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8型疱疹病毒感染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
作者 张春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1-84,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聚集为特征的一种B细胞肿瘤。最近 ,一些实验室在骨髓瘤患者骨髓树突状细胞中检测到人类 8型疱疹病毒 (HHV 8)DNA序列。研究表明 ,HHV 8基因表达产物vIRF ,vIL 8R和vIL 6可能参与多发...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聚集为特征的一种B细胞肿瘤。最近 ,一些实验室在骨髓瘤患者骨髓树突状细胞中检测到人类 8型疱疹病毒 (HHV 8)DNA序列。研究表明 ,HHV 8基因表达产物vIRF ,vIL 8R和vIL 6可能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但绝大多数欧洲实验室报告在骨髓瘤骨髓标本中未找到HHV 8感染的证据。目前的研究还没有确定HHV 8与多发性骨髓瘤之间是必然联系 ,还是一种地区性的机会感染。骨髓瘤感染的HHV 8特异病毒株在其发病机制中处于何种地位及有无因果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8型疱疹病毒 病毒感染 多发性骨髓瘤 发病机制 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8型病毒干扰素调节因子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程林 卢春 +3 位作者 陈秀英 曾怡 姚水洪 秦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45-1149,共5页
目的:分离、克隆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编码的病毒干扰素调节因子(virus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vIRF)基因K9,并将其导入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登记的K9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其5′端分别引入HindⅢ和Bam... 目的:分离、克隆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编码的病毒干扰素调节因子(virus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vIRF)基因K9,并将其导入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登记的K9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其5′端分别引入HindⅢ和BamHⅠ酶切位点。以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细胞系BCBL-1细胞总DNA为模板,PCR扩增K9基因,经双酶切后克隆进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K9。为了便于蛋白检测,再设计第二对引物,上游引物不变,在下游引物5′端引入了Flag序列。以质粒pK9为模板再次PCR,扩增K9-Flag基因,并把K9-Flag序列克隆入pcDNA3.1(+)中,得到重组质粒pK9F。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后瞬时转染NIH3T3细胞,用RT-PCR、Westernblot分别从核酸和蛋白水平检测K9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CR分离、克隆的K9-Flag序列全长1380bp,核酸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K9基因与GenBank中己经登记的K9基因序列100%同源,引入的Flag序列完全正确;RT-PCR和Westernblot都在K9预期位置检测到特异性条带。结论:HHV-8K9基因在NIH3T3细胞中获得了正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8 K9 病毒干扰素调节因子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8型包膜糖蛋白K8.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玲 卢春 +3 位作者 曾怡 钱超 唐桂霞 秦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85-688,F0002,共5页
目的:制备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包膜糖蛋白K8.1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含重组质粒pGEX-6p-1+K8.1的大肠杆菌BL21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K8.1融合蛋白,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目的:制备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包膜糖蛋白K8.1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含重组质粒pGEX-6p-1+K8.1的大肠杆菌BL21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K8.1融合蛋白,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融合蛋白进行变性、复性、复性后的GlutathioneSepharose4B亲和层析柱纯化。以纯化的GST/K8.1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常规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分泌K8.1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免疫组化染色(IHC)和Westernblot法鉴定单抗的特异性。结果:建立了一株稳定分泌抗K8.1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G10;IHC和Westernblot法显示,3G10株单抗能特异地识别HHV-8K8.1蛋白。结论:成功制备出抗HHV-8包膜糖蛋白K8.1的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8 包膜糖蛋门K8.1 包涵体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8型包膜糖蛋白编码基因K8.1的分离、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曾怡 卢春 黄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分离、克隆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包膜糖蛋白K8.1编码基因,并置于大肠杆菌中作融合表达。方法:设计一对PCR引物,在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BamHⅠ、XhoⅠ酶切位点,以佛波酯(TPA)刺激的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细胞系BCBL-1细胞总DN... 目的:分离、克隆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包膜糖蛋白K8.1编码基因,并置于大肠杆菌中作融合表达。方法:设计一对PCR引物,在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BamHⅠ、XhoⅠ酶切位点,以佛波酯(TPA)刺激的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细胞系BCBL-1细胞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出K8.1编码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含K8.1基因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感受态细胞,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结果:分离、克隆的411bp序列与基因数据库中所登记的HHV-8K8.1序列呈现100%同源性。IPTG诱导后的菌体,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显示有一个41ku的融合表达蛋白产生。结论:HHV-8K8.1编码基因在E.coli中初步获得正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8 包膜糖蛋白K8.1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中人类疱疹病毒5型和8型的潜伏 被引量:4
5
作者 顾杨 李晶泉 +4 位作者 尚巍 徐昊 李文颜 张虹 陈政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4种样本中人类疱疹病毒5型(HHV-5)和8型(HHV-8)的潜伏情况。方法选择18例轻型RAU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健康者23名为对照组进行临床采样,样本包括唾液、病变区...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4种样本中人类疱疹病毒5型(HHV-5)和8型(HHV-8)的潜伏情况。方法选择18例轻型RAU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健康者23名为对照组进行临床采样,样本包括唾液、病变区脱落细胞、病变区组织块及外周血。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种样本中HHV-5和HHV-8的DNA。结果HHV-5仅在试验组患者病损区组织块样本中能检测到,而在对照组的组织块样本中没有检测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和唾液样本中均有HHV-5阳性检出,但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脱落细胞样本中均无HHV-5阳性检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4种样本中HHV-8均检出阴性。结论HHV-5在RAU患者的溃疡区可能有潜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人类疱疹病毒5 人类疱疹病毒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8型肿瘤转化基因K12的分离及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卢春 朱建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5-428,F002,共5页
目的:分离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肿瘤转化基因 K12,克隆至杆状病毒载体并在昆虫细胞中作尝试性表达。方法:设计一对引物,在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BamHI、EcoRI酶切位点,以佛波脂刺激的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细胞系BCBL-1细胞总DNA为模... 目的:分离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肿瘤转化基因 K12,克隆至杆状病毒载体并在昆虫细胞中作尝试性表达。方法:设计一对引物,在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BamHI、EcoRI酶切位点,以佛波脂刺激的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细胞系BCBL-1细胞总DNA为模板,PCR扩增HHV-8肿瘤转化基因K12。将经序列测定后的PCR产物克隆进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构建成重K12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K12,并与线性BaculoGold病毒 DNA共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病毒。RT-PCR检测K12 mRNA转录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染色(IFA)检测K12编码蛋白在Sf9细胞中的表达状况。结果:含 HHV-8 K12基因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Sf9中获得表达,经IFA证实该重组蛋白为HHV-8特异性蛋白。结论:杆状病毒载体能够介导HHV-8肿瘤转化基因K12编码的蛋白在昆虫细胞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8 肿瘤转化基因K12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分离 昆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8型ORF50基因截短片段和vIL-6全长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纯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静 朱晓蕾 +1 位作者 秦娣 卢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克隆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 8,HHV-8)ORF50截短基因和编码病毒IL-6(vIL-6)全长基因,将其置于大肠杆菌中作融合表达,并纯化融合表达的vIL-6。方法:分别以本实验室先前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ORF50和pcD-NA3.1+vIL-6为... 目的:克隆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 8,HHV-8)ORF50截短基因和编码病毒IL-6(vIL-6)全长基因,将其置于大肠杆菌中作融合表达,并纯化融合表达的vIL-6。方法:分别以本实验室先前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ORF50和pcD-NA3.1+vIL-6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含HHV-8ORF50截短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ORF50-C1,pORF50-C2,pORF50-C3和含vIL-6全长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vIL-6。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核酸序列测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纯化vIL-6表达产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GST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纯化情况。结果:核酸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克隆的序列与基因数据库中已登记的HHV-8相应序列呈现100%同源;IPTG诱导后的菌体,经SDS-PAGE,显示有相应大小的融合表达蛋白产生。Western blot亦在预期的位置检测到特异性条带。结论:在E.coli中获得了正确表达的HHV-8ORF50基因3个截短片段和vIL-6全长基因,并成功纯化了vIL-6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8 ORF50截短基因 vIL-6全长基因 原核表达 亲和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posi肉瘤患者血清人类疱疹病毒8型的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普雄明 吴卫东 居哈尔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了解干扰素治疗Kaposi肉瘤近期疗效及其对血清HHV-8DNA检测的影响。方法主要应用干扰素治疗4例无明显内脏损害的新疆经典型Kaposi肉瘤患者,同时在治疗前后采用PCR法检测血清HHV-8DNA特异性片段。结果4例患者经干扰素治疗45d后,均有... 目的了解干扰素治疗Kaposi肉瘤近期疗效及其对血清HHV-8DNA检测的影响。方法主要应用干扰素治疗4例无明显内脏损害的新疆经典型Kaposi肉瘤患者,同时在治疗前后采用PCR法检测血清HHV-8DNA特异性片段。结果4例患者经干扰素治疗45d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近期疗效,主要表现在皮损色泽变暗、结节和斑块变软、变平,部分小结节消退,且均无新皮损发生。但淋巴水肿无明显改观。血清HHV-8DNA特异性片段经PCR检测,治疗后全部转阴。结论干扰素治疗可有效地清除Kaposi肉瘤患者血清中HHV-8感染,能缓解病情,防止Kaposi肉瘤多灶病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OSI肉瘤 干扰素 治疗 人类疱疹病毒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在头颈部Kaposi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HHV-8病毒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军 黎昌学 +1 位作者 尹宏斌 徐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头颈部Kaposi肉瘤(Kaposi’ssarcoma,KS)中的表达,并分析人类8型疱疹病毒(Human Herpesivirus-8,HHV-8)感染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VEGF与头颈部KS发生发展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头颈部Kaposi肉瘤(Kaposi’ssarcoma,KS)中的表达,并分析人类8型疱疹病毒(Human Herpesivirus-8,HHV-8)感染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VEGF与头颈部K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例头颈部KS和3例正常对照组织中VEGF mRNA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9例头颈部KS和正常对照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感染有HHV-8病毒的BCBL-1细胞和未感染HHV-8病毒的BJAB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在头颈部KS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5),且VEGF蛋白在BCBL-1细胞中的表达较BJAB细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VEGF在头颈部Kaposi肉瘤中高表达,并且其高表达与感染HHV-8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KAPOSI肉瘤 人类8型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HV-8 ORF50启动子区序列分离、鉴定及在293细胞中启动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春 黄丽 +1 位作者 曾怡 徐亚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分离和鉴定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ORF50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序列,评价其在293细胞中启动活性。方法:以佛波酯(TPA)刺激的BCBL-1细胞总DNA为模板,PCR扩增HHV-8 ORF50启动子区序列,克隆进pGL-3基本载体中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 目的:分离和鉴定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ORF50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序列,评价其在293细胞中启动活性。方法:以佛波酯(TPA)刺激的BCBL-1细胞总DNA为模板,PCR扩增HHV-8 ORF50启动子区序列,克隆进pGL-3基本载体中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上游多克隆位点,分别构建含正反双向ORF50启动子重组报告质粒,并分别转染293细胞,作Lu-ciferase活性检测,计算相对Luciferase活性单位(RLU)。结果:①克隆的HHV-8 ORF50启动子区序列长655碱基(bp),含多个潜在推测AP1、SP1和ERE等转录因子结合序列;②ORF50启动子与正常pGL-3基本载体相比,其RLU增加了26.3倍;③TPA刺激后ORF50启动子与刺激前相比启动活性增加了4.1倍。结论:HHV-8 ORF50启动子区序列在293细胞中具有较强的启动活性;TPA可以作为一有效的阳性对照刺激物用于进一步鉴定ORF50启动子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8 ORF50启动子 启动子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Rev基因编码蛋白在PEL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表达蛋白抑制HHV-8溶解性周期复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久明 华立新 +4 位作者 冯宁翰 曹戌 吕志刚 秦娣 卢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2-706,共5页
目的:构建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病毒颗粒蛋白表达调节因子(regulator of virion protein expression,Rev)编码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初步探索Rev基因编码蛋白对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溶解性周期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pRev-F... 目的:构建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病毒颗粒蛋白表达调节因子(regulator of virion protein expression,Rev)编码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初步探索Rev基因编码蛋白对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溶解性周期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pRev-Flag重组质粒并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将pRev-Flag重组质粒瞬时转染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细胞系(PEL)BCBL-1细胞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采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Rev基因的表达情况;提取瞬时转染pRev-Flag重组质粒的BCBL-1细胞总RNA,进行RT-PCR检测HHV-8次要衣壳蛋白编码基因ORF26 mRNA转录水平。结果: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Rev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记的Rev序列100%同源,RT-PCR和Western blot都在Rev预期位置检测到特异性条带。RT-PCR检测显示,Rev基因编码蛋白能够降低HHV-8 ORF26 mRNA转录水平。结论:成功构建含Rev基因序列的重组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获得正确表达;初步探索表明Rev蛋白能够抑制HHV-8溶解性周期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病毒颗粒蛋白表达调节因子 人类疱疹病毒8 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卡波西肉瘤研究进展
12
作者 方翊灵 苗芸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3,共5页
卡波西肉瘤是一种由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潜伏感染并在宿主免疫抑制状态下再激活引起的内皮细胞来源恶性肿瘤。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是卡波西肉瘤的高危人群,且相较于非器官移植受者,移植后卡波西肉瘤往往更具有侵袭性,内脏受累更为普遍... 卡波西肉瘤是一种由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潜伏感染并在宿主免疫抑制状态下再激活引起的内皮细胞来源恶性肿瘤。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是卡波西肉瘤的高危人群,且相较于非器官移植受者,移植后卡波西肉瘤往往更具有侵袭性,内脏受累更为普遍。然而,由于移植后卡波西肉瘤相对罕见,目前尚未常规开展移植前供受者HHV-8血清抗体筛查和移植后高危人群预防,亦缺乏移植后卡波西肉瘤的诊治经验。本文就近年来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卡波西肉瘤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诊治经验做一综述,旨在引起移植医师的重视,并为该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 实体器官移植 人类疱疹病毒8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潜伏期相关核抗原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 紫杉醇 多柔比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HV-8 K13基因编码蛋白在人血管内皮细胞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影响的初探
13
作者 糜远源 华立新 +6 位作者 冯宁翰 闵治超 周峰 朱小飞 王子盾 程伟 卢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研究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K13(v-FLIP)基因编码蛋白分别在人血管内皮细胞和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上述两种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PEF-K13-Flag-IRES/Puro重组质粒瞬时转染人血管内皮细胞系EA.HY926细胞和前列腺癌细胞... 目的:研究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K13(v-FLIP)基因编码蛋白分别在人血管内皮细胞和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上述两种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PEF-K13-Flag-IRES/Puro重组质粒瞬时转染人血管内皮细胞系EA.HY926细胞和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K13基因编码蛋白表达情况;分别运用流式细胞术和MTT方法检测K13基因编码蛋白对这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HV-8 K13基因编码蛋白能够在人血管内皮细胞和前列腺癌细胞中表达,流式细胞分析和MTT结果显示,HHV-8 K13基因编码蛋白对上述两种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HHV-8 K13基因编码蛋白可以明显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和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人类疱疹病毒8 K13 PC-3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波氏肉瘤及其病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冬妹 杨磊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479-483,共5页
卡波氏肉瘤是一种软组织多发性色素性血管肉瘤,根据本病临床表现、生物行为等特点分为四型。其致病原因目前尚无定论,目前主要有感染因子、免疫缺陷、遗传因子和细胞因子紊乱等学说。其中,人类8型疱疹病毒在KS发病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重视。
关键词 卡波氏肉瘤(KS) 致病因素 人类8型疱疹病毒(HHV-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