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僧帽牡蛎天然活性多肽BPO-1抗人胃腺癌BGC-823细胞活性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鹏 李祺福 +2 位作者 黄大川 李筱泉 刘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8-622,共5页
运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手段 ,观察鉴定分离提取的牡蛎天然活性肽BPO 1对人胃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 ,BPO 1能有效抑制人胃腺癌BGC 82 3细胞增殖活动 ,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分裂指数下降 .细胞周期检测出现凋亡峰 .光镜... 运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手段 ,观察鉴定分离提取的牡蛎天然活性肽BPO 1对人胃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 ,BPO 1能有效抑制人胃腺癌BGC 82 3细胞增殖活动 ,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分裂指数下降 .细胞周期检测出现凋亡峰 .光镜观察显示经BPO 1处理后的BGC 82 3细胞失去原有的恶性表型 ,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对照组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帕牡蛎 天然活性多肽 细胞凋亡 抗肿瘤活性 海洋生物 BPO-1 人胃腺 bgc-82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bFGF抑制顺铂诱导的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凋亡
2
作者 辛洪启 袁守军 +2 位作者 汤仲明 林剑 洪岸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 :评价外源加入的rh -bFGF对抗肿瘤药物顺铂所致人胃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利用顺铂诱导人胃腺癌BGC - 82 3细胞产生的凋亡作模型 ,体外培养时在顺铂作用前或作用后加入不同浓度的rh -bFGF ,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和细胞凋亡比率... 目的 :评价外源加入的rh -bFGF对抗肿瘤药物顺铂所致人胃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利用顺铂诱导人胃腺癌BGC - 82 3细胞产生的凋亡作模型 ,体外培养时在顺铂作用前或作用后加入不同浓度的rh -bFGF ,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和细胞凋亡比率的变化 结果 :预培养时rh -bFGF质量浓度为 10ng/mL及 1ng/mL时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 ;共培养时则在质量浓度为 1ng/mL时产生抑制凋亡的作用 结论 :外源加入的rh -bFGF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不论预培养还是与顺铂的共培养 12h ,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顺铂诱导的人胃腺癌BGC - 82 3细胞的凋亡 ,并且这种剂量效应与rh -bFGF影响BGC - 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 顺铂 人胃腺 bgc-823细胞 细胞凋亡 药物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蜘蛛毒素对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靳祎 鲍娜 +3 位作者 袁洪水 高莉 宋大祥 朱宝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0-92,共3页
为比较不同蜘蛛毒素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虎纹单柄蛛(Ornithocton huwen)、海南单柄蛛(Ornithoctonus hainana)、敬钊缨毛蛛(Chilobrachy jingzhao)和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 raveni)4... 为比较不同蜘蛛毒素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虎纹单柄蛛(Ornithocton huwen)、海南单柄蛛(Ornithoctonus hainana)、敬钊缨毛蛛(Chilobrachy jingzhao)和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 raveni)4种蜘蛛毒素对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种蜘蛛毒素对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的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同一蜘蛛毒素浓度越高抑瘤作用越好,蜘蛛毒素作用时间越长抑瘤效果越强,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良好;不同蜘蛛毒素对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效果不同,以敬钊缨毛蛛毒素作用最强,IC50为0.109μg/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毒素 胃腺 细胞bgc-823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立替康联合去甲斑蝥素对人胃癌细胞作用的考察及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子木 孙震晓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81,共13页
研究了伊立替康(CPT-11)联合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影响及协同作用机制.分别利用CPT-11 30、60、90、120、150μmol/L,NCTD 30、60、90、120、150μmol/L和两药按上述浓度1∶1联用,以及两药上述浓度完全交叉组合作... 研究了伊立替康(CPT-11)联合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影响及协同作用机制.分别利用CPT-11 30、60、90、120、150μmol/L,NCTD 30、60、90、120、150μmol/L和两药按上述浓度1∶1联用,以及两药上述浓度完全交叉组合作用BGC-823细胞24、48和72 h,并且以不同序贯方式作用BGC-823细胞24 h.MTT法检测BGC-823细胞的增殖,采用中效原理评价两药联合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PT-11 60μmol/L、NCTD 60μmol/L和联合用药(60∶60)μmol/L,以及不同序贯方式作用BGC-823细胞24 h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CPT-11 30、60μmol/L,NCTD 30,60μmol/L和联合用药(30∶30,60∶60)μmol/L作用BGC-823细胞24 h后Pdcd4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PT-11及NCTD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IC50明显减小(P<0.05),单独使用CPT-11或NCTD作用24、48和72 h时的IC50分别是联合使用时的2.83、3.15、2.19倍以及2.66、3.11、2.45倍,并且两药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效应;两药合用24 h时先给CPT-11方案抑制作用优于先给NCTD方案,且优于同时给药方案(P<0.05);CPT-11 60μmol/L作用24 h引起BGC-823细胞S和G2-M期阻滞(P<0.01),NCTD 60μmol/L作用24 h引起细胞G2-M期阻滞(P<0.05),并诱导细胞凋亡(P<0.05),联合用药(60∶60)μmol/L作用24 h,主要引起细胞G2-M期阻滞(P<0.01),与先给NCTD 6h方案及同时给药相比,先给CPT-11 6h方案主要引起细胞S期阻滞增加(P<0.05)以及细胞凋亡增加;CPT-11 30、60μmol/L作用12 h后Pdcd4上调表达,p53下调表达(P<0.05),NCTD 30、60μmol/L作用12 h后Pdcd4下调表达,p53上调表达(P<0.05),联合用药(30∶30,60∶60)μmol/L作用24 h后Pdcd4及p53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上述结果表明:CPT-11联合NCTD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有协同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是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并与抑癌基因蛋白Pdcd4及p53上调表达有关;两种药物联用时序贯次序对联合作用有影响,先给CPT-11方案要优于先给NCTD方案及同时给药方案,其机制主要是引起S期阻滞增加以及细胞凋亡增加;抑癌基因蛋白Pdcd4与p53之间可能存在负调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去甲斑蝥素 联合用药 人胃腺癌bgc-823细胞 序贯治疗 PDCD4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