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P-1调控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的免疫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红升 张庆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3-489,共7页
脓毒症晚期发生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而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是PICS的重要特征。T淋巴细胞的营养代谢状态严重影响其免疫功能。脓毒症时各种信号分子包括营养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脓毒症晚期发生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而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是PICS的重要特征。T淋巴细胞的营养代谢状态严重影响其免疫功能。脓毒症时各种信号分子包括营养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促进T淋巴细胞发生代谢重编程,从而改变其免疫表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肠促胰素,具有降糖、免疫抑制和抗炎的作用,脓毒症时其水平急剧升高,并与危重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GLP-1受体(GLP-1R)激动剂可阻断T淋巴细胞的糖酵解,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因此,脓毒症时内源性GLP-1水平升高可能代表机体能量代谢向有氧糖酵解转换,反映的是PICS的一种病理状态。本文阐述GLP-1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代谢重编程的调控作用,以为通过GLP-1R防治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提供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 脓毒症 免疫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过劳死模型的建立及其代谢-功能-形态学变化
2
作者 刘霞 李嘉敏 +2 位作者 郑永霞 肖旭东 于晓军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9-446,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过劳死的发生和死亡机制及其法医学鉴定。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45只(急性过劳死组、过劳存活组),建立负重力竭游泳合并睡眠剥夺的重度疲劳模型,记录行为、饮食、体质量、呼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观察生... 目的探讨急性过劳死的发生和死亡机制及其法医学鉴定。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45只(急性过劳死组、过劳存活组),建立负重力竭游泳合并睡眠剥夺的重度疲劳模型,记录行为、饮食、体质量、呼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观察生理功能。死后解剖取材,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GCMS检测血清、心肌、肝物质代谢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死亡率达33.3%。心肌中氨基丁酸、花生四烯酸含量降低;血清中尿素含量降低,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升高;肝组织中,组氨酸等氨基酸含量升高;血生化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升高,葡萄糖和尿酸降低;血清及心、肝组织等能量代谢通路扰动;3 d后实验组大鼠出现心电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急性过劳死组大鼠出现心室颤动和扑动;超声心动图示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下降;心肌颗粒性肿胀、肌质凝集,脑干暗神经元增多;血清尿素、蛋氨酸、苯丙氨酸差异代谢物变化的组合与过劳高度相关,确诊率达90.6%。结论急性过劳死可引发多器官代谢-功能-形态联动性变化,死亡机制可能为全身多器官功能失调,特别是中枢性衰竭和心脏性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过劳死 代谢-功能-形态联动 死亡机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基色氨酸及其代谢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3
作者 韩如意 张茜 +1 位作者 谷旭 蒋显仁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976-4986,共11页
饲料禁用抗生素以来,寻找有效的养殖方案是当前畜禽生产中的重要任务之一。5-羟基色氨酸及其代谢物5-羟色胺和褪黑素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炎、抗氧化、改善睡眠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畜禽生产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适当补充5-羟... 饲料禁用抗生素以来,寻找有效的养殖方案是当前畜禽生产中的重要任务之一。5-羟基色氨酸及其代谢物5-羟色胺和褪黑素等,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炎、抗氧化、改善睡眠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畜禽生产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适当补充5-羟基色氨酸可以提高畜禽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健康,同时通过促进褪黑素合成,优化繁殖性能和昼夜节律,从而提升畜禽的整体健康。本文就5-羟基色氨酸及其代谢物的合成分泌和代谢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5-羟基色氨酸及其代谢物的深入开发应用和促进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提供可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基色氨酸 代谢 生物学功能 畜禽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肾脏-代谢(CKM)综合征诊断技术与风险预测
4
作者 侯淞 张林杉 +7 位作者 洪秀琴 张弛 刘瑛 张彩丽 朱艳 林海军 张甫 杨宇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585-2601,共17页
心血管疾病(CVD)、慢性肾病(CKD)和代谢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疾病,三者密切相关且常常合并存在,大大增加了疾病的管理难度。为此,2023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心血管-肾脏-代谢(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CKM)... 心血管疾病(CVD)、慢性肾病(CKD)和代谢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疾病,三者密切相关且常常合并存在,大大增加了疾病的管理难度。为此,2023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心血管-肾脏-代谢(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CKM)综合征”这一新型疾病概念,引发全球对于心肾共治及代谢性疾病防治的广泛关注。本综述的核心观点是,应对CKM综合征需要构建一个整合生物学、技术与社会因素的多维度诊断与风险预测新范式。本文首先阐明CKM的核心病理机制,即由脂肪组织功能失调驱动的、以炎症和氧化应激为核心的“代谢毒性环境”,是连接各器官损伤的共同通路。高危人群不仅表现出传统生物学特征,其风险更被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DoH)显著放大(风险可升高1.18~3.50倍),凸显了公平性在筛查中的重要性。在诊断技术层面,本文系统梳理了从传统到前沿的技术进展:生物标志物(如NT-proBNP、UACR、SII、Klotho蛋白)的联合应用,实现了从单一指标向多器官损伤综合评估的转变;无创监测技术(如多波长光电容积描记术(PPG)、心阻抗图(ICG))为动态捕捉亚临床阶段的微循环与血流动力学异常提供了关键窗口;而人工智能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分析(AI-QCT)等影像学技术,通过将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从0.637提升至0.688,展现了精准识别早期结构与功能病变的巨大潜力。在风险预测层面,本综述探讨了从传统工具到人工智能模型的演进:新型PREVENT方程通过整合肾功能指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可将CKD检出率提高20%~30%,实现了对亚临床器官损伤的更精准识别;而基于机器学习的动态模型则代表了未来方向,例如XGBoost算法对365 d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AUC可达0.82,深度学习模型(KFDeep)对肾衰竭风险的预测AUC更高达0.946,彰显了AI在处理多模态数据与实现个体化、动态预测方面的显著优势。本文最后展望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多模态数据深度融合、AI驱动的新型标志物开发、SDoH精细化干预及跨学科协作,共同构建一个高效、精准且公平的CKM筛查与干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 生物标志物 无创监测技术 影像与功能评估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脑结构-功能耦合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周宇 王海宝 +5 位作者 齐向明 李大山 方杰 邹帆 汪海龙 郭玲玲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79,共6页
目的首次结合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方法与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技术,系统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脑结构-功能耦合特征及其... 目的首次结合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方法与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技术,系统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脑结构-功能耦合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机制。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57名ESRD患者及45名健康对照者,两组均接受头颅3D-T1结构像、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扫描及认知功能评估测试[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连线试验A(Trail Making Test A,TMT-A)]。获取两组f ALFF及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图,计算每个体素的f ALFF与GMV的比值得到结构-功能耦合(f ALFF/GMV)图,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将具有差异脑区的f ALFF/GMV值与认知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ESRD患者双侧海马、豆状壳核、颞中回、小脑Cere8区及右侧杏仁核、嗅皮质、海马旁回、左侧豆状苍白球、梭状回、小脑Cere7b区f ALFF/GMV值增加,双侧内侧额上回、顶下小叶f ALFF/GMV值降低(P<0.001,FDR校正)。左侧豆状壳核、左侧豆状苍白球与MMSE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左侧豆状壳核与Mo CA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双侧内侧额上回与TMT-A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FDR校正)。结论ESRD患者在默认网络、执行控制网络多个相关脑区表现出显著的结构-功能失耦合现象,且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结构-功能耦合 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添加5-氨基乙酰丙酸对肉鸡生长性能、血常规指标、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将 刘娇 +2 位作者 顾红霞 刘金梅 刘国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23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5-氨基乙酰丙酸(5-ALA)对肉鸡生长性能、血常规指标、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3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饲喂5-ALA添加水平为0(对照)、15、30、45...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5-氨基乙酰丙酸(5-ALA)对肉鸡生长性能、血常规指标、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3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饲喂5-ALA添加水平为0(对照)、15、30、45和60 mg/kg的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ALA对肉鸡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60 mg/kg的5-ALA能显著降低肉鸡料重比(F/G)(P<0.05);且随饲粮中5-ALA添加水平的增加,F/G呈线性降低趋势(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45和60 mg/kg的5-ALA能显著提高21日龄肉鸡血液中血红蛋白(HGB)含量;随饲粮中5-ALA添加水平的增加,21和42日龄肉鸡血液中HGB含量和红细胞数(RBC)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5 mg/kg 5-ALA显著提高了21日龄时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45和60 mg/kg 5-ALA显著提高了21日龄时肉鸡血清中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P<0.05);且21日龄肉鸡血清中C3和C4含量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和45 mg/kg 5-ALA显著提高了42日龄时肉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IgM和IgG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5-ALA显著提高了21日龄时肉鸡血清中干扰素-γ(INF-γ)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ALA显著提高了21日龄肉鸡肝脏鸡源Cathelicidins抗菌肽1(CATH1)、鸡源Cathelicidins抗菌肽2(CATH2)、鸡源Cathelicidins抗菌肽3(CATH3)、禽β-防御素1(AvBD1)、禽β-防御素4(AvBD4)和禽β-防御素7(AvBD7)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和60 mg/kg 5-ALA显著提高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V/C)(P<0.05);且随饲粮中5-ALA添加水平的增加,42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5-ALA能促进肉鸡HGB的形成,提高肉鸡的免疫功能,改善肠道形态结构。在本试验条件下,肉鸡饲粮中5-ALA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5~6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肉鸡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肠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ipoRon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和重塑巨噬细胞表型改善肝纤维化的功能研究
7
作者 王海昆 姚萍 +1 位作者 杨涛 席利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663,共8页
目的探究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治疗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AdipoRon组、高剂量AdipoRon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_(4)溶液诱导小鼠肝纤维化。低/高... 目的探究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治疗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AdipoRon组、高剂量AdipoRon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_(4)溶液诱导小鼠肝纤维化。低/高剂量AdipoRon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100 mg/kg、200 mg/kg AdipoRon灌胃。生化法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HE染色、Masson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胶原蛋白I(Collagen 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的表达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脂滴沉积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肝内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标记的M1型巨噬细胞所占百分比(%)。RT-qPCR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n)、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脂质分解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α(Cpt1α)的表达,以及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精氨酸酶1(Arg1)、巨噬细胞选择性活化标志物(Ym-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AdipoRon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活力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结构受损、肝细胞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均得到改善,胶原纤维沉积也明显减少;肝组织中Collagen I、α-SMA和TIMP-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MMP-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肝内脂滴沉积明显减少;Fasn、Scd1、Cd3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Pparα和Cpt1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CD68+iNOS+标记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IL-6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Arg1和Ym-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此外,高剂量AdipoRon组对各指标的改善效果要优于低剂量AdipoRon组(P<0.05)。结论AdipoRon具有改善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的脂质代谢紊乱,抑制肝内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从而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 肝脏功能 脂质代谢 巨噬细胞极化 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蛋鸡生产性能、钙磷代谢及肠道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连彬 陈秀丽 +2 位作者 岳洪源 高玉鹏 武书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3-1600,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植酸酶添加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钙磷代谢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600只产蛋率和体重相近、健康的24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正对照组(PC组)饲喂总磷为0.60%(...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植酸酶添加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钙磷代谢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600只产蛋率和体重相近、健康的24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正对照组(PC组)饲喂总磷为0.60%(有效磷为0.36%)的正常基础饲粮;负对照组(NC组)饲喂总磷为0.40%(有效磷为0.16%)的低磷的基础饲粮;其余3个试验组(P125、P250和P500组)在NC组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25、250和500 U/kg的植酸酶。试验期为24周。结果表明:1)与NC组比较,P250和P500组产蛋率、平均蛋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但P250、P500和P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料蛋比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降低的趋势,对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2)与NC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血浆钙和胫骨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P250和P500组血浆磷、胫骨灰分和磷含量及磷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但P250、P500和P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与NC组相比,P250和P500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低磷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植酸酶能够改善蛋鸡生产性能、钙磷代谢及肠道的发育;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250 U/kg的植酸酶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粕型饲粮 植酸酶 生产性能 钙磷代谢 肠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春散Ⅱ号、凉血解毒方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重度烧伤患者血清促炎因子TNF-α、CRP、IL-6、蛋白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晖 冯传杰 +2 位作者 张宏峰 赵婉 刘运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36,共4页
目的分析复春散Ⅱ号、凉血解毒方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重度烧伤(SDB)患者血清促炎因子TNF-α、CRP、IL-6、蛋白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SDB患者1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RTNM)将其分成A、B组,各65例... 目的分析复春散Ⅱ号、凉血解毒方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重度烧伤(SDB)患者血清促炎因子TNF-α、CRP、IL-6、蛋白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SDB患者1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RTNM)将其分成A、B组,各65例、64例,其中A组单纯予以复春散Ⅱ号、凉血解毒方治疗,B组则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将两组各项数据纳入SPSS 21.0软件处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促炎因子TNF-α、CRP、IL-6表达及蛋白质代谢及免疫功能。结果1)A、B组治疗前的血清TNF-α、IL-6、CRP表达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B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CRP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2)A、B组治疗前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B组治疗后以上几项指标均高于A组(P<0.05)。3)A、B组治疗前氮平衡、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高于A组(P<0.05)。4)经ROC曲线分析发现,TNF-α、IL-6、CRP、蛋白质代谢及免疫功能在SDB患者的创面愈合中均有较好的临床评估价值。结论在SDB患者临床治疗中科学、合理的予以复春散Ⅱ号、凉血解毒方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能显著降低重度烧伤患者机体炎症介质的水平,改善蛋白质代谢和免疫功能。可选择性地将以上几项指标视作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的评价标准之一,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春散Ⅱ号 凉血解毒方 重组人生长激素 重度烧伤 肿瘤坏死因子 C反应蛋白 细胞白介素-6 蛋白质代谢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情和非发情期雄性双峰驼尿液差异代谢物及其功能预测
10
作者 袁宝 张博皓 +4 位作者 李建富 陈文丽 张勇 赵兴绪 张全伟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8,共10页
为探究发情期雄性双峰驼(Camelus ferus)尿液的代谢差异,以期为双峰驼繁殖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发情期(Breeding season,BS)(n=6)和非发情期(Non‑breeding season,NBS)(n=6)雄性双峰驼尿液,利用气相/液相色谱-质谱(Gas/Liqu... 为探究发情期雄性双峰驼(Camelus ferus)尿液的代谢差异,以期为双峰驼繁殖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发情期(Breeding season,BS)(n=6)和非发情期(Non‑breeding season,NBS)(n=6)雄性双峰驼尿液,利用气相/液相色谱-质谱(Gas/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LC‑MS)技术,筛选尿液中差异表达代谢物(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etabolites,DEMs);基于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HMDB)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鉴定尿液中影响双峰驼季节性发情的关键功效物质及其通路。结果显示,GC‑MS鉴定代谢物468个,LC‑MS鉴定代谢物6193个。以NBS为对照,BS组GC/LC‑MS分别鉴定到205个和601个DEMs(P<0.05),主要为苯及其取代衍生物、脂肪酰、吲哚及其衍生物和有机氮化合物等。GC/LC‑MS KEGG富集分析鉴定获得12条相同通路,GC/LC‑MS维恩鉴定获得L−组氨酸、5'−甲硫基腺苷、3−甲基组氨酸、L−蛋氨酸和三醋精5种共有DEMs。结果表明,L−组氨酸和L−蛋氨酸可通过氨基酸−tRNA的生物合成和组氨酸代谢通路,影响精子发生和生殖健康,从而进一步影响雄性双峰驼发情。此外,基于L−组氨酸和L−蛋氨酸在雌性动物中的作用,推测这两种DEMs可能作为信息素影响雌性双峰驼的性激素合成,进而诱导母驼发情。KEGG富集分析表明,雄性双峰驼发情还与TCA循环、精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GABA能信号传导及丙酮酸代谢调控的精子活力和生殖健康有关。上述结果为深入解析双峰驼繁殖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季节性发情 尿液 气相/液相色谱-质谱 差异代谢 功能预测 信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L-35、BMP-2的影响
11
作者 王惠 武平 +4 位作者 唐洁 陶偲钰 汪雪 杨宜 李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3-1259,共7页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白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β-连环蛋白(β-catenin)、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探...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白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β-连环蛋白(β-catenin)、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探讨艾灸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起到骨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72例RA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和艾灸足三里、肾俞、阿是穴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5周。比较两组RA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相关评分、常规临床检验指标以及血清中IL-35、β-catenin、BMP-2、IL-1β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DAS28评分、晨僵评分和血清中BMP-2、β-catenin、IL-1β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IL-35含量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VAS评分、DAS28评分、晨僵评分和血清中BMP-2、β-catenin、IL-1β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血清IL-35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晨僵评分、关节肿胀数的改善值与血清中BMP-2改善值成正相关(P<0.01,P<0.05,r>0);治疗组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β-catenin的改善值与晨僵评分改善值成正相关(P<0.05,r>0);治疗组血清中IL-35的改善值与DAS28评分改善值成负相关(P<0.05,r<0)。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艾灸可能通过抑制RA患者血清中IL-35、IL-1β的水平,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β-catenin及BMP-2水平,降低RA炎症反应,调节骨代谢,达到骨保护的目的,从而预防和延缓RA患者的骨关节致畸或致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艾灸 形态发生蛋白-2 Interleukin-35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γ-亚麻酸代谢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焰 肖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8-512,共5页
本文综述γ-亚麻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途径中△6-脂肪酸脱氢酶相关研究的进展,并提出可采用代谢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γ-亚麻酸做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观点。
关键词 r-亚麻酸(GLA) 生理功能 △^6-脂肪酸脱氢酶 r-亚麻酸 代谢 代谢途径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魁蜜79-5结实期形态变化与营养代谢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世芳 吴家森 +2 位作者 郑炳松 童祝平 徐俊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55-261,共7页
猕猴桃魁蜜79-5于5月中旬坐果,10月上旬采收。其中果实膨大期为50~55d,迅速膨大期约为35d。白色的果心,黑色的种皮,淡茶栗色的外果皮和淡黄棕色茸毛可作为确定采收期的形态指标。种子成熟半月后是最佳采收期。此时... 猕猴桃魁蜜79-5于5月中旬坐果,10月上旬采收。其中果实膨大期为50~55d,迅速膨大期约为35d。白色的果心,黑色的种皮,淡茶栗色的外果皮和淡黄棕色茸毛可作为确定采收期的形态指标。种子成熟半月后是最佳采收期。此时果体密度稳定,果体体积、质量达最大值,可溶性糖1.1950g·kg-1,还原糖3.4345g·kg-1,也是结实期内最大值,蛋白质生成量达6.5%,是第2次峰值,维生素C虽降至532.0mg·kg-1,但有机酸总量也降至较低值1.05%。文中还讨论了果体形态、营养生理代谢、果体生长量、密度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实形态 营养 代谢 收获 魁蜜7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nammox快速启动过程中氮代谢功能基因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宁 何阳 +5 位作者 王德朋 杨庆 邱晨晨 罗琦 黄开龙 张徐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64,共8页
为探究PD-Anammox耦合工艺快速启动过程中基质波动对微生物菌群结构及氮代谢功能基因的响应机制,通过改变进水的基质比例,联合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分析技术,深度解析耦合工艺的脱氮效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氮代谢功能基因的变化规律... 为探究PD-Anammox耦合工艺快速启动过程中基质波动对微生物菌群结构及氮代谢功能基因的响应机制,通过改变进水的基质比例,联合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分析技术,深度解析耦合工艺的脱氮效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氮代谢功能基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D-Anammox工艺的总氮去除率在进水氮源基质改变初期大幅下降,长期运行后其贡献率高达97.1%。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与进水中硝酸盐氮的含量呈正相关,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与碳源浓度呈负相关。氮源瞬时冲击时,厌氧氨氧化功能基因hdh/hzo和hzsA/B/C、硝酸盐还原基因napA/B/C和nar B/C、亚硝酸盐还原基因nirS等表达量均显著下降,1 d后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功能基因表达量显著回升。长期运行后,PD-Anammox耦合系统恢复脱氮效能,与冲击前的系统相比,hdh/hzo和hzsA/B/C基因表达量降低,而nos Z基因表达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 基质波动 快速启动 代谢功能基因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立骨化醇对肾性骨病大鼠骨代谢及TGF-β/BMP-7/Smad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路琪 马学涛 李菲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6-1421,共6页
目的:探讨帕立骨化醇对肾性骨病(ROD)大鼠骨代谢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帕立骨化醇低剂量(0.2μg/kg)组、帕立骨化醇中剂量(0.4μg/kg)组、... 目的:探讨帕立骨化醇对肾性骨病(ROD)大鼠骨代谢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帕立骨化醇低剂量(0.2μg/kg)组、帕立骨化醇中剂量(0.4μg/kg)组、帕立骨化醇高剂量(0.8μg/kg)组、骨化三醇(10μg/kg)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大鼠用含有腺嘌呤的饲料喂养,诱导建立ROD模型。分组进行药物治疗后,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与血肌酐(Scr)水平、血钙与血磷水平、股骨骨密度(BMD)、股骨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弹性模量与屈服载荷、血清炎症因子IL-6、IL-17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TGF-β/BMP-7/Smad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再次取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帕立骨化醇(0.8μg/kg)组、TGF-β抑制(LY2157299,150 mg/kg)组、帕立骨化醇(0.8μg/kg)+TGF-β抑制(LY2157299,150 mg/kg)组,每组15只,同样方法建立ROD模型。分组以药物治疗后,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与股骨生物力学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钙水平、BMD、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载荷、骨组织TGF-β/BMP-7/Smad通路蛋白TGF-β及BMP-7表达、p-Smad3/Smad3显著降低(P<0.05),BUN与Scr水平、血磷水平、血清IL-6与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帕立骨化醇低、中、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大鼠血钙水平、BMD、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载荷、骨组织TGF-β/BMP-7/Smad通路蛋白TGF-β及BMP-7表达、p-Smad3/Smad3均升高,BUN与Scr水平、血磷水平、血清IL-6与IL-17水平均降低,且帕立骨化醇各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P<0.05),帕立骨化醇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比较,大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帕立骨化醇+TGF-β抑制组比较,帕立骨化醇组大鼠肾功能指标BUN、Scr与血磷水平降低(P<0.05),血钙水平、BMD、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载荷升高(P<0.05);TGF-β抑制组大鼠肾功能指标BUN、Scr与血磷水平升高(P<0.05),血钙水平、BMD、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载荷降低(P<0.05)。结论:帕立骨化醇可通过激活TGF-β/BMP-7/Smad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ROD大鼠肾功能及骨代谢异常,降低血磷水平,提高血钙水平及骨密度,修复骨生物力学,改善骨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立骨化醇 肾性骨病 代谢 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7/Smad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酮戊二酸的代谢机理、营养生理功能及其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硕 邹田德 +1 位作者 王自蕊 游金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3-932,共10页
α-酮戊二酸(alpha-ketoglutarate,AKG)是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前体物质,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 cycle)的重要中间物质,可作为谷氨酰胺最佳替代物。近年来,AKG因其良好的稳定性和独特的营养生理功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 α-酮戊二酸(alpha-ketoglutarate,AKG)是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前体物质,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 cycle)的重要中间物质,可作为谷氨酰胺最佳替代物。近年来,AKG因其良好的稳定性和独特的营养生理功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作为新型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动物生产,对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AKG的代谢机理、营养生理功能及其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AKG在养殖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酮戊二酸 代谢机理 营养学功能 动物生产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的吸收、代谢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睿智 贺宇佳 +1 位作者 何子煜 伍树松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52-2062,共11页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是自然界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花青素,因其强抗氧化、抗炎等生理功能而具有潜在促生长、抗腹泻等作用,但其在体内可被迅速代谢,进入血液循环的大部分为其代谢产物。因此,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的生理功能在很大程度上...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是自然界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花青素,因其强抗氧化、抗炎等生理功能而具有潜在促生长、抗腹泻等作用,但其在体内可被迅速代谢,进入血液循环的大部分为其代谢产物。因此,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的生理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其代谢产物的生理活性。本文就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在体内的吸收率、吸收部位、主要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的生理功能进行综述,为其在新型无抗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 代谢 代谢产物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亚麻酸及其生理生化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8
作者 周同永 任飞 +4 位作者 邓黎 皮立 韩发 席梅 任利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8,共6页
γ-亚麻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多年研究表明:γ-亚麻酸存在于多种草本植物、藻类和低等真菌中,可通过多种生物学机制发挥降血脂、杀菌、抗炎、抗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功能。综述了γ-亚麻酸... γ-亚麻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多年研究表明:γ-亚麻酸存在于多种草本植物、藻类和低等真菌中,可通过多种生物学机制发挥降血脂、杀菌、抗炎、抗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功能。综述了γ-亚麻酸生物资源、代谢、生理生化功能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亚麻酸 生物资源 代谢 生理生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谷甾醇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9
作者 陈跃平 谢婷 +1 位作者 张昊 周岩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21-2731,共11页
β-谷甾醇属于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种化学结构与哺乳动物胆固醇类似的植物类固醇,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以谷物和油料作物中的含量为高。β-谷甾醇具有降胆固醇、降血糖、抗氧化、抗炎、抑菌和类激素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已成为生命科学... β-谷甾醇属于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种化学结构与哺乳动物胆固醇类似的植物类固醇,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以谷物和油料作物中的含量为高。β-谷甾醇具有降胆固醇、降血糖、抗氧化、抗炎、抑菌和类激素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已成为生命科学各领域特别是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β-谷甾醇的来源、理化特性、吸收代谢、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β-谷甾醇在动物营养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谷甾醇 理化特性 吸收代谢 生理功能 动物生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功能-结构模型GreenLab-Tobacco的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照丽 孙艳 +4 位作者 吴茜 惠放 郭焱 杨宇虹 马韫韬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9,共8页
为定量研究烟草生长和形态结构特点,构建准确描述烟株生长的功能-结构模型。基于烟株拓扑结构进行了田间原位动态观测和器官尺度生物量的破坏性测定,连续两年定量分析了不同烟草品种田间烟株的生长发育差异;基于源-库关系建立了烟草功能... 为定量研究烟草生长和形态结构特点,构建准确描述烟株生长的功能-结构模型。基于烟株拓扑结构进行了田间原位动态观测和器官尺度生物量的破坏性测定,连续两年定量分析了不同烟草品种田间烟株的生长发育差异;基于源-库关系建立了烟草功能-结构模型Green Lab-Tobacco,并对模型进行了初步校验。结果显示:光合生产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值在41.02~125.32 g·m^(-2)之间;分配到单个器官的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RMSE值在0.31~9.06 g·m^(-2),符合指数d值均在0.63以上,R^2均在0.68以上。该基于源-库关系的烟草功能-结构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可用于定量分析不同品种的烟草生长发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形态结构 生物量 源/库关系 功能-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