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家族新成员MAGE-D1的组织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成岗 贺福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5-171,共7页
MAGE D1是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家族 (MAGE)中MAGE D亚家族的新成员 .为了研究该基因的性质及其可能功能 ,采用Northernblot和Dotblot杂交技术研究了其组织表达谱 .结果发现 ,该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均广泛表达 .在所检测的 ... MAGE D1是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家族 (MAGE)中MAGE D亚家族的新成员 .为了研究该基因的性质及其可能功能 ,采用Northernblot和Dotblot杂交技术研究了其组织表达谱 .结果发现 ,该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均广泛表达 .在所检测的 4 8种肿瘤组织中 ,经与对应正常组织进行比较发现 ,该基因在 13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 ,而在 7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则显著降低 .进一步分析提示该基因在多种胚胎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成年组织 .由于MAGE A、 B、 C亚家族均具有在肿瘤组织 睾丸中特异表达的特点 ,而作为MAGE D亚家族成员的MAGE D1并非在肿瘤组织中特异表达 ,提示需要对MAGE基因家族进行深入的功能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抗原编码基因家族 MAGE-D1 组织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家族新基因restin的组织表达谱 被引量:2
2
作者 路凡 胡沛臻 +2 位作者 傅海燕 赵文明 赵忠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6,共6页
Restin是从维甲酸诱导肿瘤分化细胞中克隆的一种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家族(MAGE)的新成员.对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细胞系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揭示其生物学功能.使用α3-2P-dCTP标记人restin编码区基因作为探针,针对12种不同成人组... Restin是从维甲酸诱导肿瘤分化细胞中克隆的一种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家族(MAGE)的新成员.对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细胞系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揭示其生物学功能.使用α3-2P-dCTP标记人restin编码区基因作为探针,针对12种不同成人组织mRNA的Multiple TissueNorthern(MTN)膜和含76种成人、胎儿及常用细胞系mRNA的Multiple Tissue Expression(MTE)Array膜进行杂交分析,同时利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对11种常见肿瘤组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MTN膜杂交中,12种组织显示均一杂交条带,约1.8 kb,提示该基因可能不存在剪接变异体;MTE膜杂交中,正常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在肿瘤细胞系中均低表达或者不表达;原位杂交的结果显示,在8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3种良性肿瘤组织中呈现较低的表达.结果提示,该基因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系,完全不同于其它MAGE-A、B、C的组织表达方式.结合该基因在维甲酸诱导分化的肿瘤细胞中高表达,推测restin可能与正常细胞的分化、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 restin基因 杂交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针对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的短发夹RNA真核表达载体对SGC790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3
作者 程传耀 黄忻 +2 位作者 丁一 张娓 张钦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4-306,共3页
目的:观察转染针对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NRAGE)的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对SGC790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特异性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uper-EGFP-NRG转染SGC7901胃癌细胞,经G418筛选,应用RT-PCR方法检测转染细胞NR... 目的:观察转染针对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NRAGE)的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对SGC790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特异性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uper-EGFP-NRG转染SGC7901胃癌细胞,经G418筛选,应用RT-PCR方法检测转染细胞NRAGE mRNA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增殖与凋亡。结果:体外培养的pSuper-EGFP-NRG转染的SGC7901胃癌细胞中NRAGE基因被沉默,G0~G1期、G2期细胞百分率降低,S期细胞百分率增多(P〈0.05)。结论:NRAGE基因参与了SGC7901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 胃癌 RNA干扰 短发夹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GE)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广旭 宋平平 张百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8-313,共6页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目前诊断易忽略微转移灶,造成肺癌预后极差,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elanoma associate dantigens,MAGE)基因作为一种特异性肿瘤抗原基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研究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目前诊断易忽略微转移灶,造成肺癌预后极差,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elanoma associate dantigens,MAGE)基因作为一种特异性肿瘤抗原基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研究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微转移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主动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12基因疫苗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体内抗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楚荷莹 王华启 +4 位作者 陈闪闪 赵国强 王建辉 雷小婷 张国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5-257,共3页
目的:研究人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12(MAGE-12)基因疫苗pEGFP-C3-MAGE-12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体内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疫苗组、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NS)组接种Lewis肺癌瘤组织制备Lewis肺癌小鼠... 目的:研究人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12(MAGE-12)基因疫苗pEGFP-C3-MAGE-12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体内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疫苗组、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NS)组接种Lewis肺癌瘤组织制备Lewis肺癌小鼠模型。接种癌组织前14d、7d、0d,疫苗组按每次每只0.2mL(75ng/L)于右下肢内侧肌肉群内注射pEGFP-C3-MAGE-12;空质粒组和NS组每只每次注入pEGFP-C3空质粒或NS;空白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每3d观察并记录1次肿瘤大小。接种瘤组织后14d每组取10只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MAGE-12-Ab,余小鼠(每组10只)自然死亡,记录生存时间。结果:3组7d成瘤率均为100%。空质粒组、NS组及疫苗组生存期分别为(27.0±0.3)d,(27.2±0.3)d和(28.9±0.6)d;肿瘤体积分别为(179.775±9.085)mm3,(173.172±9.085)mm3和(144.923±9.528)mm3;疫苗组血清MAGE-12-Ab水平为(711.16±174.78),其他3组未检测到MAGE-12-Ab;与空质粒组、NS组比较,疫苗组生存期短(P<0.05),肿瘤体积小(P<0.05),体内抗体水平高(P<0.05)。结论:MAGE-12基因疫苗具有免疫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12 肺癌 免疫治疗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甄林林 马全 +1 位作者 武正炎 王萱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34-935,F0004,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55例乳腺癌组织中MAGE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55例乳腺癌组织中有17例(30.9%)表达MAGE-A1或/和MAGE-A3,9...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55例乳腺癌组织中MAGE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55例乳腺癌组织中有17例(30.9%)表达MAGE-A1或/和MAGE-A3,9例(16.4%)MAGE-A1阳性,13例(23.6%)MAGE-A3阳性。结论:MAGE基因在乳腺癌中较高表达,推测MAGE抗原可以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莉 郭爱林 +2 位作者 秦叔逵 李青 王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克隆及表达特异性抗原(PRAME)基因的cDNA片段。方法:从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从中扩增出PRAME基因cDNA片段。将PRAME基因cDNA片段插入载体pGEM T easy中,经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正确... 目的:克隆及表达特异性抗原(PRAME)基因的cDNA片段。方法:从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从中扩增出PRAME基因cDNA片段。将PRAME基因cDNA片段插入载体pGEM T easy中,经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正确后,再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2中,构建高效表达克隆,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表达。结果:1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5h,PRAME蛋白表达即达高峰。结论:PRAME基因在极少数正常组织中低表达,而在白血病患者高表达,并编码被自体细胞毒T淋巴细胞识别的抗原,所以该基因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基因 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灶 基因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诱导黑色素瘤抗原基因-2特定表位多肽异构的LC/MS研究
8
作者 周伟 吴玉章 +3 位作者 边疆 贾正才 唐艳 邹丽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研究乙醇、甲醇两种常用溶剂系统对固相合成的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2 (MAGE 2 )的特定表位多肽 (171 179)异构的影响。分别运用乙醇、甲醇溶剂体系以及极性溶剂二甲基亚砜 (DMSO)作对照预处理固相合成的黑色素瘤抗原特异性MAGE 2表位多肽 ... 研究乙醇、甲醇两种常用溶剂系统对固相合成的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2 (MAGE 2 )的特定表位多肽 (171 179)异构的影响。分别运用乙醇、甲醇溶剂体系以及极性溶剂二甲基亚砜 (DMSO)作对照预处理固相合成的黑色素瘤抗原特异性MAGE 2表位多肽 (171~ 179) ,然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RP HPLC/MS)对合成的表位多肽的m/z进行Q1正离子监测扫描分析 ,观察其在不同溶剂系统预处理下的异构情况 ,以选择合理的预处理条件。结果发现采用乙醇及甲醇溶样时MAGE 2表位多肽有异构体产生 ,极性溶剂DMSO溶样的表位多肽未有异构现象发生 ,采用 5 0 % (体积分数 )的乙醇及 5 0 % (体积分数 )的甲醇时也未监测到异构体产生 ;同时发现将已发生异构的乙醇及甲醇溶样溶液用三氟乙酸酸化处理后 ,异构多肽可发生较大的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2 表位多肽 异构体 溶剂诱导 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抗原-1、3基因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卢欣 赵海涛 +4 位作者 桑新亭 毛一雷 陈蓉蓉 钟守先 黄洁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黑色素瘤抗原(MAGE)-1和MAGE-3基因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AGE-1、MAGE-3基因与IHCC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RT-PCR方法检测20例IHC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MAGE-1、MAGE-3基因表达,对全部RT-PCR扩增产物... 目的研究黑色素瘤抗原(MAGE)-1和MAGE-3基因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AGE-1、MAGE-3基因与IHCC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RT-PCR方法检测20例IHC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MAGE-1、MAGE-3基因表达,对全部RT-PCR扩增产物中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以证实其为MAGE-1、MAGE-3基因。分析MAGE-1、MAGE-3基因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包膜、肿瘤形态以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等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20例IHCC患者癌组织中MAGE-1、MAGE-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5%和4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P<0·01)。IHCC患者癌组织中MAGE-1、MAGE-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包膜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指标均无关(P>0·05);MAGE-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形态有关(P<0·05)。结论MAGE-1、MAGE-3基因在IHCC患者肝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MAGE-1、MAGE-3基因可能成为IHCC患者免疫治疗的攻击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黑色素瘤抗原-1 3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A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勤 李金 廖贵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S1期86-88,共3页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A是黑色素瘤抗原基因家族中的成员,其表达产物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其编码的抗原肽仅在肿瘤组织、睾丸及胎盘组织表达,与人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结合后被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别,从而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本文对MAG...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A是黑色素瘤抗原基因家族中的成员,其表达产物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其编码的抗原肽仅在肿瘤组织、睾丸及胎盘组织表达,与人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结合后被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别,从而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本文对MAGE-A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头颈部肿瘤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来源黑色素瘤抗原A3在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模型的表达
11
作者 李宁 吉晓滨 +1 位作者 谢景华 刘启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17-1522,共6页
目的:建立pIRES2-EGFP/MAGE-A3真核质粒在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稳定表达的肿瘤细胞模型。方法:将喉癌来源的黑色素瘤抗原A3(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 A3,MAGE-A3)构建成真核质粒pIRES2-EGFP/MAGE-A3,脂质体法将pIRES2-EGFP/MAGE-A3... 目的:建立pIRES2-EGFP/MAGE-A3真核质粒在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稳定表达的肿瘤细胞模型。方法:将喉癌来源的黑色素瘤抗原A3(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 A3,MAGE-A3)构建成真核质粒pIRES2-EGFP/MAGE-A3,脂质体法将pIRES2-EGFP/MAGE-A3转染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荧光显微镜检测阳性克隆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表达,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查MAGE-A3在B16细胞中的转录。结果:pIRES2-EGFP/MAGE-A3真核质粒转染B16细胞后筛选得到阳性克隆,可见融合蛋白表达产生明亮的绿色荧光,qRT-PCR可检测到MAGE-A3 mRNA的转录。结论:pIRES2-EGFP/MAGE-A3真核质粒通过脂质体法能有效转染,并在B16稳定表达,成功建立了MAGE-A3肿瘤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抗原A 真核载体 基因转染 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表达 肿瘤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P53,PCNA表达与恶性黑色素瘤浸润及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秋良 傅思莹 +2 位作者 赵美卿 侯景辉 梁建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703-704,共2页
目的∶探讨nm2 3 ,P5 3 ,PCNA表达与恶性黑色素瘤 (MM)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 3 0例MM组织中nm2 3 ,P5 3 ,PCNA表达进行研究 ,分析其与MM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3 0例MM组织中原位及浅表浸润型 ... 目的∶探讨nm2 3 ,P5 3 ,PCNA表达与恶性黑色素瘤 (MM)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 3 0例MM组织中nm2 3 ,P5 3 ,PCNA表达进行研究 ,分析其与MM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3 0例MM组织中原位及浅表浸润型 6例 ,中等及强阳性表达分别为 :nm2 3 4例 ,P5 3 3例 ,PCNA 4例 ;浸润型MM (浸润皮下组织 ) 2 4例分别为nm2 3 2 2例 ,P5 3 2 1例 ,PCNA 2 2例 ;伴有淋巴结转移组 :nm2 3 14例 ,P5 3 17例 ,PCNA 17例 ;无淋巴结转移组 :nm2 3 10例 ,P5 3 8例 ,PCNA 9例。结论 :nm2 3 ,P5 3 ,PCNA的高表达与MM的侵袭程度相关 (P <0 0 5 ) ,PCNA及P5 3的高表达与MM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P53基因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NM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lncRNA可影响黑色素瘤的发生和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颜晗 谭丹 +2 位作者 谢攀 刘昭前 李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大数据挖掘,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与黑色素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的黑色素瘤m RNA表达谱数据集GSE15605中提取出一些lncRNA的表达信息,并分析这些lncRNA与黑色素瘤的关... 目的:通过生物大数据挖掘,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与黑色素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的黑色素瘤m RNA表达谱数据集GSE15605中提取出一些lncRNA的表达信息,并分析这些lncRNA与黑色素瘤的关联关系。结果:LINC01213,PGM5-AS1,LINC01133和LOC284578共4个lncRNA与黑色素瘤的发生和转移显著相关,其中LINC01213,LINC01133和LOC284578的表达可被BRAF基因突变影响,而PGM5-AS1的表达能被NRA S基因突变影响。利用这4个lncRNA的表达值构建的预测模型可较好地区分正常样本、初发黑色素瘤样本和转移性黑色素瘤样本。结论:Lnc RNA可能在黑色素瘤的发生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表达 数据提取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V闽A株gE基因抗原编码区片段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敖敬群 王瑾雯 +2 位作者 陈新华 王珣章 龙綮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79,共4页
伪狂犬病病毒(PRV)糖蛋白E是一种在伪狂犬病的根除计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糖蛋白。将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抗原编码区片段克隆到杆状病毒Bac_to_Bac系统表达载体pFastBacHTa中,获得的重组表达载体pFastBacHTa_FS转化大肠杆菌DH10BA... 伪狂犬病病毒(PRV)糖蛋白E是一种在伪狂犬病的根除计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糖蛋白。将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抗原编码区片段克隆到杆状病毒Bac_to_Bac系统表达载体pFastBacHTa中,获得的重组表达载体pFastBacHTa_FS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后,得到的重组BacmidDNA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粉蚊夜蛾Hi5细胞,通过细胞内同源重组,获得了含目的片段的重组病毒。此重组病毒感染Hi5细胞后72h,细胞总蛋白的SDS_PAGE与Western_Blot结果表明,gE基因抗原编码区片段在Hi5细胞中得到了正确表达,表达产物约35000,占细胞总蛋白的9 31%。溶解性分析显示该片段在Hi5细胞中为不可溶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E基因抗原编码区片段 杆状病毒 Bac-to-Bac表达系统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区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敖敬群 娄高明 +4 位作者 杨林 杜伟贤 龙綮新 王珣章 谢明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用PCR方法以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到了gE基因表位抗原决定域的编码区段。PCR产物连接到 pMD18-T载体后 ,转化大肠杆菌XL 1-blue菌株。重组质粒经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gE基因序列比较 ,确证含有PRV闽A株 gE基因... 用PCR方法以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到了gE基因表位抗原决定域的编码区段。PCR产物连接到 pMD18-T载体后 ,转化大肠杆菌XL 1-blue菌株。重组质粒经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gE基因序列比较 ,确证含有PRV闽A株 gE基因的表位抗原编码区。此区段与PRVRice株相应区段的DNA序列同源性为 97 3%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4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E基因表位抗原编码 序列测定 PCR扩增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石门株不同代次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耘 王在时 +2 位作者 王琴 李博 丘惠深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10,共4页
利用 RT- PCR及序列测定对猪瘟病毒石门株不同代次毒株 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及同一代次不同年代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分析 ,结果所有毒株 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呈现较高的同源性 ,石门株不同代次毒株 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核... 利用 RT- PCR及序列测定对猪瘟病毒石门株不同代次毒株 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及同一代次不同年代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分析 ,结果所有毒株 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呈现较高的同源性 ,石门株不同代次毒株 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7.7%~ 10 0 %、97.3%~ 10 0 % ;同一代次不同年代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为 98.6 %~ 10 0 %。只有 3个代次毒株发生较小的变异 ,核苷酸及氨基酸呈现 1~ 3个碱基或氨基酸的变异 ,其他代次的毒株序列完全一致。初步证实了猪瘟病毒分子结构的遗传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石门株 代次 E2基因 抗原编码 序列差异分析 同源性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码弓形虫表面抗原P30基因的克隆及在E.coli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占国清 吴少庭 +3 位作者 李国光 高世同 林敏 郑春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 构建编码弓形虫RH株表面抗原P30基因重组表达质粒 ,初步观察P30基因在E coli表达。方法 将P30基因定向克隆到分支杆菌 -大肠杆菌穿梭表达质粒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起动基因的下游的多克隆位点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BCG -P30 ;采... 目的 构建编码弓形虫RH株表面抗原P30基因重组表达质粒 ,初步观察P30基因在E coli表达。方法 将P30基因定向克隆到分支杆菌 -大肠杆菌穿梭表达质粒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起动基因的下游的多克隆位点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BCG -P30 ;采用亚克隆技术 ,将含P30和hsp70起动基因的复合片段 ,插入表达载体 pBK -CMV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DH5α ,在卡那霉素阳性LB培养基平板筛选阳性重组子 ,并经双酶切及PCR扩增鉴定。重组质粒 pBK -P30转化大肠杆菌 ,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 -PAGE和Westernboltting分析。 结果  1)阳性重组质粒 pBCG -P30、pBK -P30经酶切和PCR鉴定 ,与预期的结果相符合。 2 )序列测定证实克隆的基因为编码P30抗原的基因。 3)P30基因在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后获得4 5kDa融合蛋白 ,此抗原未被弓形虫高免兔血清识别。结论 成功构建编码弓形虫表面抗原P30重组表达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弓形虫 表面抗原 P30基因 克隆 E.COLI 表达 基因重组 弓形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野毒不同代次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耘 宁宜宝 +4 位作者 王在时 王琴 张广川 宋立 丘惠深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6期56-60,共5页
利用 RT-PCR及序列测定对 5株猪瘟野毒 1 4个不同代次毒株 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每个野毒的不同代次毒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均呈现较高的保守性 ,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均无变化 ,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为 1 0 0 ... 利用 RT-PCR及序列测定对 5株猪瘟野毒 1 4个不同代次毒株 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每个野毒的不同代次毒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均呈现较高的保守性 ,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均无变化 ,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为 1 0 0 %。与 0 2号野毒相比 ,其他 4株野毒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82 .0 %~ 99.5%、84.1 %~ 98.6 %。遗传衍化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毒株被分成 2个基因组 ,每个基因组又分成 2个基因亚组。 0 3、0 5和 2 2号毒株位于第一基因组 ,0 2、0 6号毒株位于第二基因组。每一个毒株的不同代次毒株均位于同一基因组、同一基因亚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野毒 代次 E2基因 抗原编码 序列分析 同源性 变异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单克隆抗体靶抗原的鉴定及其编码基因的定位 被引量:2
19
作者 喻启桂 秦克锋 +3 位作者 高谦 汪美先 姜绍谆 王海涛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3期1-6,共6页
用放射免疫沉淀的方法,鉴定单纯疱疹病毒(HSV)型共同性单克隆抗体(McAb)1D10的靶抗原是一分子量约为60,000道尔顿的糖蛋白,另6株McAbs 1A12.Mad-2、2D11.CM—D3.2A8及1C4的靶抗原的分子量在105,000-130,000之间。用Mcabs与HSV-1... 用放射免疫沉淀的方法,鉴定单纯疱疹病毒(HSV)型共同性单克隆抗体(McAb)1D10的靶抗原是一分子量约为60,000道尔顿的糖蛋白,另6株McAbs 1A12.Mad-2、2D11.CM—D3.2A8及1C4的靶抗原的分子量在105,000-130,000之间。用Mcabs与HSV-1/HSV-2型间重组株作物理图谱的方法.定位出这些McAbs靶抗原的基因。McAb1 D10的靶抗原的编码基因定位于短单一序列(Us)上,在0.912-0.976遗传单位之间,这一区域与gD鳊码基因重叠,故认为是gD。另6株McAbs的靶抗原的蝙码基固定位于长单一序列(UL)上,在0.573-0.690遗传单位之间,这一区域与gC鳊码基因重叠,故认为是gC,其中,Mad-2和OM—D3分别为HSV-1和HSV-2型特异性,所以其靶抗原分别为gC-1和gC-2。ELISA阻断试验结果表明4株型共同性MeAbs 1A12.2D11.2A8和1C4,抗gC上4个独立的抗原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单克隆抗体 抗原 编码基因 鉴定 McAbs HSV-1 放射免疫沉淀 基因重叠 Mcabs ELISA 物理图谱 基因定位 试验结果 抗原位点 分子量 共同性 糖蛋白 道尔顿 重组株 D10 gC 特异性 2型 序列 传单 g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恙虫病立克次体蛋白抗原及其编码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牛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恙虫病立克次体 多肽 蛋白抗原 编码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