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造器官不是梦
1
作者 蒋骢骁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I0006-I0006,共1页
人造器官无排异 萨拉·默纳汉现年10岁,近期因为囊性肺纤维化接受肺移植。但是,在那之前,她已经等待数月之久。 如果没有捐献者,默纳汉极有可能失去年幼的生命。那么,应该如何在本已稀缺的捐赠器官的情况下给病人送去福音?
关键词 人造器官 肺纤维化 临床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人造血管获重大突破 被引量:1
2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889-890,共2页
德国弗朗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成功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人造血管,这一技术突破有望广泛应用在治愈皮肤创伤、人工皮肤再造和人造器官等医学领域。重大事故受伤、大面积烧伤或肿瘤切除的病人经常需要对创面皮肤进行再造,
关键词 人造血管 皮肤创伤 激光技术 大面积烧伤 肿瘤切除 技术制造 事故受伤 人造器官 人工皮肤 医学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立体打印技术研发人造血管
3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1期I0003-I0003,共1页
随着生物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制造出了人造肠道和人造气管等小型人体器官。但大型人造器官的制造却频频遭遇瓶颈,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制造毛细血管的相应技术,进而不能给大型人造器官输送必要的养料,也就不能维持其正... 随着生物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制造出了人造肠道和人造气管等小型人体器官。但大型人造器官的制造却频频遭遇瓶颈,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制造毛细血管的相应技术,进而不能给大型人造器官输送必要的养料,也就不能维持其正常存活和运行。德国科学家目前利用3D立体打印技术成功研制出了一种人造血管。该项研究成果将有望被用于人体试验和药物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 打印技术 立体 人造器官 医疗技术 人体器官 人造气管 毛细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日本器官移植的伦理观
4
作者 伊藤幸郎 李宁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0年第2期61-62,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许多方面已做到了废物利用,但是,迄今为止却还没想到是否将人体的器官也可以作为废物利用的对象。如果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出现故障而又不更换时,就会丧失生命。假如给患者安上人造器官,仅就这一点而言,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许多方面已做到了废物利用,但是,迄今为止却还没想到是否将人体的器官也可以作为废物利用的对象。如果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出现故障而又不更换时,就会丧失生命。假如给患者安上人造器官,仅就这一点而言,起码不会与日本人所固有的伦理观相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肾脏移植 人造器官 活体肾移植 西方医学 移植者 医学教育 汉方 慢性肾功能不全 组织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商店
5
作者 陈进光 《现代科技译丛(哈尔滨)》 2005年第2期17-20,共4页
有朝一日,人体器官可以被替换,这一移植技术能延长您的生命. 鲍博是一位和蔼可亲的60岁开外的退休工程师,他玩高尔夫球,喜欢和35岁的妻子外出旅游.唯一的问题是,他在逐渐老去--而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已谢顶,皮肤开始松垂,视力大不如前... 有朝一日,人体器官可以被替换,这一移植技术能延长您的生命. 鲍博是一位和蔼可亲的60岁开外的退休工程师,他玩高尔夫球,喜欢和35岁的妻子外出旅游.唯一的问题是,他在逐渐老去--而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已谢顶,皮肤开始松垂,视力大不如前,有时还听不清楚和他共进晚餐的朋友们的谈话.更为严重的是,在他40岁左右被诊断出的糖尿病已经愈来愈难以控制:血糖忽高忽低.像他的所有朋友那样,他也可能会遭受至少一次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器官 移植技术 化学梯度 电脉冲 生物人造器官 杂交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共混膜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姚子昂 韩宝芹 +1 位作者 刘伟治 刘万顺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18-23,共6页
以溶液共混法制成不同共混比例的壳聚糖 硫酸软骨素共混膜 ,通过观察共混膜的表面形态结构、结晶度、红外吸收及透光率 ,发现壳聚糖和硫酸软骨素两种分子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分子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共混膜表面结构均匀单一... 以溶液共混法制成不同共混比例的壳聚糖 硫酸软骨素共混膜 ,通过观察共混膜的表面形态结构、结晶度、红外吸收及透光率 ,发现壳聚糖和硫酸软骨素两种分子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分子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共混膜表面结构均匀单一。通过研究共混膜的各种性质发现硫酸软骨素的混入可以改善膜的力学特性 ,提高膜的透光性及渗透性 ,降低膜的吸水性及对蛋白的吸附性。以共混膜为载体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 ,发现硫酸软骨素的引入可明显提高膜和细胞的相容性 ,兔角膜内皮细胞可在膜上长期生长 ,结果提示此共混膜可作为细胞培养的良好载体 ,用于器官损伤修复及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硫酸软骨素 共混膜 相容性 生物材料 人造器官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物种沟通──世纪之交的走向
7
作者 黄鸣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7-33,共7页
跨物种沟通──世纪之交的走向黄鸣奋进化史是物种分化的历史,同时也是因分化而产生的不同物种相互沟通的历史。在地球上,自然进化曾造就了不可胜计的物种,这些物种的数目目前正由于人类势力范围的扩大、生态环境的改变而日趋减少。... 跨物种沟通──世纪之交的走向黄鸣奋进化史是物种分化的历史,同时也是因分化而产生的不同物种相互沟通的历史。在地球上,自然进化曾造就了不可胜计的物种,这些物种的数目目前正由于人类势力范围的扩大、生态环境的改变而日趋减少。与此同时,人类正通过高科技改良原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机器人 生物计算机 人工生命 世纪之交 蛋白质分子 智能生物 物种 电子计算 人造器官 生物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人员“打印”类生物组织
8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4-1124,共1页
英国科研人员利用三维打印机打印出类似生物组织的材料,今后或可用于医疗目的.利用三维打印机技术,把数千滴直径50μm的水珠封装在油膜中,连接在一起,这种“水滴网”材料今后或可作为一种给药方式,或用于代替受损的人体组织.这... 英国科研人员利用三维打印机打印出类似生物组织的材料,今后或可用于医疗目的.利用三维打印机技术,把数千滴直径50μm的水珠封装在油膜中,连接在一起,这种“水滴网”材料今后或可作为一种给药方式,或用于代替受损的人体组织.这种新材料不具生物活性,不含基因、不会增殖。可以避免一些用生物细胞或组织“制造”人造器官时遇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机 生物组织 科研人员 新材料 给药方式 生物活性 人体组织 人造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磷酸胆碱基团的表面改性剂
9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2-92,共1页
日本资生堂公司(Shiseido Co.)开发出一种可以用于各种材料如玻璃、金属和塑料的表面改性剂,该表面改性剂含有一个带活性基团的磷酸胆碱基团,它在微芯片、人造器官、微型分析装置及药物释放系统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这是因为它具... 日本资生堂公司(Shiseido Co.)开发出一种可以用于各种材料如玻璃、金属和塑料的表面改性剂,该表面改性剂含有一个带活性基团的磷酸胆碱基团,它在微芯片、人造器官、微型分析装置及药物释放系统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这是因为它具有如耐久性、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及蛋白抗性等很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剂 活性基团 胆碱 磷酸 药物释放系统 资生堂公司 生物相容性 人造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着手微型机器人的研制
10
作者 永权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7期18-19,共2页
一个象药丸那么大的机器人从患者的喉咙里下滑,通过患者的胃部进入肠子。这时,这个微型机器人用一架微型摄像机扫描肠壁,寻找可能有的肿瘤和其它病变,并把图象传送给正看着监视器的医生。然后,根据这名医生发送的指令,这个机器人伸出它... 一个象药丸那么大的机器人从患者的喉咙里下滑,通过患者的胃部进入肠子。这时,这个微型机器人用一架微型摄像机扫描肠壁,寻找可能有的肿瘤和其它病变,并把图象传送给正看着监视器的医生。然后,根据这名医生发送的指令,这个机器人伸出它的装有刀片的微型手臂,取下一块组织样品供检验用。这是多数医生的想法和愿望。日本的一些研究人员说,有朝一日,这样的微型机器人将成为现实,它们能穿过血管和消化系统,检查身体,作简单的手术或修理人造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机器人 人造器官 象传 微型电机 半导体制造 控制技术 研究项目 化学处理 研究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预测十五年内的科技突破
11
《预测》 1986年第4期44-44,共1页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最近发表了一个有关科技成就的预测报告,指出在二十世纪末期,将出现的科技突破。这些科学技术大部分已接近研制成功阶段,不出十五年,将全部成为现实。一、由电脑控制的手术机器不但能够为伤残者设计、制造各种人造器官...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最近发表了一个有关科技成就的预测报告,指出在二十世纪末期,将出现的科技突破。这些科学技术大部分已接近研制成功阶段,不出十五年,将全部成为现实。一、由电脑控制的手术机器不但能够为伤残者设计、制造各种人造器官,包括四肢、人造臂部及膝盖等,而且能为伤残人进行安装或移植等手术,这些手术的安全度及准确性远远超过人手。二、光学纤维传输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及广泛应用,使电视接收信息的范围大为扩展。未来的家庭电视,将可收看世界各地上百个电视台的节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制成功 科技成就 信息技术 二十世纪 纤维传输 电脑控制 手术 科学技术 人造器官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 新市场——未来三十年的重大突破
12
作者 胡仲华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9-10,1,共3页
今后30年世界高科技的发展趋势如何?日本科学技术厅所属的国家科技政策研究院的调查结果,令德国人大为震动。
关键词 国家科技政策 科学技术厅 世界高科技 十年 存储器芯片 生物分解 三维电视 人造器官 人工制作 存储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科学家发现抗菌药物新靶点
13
《广西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399-399,共1页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科学家 表皮葡萄球菌 靶点 人造器官 人类疾病 耐药机制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家利用猪成体骨髓干细胞生成皮肤
14
《中国畜禽种业》 2009年第3期137-137,共1页
据最新一期国际人造器官学会会刊《人造器官》报道,中国科学家在最新研究中,成功利用猪的成体骨髓干细胞生成皮肤。报道称,这项成果是创伤愈合和器官构建方法研究中的一大进展。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中国科学家 皮肤 成体 人造器官 创伤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家利用猪成体骨髓干细胞生成皮肤
15
《北方牧业》 2009年第3期29-29,共1页
据最新一期国际人造器官学会会刊《人造器官》报道,中国科学家在最新研究中。成功利用猪的成体骨髓干细胞生成皮肤。据报道,中国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研发中心主任金岩领导的研究小组,建立了猪的皮肤烧伤模型,以研究含有骨髓干细胞... 据最新一期国际人造器官学会会刊《人造器官》报道,中国科学家在最新研究中。成功利用猪的成体骨髓干细胞生成皮肤。据报道,中国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研发中心主任金岩领导的研究小组,建立了猪的皮肤烧伤模型,以研究含有骨髓干细胞的人造皮肤修复烧伤创面的实用性。猪的皮肤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与人的皮肤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中国科学家 皮肤修复 成体 人造器官 第四军医大学 研发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