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疱疹病毒7型感染CD4^+T淋巴细胞的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富金 孙晗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10-512,共3页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7型感染 CD4^+T淋巴细胞 分子机制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6A亚型DR7基因对神经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猛 顾斌 +8 位作者 王金凤 周锋 李凌云 李俊漾 张国锋 幸标 张寒 姚堃 胡卫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8-443,共6页
目的:构建含人类疱疹病毒6A亚型DR7基因的慢病毒,研究DR7基因表达对神经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PCR扩增DR7基因,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Lenti6.3-MCS-IRES2-EGFP,构建pLenti6.3-DR7-IRES2-EGFP重组慢病毒载体,经293... 目的:构建含人类疱疹病毒6A亚型DR7基因的慢病毒,研究DR7基因表达对神经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PCR扩增DR7基因,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Lenti6.3-MCS-IRES2-EGFP,构建pLenti6.3-DR7-IRES2-EGFP重组慢病毒载体,经293T细胞包装重组病毒转染至神经胶质瘤细胞U87,经blasticidin筛选建立稳定表达株,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实验、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研究稳定表达DR7基因对U87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pLenti6.3-DR7-6×His-IRES2-EGFP慢病毒表达载体,筛选了稳定表达DR7基因的U87-DR7-EGFP细胞株,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稳定表达DR7基因的U87-DR7-EGFP细胞与阴性对照细胞U87-NC-EGFP、U87细胞相比,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胞周期检测发现U87-DR7-EGFP细胞S、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多于U87-NC-EGFP、U87细胞:S期的比例分别为(34.73±1.12)%、(24.89±0.93)%、(25.39±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G2/M期分别为(17.35±1.61)%、(11.36±1.50)%、(13.17±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表明,U87-DR7-EGFP细胞愈合能力明显强于U87-NC-EGFP、U87细胞,划痕6 h愈合率分别为:(33.55±2.83)%、(23.50±3.18)%、(22.03±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12 h愈合率分别为(70.50±5.39)%、(53.60±4.67)%、(55.09±2.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ranswell实验表明,U87-DR7-EGFP细胞的穿膜数量明显多于U87-NC-EGFP、U87细胞,分别为:(543.00±22.94)、(387.00±15.63)、(412.00±20.30)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人类疱疹病毒6A亚型DR7基因表达能在体外促进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迁移及侵袭,提示其在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6 神经胶质瘤 DR7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系白血病中人类疱疹病毒6型的感染情况 被引量:1
3
作者 卢育洪 李扬秋 +2 位作者 周羽竝 陈少华 杨力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99-100,103,共3页
目的 :了解淋巴系统白血病患者人类疱疹病毒 - 6型 (HHV - 6)的感染情况。方法 :患者 38例 ,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3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4例、淋巴瘤白血病 (LL) 3例 ,正常对照 38例。取抗凝外周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 目的 :了解淋巴系统白血病患者人类疱疹病毒 - 6型 (HHV - 6)的感染情况。方法 :患者 38例 ,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3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4例、淋巴瘤白血病 (LL) 3例 ,正常对照 38例。取抗凝外周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提取DNA ,用巢式PCR方法检测目标DNA。结果 :HHV - 6DNA阳性检出率在全部患者中为 63% ,其中在ALL患者中为 68% ,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的阳性检出率 92 % (P <0 .0 5 ) ,另外 ,4例CLL患者有 1例阳性 ,3例LL患者中 2例阳性。结论 :在淋巴系统恶性疾病中HHV - 6的感染率低于正常人群 ,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6 巢式PCR方法 淋巴系统白血病 DNA病毒 病毒感染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7型糖蛋白gB、gH、gL、gO介导细胞融合(英文)
4
作者 徐建 姚堃 +5 位作者 窦洁 秦健 许文嵘 陈云 尹全章 周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02-1209,共8页
人类疱疹病毒 7 型(HHV-7)的感染依赖于包膜糖蛋白在病毒生命周期的多个阶段发挥功能. 这些蛋白质可以介导病毒吸附,病毒包膜和宿主细胞膜融合以及病毒在细胞间的接触传播. 将表达 HHV-7 糖蛋白的 293T 细胞与 HHV-7 易感的SupT1 细胞... 人类疱疹病毒 7 型(HHV-7)的感染依赖于包膜糖蛋白在病毒生命周期的多个阶段发挥功能. 这些蛋白质可以介导病毒吸附,病毒包膜和宿主细胞膜融合以及病毒在细胞间的接触传播. 将表达 HHV-7 糖蛋白的 293T 细胞与 HHV-7 易感的SupT1 细胞共培养,检测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以鉴定介导膜融合的 HHV-7 糖蛋白. 研究发现,HHV-7 糖蛋白 gB、gH、gL、gO 能介导 293T 细胞与 SupT1 细胞的融合,且融合可被抗 CD4 单抗所抑制. 结果表明,糖蛋白 gB、gH、gL、gO对于 HHV-7 引发的膜融合是必需的,其中某个蛋白质或所形成的蛋白质复合物可能是 CD4 的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7 糖蛋白 膜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8型疱疹病毒感染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5
作者 张春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1-84,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聚集为特征的一种B细胞肿瘤。最近 ,一些实验室在骨髓瘤患者骨髓树突状细胞中检测到人类 8型疱疹病毒 (HHV 8)DNA序列。研究表明 ,HHV 8基因表达产物vIRF ,vIL 8R和vIL 6可能参与多发...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聚集为特征的一种B细胞肿瘤。最近 ,一些实验室在骨髓瘤患者骨髓树突状细胞中检测到人类 8型疱疹病毒 (HHV 8)DNA序列。研究表明 ,HHV 8基因表达产物vIRF ,vIL 8R和vIL 6可能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但绝大多数欧洲实验室报告在骨髓瘤骨髓标本中未找到HHV 8感染的证据。目前的研究还没有确定HHV 8与多发性骨髓瘤之间是必然联系 ,还是一种地区性的机会感染。骨髓瘤感染的HHV 8特异病毒株在其发病机制中处于何种地位及有无因果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8疱疹病毒 病毒感染 多发性骨髓瘤 发病机制 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类疱疹病毒7型南京分离株YY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晓梅 姚堃 +5 位作者 朱建中 丁传林 窦洁 冯东举 周锋 仇镇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制备抗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临床与科研。方法:用纯化的HHV-7南京株YY5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试验等方法鉴定单抗。结果:获得了3株分泌抗... 目的:制备抗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临床与科研。方法:用纯化的HHV-7南京株YY5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试验等方法鉴定单抗。结果:获得了3株分泌抗(HHV-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6H9、6C11、4D5。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表明:6H9为IgG1类,6C11、4D5为IgM类。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单抗腹水滴度分别为:1:6.40×104,1:1.28×105,1:1.00×103。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6C11能与分子质量约70 ku大小的病毒蛋白结合。结论:成功制备并鉴定3株抗HHV-7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HHV-7的特性及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人类疱疹病毒7 小鼠 HHV-7 骨髓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敏 孙丽莹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2-507,515,共7页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初始侵入宿主体内后可终身潜伏,而肝移植受者在免疫抑制期间可出现潜伏感染的再激活。肝移植受者HHV-6感染可导致发热、肝炎、脑炎以及移植物功能障碍,并间接增加了巨细胞病毒(CM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初始侵入宿主体内后可终身潜伏,而肝移植受者在免疫抑制期间可出现潜伏感染的再激活。肝移植受者HHV-6感染可导致发热、肝炎、脑炎以及移植物功能障碍,并间接增加了巨细胞病毒(CM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肝纤维化进展的风险。目前,肝移植术后HHV-6感染的发病机制尚未系统阐明,并缺乏有效的防治策略。本文就肝移植术后HHV-6感染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人类疱疹病毒6 巨细胞病毒 肝炎病毒 潜伏感染 免疫抑制 淋巴细胞 机会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璐瑶 孙金峤 王晓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9-232,共14页
1 EB病毒(EBV)的生物学特点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类似于其他疱疹病毒,EBV基因组为双链线性DNA分子,是第一个被发现与人类肿瘤有关的DNA病毒。EBV在全球范围内感染率〉90%。EBV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变异性,不同的变异体的致病力和分布... 1 EB病毒(EBV)的生物学特点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类似于其他疱疹病毒,EBV基因组为双链线性DNA分子,是第一个被发现与人类肿瘤有关的DNA病毒。EBV在全球范围内感染率〉90%。EBV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变异性,不同的变异体的致病力和分布不同。根据EBV核抗原(EBNA),主要是EBNA2和EBNA3A、-B、-C基因序列的不同,将EBV分为1型和2型[1]。在西方和东南亚等国家EBV 1型多见,在非洲EBV两型均多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免疫机制 人类疱疹病毒4 EBV 生物学特点 DNA分子 DNA病毒 EBN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合并脑梗死1例
9
作者 吴柳 孙琳 +2 位作者 张洁 叶军 陈蓓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约90%的成年人感染EB病毒后为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1],出现临床症状且表现为EB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较为罕见,仅为0.4%~7.5%[2]。现报道1例EB病毒性脑膜脑炎合并反复急性脑梗死的罕见病例。1 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因“头痛2周,发热2日”于2... 约90%的成年人感染EB病毒后为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1],出现临床症状且表现为EB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较为罕见,仅为0.4%~7.5%[2]。现报道1例EB病毒性脑膜脑炎合并反复急性脑梗死的罕见病例。1 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因“头痛2周,发热2日”于2021年5月13日收入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感染科。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无意识障碍,至外院就诊,2021-04-30查胸部CT平扫示:慢性支气管炎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4 感染 病毒性脑炎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假病毒的构建及对人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细胞系的感染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晓蕾 卢春 +1 位作者 吕志刚 秦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目的:分离、克隆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的包膜糖蛋白(VSV-GP)编码基因,包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假病毒,并研究其对人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细胞系BCBL-1细胞的感染状况。... 目的:分离、克隆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的包膜糖蛋白(VSV-GP)编码基因,包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假病毒,并研究其对人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细胞系BCBL-1细胞的感染状况。方法:根据GenBank登记的VSV-GP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PCR引物,其5′端分别引入HindⅢ和BamHⅠ酶切位点。以质粒pHCMV-G为模板,PCR扩增VSV-GP基因,经双酶切后定向克隆进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SV-GP。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后与含包装和复制功能缺陷的HIV-1基因组重组质粒pNL4-3.Luc.R-E-共转染人胚肾HEK293T细胞,收获细胞进行Western blot,检测HIV-1p24蛋白的表达;收获HIV-1假病毒感染BCBL-1细胞,进行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活性检测以及用ELISA的方法检测感染后细胞上清中HIV-1p24蛋白的含量。结果:PCR分离、克隆的VSV-GP序列全长1536bp,序列经过核酸分析证实;Western blot在HIV-1p24蛋白预期位置检测到特异性条带;HIV-1假病毒感染BCBL-1细胞后上清可以检测到HIV-1p24蛋白,并且测得Luciferase活性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成功包装了HIV-1假病毒,并且该病毒可以感染BCBL-1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性口炎病毒包膜糖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病毒 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了HHV-6树突状细胞在病毒转染CD4(+)T细胞中的作用
11
作者 谢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535,共1页
关键词 HHV-6 树突状细胞 病毒转染 T细胞 感染 人类疱疹病毒6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