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枝状介孔纳米材料形貌调控机制及驱油性能
1
作者 李迪 王彦玲 +2 位作者 梁诗南 史文静 许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66-2776,2784,共12页
首先,以硅酸四乙酯(TEOS)和尿素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通过双连续相微乳液法制备了树枝状介孔纳米材料(DMSNs),然后将丙烯酰胺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二元聚合物[P(AM-AMPS)]以质量分数0.05%(以DMSNs分散体... 首先,以硅酸四乙酯(TEOS)和尿素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通过双连续相微乳液法制备了树枝状介孔纳米材料(DMSNs),然后将丙烯酰胺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二元聚合物[P(AM-AMPS)]以质量分数0.05%(以DMSNs分散体系质量计)加入DMSNs分散体系形成DMSNs流体。采用FTIR、XRD、SEM、TEM、N_(2)吸附-脱附对DMSNs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时间、TEOS添加量(以对二甲苯体积计,下同)、共溶剂、搅拌速率和反应温度对DMSNs性能的影响,探究了DMSNs米流体的润湿性及驱油性能。在反应时间6 h、TEOS添加量25%、以乙二醇为共溶剂、搅拌速率1000 r/min和反应温度85℃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DMSNs平均粒径为91 nm,比表面积为1094.75 m^(2)/g,孔隙体积为1.862 cm^(3)/g,平均孔径为6.1 nm;DMSNs表面具有特殊的褶皱形态,呈现“片状/层状”的花状介孔结构。DMSNs含量(以去离子水质量为基准,下同)0.10%的DMSNs流体能使岩石的润湿性从油湿性转变为水湿性,油相(正十六烷)接触角从0°增加到132°,可有效改变岩石润湿性,显著提高三次采收率(39.6%);DMSNs的制备过程为竞争性成核和生长机制,分为初始成核、纵向生长、二次成核+横向生长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介孔纳米材料 结构 竞争性成核和生长 润湿性反转 提高石油采收率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介孔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2
作者 贾承政 李婷婷 +1 位作者 胡云霞 郭嘉暄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1-786,共6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分散性良好的Fe_(3)O_(4)纳米微球,在其外层包覆了介孔二氧化硅(MSN),并进一步修饰了壳聚糖(CS)和透明质酸(HA),形成了高分散的纳米微球Fe_(3)O_(4)@SiO_(2)@MSN@CS@HA。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表征了纳米微...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分散性良好的Fe_(3)O_(4)纳米微球,在其外层包覆了介孔二氧化硅(MSN),并进一步修饰了壳聚糖(CS)和透明质酸(HA),形成了高分散的纳米微球Fe_(3)O_(4)@SiO_(2)@MSN@CS@HA。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表征了纳米微球的结构、形貌、粒径及分散性。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和比表面分析仪(BET)测试了其外层含量、比表面积和孔径大小。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仪测定了参与芬顿反应的性能,并计算其反应速率。结果表明,纳米微球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载药能力,且含有的二价铁离子(Fe^(2+))可以进一步实现肿瘤的化学动力学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纳米材料 芬顿反应 化学动力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介孔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对抗癌药紫杉醇的传输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卓琦 耿浩然 +4 位作者 宣瑞飞 陈敏敏 陈辉 刘爱辉 曹希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09-1514,共6页
以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为结构导向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在碱性环境下经过自组装过程对单分散性磁性Fe3O4纳米粒子进行包覆,制备出磁性硅基介孔纳米粒子Fe3O4@SiO2.结合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以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为结构导向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在碱性环境下经过自组装过程对单分散性磁性Fe3O4纳米粒子进行包覆,制备出磁性硅基介孔纳米粒子Fe3O4@SiO2.结合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氮气吸附-脱附等技术对Fe3O4@SiO2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3O4@SiO2纳米粒子具有球形形貌,平均直径约为150 nm,蠕虫状介孔结构,比表面积为932 m2/g,孔径为2.5 nm且分布较均匀,包覆后Fe3O4的结构得以保持,同时材料具有很好的磁响应能力.以抗癌药紫杉醇(Paelitaxel,TXL)为模型药物进行负载,实验结果表明,Fe3O4@SiO2对TXL的负载能力为80 mg/g,TXL-Fe3O4@SiO2对TXL的缓释时间持续120 h以上,累积释放量达到30 mg/g.通过噻唑蓝比色(MTT)法测量了TXL-Fe3O4@SiO2粒子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与相同浓度的TXL相比,TXL-Fe3O4@SiO2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介孔纳米粒子 紫杉醇 抗癌药物传输 HELA细胞 FE3O4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沸蒸馏-均匀沉淀法制备大孔体积和孔径的介孔纳米γ-Al_2O_3 被引量:4
4
作者 包建国 杨运泉 +2 位作者 王威燕 王玉林 刘文英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39-844,共6页
以Al2(SO4)3为铝源、NH4HCO3为沉淀剂,采用共沸蒸馏-均匀沉淀法与超声波分散技术相结合制备出γ-Al2O3前体,该前体在600℃下煅烧4h得到纤维状纳米γ-Al2O3粉体;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BET法、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以Al2(SO4)3为铝源、NH4HCO3为沉淀剂,采用共沸蒸馏-均匀沉淀法与超声波分散技术相结合制备出γ-Al2O3前体,该前体在600℃下煅烧4h得到纤维状纳米γ-Al2O3粉体;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BET法、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所制得的前体和纳米γ-Al2O3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将NH4HCO3溶液均匀缓慢加入到Al2(SO4)3溶液中,添加适量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同时采用异丁醇共沸蒸馏可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孔径与孔体积大、比表面积大的介孔纤维状纳米γ-Al2O3粉体;所制得的纳米γ-Al2O3的孔径为18.04nm、孔体积为1.87mL/g、比表面积为370.11m2/g,颗粒粒径约为75nm、长为3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沸蒸馏-均匀沉淀法 介孔纳米氧化铝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镧介孔纳米球降低烟气中低分子醛酮类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舒丽君 魏坤 郭武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03-1207,共5页
改进传统的合成六方介孔材料的工艺,合成具有双纳米效应的掺镧介孔纳米球,以此作为卷烟添加剂,研究了其对红塔山经典1956卷烟主流烟气中含有的低分子醛酮化合物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过滤嘴中加入了添加剂的烟样中8种低分子醛酮的含量... 改进传统的合成六方介孔材料的工艺,合成具有双纳米效应的掺镧介孔纳米球,以此作为卷烟添加剂,研究了其对红塔山经典1956卷烟主流烟气中含有的低分子醛酮化合物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过滤嘴中加入了添加剂的烟样中8种低分子醛酮的含量明显低于没有加入添加剂的烟样,且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0.3%。其中,甲醛的含量由186.0721μg/支减少到103.698μg/支,说明该掺镧介孔纳米球添加剂对甲醛的吸附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镧介孔纳米 添加剂 卷烟烟气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介孔纳米膜的形成机理及在电池中的应用展望
6
作者 兰岚 郑亚萍 +3 位作者 李江洪 张娇霞 于培盈 石伟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21,共6页
阐述目前制备有序介孔薄膜所用的模板剂(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制备介孔薄膜的研究进展,并且就有关现今粉体介孔材料与有序介孔纳米薄膜的形成条件、制备机理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最后展望有序介孔结构薄膜材料在电池器件领域中潜... 阐述目前制备有序介孔薄膜所用的模板剂(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制备介孔薄膜的研究进展,并且就有关现今粉体介孔材料与有序介孔纳米薄膜的形成条件、制备机理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最后展望有序介孔结构薄膜材料在电池器件领域中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介孔纳米 模板剂 形成机理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孔纳米粒子模板合成兼有荧光和近红外发光的稀土核-壳结构纳米材料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道军 樊志强 +3 位作者 张闻 王学敏 刘云凌 霍启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9-612,共4页
利用单分散性良好的介孔SiO2纳米粒子为模板,选择Y2O3为基底,同时掺杂可见区红光发光中心Eu3+和近红外区发光中心Er3+(1.54μm),制备了特殊结构的核壳多功能发光纳米材料.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核壳材料同时具有可见区发光和近红外发光... 利用单分散性良好的介孔SiO2纳米粒子为模板,选择Y2O3为基底,同时掺杂可见区红光发光中心Eu3+和近红外区发光中心Er3+(1.54μm),制备了特殊结构的核壳多功能发光纳米材料.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核壳材料同时具有可见区发光和近红外发光的双重性质,表明Y2O3可作为红光Eu和近红外发光Er的良好基底材料.该方法可以大大降低纳米发光材料中稀土元素的使用量,降低发光材料的成本,并且该核壳结构材料密度相对较低,易于分散在有机溶剂或者水中,在药物释放和多功能生物标记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纳米粒子 核壳结构 近红外发光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有序介孔纳米碳靶向药物载体的制备与控释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郑静 陈琳 +3 位作者 张欢 杨永珍 刘旭光 许并社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50,共8页
药物的靶向控释已成为肿瘤化疗研究的热点。以有序介孔纳米碳球(OMCNs)为基质,先后对其进行磁化、氨基和肼基修饰,最终制得可与抗肿瘤药物盐酸阿霉素(DOX)共价结合的磁靶向药物载体(HMOMCNs)。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 药物的靶向控释已成为肿瘤化疗研究的热点。以有序介孔纳米碳球(OMCNs)为基质,先后对其进行磁化、氨基和肼基修饰,最终制得可与抗肿瘤药物盐酸阿霉素(DOX)共价结合的磁靶向药物载体(HMOMCNs)。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HMOMCNs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评价。结果显示:HMOMCNs的粒径约为100 nm左右,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对DOX的最大载药量为529.18 mg·g^(-1);HMOMCNs对DOX具有p H控释性,随着p H的降低,其累积释药率增加,当p H降至5.5时,10 h累积释药率达到最大,最大值为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介孔纳米 磁靶向 药物缓释 控释性能 盐酸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纳米γ-Al_2O_3对Ca^(2+)、Mg^(2+)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薛烨 张雪峰 +2 位作者 李卫平 高晓玲 姚卫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4-978,共5页
本文利用介孔纳米γ-Al2O3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作为吸附材料,对包钢尾矿坝废水中的Ca2+、Mg2+进行吸附研究,并探讨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以及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4.0时,吸附时间为15 min,吸附剂用量为3... 本文利用介孔纳米γ-Al2O3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作为吸附材料,对包钢尾矿坝废水中的Ca2+、Mg2+进行吸附研究,并探讨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以及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4.0时,吸附时间为15 min,吸附剂用量为3 g,Ca2+吸附效率可达33%;当pH为6.0时,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剂用量为3 g,Mg2+吸附效率可达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纳米γ-Al2O3 吸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纳米TiO_2/P3HT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艳 李文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402,共9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介孔纳米TiO_2;将制备的TiO_2与聚3-己基噻吩(P3HT)通过共混法制备TiO_2/P3HT复合微粒;分别以酸性橙II和亚甲蓝为模型有机污染物,考察TiO_2以及TiO_2/P3HT纳米复合材料在可见光、紫外光和阳光下的光催化活性和光催...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介孔纳米TiO_2;将制备的TiO_2与聚3-己基噻吩(P3HT)通过共混法制备TiO_2/P3HT复合微粒;分别以酸性橙II和亚甲蓝为模型有机污染物,考察TiO_2以及TiO_2/P3HT纳米复合材料在可见光、紫外光和阳光下的光催化活性和光催化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3HT对于介孔纳米TiO_2的掺杂能显著改善介孔TiO_2的光催化性能.掺杂前,介孔TiO_2在30min时对于酸性橙II和亚甲蓝的可见光降解率分别为31.26%和47.38%,紫外光降解率分别为39.47%和60.38%,阳光下的降解率分别为64.37%和76.09%;掺杂后,介孔TiO_2/P3HT复合材料30min时对于酸性橙II和亚甲蓝在可见光下的降解率分别为60.09%和71.45%,紫外光下的降解率分别为82.14%和88.61%,阳光下的降解96.62%和9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纳米TiO2 聚3-己基噻吩 复合材料 光催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至精油-介孔纳米二氧化硅/海藻酸钠复合膜对双孢蘑菇保鲜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逯文倩 王娟 《中国果菜》 2021年第4期1-9,共9页
为了研究牛至精油-介孔纳米二氧化硅/海藻酸钠复合膜对双孢蘑菇保鲜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海藻酸钠、介孔纳米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Ps)和牛至精油(oregano,OEO)为原料制备抑菌复合膜,对双孢蘑菇进行包装,以未添加... 为了研究牛至精油-介孔纳米二氧化硅/海藻酸钠复合膜对双孢蘑菇保鲜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海藻酸钠、介孔纳米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Ps)和牛至精油(oregano,OEO)为原料制备抑菌复合膜,对双孢蘑菇进行包装,以未添加OEO-MSNPs的纯海藻酸钠膜为对照组,未经包装的双孢蘑菇为空白对照,研究其在4℃条件下对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OEO-MSNPs/海藻酸钠复合膜可以保持双孢蘑菇良好的品质,显著抑制子实体的呼吸速率,并对贮藏过程中双孢蘑菇的失重率、氧化褐变、菌落总数的增加以及硬度、抗氧化物质的减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提高了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抑制了多酚氧化酶活性。在4℃贮藏条件下OEO-MSNPs/海藻酸钠复合膜可将双孢蘑菇的保鲜期延长至12 d,对延长蘑菇的货架期也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海藻酸钠 介孔纳米二氧化硅 牛至精油 抑菌膜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飞灰合成有序介孔纳米氧化硅及其吸附罗丹明B的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艳芳 崔龙鹏 侯吉礼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90-3997,共8页
煤气化飞灰是煤气化产生的固体废物,其产量逐年增多。受建材市场需求减弱的影响,煤气化飞灰制备建工建材的传统利用方式受限,亟待寻求高附加值利用技术。以煤气化飞灰为硅源制备硅基材料可实现其高附加值利用,但硅提取效率低及所制备材... 煤气化飞灰是煤气化产生的固体废物,其产量逐年增多。受建材市场需求减弱的影响,煤气化飞灰制备建工建材的传统利用方式受限,亟待寻求高附加值利用技术。以煤气化飞灰为硅源制备硅基材料可实现其高附加值利用,但硅提取效率低及所制备材料性能较差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基于此,以Shell粉煤气化飞灰为硅源,采用微波加热碱溶(微波法)提取硅-水热合成两步法制备了有序介孔纳米氧化硅(mSiO_(2)),并对比了微波法和常规水热法在提取Shell粉煤气化飞灰中硅元素,以及以2种方法所得提取液为硅源制备的氧化硅性能上的差异。采用小角XRD、N 2吸附/脱附、TEM、FTIR和Zeta电位等方法对所制备纳米氧化硅的结构、形貌、官能团和表面电位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废水中染料罗丹明B(RhB)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微波法能快速、高效、选择性地提取煤气化飞灰中的硅元素,碱灰比(NaOH与煤气化飞灰的质量比)为0.5、反应时间为30 min时硅的提取率达20.2%,且除低浓度的铝元素外,无其他杂质元素溶出,利于高纯度纳米氧化硅的合成。碱灰比在0.5~1.5时,相同条件下,微波法提取的Si元素浓度为水热法的2.4~3.3倍。采用微波加热碱溶提取硅-水热合成两步法制备的氧化硅为高度有序的介孔材料,比表面积高达1069 m^(2)/g,孔体积高达1.02 cm^(3)/g,孔径在2~6 nm,Zeta电位为-63.2 mV。mSiO_(2)对废水中RhB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室温下可在10 min内将溶液中的RhB吸附去除90%以上,最大去除率达96%,是以水热法所得提取液制备的介孔氧化硅的1.9倍。mSiO_(2)良好的吸附性能归因于其多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负电荷。吸附RhB后的纳米氧化硅可通过煅烧再生。良好的吸附能力和易再生优势,使其在吸附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纳米氧化硅 罗丹明B(RhB) 飞灰 煤气化 吸附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幸美 商雨婷 王澈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4-279,共6页
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不仅可实现药物的有效递送,而且可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功能化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还能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实现药物的特异性按需... 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不仅可实现药物的有效递送,而且可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功能化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还能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实现药物的特异性按需释放。该新型纳米载体在癌症治疗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在多种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不同表面修饰物对药物载体递送的影响和优势加以综述,并对功能化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载体对提高药物抗癌活性和靶向性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纳米二氧化硅 表面修饰 癌症 靶向性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摆动-共沸蒸馏法制备高比表面大孔容介孔纳米氧化铝 被引量:4
14
作者 尹海亮 周同娜 +2 位作者 柳云骐 柴永明 刘晨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286,共4页
以硫酸铝为铝源,氨水为沉淀剂,采用pH摆动法辅以共沸蒸馏处理制备γ-Al2O3前驱体,经550℃焙烧得到γ-Al2O3。采用XRD、BET法、SEM、TEM等手段对γ-Al2O3进行表征。pH摆动法在反应温度80℃,pH摆动3次,不需额外老化条件制备的γ-Al2O3比... 以硫酸铝为铝源,氨水为沉淀剂,采用pH摆动法辅以共沸蒸馏处理制备γ-Al2O3前驱体,经550℃焙烧得到γ-Al2O3。采用XRD、BET法、SEM、TEM等手段对γ-Al2O3进行表征。pH摆动法在反应温度80℃,pH摆动3次,不需额外老化条件制备的γ-Al2O3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孔容最大,样品无规则形貌;辅以共沸蒸馏处理可制备分散性良好、粒径均匀的介孔纤维状纳米γ-Al2O3,平均粒径宽5nm,长40~60nm,与pH摆动法制备样品相比,比表面积相当,高达327m2/g,孔径、孔容提高很大,达到16.04nm和1.31cm3/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摆动法 共沸蒸馏 介孔纳米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调控Co3O4介孔纳米片的孔结构及OER性能
15
作者 刘柳 陈季芳 +2 位作者 杨雄风 刘敏 陆亚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6-71,共6页
Co3O4纳米片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电催化剂材料,其多孔结构影响电催化析氧(OER)的性能。通过溶剂热法结合热处理调控Co3O4纳米片的多孔结构,并利用XRD、SEM、TEM和N2吸附-脱附(BET)等方法表征了不同煅烧温度(300、400、500℃)下的物相与多... Co3O4纳米片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电催化剂材料,其多孔结构影响电催化析氧(OER)的性能。通过溶剂热法结合热处理调控Co3O4纳米片的多孔结构,并利用XRD、SEM、TEM和N2吸附-脱附(BET)等方法表征了不同煅烧温度(300、400、500℃)下的物相与多孔结构。电催化性能表征结果表明,Co3O4纳米片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93.02 m^2/g)、最优的介孔孔容(0.196 cm^3/g)的多孔结构(300℃煅烧样品),表现出最优的OER性能:起始电位为1.539 V,过电势为0.37 V,Tafel斜率为49 mV/d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钴 介孔纳米 溶剂热法 比表面积 析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介孔纳米氧化锌控释抗氧抗菌配合体的制备与表征
16
作者 弓雪峰 丘晓琳 +1 位作者 赵烨 王杰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86-8195,共10页
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Poloxamer 188)和蔗糖为双模板剂制备介孔纳米氧化锌,以此为载体搭载天然抗氧抗菌剂茶多酚,制成具有pH响应控释效果的抗氧抗菌活性纳米配合体。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氮气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 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Poloxamer 188)和蔗糖为双模板剂制备介孔纳米氧化锌,以此为载体搭载天然抗氧抗菌剂茶多酚,制成具有pH响应控释效果的抗氧抗菌活性纳米配合体。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氮气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介孔纳米氧化锌进行表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控释性能测试及抗氧抗菌测试等,研究了配合体的性能。结果显示,以硝酸锌为锌源制得的介孔纳米氧化锌载体,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均优于醋酸锌为锌源的产物,硝酸锌制备产物的比表面积达80.614 m^(2)/g,平均孔径为7.426 nm,孔容为0.424 cm^(3)/g。所得配合体中茶多酚搭载量可达74.46%~76.28%,同时具有显著的pH控释效应,弱酸条件可以显著提高配合体中茶多酚的释放速度和释放率,在pH=5.5条件下具有最大释放速度和释放率,最大平衡释放率可达90%。在低浓度下配合体具有延迟清除DPPH自由基特点,在较高浓度下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优于茶多酚;所制备的介孔纳米氧化锌载体和配合体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在智能型抗氧抗菌活性包装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纳米氧化锌 茶多酚 pH响应控释 抗氧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油溶性降黏剂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丙烯酰胺/介孔纳米SiO_2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若雪 张行 +4 位作者 卢丽丽 许士明 魏云鹤 于萍 张长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157,共4页
为降低高蜡原油的黏度,研制了一种新型纳米材料。选择模板法,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介孔SiO_2纳米粒(MSN),再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油溶性降黏剂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烷基酯-丙烯酰胺/介孔纳米SiO_2(PSMA-AM/MSN),采用氮吸附孔径、红... 为降低高蜡原油的黏度,研制了一种新型纳米材料。选择模板法,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介孔SiO_2纳米粒(MSN),再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油溶性降黏剂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烷基酯-丙烯酰胺/介孔纳米SiO_2(PSMA-AM/MSN),采用氮吸附孔径、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大庆林源三库高蜡稠油和大庆铁岭高蜡稠油,进行降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SN尺寸均匀,比表面积大,孔道结构清晰;PSMA-MA/MSN疏水性能优异,在有机介质中能稳定分散,能使稠油黏度降低,降黏效果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法 SiO2纳米 溶液聚合 表面改性 高蜡稠油 降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的介孔纳米硅材料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席晨 王周华 +1 位作者 梁金强 黄芝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44-1448,共5页
目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MSN)是一种新型、潜在的药物纳米载体。为探索其可能存在的毒性,本研究采用小鼠进行急性毒性研究,分析毒性与材料粒径的关系。方法使用上下法主试验,经静脉注射途径将3种... 目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MSN)是一种新型、潜在的药物纳米载体。为探索其可能存在的毒性,本研究采用小鼠进行急性毒性研究,分析毒性与材料粒径的关系。方法使用上下法主试验,经静脉注射途径将3种不同粒径(80、200、1000nm)及二氧化硅粉(20nm)分别给予小鼠,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存活动物观察14d,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观察期结束后,取血进行血生化检测,并对其进行大体解剖,摘取心、肝、脾、肺、肾和大脑,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制片及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MSNs对小鼠有明显的急性毒性,20、80、200、1000nm给予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范围分别为:(26.3~32.8)、(100~125)、(304.7~381)、(80~100)mg·kg^-1;即毒性大小为20nm〉1000nm〉80nm〉200nm。结论MSNs会对小鼠造成急性毒性,并且毒性强弱与其粒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粒径 小鼠 静脉注射 急性 毒性 半数致死量(L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异性适配体封盖介孔纳米材料的T-2毒素快速检测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群博 谭红霞 马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24-329,共6页
利用介孔纳米材料富集信号探针,采用T-2毒素适配体作为识别探针和信号探针的控制开关,检测体系中的靶标T-2毒素可以与识别探针T-2毒素适配体进行特异性结合并释放出信号探针,根据信号强度与靶标毒素含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一种非标记型T-2... 利用介孔纳米材料富集信号探针,采用T-2毒素适配体作为识别探针和信号探针的控制开关,检测体系中的靶标T-2毒素可以与识别探针T-2毒素适配体进行特异性结合并释放出信号探针,根据信号强度与靶标毒素含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一种非标记型T-2毒素快速定量检测技术。结果表明,应用本法对玉米、大麦、小麦等样品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5.8%~111.4%,相对标准偏差在4.6%以内,具有良好的检测准确性和重复性;同时该方法灵敏度高,方法检出限为1.25 ng/mL,且在不同污染范围内(0~50、50~250 ng/mL)线性相关性较强,与传统的实验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廉价等优点,可在较宽的线性范围内进行T-2毒素的高灵敏度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适配体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非标记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负载戊唑醇纳米缓释颗粒的制备及生物活性
20
作者 桂阔 周瑞 +6 位作者 惠托平 刘夷宁 张欣茹 李文奎 雷鹏 高艳清 马志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9-569,共11页
本研究以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hollow mesoporous nano silica, HMS)为载体负载戊唑醇(tebuconazole, Teb),制备了戊唑醇@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Teb@HMS)缓释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 本研究以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hollow mesoporous nano silica, HMS)为载体负载戊唑醇(tebuconazole, Teb),制备了戊唑醇@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Teb@HMS)缓释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及热重分析仪(TGA)等仪器对其形貌、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研究了戊唑醇在缓释颗粒中的释放行为。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盆栽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测定了Teb@HMS缓释颗粒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活性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通过水稻种子发芽试验和斑马鱼试验对Teb@HMS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载药粒子呈规整的中空介孔结构,对戊唑醇的载药率为52.02%,缓释时间长达400 h;Teb@HMS缓释颗粒降低了戊唑醇对非靶标生物水稻种子及斑马鱼的毒性,抑菌活性明显优于戊唑醇原药;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药后第18天Teb@HMS针对水稻纹枯病的保护作用防效分别达61.79%和70.42%。该研究可为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缓释颗粒在农药减量化和植物病害绿色可持续防控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 戊唑醇 缓释颗粒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安全性评价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