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代表的概念:西方代表理论面面观 |
闫飞飞
李作鹏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
2013 |
7
|
|
2
|
代表与选民的关系:代表理论“回应”性问题回顾 |
冉昊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3
|
马克思的代表理论及其时代启示 |
钟丽娟
王开锋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4
|
代表理论视角下影响村民议事会代表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X市C村的微观政治考察 |
胡平江
杨美枝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5
|
代表理论的“建构性转向”:从霍布斯到萨沃德 |
张继亮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6
|
代表性民主视角下的陪审选任:全球变革与中国实践 |
王翔
|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性别的砝码”:代表性视角下的民主决策 |
王翔
|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三个代表”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 |
刘景泉
|
《广东社会科学》
|
2000 |
0 |
|
9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党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
孙功
高旭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0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实践教学探讨 |
吴兴富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11
|
成人高等教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学初探 |
周庆丰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2
|
关于高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构建 |
李彩华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13
|
案例教学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中的运用 |
张小明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4
|
案例教学法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中的应用实践及经验 |
王林平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06 |
2
|
|
15
|
从苏共下台的历史教训论“三个代表”理论的重要性 |
王静美
|
《求实》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6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
黄德健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17
|
关于“精品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兼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建设 |
韩振亮
|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18
|
关于提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
王宇明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9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新课程教学研究综述 |
李峰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08 |
1
|
|
20
|
一部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呐喊的学术佳作——读《当代中华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与中华凝聚力升华》有感 |
柳礼泉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