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孔子“《诗》可以群”的人类学阐释 |
左尚鸿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
2
|
嬗变与坚守——热贡绘画唐卡中“模件化”现象的人类学阐释 |
王星星
覃莉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2
|
|
|
3
|
“尚是食人民族”的自我超越──《狂人日记》的人类学阐释 |
杜圣修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4 |
1
|
|
|
4
|
“地方性知识”何以可能——对格尔茨阐释人类学之认识论的分析 |
王邵励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2
|
|
|
5
|
阐释人类学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个案研究的启示 |
涂传飞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5
|
|
|
6
|
地方性知识的内涵、特征及其教育意蕴--读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 |
孙杰远
乔晓华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1 |
16
|
|
|
7
|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再审视 |
王勇
刘壮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8
|
公民社会研究的人类学视角——R Madsen教授的《中国的天主教徒》评介 |
韩俊魁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
9
|
共同性视域下的地方研究:从地方感到地方性知识 |
王庆卫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0
|
阐释与反对阐释--对桑塔格《反对阐释》的一种“阐释” |
王媛
黄剑波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
11
|
再论深度翻译的理论和方法 |
黄小芃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8
|
|
|
12
|
“事实之后”与格尔茨的文化分析范式 |
罗意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