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地贪夜蛾解毒代谢酶对阿魏酸的解毒功能研究
1
作者 史智英 贺华良 +3 位作者 王建田 陈杰 林宇峰 李有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8,共7页
用1、5、10 mg/g阿魏酸添饲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观察记录幼虫生活历期,测量幼虫体长、虫体质量,统计化蛹率和羽化率。采用转录组测序结合RNA干扰探究草地贪夜蛾解毒代谢酶对阿魏酸的解毒功能。结果表明:与添饲丙酮和清水对照相比,10mg/... 用1、5、10 mg/g阿魏酸添饲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观察记录幼虫生活历期,测量幼虫体长、虫体质量,统计化蛹率和羽化率。采用转录组测序结合RNA干扰探究草地贪夜蛾解毒代谢酶对阿魏酸的解毒功能。结果表明:与添饲丙酮和清水对照相比,10mg/g阿魏酸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延长了1.6倍;蛹质量仅为对照的34%;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降低了80.4%和77.7%;阿魏酸处理激活草地贪夜蛾多个解毒代谢酶基因表达,沉默解毒酶基因细胞色素氧化还原酶基因SfCYP6B6、甘肽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SfUGT2B15)可显著增强阿魏酸对草地贪夜蛾的致死效果;与添饲丙酮对照相比,阿魏酸对沉默SfCYP6B6和SfUGT2B15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72 h致死率分别提高了36.7%和5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草地贪夜蛾 解毒机制 转录组 解毒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对氯氟氰菊酯不同抗性水平与解毒代谢酶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肖鹏 贺金 +2 位作者 刘永杰 邱秀翠 焦艳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97-1102,共6页
为探讨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对氯氟氰菊酯抗性水平与解毒代谢酶之间的关系,以泰安郊区对氯氟氰菊酯抗性为543.7倍的斜纹夜蛾田间种群为材料,研究了药剂汰选与否的抗性动态及不同抗性水平的解毒代谢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为探讨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对氯氟氰菊酯抗性水平与解毒代谢酶之间的关系,以泰安郊区对氯氟氰菊酯抗性为543.7倍的斜纹夜蛾田间种群为材料,研究了药剂汰选与否的抗性动态及不同抗性水平的解毒代谢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室内继代饲养至第30代,不接触任何药剂的抗性下降至102.3倍,用氯氟氰菊酯汰选28代后,抗性上升到3049.3倍,而在药剂汰选至第14代,抗性已至2593.8倍时,停止用氯氟氰菊酯汰选,到第30代的抗性又降至786.3倍。表明斜纹夜蛾抗氯氟氰菊酯田间种群,在无药剂选择压力时抗性水平会显著下降,继续给予药剂汰选会使抗性水平显著上升。检测斜纹夜蛾田间种群5龄幼虫中肠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发现与敏感种群有显著性差异,而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与敏感种群的差异不明显;给予氯氟氰菊酯药剂汰选,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3种酶的活性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停止用氯氟氰菊酯汰选后,3种酶的活性又呈显著下降趋势;不接触任何药剂,随着饲养世代数的增加,其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也呈下降趋势。结果提示斜纹夜蛾幼虫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的提高是斜纹夜蛾对氯氟氰菊酯抗性上升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氯氟氰菊酯 抗药性 抗性选育 解毒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B[α]P复合污染对菲律宾蛤仔急性毒性和解毒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琳 潘鲁青 +1 位作者 许超群 刘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4,共8页
文章研究了Cd2+-B[α]P复合污染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和鳃丝、消化盲囊解毒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对菲律宾蛤仔48、72、96h LC50分别为50.41、24.12、14.68 mg/L,Cd2+-B[α]P对菲律宾蛤仔的联合急性毒性48—96h表现为协同... 文章研究了Cd2+-B[α]P复合污染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和鳃丝、消化盲囊解毒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对菲律宾蛤仔48、72、96h LC50分别为50.41、24.12、14.68 mg/L,Cd2+-B[α]P对菲律宾蛤仔的联合急性毒性48—96h表现为协同作用。Cd2+、B[α]P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菲律宾蛤仔鳃丝、消化盲囊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单一染毒组组织GSH含量在12d内呈峰值变化,分别于1d、3d达到最大值,12d后保持稳定,表现为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或被诱导;复合污染处理组组织GSH含量除Cd2++B[α]P(15μg/L+0.01μg/L)处理组在3d内呈峰值变化外,其他处理组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均于12d后稳定,被显著抑制。各染毒处理组组织GST、SOD活力在12d内呈峰值变化,分别于1d、3d达到最大值,12d后各处理组GST、SOD活力趋于稳定,GST活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SOD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由此可见,菲律宾蛤仔在Cd2+-B[α]P复合胁迫下急性毒性效应明显,组织解毒代谢酶活力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性,鳃丝、消化盲囊GSH含量和SOD活力可作为菲律宾蛤仔Cd2+-B[α]P复合污染评价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B[α]P 复合污染 菲律宾蛤仔 急性毒性 解毒代谢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中药提取物对二斑叶螨的生物活性及其对主要解毒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宋珊珊 王辉 +1 位作者 王章训 王新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86,共8页
用3种不同有机溶剂对蛇床子Cnidium monnieri、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百部Stemona japonica、半夏Pinellia ternata、紫丁香Syringa oblate进行了提取,获得15种植物粗提物,并采用玻片浸渍法对二斑叶螨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 用3种不同有机溶剂对蛇床子Cnidium monnieri、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百部Stemona japonica、半夏Pinellia ternata、紫丁香Syringa oblate进行了提取,获得15种植物粗提物,并采用玻片浸渍法对二斑叶螨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当各粗提物浓度为5.00mg/mL时,蛇床子丙酮提取物A-SCZ和蛇床子氯仿提取物C-SCZ在处理24h后,二斑叶螨的校正死亡率为100%,具较好的杀螨活性。室内毒力试验表明,A-SCZ、C-SCZ、百部乙醇提取物E-BB、白头翁乙醇提取物E-BTW、白头翁氯仿提取物C-BTW对二斑叶螨的LC50分别为2.68、1.68、4.14、11.91、5.93mg/mL。测定施药后4h和24h二斑叶螨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多功能氧化酶(MFOs)等解毒代谢酶的活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白头翁、紫丁香、蛇床子的活性成分主要抑制二斑叶螨体内AchE、GSTs、ACP和CarE而发挥杀螨作用,而百部粗提物主要抑制的是害螨体内GSTs和MFO。A-SCZ、C-SCZ提取率达19.83%和21.62%,表明这两种中药提取物有较高的提取率和杀螨活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 二斑叶螨 蛇床子 白头翁 百部 半夏 紫丁香 生物活性 解毒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对斑马鱼体内解毒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燕宁 张兰 +3 位作者 毛连纲 冯磊 李哲 蒋红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7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多效唑对水生生物在组织水平的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制。[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多效唑不同浓度暴露下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体内2种解毒代谢酶和2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雄性斑马鱼比雌性更容易受到多效唑... [目的]探讨多效唑对水生生物在组织水平的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制。[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多效唑不同浓度暴露下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体内2种解毒代谢酶和2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雄性斑马鱼比雌性更容易受到多效唑的胁迫,各种酶在斑马鱼体内的变化规律不同。多效唑对雄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现为激活-抑制-恢复,对雌鱼SOD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但影响不显著;对雌鱼过氧化物酶(POD)表现为抑制,对雄鱼POD的抑制在后期才有所表现;对雌鱼羧酸酯酶(Car E)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激活,后期恢复,对雄鱼Car E整体表现为激活;而对雄鱼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则表现为高浓度中后期产生抑制,对雌鱼GST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或激活效应。[结论]雄鱼体内Car E的活性在多效唑较低浓度下最先做出应激反应,可作为污染物早期预警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斑马鱼 解毒代谢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解毒代谢酶基因的特异性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妮娜 张友军 +3 位作者 杨鑫 黄大野 龙同 万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66-1173,共8页
【目的】基于烟粉虱Bemisia tabaci转录组数据,系统分析了烟粉虱解毒代谢酶基因在噻虫嗪抗性品系中的表达模式,探讨了这些基因在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差异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分别收集室内长期饲养的烟粉虱噻虫嗪抗性和敏感品系的... 【目的】基于烟粉虱Bemisia tabaci转录组数据,系统分析了烟粉虱解毒代谢酶基因在噻虫嗪抗性品系中的表达模式,探讨了这些基因在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差异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分别收集室内长期饲养的烟粉虱噻虫嗪抗性和敏感品系的卵、4龄若虫和刚羽化1 d的雌成虫,在烟粉虱转录组数据库中挑选8 394条解毒代谢相关基因设计探针,通过探针杂交,得到烟粉虱噻虫嗪抗性品系表达谱芯片,比较了这些基因在抗性烟粉虱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并随机挑选了9个基因,在抗感品系间3个不同发育阶段进行了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在抗性烟粉虱的卵和4龄若虫发育阶段,共有3 42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89个是编码3类解毒代谢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细胞色素P450多功能氧化酶)的基因;有14个基因在4龄若虫发育阶段过量表达,其中10个为P450基因,4个为GST家族基因。在抗性烟粉虱的4龄若虫和雌成虫发育阶段,总共有1 273个差异表达基因,193个为3类解毒代谢酶家族的基因,其中有9个P450家族基因在雌成虫期的表达量超过4龄若虫期的10倍。此外,表达谱芯片分析还筛选到了一些候选抗性基因。qRT-PCR验证显示在这些候选基因中,与敏感品系相比,9个基因在抗性烟粉虱的3个不同发育阶段表达上调,其中GST基因家族的p_06027和P450基因p_06013在抗性品系的卵和4龄若虫中过量表达;p_05885和p_07806和编码CYP6家族蛋白的p_00988在抗性品系的4龄若虫期的表达量上调;p_05916和p_00478在抗性品系卵和4龄若虫期表达量很低,而在成虫期过量表达;而p_00059和p_00428在抗性品系雌成虫发育阶段表达量显著上调,其中编码CYP4C1的p_00059的差异表达倍数在雌成虫期约为15.15倍。【结论】表达谱芯片分析结果提示,CYP6和CYP4C1基因的过量表达可能会是烟粉虱抗性产生的机制之一。解毒代谢酶基因在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异性表达,可能与其在抵御杀虫剂胁迫时体内能量的分布及有效利用率有关,也可能是害虫在环境选择压下的一种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抗性 噻虫嗪 解毒代谢 表达谱芯片 发育阶段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cry1 Ab玉米花粉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及体内三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永军 孙毅 +3 位作者 袁海滨 吴孔明 彭于发 郭予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8-902,共5页
用转Bt-cry1 Ab基因玉米花粉饲喂异色瓢虫,初步研究了转基因玉米花粉对瓢虫的影响。结果显示,异色瓢虫取食混有适量蚜虫的转Bt-cry1 Ab基因玉米花粉时与取食混有适量蚜虫的非转基因亲本玉米花粉时相比,各虫态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差异;取食... 用转Bt-cry1 Ab基因玉米花粉饲喂异色瓢虫,初步研究了转基因玉米花粉对瓢虫的影响。结果显示,异色瓢虫取食混有适量蚜虫的转Bt-cry1 Ab基因玉米花粉时与取食混有适量蚜虫的非转基因亲本玉米花粉时相比,各虫态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差异;取食转Bt-cry1 Ab基因玉米花粉对异色瓢虫的体重增加无明显影响。多数龄期内取食转基因玉米花粉的异色瓢虫体内的α-乙酸萘酯酶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以及谷光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在取食转Bt-cry1Ab基因玉米花粉的瓢虫体内未检测到Bt杀虫蛋白。转Bt-cry1Ab玉米花粉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没有显著负面影响,初步证明Bt玉米MON810花粉对异色瓢虫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cry1Ab基因玉米 花粉 异色瓢虫 生长发育 代谢解毒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顾艳斐 赖百塘 张树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49-151,共3页
关键词 肺癌 肺瘤易感性 代谢基因多态性 代谢活化 代谢解毒酶 烟草致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斜纹夜蛾解毒酶系活性与生长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梁炜博 向兴 +2 位作者 王学贵 杨群芳 罗家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87-1197,共11页
【目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因药物、外界环境等选择压力的不同,造成其生长发育有所差异。噻虫啉是第二代氯代烟碱类杀虫剂,对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有很强的激动作用。本实验旨在探讨噻虫啉对... 【目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因药物、外界环境等选择压力的不同,造成其生长发育有所差异。噻虫啉是第二代氯代烟碱类杀虫剂,对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有很强的激动作用。本实验旨在探讨噻虫啉对斜纹夜蛾的亚致死效应,为斜纹夜蛾的综合防治和噻虫啉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噻虫啉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确定其亚致死剂量LC25和LC50。通过离体酶活性测定,分析噻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斜纹夜蛾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3种代谢解毒酶活性的影响。记录各个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繁殖力以及种群增长等数据,应用特征年龄-龄期及两性生命表方法分析LC25和LC50剂量处理和对照的斜纹夜蛾子代(F1)两性生命表参数的差异。【结果】以LC25和LC50剂量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48 h,羧酸酯酶活性均受到明显诱导,分别升高了14.2%和45.1%;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受到明显的抑制,分别降低了9.8%和37.1%;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其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但差异不显著。LC25和LC50剂量处理斜纹夜蛾幼虫后,子代(F1)的成虫前期分别比对照延长了3.05 d和4.80 d,雄成虫寿命分别缩短了2.06 d和3.31 d,雌成虫寿命分别缩短了0.13 d和0.92 d;其单雌产卵量均显著减少,分别降低了17.7%和33.3%;化蛹率分别降低了10.7%和11.4%;两个处理的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均显著小于对照,平均世代时间(T)均明显延长。【结论】羧酸酯酶可能为斜纹夜蛾对噻虫啉解毒代谢过程中的主要解毒酶,在其后续抗性形成中起主要作用;噻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斜纹夜蛾的生长、发育、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噻虫啉 亚致死效应 代谢解毒酶 两性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虫酰肼对棉铃虫解毒酶活力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任龙 徐希宝 +1 位作者 张靖 芮昌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78,共6页
采用亚致死剂量(LC40浓度)的甲氧虫酰肼处理棉铃虫抗甲氧虫酰肼种群(R)和同源敏感种群(S)3龄初幼虫48 h,测定了3~6龄期幼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酯酶(ES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比活力变化。结果发现:经亚致死剂量甲氧虫酰肼... 采用亚致死剂量(LC40浓度)的甲氧虫酰肼处理棉铃虫抗甲氧虫酰肼种群(R)和同源敏感种群(S)3龄初幼虫48 h,测定了3~6龄期幼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酯酶(ES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比活力变化。结果发现:经亚致死剂量甲氧虫酰肼处理后,S种群EST比活力除4龄幼虫外均有所升高,且仅在3龄期升高明显;GSTs比活力在5龄幼虫体内显著升高,其他龄期无明显变化;MFO比活力在6龄幼虫体内表现为降低,其他龄期无显著变化。对于R种群,3龄和6龄幼虫体内EST比活力显著降低,各龄期的GSTs和MFO比活力均显著降低。空白对照R种群3~6龄期幼虫的GSTs比活力均高于S种群;EST比活力仅3龄幼虫显著高于S种群;MFO的比活力仅5龄幼虫显著高于S种群。研究表明: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与GSTs比活力增大关系较为密切;LC40浓度的甲氧虫酰肼可诱导敏感种群EST和GSTs活力升高,而使抗性种群3种酶的活力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虫酰肼 棉铃虫 解毒代谢 亚致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耳其斯坦叶螨对杀螨剂的抗性选育及解毒酶活力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小军 包建红 +2 位作者 张燕娜 祝儒伟 赵伊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75,共6页
为探索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抗药性及其生化机理,在室内对敏感系土耳其斯坦叶螨分别用螺螨酯、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逐代处理,选育出抗性种群。结果表明,选育至15代,土耳其斯坦叶螨对螺螨酯、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抗性指数分别达到268.63、37... 为探索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抗药性及其生化机理,在室内对敏感系土耳其斯坦叶螨分别用螺螨酯、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逐代处理,选育出抗性种群。结果表明,选育至15代,土耳其斯坦叶螨对螺螨酯、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抗性指数分别达到268.63、37.98和112.68倍。分别测定敏感品系(SS)、抗螺螨酯(RS)、抗甲氰菊酯(RF)、抗阿维菌素(RA)品系的解毒酶活性显示,3种不同抗性品系相对SS品系的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比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RF品系的MFO比活力上升最快,是SS品系的12.7倍;RA品系的MFO比活力次之,是SS品系的5.76倍;RS品系的3种解毒酶比活力均增长较慢,其中CarE比活力上升最慢,是SS品系的1.31倍。由此表明,CarE、GSTs、MFO的活性增大可促进土耳其斯坦叶螨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形成;螺螨酯的抗性增强可能与CarE关系甚微;MFO活性的增加可能与甲氰菊酯抗性升高密切相关;GSTs、MFO的活性升高可能是土耳其斯坦叶螨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斯坦叶螨 抗性选育 解毒代谢 抗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可可毛色二孢咪鲜胺抗药性菌株的转录组分析
12
作者 刘锦霖 李鹏声 杨叶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1-1822,共12页
为探析芒果可可毛色二孢对咪鲜胺的解毒代谢分子机制,挖掘相关功能基因。本研究使用RNA-seq技术对咪鲜胺处理和未处理的可可毛色二孢菌株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咪鲜胺对敏感菌株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半数有效浓度EC_(50)值为0.12 mg/... 为探析芒果可可毛色二孢对咪鲜胺的解毒代谢分子机制,挖掘相关功能基因。本研究使用RNA-seq技术对咪鲜胺处理和未处理的可可毛色二孢菌株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咪鲜胺对敏感菌株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半数有效浓度EC_(50)值为0.12 mg/L,2个抗性菌株的EC_(50)值分别为敏感菌株的7.67倍和32.67倍。对咪鲜胺敏感菌株(DF04)和抗性菌株(HL02、M108)间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与未用咪鲜胺处理(CK)相比,10 mg/L咪鲜胺处理后的DF04、HL02、M108菌株分别有5342、1148、2568个DEGs;其中,3个菌株之间共有566个DEGs重叠。与敏感菌株相比,抗性菌株分别有2078和3096个DEGs上调表达,1527和1793个DEGs下调表达。通过GO富集结果显示,咪鲜胺处理后的抗性和敏感菌株之间富集到细胞过程和代谢过程的DEGs最多,在HL02和M108中分别占比18%和16%、17%和15%。KEGG富集结果显示,咪鲜胺处理后抗性和敏感菌株之间DEGs显著富集在代谢通路中,HL02和M108中分别占比64.98%和63.39%。针对解毒代谢相关的DEGs的分析发现,抗性菌株中具有显著差异的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ABC转运蛋白(ABC transporter)基因分别为27、17、59个。随机筛选8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验证,结果证实这些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数据一致。根据抗敏菌株之间差异表达基因明显上调表达,共筛选出7个P450s基因、8个GSTs基因、11个ABC转运蛋白基因,可能与可可毛色二孢对咪鲜胺的代谢抗性机制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杀菌剂抗性机制提供新见解,也为深入探析咪鲜胺代谢抗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可可毛色二孢 咪鲜胺 转录组 解毒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在B[a]P胁迫下生物标志物筛选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潘鲁青 刘娜 王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9-306,共8页
研究采用染毒→清除→二次染毒实验,研究了B[a]P对栉孔扇贝组织解毒代谢酶活力和DNA损伤的影响,筛选了栉孔扇贝在B[a]P胁迫下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B[a]P对栉孔扇贝鳃丝、消化盲囊芳烃羟化酶(AHH)、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和还原... 研究采用染毒→清除→二次染毒实验,研究了B[a]P对栉孔扇贝组织解毒代谢酶活力和DNA损伤的影响,筛选了栉孔扇贝在B[a]P胁迫下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B[a]P对栉孔扇贝鳃丝、消化盲囊芳烃羟化酶(AHH)、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及DNA损伤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一次染毒(0—15d)期间,除0.05μg/L B[a]P处理组鳃丝AHH活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处理组组织AHH活力均被显著诱导,于15d时达到最大值,GST活力和GSH含量则呈逐渐下降趋势,5d时达到最小值,之后趋于稳定;而组织DNA链断裂(F值)基本呈下降趋势,DNA-蛋白质交联(DPC值)呈逐渐升高,至15d时分别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在清除(15—45d)阶段,各处理组组织AHH活力逐渐下降,GST活力和GSH含量则逐渐升高,在25—40d时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组织F值和低浓度处理组(0.05、0.5μg/L)DPC值分别呈逐渐升高和下降趋势,于35—40d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高浓度处理组(5、10μg/L)DPC值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在二次染毒(45—60d)期间,除鳃丝AHH活力在50d时达到最大值外,其他指标变化趋势与一次染毒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栉孔扇贝在B[a]P胁迫下组织解毒代谢酶活力和DNA损伤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性和稳定性,依据相关性分析,提出以鳃丝AHH活力和消化盲囊GST活力为防御型生物标志物,鳃丝、消化盲囊DPC值为损伤型生物标志物,并将AHH、GST活力和DPC值整合作为B[a]P毒性评定的组合型生物标志物,全面评价PAHs的污染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栉孔扇贝 解毒代谢 DNA损伤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稻飞虱抗药性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4
作者 刁亚梅 刘莹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4,共3页
目前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转录组数据均已获得,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3种稻飞虱转录组中搜索获得8类与抗药性相关的基因,包括解毒代谢酶基因和杀虫剂靶标基因。其中,羧酸酯酶基因26条,细胞色素p450基因293条,谷胱甘肽转移酶... 目前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转录组数据均已获得,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3种稻飞虱转录组中搜索获得8类与抗药性相关的基因,包括解毒代谢酶基因和杀虫剂靶标基因。其中,羧酸酯酶基因26条,细胞色素p450基因293条,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39条。在靶标基因中,乙酰胆碱酯酶基因10条,乙酰胆碱受体33条,钠离子通道24条,γ-氨基丁酸受体21条,鱼尼丁受体59条。在褐飞虱中找到更多的基因序列,分析认为这可能与褐飞虱转录组测序深度有关。对这3种同翅目害虫抗药性相关的基因做了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解毒代谢基因 靶标基因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