 魏巍 梁苏琴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59,共15页
老舍的“西方主义”写作实践是半殖民经验下一种具有双重目的性的双重想象,他以中国人的视角想象、表征西方以及西方人想象的中国,又通过想象中的西方现代文化来反观、重审和改造中国社会。以半殖民经验作为方法,老舍在想象与肯认西方... 老舍的“西方主义”写作实践是半殖民经验下一种具有双重目的性的双重想象,他以中国人的视角想象、表征西方以及西方人想象的中国,又通过想象中的西方现代文化来反观、重审和改造中国社会。以半殖民经验作为方法,老舍在想象与肯认西方文化某些优越性的同时,又借助西方主义视角,有选择地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寻找可以抗衡西方殖民主义的民族精神、道德与文化资源。可以说,半殖民经验催生的西方主义,不仅影响着老舍在半殖民时期的写作实践,也指导其站在民族国家的立场上,重新审视作为民族文化再生产者的中国妇女,以及旗人文化小传统、中国文化大传统与现代民族国家叙事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殖民经验 西方主义” 女性书写 传统文化 民族国家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苏联东欧应对西方文化输出战略的经验教训
2
作者 李青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2,共3页
前苏联东欧与西方国家推行的文化输出战略进行的较量,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时期。通过分析前苏联东欧这三个时期应对西方文化输出的战略,可以总结出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教训。即:坚持不懈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增强社会成... 前苏联东欧与西方国家推行的文化输出战略进行的较量,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时期。通过分析前苏联东欧这三个时期应对西方文化输出的战略,可以总结出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教训。即:坚持不懈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增强社会成员分辨、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免疫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创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与信仰,及时发现并清除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特别是执政党内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苏联东欧 西方文化 经验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近现代主流价值文化构建的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江畅 《学术前沿》 2012年第14期42-51,共10页
西方近现代主流价值文化是资本主义价值文化,它是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化。这种价值文化在使人解放和自由的过程中发生了异化,最终走向了以资本增殖为轴心。其结果,虽然使个人从专制之下获得了解放和自由,但为新的奴役力量即... 西方近现代主流价值文化是资本主义价值文化,它是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化。这种价值文化在使人解放和自由的过程中发生了异化,最终走向了以资本增殖为轴心。其结果,虽然使个人从专制之下获得了解放和自由,但为新的奴役力量即资本所奴役,而没有真正获得幸福。西方资产阶级在构建其主流价值文化的过程中有不少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我国主流价值文化构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近现代 主流价值文化 构建 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化是衡量中国文化的标准吗
4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6-36,共1页
周劭馨在《现实的选择》(《文艺理论家》92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长期以来,我们谈中国文化常常要把它同西方文化比较。若是把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参照系,那不仅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文化比较 文艺理论家 参照系 文化 选择 发展道路 不可能 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政府绩效审计环境比较 被引量:30
5
作者 陈全民 杨秋林 李建新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5,共3页
审计环境对审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文中,作者以比较研究为基本方法,从社会需求、经济制度、政治体制、法制环境、文化传统和技术基础等六个方面,以重点分析中西方政府绩效审计所面对的上述环境因素的差异为核心,对我国... 审计环境对审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文中,作者以比较研究为基本方法,从社会需求、经济制度、政治体制、法制环境、文化传统和技术基础等六个方面,以重点分析中西方政府绩效审计所面对的上述环境因素的差异为核心,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外部环境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作者得出结论:审计环境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异,我们不能全面、直接地吸收西方国家的绩效审计经验,而必须根据中国的特殊情况进行创新,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审计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环境 西方 政府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制度 社会需求 经济制度 政治体制 法制环境 技术基础 文化传统 环境因素 重点分析 外部环境 审计经验 西方国家 特殊情况 中国特色 决定性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形态与诗性话语:中国传统美学的两大知识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马睿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8-162,共5页
与西方美学相比较,中国传统美学没有形成一套学科性的知识体系,而是以一种宽泛的审美文化形态而存在;与之相应,它的表述方式也不同于西方美学使用的概念清晰、逻辑严密的理论话语,而是以诗性话语为主。文化形态与诗性话语作为中国传统... 与西方美学相比较,中国传统美学没有形成一套学科性的知识体系,而是以一种宽泛的审美文化形态而存在;与之相应,它的表述方式也不同于西方美学使用的概念清晰、逻辑严密的理论话语,而是以诗性话语为主。文化形态与诗性话语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两大特征,不仅具有突出的民族性,而且使审美认知与实际的艺术体验达到了高度吻合,对今天的文学艺术批评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 文化形态 诗性形态 经验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城市文化学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逸宁 刘士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65,共7页
作为城市科学的分支,城市文化学是适应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的产物,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也迫切需要理论指导。中国城市文化学理论的建构,首先应借鉴西方经验;西方的城市研究,尤其在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史学等方面均有丰富的理论成... 作为城市科学的分支,城市文化学是适应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的产物,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也迫切需要理论指导。中国城市文化学理论的建构,首先应借鉴西方经验;西方的城市研究,尤其在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史学等方面均有丰富的理论成果,以芒福德、列斐伏尔、索亚、雅各布斯等为代表的学者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角。其次,应总结中国经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学术界,从社会学、文学、历史学等多个角度开始了对中国城市的考察,在客观上为城市文化学奠定了基础。再次,中国城市文化学应有属于自身的理论框架。最后,城市文化理论还必须密切联系实际并用来指导实践,以体现其时代性和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文化 西方经验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是如何内在于“视觉文化研究”的?——读《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曾军 李缙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8-242,共5页
周宪主编的《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是一部具有鲜明的文化研究视角,立足于当代中国文化现实,有着自觉的理论立场和方法论意识的著作。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不满足于仅仅将“当代中国”作为“视觉文化研究”的对象或例证,既不简单运用... 周宪主编的《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是一部具有鲜明的文化研究视角,立足于当代中国文化现实,有着自觉的理论立场和方法论意识的著作。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不满足于仅仅将“当代中国”作为“视觉文化研究”的对象或例证,既不简单运用视觉文化的西方资源对当代中国现象的图解和阐释,也不试图构建一套普适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视觉文化研究理论。阐释“中国经验”、理解“中国体验”成为本书更为重要的问题意识、方法选择以及理论立场。因此,通过本书,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当代中国”是如何内在于“视觉文化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当代中国 视觉文化 方法论意识 文化现实 西方资源 中国经验 问题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哲学研究的中国视角
9
作者 宋宽锋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37,共4页
“中国视角”是中国学者研究西方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根源在于研究主体的生存经验和此时此地的生活世界是西方哲学研究的现实基础 ,只有立足这一现实基础对西方哲学进行“中国读解” ,才能使西方哲学与我们具有真正的意义关联。“中... “中国视角”是中国学者研究西方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根源在于研究主体的生存经验和此时此地的生活世界是西方哲学研究的现实基础 ,只有立足这一现实基础对西方哲学进行“中国读解” ,才能使西方哲学与我们具有真正的意义关联。“中国视角”并非是蕴含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文本之中的观点、思想和视角 ,而是当下的、属于我们的 ,是从我们的生存经验和此时此地的生活世界中生成的关切、视域和研究角度。从“中国视角”出发来研究西方哲学 ,就是以现实的问题的探究为线索 ,以此时此地的生活世界为旨归 ,来对西方哲学进行批判性的诠释和阐发。这种对西方哲学的“中国读解” ,既是克服失语症的途径 ,也是走向自主的哲学思考和理论创构的必要前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中国文化 生存经验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文化史研究本土化刍议
10
作者 李细珠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8,共6页
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本土化取向要求立足于中国本土 ,坚持中国本位 ,借鉴西方经验 ,探寻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内在脉络 ,建构中国自己的思想文化史解释系统 ,确立中国本土学术研究在国际汉学界的学术中心地位。
关键词 中国 西方经验 本土化 借鉴 国际 地位 坚持 文化发展 建构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跨世纪文化战略中的功能美学
11
作者 张政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5-40,共6页
不同文化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的悖反,消解文化的悖反则构成了文化发展的契机,而实现这种契机现实化的最佳途径就是建立具有自觉意识和可操作性的文化战略。建立跨世纪文化战略是处于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所面对的一项总体工程。美学是文化战... 不同文化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的悖反,消解文化的悖反则构成了文化发展的契机,而实现这种契机现实化的最佳途径就是建立具有自觉意识和可操作性的文化战略。建立跨世纪文化战略是处于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所面对的一项总体工程。美学是文化战略中不可缺少的子系统,它在文化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但当代中国美学受西方近代美学和苏俄美学影响较大,使其具有较强的形而上色彩,由此导致了审美功能的丧失。本文提出建构一种可操作性的功能美学,功能美学迥异于当代传统美学借助意识形态进行操作的特点,而直接切入形而下的现实生活进行操作,它以现实的审美、艺术活动为认知对象,和现实的审美、艺术活动构成一种对话关系。功能美学的功能之一是,关注日常生活;功能之二是,实现技术的艺术化与艺术的技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战略 功能美 中国传统美学 审美经验 艺术活动 亚艺术 美学影响 中国当代 西方近代美学 流行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经验教训与现实的精神文明建设
12
作者 曾红灵 《求实》 CSSCI 1998年第6期45-47,共3页
历史的经验教训与现实的精神文明建设曾红灵建国之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这近三十年的时间,虽然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这方面的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也确实不少。用历史的... 历史的经验教训与现实的精神文明建设曾红灵建国之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这近三十年的时间,虽然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这方面的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也确实不少。用历史的辩证的科学观点认真地总结这段时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马克思列宁主义 经验教训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精神 历史文化传统 物质文明建设 西方文化 指导思想 党的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异文化的接触──以明治时期的日本为舞台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弓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3-19,共7页
鲁迅与异文化的接触──以明治时期的日本为舞台[日]伊藤虎丸秦弓译引言──“心随东林忆华年”谈到鲁迅与日本友人的交往时,人们常常引用鲁迅作于1931年12月的《送增田涉君归国》一诗。诗中见得出当时五十岁的鲁迅,想到扶桑... 鲁迅与异文化的接触──以明治时期的日本为舞台[日]伊藤虎丸秦弓译引言──“心随东林忆华年”谈到鲁迅与日本友人的交往时,人们常常引用鲁迅作于1931年12月的《送增田涉君归国》一诗。诗中见得出当时五十岁的鲁迅,想到扶桑──日本的秋天景色,同时不禁怀恋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化 明治时期 日本文学 个人主义 知识分子 日本经验 西方近代文化 学术报告会 竹内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比较的目的在更深认识中国文化
14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19,共1页
王元化在《上海文化》(93年11月第1期)发表的《清园部学记》中说:研究中国文化,不可避免地需要以西学作为比较的参照系,但又不可以西学为主体,用中国文化去比附.六十年代初,我撰《文心雕龙创作论》时,虽对比附有戒心,但上述以西学为主... 王元化在《上海文化》(93年11月第1期)发表的《清园部学记》中说:研究中国文化,不可避免地需要以西学作为比较的参照系,但又不可以西学为主体,用中国文化去比附.六十年代初,我撰《文心雕龙创作论》时,虽对比附有戒心,但上述以西学为主体的影响仍然存在.这使我偏重于揭示《文心雕龙》中与西方美学相同或相似的原则,而放松了对其中不同于西方美学的独立特色方面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 中国文化 《文心雕龙》 西方美学 学为主体 参照系 创作论 相同或相似 中西文化 王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高职学生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15
作者 崔浩然 王迎春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94-95,共2页
香港高职学生管理的经验 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独具特色的东西方文化融合,使其教育教学发展别具一格,有颇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在高职教育方面,其学生管理经验颇具启示意义。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学生管理 管理经验 香港 西方文化 国际化大都市 文化融合 别具一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文化思想“时”、“位”合论
16
作者 刘慧晏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5期50-54,87,共6页
“时”与“位”,在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里,意蕴丰富,互相发明。本文略陈己见。一、时经验世界里的事物,从无机到有机,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有一个由生长而发展而持续而衰老两死亡的过程。但是,如果超越有限的时空,从宇宙整体着眼,循依能... “时”与“位”,在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里,意蕴丰富,互相发明。本文略陈己见。一、时经验世界里的事物,从无机到有机,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有一个由生长而发展而持续而衰老两死亡的过程。但是,如果超越有限的时空,从宇宙整体着眼,循依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思考,则世间的事物无所谓生,无所谓存,无所谓灭,一切都是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这种嬗变过程,如环圆转,纯粹绵延,永不间断,赓续无垠。西方哲学家柏格森称这纯粹的绵延为时间。但在中国文化思想传统里,舍弃开殊相的运动与变化,专对“时”作形而上思考的哲学家很少,更多的是依傍着现实的事物去谈论它。在古人看来,“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化思想 西方哲学 经验世界 宇宙整体 中国古代文化 人类社会 超越有限 思想传统 柏格森 自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类观点NO.76-90
17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27-29,共3页
无论东方文明、西方文明还是世界其他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都不断表明,即使一种文明在世界文明的行列中一个时期处于领先地位,对其他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切不可使这种地位和贡献成为包袱,从此孤芳自赏、固步自封,以... 无论东方文明、西方文明还是世界其他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都不断表明,即使一种文明在世界文明的行列中一个时期处于领先地位,对其他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切不可使这种地位和贡献成为包袱,从此孤芳自赏、固步自封,以为不需要向别的文明学习借鉴了;更不能以为自己的文明是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从而轻视、鄙薄甚至排斥、打击别的文明,这种认识和做法是自取衰败之道。人类文明发展需要相互不断交流、融合与超越。——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卢德之《论共享文明》代序,北京:东方出版社,2017年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东方文明 文明发展 世界文明 东方出版社 历史经验 西方文明 领先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新批判主义”
18
作者 詹艾斌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49,共6页
新批判主义是邓晓芒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新保守主义文化思潮而提出的一种思想主张,其宗旨被归结为对五四精神的继承和超越。论文从新批判主义对五四精神与鲁迅的解读、对中国现实问题从而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思考及其探寻与建... 新批判主义是邓晓芒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新保守主义文化思潮而提出的一种思想主张,其宗旨被归结为对五四精神的继承和超越。论文从新批判主义对五四精神与鲁迅的解读、对中国现实问题从而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思考及其探寻与建立独立个体人格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新批判主义以西方文化和经验为参照系的基本立场偏离了中国传统尤其是当下中国国情,这是一种不成熟的现代性态度,不能说它完全有利于当代中国文化全面而合理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判主义 反思 以西方文化和经验为参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近代教育史学科体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9
19
作者 田正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1-34,共4页
中国近代教育史是研究和总结中国近代教育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解放以来,我国教育史工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毋庸讳言,我们这门相对来说比较... 中国近代教育史是研究和总结中国近代教育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解放以来,我国教育史工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毋庸讳言,我们这门相对来说比较年轻的学科,也渐渐显露出'老化'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教育史 中国近代教育 新式教育 封建教育 京师同文馆 西方文化 历史经验教训 教育宗旨 新教育 思想宝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怎样才能成为美学
20
作者 张法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8-51,共4页
美学怎样才能成为美学张法美学的衰落萎败是从西方漫延到东方的一种当代流感,正象美学的繁盛从酉方灿烂到东方是历史的昨日辉煌。然而正是在这今昔的强烈反差中,暗隐着一条可以迫问兴衰原因的幽径,它弯弯曲曲地通向美学的真正圣殿,... 美学怎样才能成为美学张法美学的衰落萎败是从西方漫延到东方的一种当代流感,正象美学的繁盛从酉方灿烂到东方是历史的昨日辉煌。然而正是在这今昔的强烈反差中,暗隐着一条可以迫问兴衰原因的幽径,它弯弯曲曲地通向美学的真正圣殿,当然更主要的是要重新寻回美学之能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本质 西方美学史 审美现象 美学之为美学 审美态度 中国文化 审美经验 本质定义 西方文化 类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