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病毒71型感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罗文英 赵卫 +4 位作者 彭亮 余晶仪 张立科 张文炳 曹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 初步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穿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相关机制.方法 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BMECs)建立体外BBB模型,采用EV71毒株感染HBMECs,并... 目的 初步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穿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相关机制.方法 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BMECs)建立体外BBB模型,采用EV71毒株感染HBMECs,并设置阴性对照.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透射电镜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EV71能否感染HBMECs,激光共聚焦方法观察EV71能否诱导HBMECs微丝骨架的重排.结果 EV71感染后能诱导HBMECs的细胞病变,细胞内可见EV71抗原红色荧光表达及直径为20~30 nm的EV71颗粒存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证实EV71能在HBMECs内复制,不同时间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感染EV71后失去正常形态,变得极不规则,胞内微丝排列紊乱,极性消失,微丝聚集在细胞边缘.结论 本研究首次证明EV71可以感染HBMECs并复制,并且可以诱导部分HBMECs的骨架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血脑屏障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LINC00339通过下调miR-149-5p表达调控ox-LDL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进鹏 龙启福 +2 位作者 雷延成 张豪 林存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7-283,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339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HBMEC分为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ox-LDL(50 mg/L)组、ox-LDL+si-NC组(转染si-NC+50 mg/L ox-LDL)...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339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HBMEC分为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ox-LDL(50 mg/L)组、ox-LDL+si-NC组(转染si-NC+50 mg/L ox-LDL)、ox-LDL+si-LINC00339组(转染si-LINC00339+50 mg/L ox-LDL)、ox-LDL+miR-NC组(转染miR-NC+50 mg/L ox-LDL)、ox-LDL+miR-149-5p组(转染miR-149-5p+50 mg/L ox-LDL)、ox-LDL+si-LINC00339+anti-miR-NC组(共转染si-LINC00339和anti-miR-NC+50 mg/L ox-LDL)及ox-LDL+si-LINC00339+anti-miR-149-5p组(共转染si-LINC00339和anti-miR-149-5p+50 mg/mL ox-LDL)。RT-qPCR检测LINC00339和miR-149-5p的表达水平;分别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INC00339和miR-149-5p的靶向关系。结果:ox-LDL诱导的HBMEC中LINC00339的表达水平升高,miR-149-5p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抑制LINC00339表达或过表达miR-149-5p可致HBMEC的MDA含量降低,SOD和CAT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Bcl-2表达水平升高,Bax表达水平降低(P<0.05)。LINC00339靶向调控miR-149-5p,敲减miR-149-5p表达逆转了抑制LINC00339表达对ox-LDL诱导的HBMEC氧化损伤的作用。结论:抑制LINC00339表达可能通过上调miR-149-5p表达抑制ox-LDL诱导的HBMEC凋亡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0339 微小RNA-149-5p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力岛基因ibeT有助于大肠杆菌抵抗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溶酶体的降解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可 赵伟东 +3 位作者 李强 方文刚 朱莉 陈誉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7-423,共7页
大肠杆菌是导致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为探讨毒力岛基因ibeT在大肠杆菌K1株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构建了ibeT基因缺失的大肠杆菌K1株,细菌在细胞内存活试验结果显示,ibeT基因缺失抑制了大肠杆菌K1株在人脑微血管内皮... 大肠杆菌是导致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为探讨毒力岛基因ibeT在大肠杆菌K1株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构建了ibeT基因缺失的大肠杆菌K1株,细菌在细胞内存活试验结果显示,ibeT基因缺失抑制了大肠杆菌K1株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生长.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到,在细菌侵袭进入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后,与野生型相比,ibeT基因缺失突变株较多地滞留在溶酶体内;透射电镜结果进一步显示,ibeT基因缺失使大肠杆菌K1株逃逸ECV(含有大肠杆菌的囊泡)的能力发生了下降,继而使其在细胞浆内的复制减少.利用体外模拟的弱酸性环境,检测大肠杆菌菌体胞内的缓冲容量,发现ibeT基因缺失突变株菌体胞内的缓冲能力较野生型低.这些结果提示,在大肠杆菌K1株侵袭进入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后,ibeT基因有利于大肠杆菌降解ECV膜,避免与溶酶体融合,进而促使大肠杆菌逃逸进入细胞浆并进行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eT 大肠杆菌K1株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溶酶体 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脂多糖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秦劭晨 王爱梅 +2 位作者 张晋岳 李若瑜 李万婷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45,共8页
为研究槲皮素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BMEC)的作用机制,体外培养HBMEC,用LPS诱导HBMEC造模,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槲皮素组及依达拉奉组,采用噻唑... 为研究槲皮素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BMEC)的作用机制,体外培养HBMEC,用LPS诱导HBMEC造模,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槲皮素组及依达拉奉组,采用噻唑蓝法检测LPS诱导炎症因子变化的时间和槲皮素对HBMEC增殖能力的影响,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20(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20,CCL20)mRNA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CCL20和IL-8的含量,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NF-ΚB p65,NF-ΚB p65,p-IKKα和IKKα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与正常组比,1 mg·L^-1的LPS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模型8 h组TNF-αmRNA,CCL20 mRNA,IL-8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1);槲皮素各给药组(12.5,25,50,100,200,400μmol·L^-1)细胞活力变化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200μmol·L^-1槲皮素组的模型细胞增殖明显(P<0.01);槲皮素组和依达拉奉组TNF-αmRNA,CCL20 mRNA,IL-8 mRNA表达和TNF-α,CCL20,IL-8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槲皮素组蛋白数量比n(p-NF-ΚBp65)/n(NF-ΚBp65),n(p-IKKα)/n(IKKα)显著减小(P<0.01),而依达拉奉组n(p-NF-ΚBp65)/n(NF-ΚBp65),n(p-IKKα)/n(IKKα)无明显变化。说明槲皮素具有抑制LPS诱导HBMEC的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IKKα/NF-ΚB p65信号通路减少炎症相关因子TNF-α,CCL20和IL-8的表达。这为槲皮素应用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帕金森病临床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川芎茶调散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炎症 IKKα/NF-ΚB p65信号通路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Aβ_(1-42)损伤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IF-1α、VEGF表达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志慧 吴以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通心络对β淀粉样蛋白片段(Aβ1-42)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的分泌及VEGF和HIF-1α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给予不同剂量的通心络预处理,并用20μmol·L-1的Aβ1-42干预24h诱导细胞损伤,经处... 目的通心络对β淀粉样蛋白片段(Aβ1-42)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的分泌及VEGF和HIF-1α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给予不同剂量的通心络预处理,并用20μmol·L-1的Aβ1-42干预24h诱导细胞损伤,经处理后检测细胞形态的变化、VEGF分泌及VEGF和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Aβ1-42可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VEGF分泌减少及VEGF蛋白表达降低,HIF-1α蛋白表达增强,通心络可升高Aβ1-42诱导的VEGF分泌、增强其蛋白的表达,增强HIF-1α蛋白表达,保护内皮细胞。结论通心络可通过HIF-1α途径增强VEGF蛋白的表达,增加上清液中VEGF蛋白的分泌,从而对Aβ1-42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AΒ1-42 VEGF HIF-1Α 通心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细胞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之间STAT3信号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雅琦 顾金海 +1 位作者 孟锐 安芳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2-437,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细胞(A172/U251)与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BMEC)之间STAT3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方法:建立A172、U251细胞与HBMEC的Transwell共培养体系,ELISA检测A172、U251细胞及其分泌因子V...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细胞(A172/U251)与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BMEC)之间STAT3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方法:建立A172、U251细胞与HBMEC的Transwell共培养体系,ELISA检测A172、U251细胞及其分泌因子VEGF对HBMEC分泌IL-6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BMEC与A172/U251细胞共培养30 min时HBMEC及其分泌因子IL-6对A172/U251细胞STAT3蛋白及其磷酸化状态p-STAT3的影响,CCK-8、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HBMEC及其分泌因子IL-6对A172/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结果:VEGF(50 ng/ml)组和共培养组(HBMEC分别和A172,U251细胞共培养)HBMEC的IL-6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共培养30 min时,A172/U251细胞的IL-6(50ng/ml)组、共培养组及(共培养+AZD1480)组的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共培养+AZD1480)组的胶质瘤细胞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能力显著低于共培养组(P<0.01)。IL-6(50 ng/ml)组,共培养组及(共培养+AZD1480)组的A172/U251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共培养+AZD1480)组的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共培养组(P<0.01)。结论:神经胶质瘤细胞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存在信号交互作用,且与JAK2/STAT3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细胞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STAT3/p-STAT3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文英 吴显劲 +4 位作者 彭亮 何肖龙 张立科 张文炳 曹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359-1364,共6页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BMECs)的凋亡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EV71能否诱导HBMECs的凋亡;免疫荧光方法观察EV71诱导HBMECs线粒体膜...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BMECs)的凋亡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EV71能否诱导HBMECs的凋亡;免疫荧光方法观察EV71诱导HBMECs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情况;免疫印迹检测DJ-1蛋白在EV71感染HBMECs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酶联免疫方法检测EV71感染HBMECs不同时间点TNF-α、IL-10、IL-4的分泌情况。结果 EV71感染HBMECs不同时间点的HBMECs的早期凋亡数与晚期凋亡、坏死细胞数具有显著差异(P<0.01);随着感染时间延长,HBMECs早期凋亡数与晚期凋亡、坏死细胞数均有所增加,但以晚期凋亡、坏死细胞数增加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EV71感染HBMECs8 h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1);EV71感染HBMECs 16、24 h,DJ-1表达增强(P<0.05)。EV71感染HBMECs不同时间点TNF-α、IL-10、IL-4的浓度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EV71能诱导HBMECs的凋亡以及改变线粒体膜通透性,EV71还能诱导HBMECs中DJ-1的表达改变和TNF-α、IL-10、IL-4的分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DJ-1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ACTG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曹树珠 马勋 +1 位作者 陈朔 丁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共5页
为了构建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ACTG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及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以单增李斯特菌侵染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提取的总RNA为模板,扩增ACTG1基因片段,TA克隆后经Sal I和Eco R I双酶切、测序等鉴定重组质粒... 为了构建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ACTG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及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以单增李斯特菌侵染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提取的总RNA为模板,扩增ACTG1基因片段,TA克隆后经Sal I和Eco R I双酶切、测序等鉴定重组质粒,重组质粒再经双酶切,与真核表达载体p ACGFP连接,酶切鉴定后,Lipofactamine 2000转染HEK293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同时采用Western-blotting对表达产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PCR扩增得到1128 bp的ACTG1基因片段,ACTG1-p ACGFP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Western-blotting检测分析,其分子量约为68 k Da的融合蛋白,与预期的大小相符合,表明重组蛋白表达成功,本研究为单增李斯特菌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 DNA文库中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和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ACTG1基因 pACGFP HEK293细胞 单增李斯特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gp41胞外域对新生隐球菌致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骨架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龙敏 曹虹 Ambrose Jong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8-481,共4页
目的探讨HIV-1 gp41胞外域gp41-I90肽对新生隐球菌致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骨架改变的影响。方法以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作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在细胞培养玻片或transwell小室上长成单层,用HIV-1 gp41-I90预处理后,再用新生隐球菌感染细胞单... 目的探讨HIV-1 gp41胞外域gp41-I90肽对新生隐球菌致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骨架改变的影响。方法以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作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在细胞培养玻片或transwell小室上长成单层,用HIV-1 gp41-I90预处理后,再用新生隐球菌感染细胞单层,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骨架蛋白actin(肌动蛋白)和filamin(肌动蛋白连接蛋白)的形态变化,并测定gp41-I90处理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对辣根过氧化物酶和新生隐球菌的通过率。结果 gp41-I90能明显增强新生隐球菌所致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骨架蛋白actin和filamin的改变,actin和filamin的丝状排列扭曲,纹理稀疏;gp41-I90处理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增强,对辣根过氧化物酶和新生隐球菌的通过率明显增加。结论 HIV-1 gp41胞外域gp41-I90肽促进新生隐球菌黏附和侵入血脑屏障,与其增强新生隐球菌所致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骨架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gp41 新生隐球菌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艮卫 刘展 +4 位作者 马继伟 周文科 牛光明 常克亮 娄金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取HBMEC分为不同的处理组。①治疗组:加入30μmol/L ADMA及普罗布考,其中普罗布考又分为10^-8、10^-7、10^-6、10^-5 mol/L 4个剂...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取HBMEC分为不同的处理组。①治疗组:加入30μmol/L ADMA及普罗布考,其中普罗布考又分为10^-8、10^-7、10^-6、10^-5 mol/L 4个剂量。②ADMA组:仅加入30μmol/L ADMA。③普罗布考组:仅加入10^-5 mol/L普罗布考。④对照组:不加药物。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比色法测定LDH释放量,ELISA法测定BDNF。另取HBMEC分为对照组、ADMA组、ADMA+普罗布考组、普罗布考组,ADMA剂量30μmol/L,普罗布考剂量10^-5 mol/L。分别采用比色法测定Caspase-3蛋白活性,ELISA法测定MDA,DCFH-DA法测定ROS,RT-PCR法测定bax、bcl-2、eN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MA组LDH释放量升高,细胞活性和BDNF降低(P<0.05);与ADMA组相比,各ADMA+普罗布考组LDH释放量降低,细胞活性和BDNF升高(P<0.05)。析因分析可知ADMA主效应使MDA、ROS释放量、bax mRNA表达、Caspase-3蛋白活性升高,bcl-2、eNOS mRNA表达降低,且ADMA与普罗布考存在交互作用(P<0.001)。结论:普罗布考能有效对抗ADMA诱导的HBMEC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RG1干扰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过表达NDRG1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建立 被引量:2
11
作者 阮婷玉 史唯地 +4 位作者 马勋 王静 康立超 杜冬冬 殷月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14-1622,共9页
目的:构建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的shRNA干扰载体和过表达载体,转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s)后验证干扰和过表达效果并获得稳定过表达NDRG1的细胞。方法:将pGPU6-GFP质粒采用BamHⅠ和BbsⅠ双酶切后,分别与设计的8条shRNA连接构建... 目的:构建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的shRNA干扰载体和过表达载体,转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s)后验证干扰和过表达效果并获得稳定过表达NDRG1的细胞。方法:将pGPU6-GFP质粒采用BamHⅠ和BbsⅠ双酶切后,分别与设计的8条shRNA连接构建pGPU6-GFP-NDRG1 shRNA干扰载体,经测序鉴定后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hCMECs,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载体转染效率,将PCR扩增的NDRG1编码区序列与pMD19-T连接,经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质粒与pcDNA3.1空质粒采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连接后构建pcDNA3.1-NDRG1过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将测序正确的过表达载体转染hCME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干扰和过表达的hCMECs中NDRG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CMECs中NDRG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新霉素筛选出阳性克隆hCMECs。结果:pGPU6-GFP载体经双酶切后,电泳结果显示完全线性化,测序结果显示shRNA均成功连接至pGPU6-GFP载体;荧光显微镜观察载体转染效率约为70%;RT-qPCR法检测,有3个shRNA干扰载体的干扰效果良好,转染后hCMECs中NDRG1 mRNA表达水平分别约为对照组的26%、21%和13%;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到对应的特异性蛋白条带,重组质粒pcDNA3.1-NDRG1经双酶切后,电泳结果可见大小为1185和5428 bp的2条DNA条带,测序结果显示NDRG1基因成功插入,成功制备阳性克隆hCMECs。RT-qPCR法检测,阳性克隆hCMEC中NDRG1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约为对照组的25.96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CMEC中NDRG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结论:成功构建pGPU6-GFP-NDRG1 shRNA干扰载体并验证干扰效果;成功构建pcDNA3.1-NDRG1过表达载体和稳定过表达NDRG1的hCM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yc下游调节基因1 RNA干扰 真核表达载体 过表达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胞壁蛋白SSU05_0272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β-catenin的调控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哲 郑玉玲 +3 位作者 郝淮杰 律清宇 姜永强 吕淑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0-502,共3页
目的:研究猪链球菌细胞壁蛋白SSU05_0272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β-catenin的调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从基因转录和表达水平研究SSU05_0272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β-catenin的调控。结果:实时定量PCR结... 目的:研究猪链球菌细胞壁蛋白SSU05_0272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β-catenin的调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从基因转录和表达水平研究SSU05_0272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β-catenin的调控。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SSU05_0272蛋白能下调β-catenin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结果也显示,SSU05_0272蛋白能下调β-catenin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含量。结论:SSU05_0272调控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β-caten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SSU05_0272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M在肠道病毒71型侵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
13
作者 钟艳云 张宝 +2 位作者 何明亮 曹宇娟 吴娴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60-1563,共4页
目的:研究VIM在肠道病毒71型(EV71)侵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中的作用,为阐明EV71感染神经系统机制提供方向。方法 :采用CRISPR技术敲除VIM,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EV71在对照和敲除的细胞中吸附、复制和释放的差异。结果:4℃吸附实... 目的:研究VIM在肠道病毒71型(EV71)侵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中的作用,为阐明EV71感染神经系统机制提供方向。方法 :采用CRISPR技术敲除VIM,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EV71在对照和敲除的细胞中吸附、复制和释放的差异。结果:4℃吸附实验证实VIM敲除细胞EV71病毒的吸附量比对照细胞少40%;EV71感染HBMEC 48 h后,VIM敲除细胞EV71病毒核酸量是对照细胞的1/12。细胞培养液上清EV71病毒核酸量检测结果表明,VIM敲除的细胞比对照细胞少1.4倍。结论:敲除VIM后,EV71吸附细胞能力降低,在细胞内的复制和释放也减少。VIM可能作为HBMEC表面的EV71受体,并影响EV71在细胞中的复制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VIM 肠道病毒71型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对于糖氧剥夺条件下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及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晨阳 张晓玲 +1 位作者 官俏兵 王琰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329-1334,共6页
目的:研究糖氧剥夺(OGD)条件下丁苯酞(NBP)对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能量代谢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糖氧剥夺(OGD)方法处理HBMEC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其中对照组为正常培养的HBME... 目的:研究糖氧剥夺(OGD)条件下丁苯酞(NBP)对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能量代谢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糖氧剥夺(OGD)方法处理HBMEC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其中对照组为正常培养的HBMEC细胞、模型组为OGD处理的细胞、低剂量组为OGD+5μmol/L的NBP、中剂量组为OGD+10μmol/L的NBP、高剂量组为OGD+20μmol/L的NBP。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和钙-三磷酸腺苷酶(Ca2+-ATPase)活性、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Hoechst33342法进行活细胞染色;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中磷酸腺苷(AMP)、二磷酸腺苷(ADP)、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能荷EC值。结果:模型组中细胞活力、Na+-K+-ATPase、Ca2+-ATPase的活性降低,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细胞凋亡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明显提高,能量代谢中模型组ATP、ADP的含量降低,AMP含量增高,EC值明显降低。NBP干预后可以提高细胞活力,提高Na+-K+-ATPase、Ca2+-ATPase酶活性,降低细胞中钙离子浓度和细胞凋亡率,且还可以提高细胞中ATP、ADP的含量,降低AMP的含量,提高EC值,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NBP可以保护HBMEC在OGD条件下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和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内超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糖氧剥夺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叶倍半萜内酯对氧糖剥夺/复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黄娜 郝单丽 +3 位作者 郭辉 刘雅琳 王智民 代丽萍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细胞实验探讨牛蒡叶倍半萜内酯(Melitens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进行氧糖剥夺/复氧(OGD/R)处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细胞实验探讨牛蒡叶倍半萜内酯(Melitens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进行氧糖剥夺/复氧(OGD/R)处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丁苯酞组、OGD/R+Melitensin(12.5、25、50μmol/L)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小管实验检测细胞成管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借助数据库和在线平台筛选Melitensin防治缺血性脑卒中(IS)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Melitensin防治IS核心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对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对核心通路上的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采用荧光定量法(RT-qPCR)、蛋白质印迹法进行体外验证。结果:Melitensin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促进细胞迁移及管形成,降低LDH、TNF-α水平,增加VEGF水平(P<0.05,P<0.01)。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62个、核心作用靶点9个,富集的关键通路有VEGF、IL-17、MAPK、TNF等。分子对接显示Melitensin与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有较好的结合能。体外实验验证显示,Melitensin能够上调细胞中血管生成素-1(Ang-1)、VEGF、VEGF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Melitensin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来发挥治疗I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itensin 氧糖剥夺/复氧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细胞迁移 成管能力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粒蛋白A衍生多肽CHR抑制LPS诱导的永生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思佚 曾燕 +3 位作者 刘疏柯 魏伏 许珊 张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364-1369,共6页
目的探讨嗜铬粒蛋白A衍生多肽CHR(chromofungin)对LPS所诱导的永生化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LPS、CHR、CGA4-16作用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BMEC),用CCK8法检测不同... 目的探讨嗜铬粒蛋白A衍生多肽CHR(chromofungin)对LPS所诱导的永生化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LPS、CHR、CGA4-16作用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BMEC),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LPS刺激HBMEC细胞活力变化;EVOM法及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内皮细胞相对通透性;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随着LPS浓度增加,HBMEC细胞的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5)。随着LPS作用时间延长,其细胞内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的表达逐渐下调,6 h后蛋白表达量降到最低(P<0.05),12 h和24 h后其蛋白表达与6 h相比无明显差异。LPS作用下HBMEC单层细胞电阻值明显降低(t=-18.214,P<0.001),细胞通透性显著升高(t=6.083,P=0.004),ZO-1、Claudin-5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CHR可显著改善上述变化。结论嗜铬粒蛋白A衍生多肽CHR能通过上调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LPS所致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粒蛋白A衍生多肽 脂多糖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高通透性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侵袭蛋白-yijP的表达纯化
17
作者 王淳 方文刚 陈誉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大肠杆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侵袭基因yijP的编码产物在大肠杆菌侵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以期阐明大肠杆菌穿过血脑屏障的机制。方法:应用PCR方法获取yijP基因C末端 1. 04kb片断(编码333个氨基酸),将其克隆到PQE载体并转化... 目的:研究大肠杆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侵袭基因yijP的编码产物在大肠杆菌侵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以期阐明大肠杆菌穿过血脑屏障的机制。方法:应用PCR方法获取yijP基因C末端 1. 04kb片断(编码333个氨基酸),将其克隆到PQE载体并转化到受体菌M15,以构建出表达N 末端带有 6个组氨酸的yijP融合蛋白的工程菌。通过Ni NTAAgarose亲和层析法提纯yijP融合蛋白,初步分析该蛋白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HB -MEC)生长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了分子量为 41kd的yijP融合蛋白,并发现yijP蛋白对HBMEC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大肠杆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侵袭基因yijP的编码产物 yijP蛋白可能是一种细胞毒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脑屏障 yij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肽对脂多糖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艳 胡静 +4 位作者 杨文强 何鑫 杜佳睿 李宗泽 杨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肌肽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引起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ROS)含量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 目的探讨肌肽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引起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ROS)含量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存活率略降低(P>0.05),早期凋亡率明显增加,同时ROS含量、核内NF-κB P65及胞浆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LPS+肌肽组(10 mmol/L、20 mmol/L、40 mmol/L)凋亡率有明显降低,ROS含量、核内NF-κB P65蛋白量及胞浆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不同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肌肽可能通过抑制LPS诱导ROS释放,避免NF-κB P65过度激活,进而减少IL-1β和TNF-α分泌,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肽 脂多糖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趋化因子CXC受体4诱导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促进脑卒中的神经康复机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丹 张娟 +2 位作者 王洪涛 刘行高 郭远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407-2413,共7页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趋化因子CXC受体4(SDF-1α/CXCR4)诱导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新生在脑卒中神经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分析EPCs对氧糖剥夺(OGD)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凋亡、SDF-1α水平的影...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趋化因子CXC受体4(SDF-1α/CXCR4)诱导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新生在脑卒中神经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分析EPCs对氧糖剥夺(OGD)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凋亡、SDF-1α水平的影响。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采用EPCs、缺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预处理EPCs(HBMECs-pEPCs)或AMD3100(CXCR4拮抗剂)进行治疗。在第6周时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和第7周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脑皮层血管生成情况。结果EPCs处理降低OGD诱导的HBMECs凋亡率(P<0.05),并增加血管环数(P<0.05)。OGD-HBMECs诱导EPCs中SDF-1α表达增加(P<0.05)。CXCR4基因敲除减轻了EPCs对OGD-HBMECs的抗凋亡作用(P<0.05)。MCAO大鼠在建模后第4天时大脑皮层中EPCs、Claudin5阳性血管数量和SDF-1α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EPCs治疗相比,HBMECs-pEPCs治疗能显著增加大鼠MCAO模型的血管密度(P<0.05),并改善学习记忆障碍,而AMD3100逆转了HBMECs-pEPCs的治疗作用。结论HBMECs-pEPCs通过SDF-1α/CXCR4轴有效地促进大鼠MCAO模型神经血管重塑和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大脑中动脉闭塞 神经血管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趋化因子CXC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DD1升高加重脑梗死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2
20
作者 柳双桂 张慧燕 王震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15-1421,共7页
目的:探讨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蛋白1(REDD1)在脑梗死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qPCR和Westernblot分析氧糖剥夺(OGD)诱导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中REDD1表达的影响。CCK-8法分析REDD1沉默对OGD诱导的HBMECs损伤... 目的:探讨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蛋白1(REDD1)在脑梗死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qPCR和Westernblot分析氧糖剥夺(OGD)诱导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中REDD1表达的影响。CCK-8法分析REDD1沉默对OGD诱导的HBMECs损伤影响,采用DCFH-DA染色和肌动蛋白染色分别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和细胞骨架损伤的情况。在体内实验中,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采用REDD1小干扰RNA(si-REDD1)及其对照siRNA进行转染。在MCAO造模后3 d、7 d和14 d,对大鼠进行mNSS神经功能评分。在MCAO造模后14 d,通过TTC染色测量大鼠脑梗死体积,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BrdU/NeuN和BrdU/vWF阳性细胞数。结果:经OGD处理后,HBMECs中REDD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OGD处理诱导细胞骨架损伤,并抑制了细胞活力,而敲减REDD1的表达减弱了OGD的损伤作用。此外,敲减REDD1表达阻止了OGD诱导的细胞内ROS生成。MCAO大鼠神经功能损害严重,且MCAO后第14天时TTC染色显示大脑半球梗死体积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通过si-REDD1敲减MCAO大鼠脑组织中REDD1的表达,大鼠在MCAO后3、7和14 d的mNSS评分均显著低于MCAO组(P<0.05),且大鼠的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REDD1沉默组的BrdU+/NeuN+细胞数和BrdU+/vWF+细胞数较MCAO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敲减REDD1表达减弱了OGD诱导的HBMECs损伤和氧化应激,并有助于增强MCAO大鼠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蛋白1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氧糖剥夺 大脑中动脉闭塞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