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锌/相转变溶菌酶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牙本质小管封闭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庆祎 赵玉平 +4 位作者 郑文茜 王端 孙宏晨 周鼎 徐晓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5,共11页
开发了一种新型牙本质小管封闭材料,其具有锌的抗菌性、相转变溶菌酶(PTL)的表面黏附性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N)的可搭载药物特性.首先,利用硬模板法和选择性刻蚀法,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制备了HMSN;通过HMSN表面负电荷的静电作用吸附Zn^... 开发了一种新型牙本质小管封闭材料,其具有锌的抗菌性、相转变溶菌酶(PTL)的表面黏附性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N)的可搭载药物特性.首先,利用硬模板法和选择性刻蚀法,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制备了HMSN;通过HMSN表面负电荷的静电作用吸附Zn^(2+),制得Zn^(2+)@HMSN;随后,使用PTL包覆Zn^(2+)@HMSN,获得了具有抗菌性和黏附性的Zn^(2+)/PTL@HMSN复合材料.Zn^(2+)/PTL@HMSN不仅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严密封闭牙本质小管,还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磨稳定性;并且Zn^(2+)/PTL@HMSN可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的黏附,在治疗牙本质敏感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 相转变溶菌酶 牙本质敏感症 牙本质小管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介孔二氧化硅聚醚砜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
作者 肖世健 樊飞 +2 位作者 陈琦 朱炳龙 张曼莹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120,127,共7页
以载银介孔二氧化硅(m-SiO_(2)/Ag)、聚醚砜(PES)、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采用湿法相转换法制备了载银介孔二氧化硅聚醚砜(m-SiO_(2)/Ag/PES)纳米复合膜。通过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死端过滤装置等对纳米复合膜的亲水... 以载银介孔二氧化硅(m-SiO_(2)/Ag)、聚醚砜(PES)、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采用湿法相转换法制备了载银介孔二氧化硅聚醚砜(m-SiO_(2)/Ag/PES)纳米复合膜。通过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死端过滤装置等对纳米复合膜的亲水性、形貌、过滤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纳米复合膜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孢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不显著降低截留率的条件下,m-SiO_(2)/Ag可以有效提高膜通量;复合膜抗菌性能与m-SiO_(2)/Ag含量成正比,m-SiO_(2)/Ag的添加提高了复合膜的抗菌及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银介孔二氧化硅 膜污染 纳米复合膜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放射状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在牙科树脂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月月 黄佳慧 +2 位作者 孔红星 李怀珠 姚晓红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3,共7页
牙科树脂因美观、安全和容易操作等优势,已成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龋洞填充材料,但仍存在机械强度较低、抗菌性能不足等问题,导致使用寿命较短。本研究首先制备了放射状介孔二氧化硅(Radialmesoporoussilica,RMS)粉体材料,再将纳米银载入... 牙科树脂因美观、安全和容易操作等优势,已成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龋洞填充材料,但仍存在机械强度较低、抗菌性能不足等问题,导致使用寿命较短。本研究首先制备了放射状介孔二氧化硅(Radialmesoporoussilica,RMS)粉体材料,再将纳米银载入其多孔孔道中,得到载银放射状介孔二氧化硅(Ag-RMS)。将Ag-RMS与牙科树脂复合,研究其含量对牙科树脂抗菌性能、机械性能及其他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Ag-RMS可显著提高牙科树脂抗菌性能,Ag-RMS质量分数为5%时,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率已达99.68%。牙科复合树脂机械强度随Ag-RMS含量增加而逐渐升高,质量分数为7%时,复合树脂弯曲强度比树脂基体高28.16%。而且,添加Ag-RMS不会对牙科树脂的聚合收缩率、单体转化率、光固化深度和表面亲疏水性等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所制备的Ag-RMS可提高牙科树脂的抗菌和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树脂 载银介孔二氧化硅 抗菌性能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介孔二氧化硅固相萃取钴镍离子研究
4
作者 张胜航 舒宣朝 +1 位作者 焦子铭 黄宇坤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4,共11页
以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为萃取剂、介孔纳米二氧化硅材料(SBA-15)为载体,研究制备了一系列浸渍介孔二氧化硅SBA-15-P507,并考察了其对废水中Co^(2+)、Ni^(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用量5 g/L、Co^(2+)和Ni^(2+... 以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为萃取剂、介孔纳米二氧化硅材料(SBA-15)为载体,研究制备了一系列浸渍介孔二氧化硅SBA-15-P507,并考察了其对废水中Co^(2+)、Ni^(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用量5 g/L、Co^(2+)和Ni^(2+)初始质量浓度均为400 mg/L、吸附温度25℃条件下,Co^(2+)和Ni^(2+)平衡吸附量分别达58.90、23.45 mg/g,吸附平衡时间为40 min;Co^(2+)和Ni^(2+)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Co^(2+)和Ni^(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Co^(2+)的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Ni^(2+)的吸附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含有Co^(2+)、Ni^(2+)的混合模拟体系中,SBA-15-P507(2.0)可选择性吸附Co^(2+);0.1 mol/L硫酸溶液对SBA-15-P507(2.0)所吸附的Co^(2+)具有显著的洗脱效果。该研究可为含钴镍废水净化除钴提供一种新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浸渍 介孔二氧化硅 废水 净化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马奇文 于广宁 +2 位作者 石纪 汪成 郑荣荣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开发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以满足高频高速微电子封装需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不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HMSMs,质量分数为0~2.5%)掺杂的HMSMs/PI复合薄膜,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角... 为开发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以满足高频高速微电子封装需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不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HMSMs,质量分数为0~2.5%)掺杂的HMSMs/PI复合薄膜,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角及介电性能测试系统表征其性能。结果表明:随着HMSMs含量增加,复合薄膜介电常数从纯PI的3.40降至2.5%时的1.90(降幅为44.1%),且介电损耗稳定低于0.005;薄膜的热分解温度始终高于470℃,疏水性显著增强(水接触角从65.5°升至99.7°)。力学性能呈非单调变化,HMSMs质量分数为1.5%时薄膜的拉伸强度达峰值161.7 MPa(弹性模量1311 MPa),过量填充引发微球团聚导致力学性能下降。结论表明,含2.5.%HMSMs的复合薄膜在维持力学强度的同时,兼具低介电常数(1.90)及高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 复合薄膜 电常数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多糖超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黏膜免疫佐剂活性的研究
6
作者 林欣怡 蒋欣雨 +5 位作者 苏子诺 王煜灵 阮诗雨 洪海龙 吴佳豪 伯若楠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07-2519,共13页
旨在结合白术多糖和超大介孔二氧化硅两者的优势,开发新型中药多糖黏膜免疫佐剂。本研究首先制备白术多糖超大介孔二氧化硅(AMP-UCMS)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一系列表征,包括透射电镜、粒径、电势、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olymer dispersity ind... 旨在结合白术多糖和超大介孔二氧化硅两者的优势,开发新型中药多糖黏膜免疫佐剂。本研究首先制备白术多糖超大介孔二氧化硅(AMP-UCMS)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一系列表征,包括透射电镜、粒径、电势、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olymer dispersity index,PDI)和红外光谱,然后进一步研究口服AMP-UCMS作为H9N2型禽流感灭活病毒的黏膜免疫佐剂活性。试验选取150只雏鸡随机分成6组并进行不同免疫处理,分别为阴性对照(Control)、全灭活病毒(whole inactivated virus,WIV)、WIV+AMP、WIV+UCMS、WIV+AMP-UCMS、市售疫苗(Vaccine),其中各组选取6只雏鸡用H9N2禽流感病毒滴鼻攻毒。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测定各组鸡血清HI抗体效价;采用ELISA方法检测空肠H9N2型禽流感病毒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利用HE染色观察空肠和肺的组织形态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空肠IgA J-chain、pIgR、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攻毒后鸡的肺组织病毒载量等各项指标。试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WIV+AMP-UCMS组可极显著提高鸡血清HI抗体效价(P<0.0001)和空肠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P<0.01),并能够极显著降低肺组织病毒载量(P<0.0001),鸡空肠组织中IgA J-chain(P<0.001)、pIgR(P<0.0001)、TNF-α和IL-1β(P<0.0001)的mRNA表达水平都极显著提高,此外还能够增加鸡空肠iIEL数量,降低攻毒后肺组织的损伤。综上表明,白术多糖被成功装载到超大介孔二氧化硅中,AMP-UCMS能够有效诱导鸡的全身免疫和黏膜免疫应答。这些研究结果为新型中药多糖黏膜免疫佐剂在畜禽口服疫苗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多糖 超大介孔二氧化硅 黏膜免疫佐剂 表征 H9N2灭活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在农药缓释制剂中的运用及中国专利申请现状
7
作者 郝鹏 李姮 甘雨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6期20-25,共6页
近年来介孔二氧化硅颗粒作为纳米载药系统在农药缓释剂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专利申请的热点也由未经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载药转向改性介孔二氧化硅载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专利申请中介孔二氧化硅负载农药的研究进展,对介孔二氧... 近年来介孔二氧化硅颗粒作为纳米载药系统在农药缓释剂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专利申请的热点也由未经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载药转向改性介孔二氧化硅载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专利申请中介孔二氧化硅负载农药的研究进展,对介孔二氧化硅的主要改性方式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缓释 介孔二氧化硅 改性 专利申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响应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药物递送体系构建及性能分析
8
作者 朱家建 俞吉阳 +3 位作者 茅张钰 詹乐意 罗奕欣 杜轶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0-195,201,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_(3)O_(4)并作为SA@Fe_(3)O_(4)@SiO_(2)的磁性核心,从而实现磁靶向。在Fe_(3)O_(4)表面包覆介孔二氧化硅得到Fe_(3)O_(4)@SiO_(2)。此外,将海藻酸钠修饰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作为pH响应物质,能够实现在低pH下解离并...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_(3)O_(4)并作为SA@Fe_(3)O_(4)@SiO_(2)的磁性核心,从而实现磁靶向。在Fe_(3)O_(4)表面包覆介孔二氧化硅得到Fe_(3)O_(4)@SiO_(2)。此外,将海藻酸钠修饰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作为pH响应物质,能够实现在低pH下解离并在其他情况下结合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阻塞其孔道,防止在中性pH下发生突释。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BET分析仪、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该药物递送体系进行表征。盐酸阿霉素作为模型药物被负载在药物递送体系的介孔中,用于评估药物递送体系的药物负载和释放能力。药物负载和释放研究表明,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62%和24.31%;在pH 7.4和pH 5.0的条件下,SA@Fe_(3)O_(4)@SiO_(2)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35.82%和88.51%,表现出良好的pH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递送体系 PH响应 磁响应 介孔二氧化硅 盐酸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方法对Co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陈杰玉 谯雨 +3 位作者 克德尔叶·阿布都外力 胡佳婕 孙敏 刘清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以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为载体、Co为活性组分,分别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嫁接法和掺杂法制备了含Co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催化剂,利用XRD、SEM、N_(2)吸附-脱附、XP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催化活性。实... 以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为载体、Co为活性组分,分别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嫁接法和掺杂法制备了含Co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催化剂,利用XRD、SEM、N_(2)吸附-脱附、XPS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嫁接法和掺杂法制备的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o的分散性更好,主要以Co^(2+)形式存在并与载体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掺杂法合成过程简单,催化剂中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载体的结构保持更完整,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丙烷脱氢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体积浸渍法 嫁接法 掺杂法 丙烷脱氢 氧化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的贻贝中磷脂选择性纯化研究
10
作者 水若凡 代康慧 +5 位作者 李倩云 王丹丽 袁婷兰 李玲 龚金炎 宋恭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35,共9页
为制备高纯度海洋源磷脂,本研究利用微乳液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KCC-1)微球,并基于水蒸气内部水解法对其进行功能化修饰,分别合成二氧化钛/KCC-1(TiO_(2)/KCC-1)和氧化石墨烯/KCC-1(GO/KCC-1)复合材料,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 为制备高纯度海洋源磷脂,本研究利用微乳液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KCC-1)微球,并基于水蒸气内部水解法对其进行功能化修饰,分别合成二氧化钛/KCC-1(TiO_(2)/KCC-1)和氧化石墨烯/KCC-1(GO/KCC-1)复合材料,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表征形貌结构,而后制成固相微萃取(SPE)柱。以贻贝为原料,分别采用TiO_(2)/KCC-1 SPE和GO/KCC-1 SPE法纯化磷脂,以富集因子(EF)作为指标评价其性能,达到制备高纯度磷脂的目的。结果表明,合成的KCC-1微球直径为250~400 nm,形貌良好、大小均一、比表面积较大,且经功能化修饰,成功合成了TiO_(2)/KCC-1和GO/KCC-1填料。对比分析可知,EF_(TiO_(2)/KCC-1)>EF_(GO/KCC-1),说明TiO_(2)/KCC-1 SPE法纯化磷脂的作用效果更优。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磷脂纯度高达93.57%。本研究结果为高纯度海洋源磷脂的制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源磷脂 贻贝 介孔二氧化硅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丁香酚/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医用潜力评价
11
作者 胡文锋 夏义尝 +1 位作者 高彦涛 赵奕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45,共11页
为了解决天然抗菌丁香酚(EG)应用过程中易挥发、利用率低的问题,采用St9ber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径可控、热稳定性和生物兼容性优的丁香酚专用介孔二氧化硅微粒(MSNs),探究其在敷料应用场景下的长效缓释、高效抗菌等性能。设计制备的M... 为了解决天然抗菌丁香酚(EG)应用过程中易挥发、利用率低的问题,采用St9ber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微孔径可控、热稳定性和生物兼容性优的丁香酚专用介孔二氧化硅微粒(MSNs),探究其在敷料应用场景下的长效缓释、高效抗菌等性能。设计制备的MSNs粒径范围为100~200 nm,孔径6.54 nm,比表面积998.05 m^(2)/g,丁香酚固载量达57.09%。实验证明丁香酚/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EG@MSNs)具有快速抗菌效果,而EG@MSNs负载的非织材料基海藻酸钙敷料(EG@MSNs/CA@NWs)经过恒温培养箱培养15 d后,对大肠杆菌仍保持良好的抑菌效果,且该抗菌敷料的凝血时间缩短71.40%。此外,EG@MSNs/CA@NWs敷料的荧光物、表面活性物、水中溶出物和水浸出液酸碱度均表现优异。文章设计制备的EG@MSNs有望在伤口、创面抗菌修复领域展现良好的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介孔二氧化硅 海藻酸钙海绵 敷料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负载戊唑醇纳米缓释颗粒的制备及生物活性
12
作者 桂阔 周瑞 +6 位作者 惠托平 刘夷宁 张欣茹 李文奎 雷鹏 高艳清 马志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9-569,共11页
本研究以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hollow mesoporous nano silica, HMS)为载体负载戊唑醇(tebuconazole, Teb),制备了戊唑醇@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Teb@HMS)缓释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 本研究以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hollow mesoporous nano silica, HMS)为载体负载戊唑醇(tebuconazole, Teb),制备了戊唑醇@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Teb@HMS)缓释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及热重分析仪(TGA)等仪器对其形貌、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研究了戊唑醇在缓释颗粒中的释放行为。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盆栽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测定了Teb@HMS缓释颗粒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活性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通过水稻种子发芽试验和斑马鱼试验对Teb@HMS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载药粒子呈规整的中空介孔结构,对戊唑醇的载药率为52.02%,缓释时间长达400 h;Teb@HMS缓释颗粒降低了戊唑醇对非靶标生物水稻种子及斑马鱼的毒性,抑菌活性明显优于戊唑醇原药;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药后第18天Teb@HMS针对水稻纹枯病的保护作用防效分别达61.79%和70.42%。该研究可为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缓释颗粒在农药减量化和植物病害绿色可持续防控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纳米二氧化硅 戊唑醇 缓释颗粒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安全性评价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农药可控释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何顺 高云昊 +2 位作者 万虎 马洪菊 李建洪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6-423,共8页
鉴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可调节、孔道均匀、内外表面易于修饰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其在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 鉴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可调节、孔道均匀、内外表面易于修饰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其在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软模板法、硬模板法和自模板法),表征技术[扫描电镜分析(SEM)、透射电镜分析(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物理吸附分析、热重和差热分析(TGA-DT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及其在农药领域的研究应用状况,探讨了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农药载体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纳米粒子 农药控释 制备方法 表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介孔二氧化硅对正丁醛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天辉 赵玉娟 +3 位作者 田兆福 李小兰 刘茜 赵东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07-2314,共8页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结构与性质的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SBA-15、MCM-41、SBA-16、KIT-6,同时通过改变水热温度制备了不同孔径大小的SBA-15,并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其介孔结构进行了表征....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结构与性质的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SBA-15、MCM-41、SBA-16、KIT-6,同时通过改变水热温度制备了不同孔径大小的SBA-15,并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其介孔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正丁醛为探针分子,考察了其对有机醛的吸附,并与Y-沸石的吸附性能做了对比.结果表明,材料的介孔比表面积与其对正丁醛的吸附量成正比,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属于单层吸附,具有最大介孔比表面积的MCM-41对正丁醛的吸附量最大(484 mg·g-1).最后将SBA-15添加到卷烟滤嘴中,实验结果表明,SBA-15能显著降低卷烟烟气中巴豆醛的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合成 吸附 丁醛 巴豆醛 卷烟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头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导向合成新型立方相介孔二氧化硅 被引量:14
15
作者 沈绍典 李裕绮 +4 位作者 武芳卉 范杰 屠波 陶凤岗 赵东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8-360,共3页
A\} new highly ordered mesostructured silica(possible space group \%Fm3m\%)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tri\|headgroup quaternary ammonium surfactant \{CH\-3(CH\-2)\-\{17\}N\++(CH\-3)\-2CH\-2CH\-2N\++(CH\-3)\-2CH\-2C... A\} new highly ordered mesostructured silica(possible space group \%Fm3m\%)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tri\|headgroup quaternary ammonium surfactant \{CH\-3(CH\-2)\-\{17\}N\++(CH\-3)\-2CH\-2CH\-2N\++(CH\-3)\-2CH\-2CH\-2\}CH\-2N\++(CH\-3)\-3\53Br\+-(C\-\{18\|2\|3\|1\}) under a basic condition. The cubic mesoporous silica product has an \{average\} pore size of 2.9 nm, a large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991 m\+2/g and a large pore volume of \{0.98 cm\+3/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剂 分子筛 合成 立方相介孔二氧化硅 三头季铵盐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多功能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郝晓红 张翠妙 +3 位作者 刘小龙 梁兴杰 贾光 张金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4-1022,共9页
介孔二氧化硅因具有有序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及表面易于修饰等特点,在生物医药等领域显示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纳米药物输送体系已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本文讨论了靶向修饰及成像等多功... 介孔二氧化硅因具有有序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及表面易于修饰等特点,在生物医药等领域显示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纳米药物输送体系已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本文讨论了靶向修饰及成像等多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药物输送体系的研究进展,同时详细介绍了一系列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如中空/摇铃状、纳米管等)的介孔二氧化硅基载药体系的制备、表面修饰及其在药物输送、释放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最后,对目前介孔二氧化硅基药物输送体系(主要包括具有特定形态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药物载体、多功能复合药物载体及可生物降解的介孔二氧化硅药物输送体系等)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药物输送 多功能化 形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包覆金纳米棒的制备及在肿瘤化疗-热疗联合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金新天 刘刚 +7 位作者 李君哲 孙丽丽 王俊荣 李俊锋 李沛 陈文庆 王强 佟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4-231,共8页
通过在包覆了金纳米棒的介孔硅表面修饰生物相容性的透明质酸,得到了具有肿瘤靶向性的多功能药物载体.实验结果表明,透明质酸可以通过酰胺键修饰在介孔硅表面,所得药物载体可在透明质酸酶作用下实现选择性释放.该体系在近红外区域具有... 通过在包覆了金纳米棒的介孔硅表面修饰生物相容性的透明质酸,得到了具有肿瘤靶向性的多功能药物载体.实验结果表明,透明质酸可以通过酰胺键修饰在介孔硅表面,所得药物载体可在透明质酸酶作用下实现选择性释放.该体系在近红外区域具有较高的吸收,可以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实现光热转换.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该多功能药物载体可以有效靶向CD44过量表达的乳腺癌细胞,通过CD44介导的内吞富集在肿瘤内部,结合化学药物治疗和光热治疗,显示出更高的肿瘤细胞凋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金纳米棒 透明质酸 化疗-热疗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对布洛芬的吸附和缓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田博士 李庆锋 +4 位作者 刘少华 罗稳 靳林 张建夫 王振领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1-565,共5页
采用后合法对介孔二氧化硅SBA-15进行氨基改性,并以改性后材料NH2-SBA-15为载体,以疏水性药物布洛芬(IBU)为模型药物分子,通过浸渍法把IBU填充到载体的孔道内。利用XRD、低温N2吸附-脱附和FT-IR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载体的结构及载体与药... 采用后合法对介孔二氧化硅SBA-15进行氨基改性,并以改性后材料NH2-SBA-15为载体,以疏水性药物布洛芬(IBU)为模型药物分子,通过浸渍法把IBU填充到载体的孔道内。利用XRD、低温N2吸附-脱附和FT-IR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载体的结构及载体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IBU通过扩散和化学吸附作用填充到了载体的孔道内,并且载体表面与IBU间存在较强的化学作用。体外模拟释放实验结果显示,与未改性的SBA-15相比,改性后样品NH2-SBA-15对IBU的释放较慢,体现了明显的药物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功能化 介孔二氧化硅 布洛芬( IBU) 药物负载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锚固聚偕胺肟吸附Cr(Ⅵ)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苗苗 宫玉梅 +3 位作者 郭静 于跃 张森 赵秒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9-164,共6页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在自制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的空腔和通道内引发丙烯腈自由基聚合,并将其氰基偕胺肟化,用于制备具有吸附Cr(Ⅵ)的廉价有机无机复合吸附材料——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锚固聚偕胺肟.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在自制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的空腔和通道内引发丙烯腈自由基聚合,并将其氰基偕胺肟化,用于制备具有吸附Cr(Ⅵ)的廉价有机无机复合吸附材料——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锚固聚偕胺肟.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N_2吸附-脱附比表面分析对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锚固聚偕胺肟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中空微球直径约为400 nm,其壁上孔径约为11.0 nm,比表面积约为431 m^2/g,锚固聚偕胺肟后中空微球壁上孔道直径约为4.6 nm,比表面积降低为347 m^2/g.HMS锚固的聚偕胺肟对重铬酸钾溶液中铬的吸附量高达0.46 mmol/g,吸附过程中伴随化学反应,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可用作废水处理中重金属离子的高效廉价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 聚偕胺肟 Cr(Ⅵ)吸附 锚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介孔二氧化硅负载丙硫菌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许春丽 Muhammad BILAL +6 位作者 徐博 冉刚超 赵鹏跃 曹冲 李凤敏 曹立冬 黄啟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近年来,丙硫菌唑作为一种新颖的广谱杀菌剂备受关注,但由于其代谢产物对操作人员存在健康风险,导致其在中国的使用和登记受到限制。将丙硫菌唑制备为具有缓慢释放、可提高农药稳定性等特点的缓释制剂可有效改善其带来的健康风险问题。... 近年来,丙硫菌唑作为一种新颖的广谱杀菌剂备受关注,但由于其代谢产物对操作人员存在健康风险,导致其在中国的使用和登记受到限制。将丙硫菌唑制备为具有缓慢释放、可提高农药稳定性等特点的缓释制剂可有效改善其带来的健康风险问题。本研究采用纳米荧光介孔二氧化硅制备了丙硫菌唑缓释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分析、热重分析(TGA)、荧光光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手段对其结构与特性进行表征。采用透析袋法探讨了丙硫菌唑在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行为;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载药颗粒对小麦赤霉病原菌的杀菌活性;通过激光共聚焦研究了荧光二氧化硅在小麦赤霉病菌菌丝体以及小麦中的传输情况。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载药纳米颗粒外观形貌较为规整,平均粒径为139 nm,其最大载药量可达27.14%;该纳米载药颗粒具有缓释性能,释放曲线符合Ritger-Peppas方程;载药颗粒与丙硫菌唑原药相比具有相同的毒力效果。此外,激光共聚焦结果表明,该荧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可以在菌丝体以及小麦植株根部吸收和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介孔二氧化硅 丙硫菌唑 纳米颗粒 缓释性能 小麦赤霉病菌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