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Tat为靶点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潜伏库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胡浩博 桓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1-838,共8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潜伏库是目前治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障碍。反式激活蛋白(Tat)为HIV-1编码的调节蛋白,通过促进HIV-1转录影响潜伏库的建立和激活。以Tat蛋白为靶点的抑制剂通过降低Tat蛋白水平和干扰Tat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潜伏库是目前治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障碍。反式激活蛋白(Tat)为HIV-1编码的调节蛋白,通过促进HIV-1转录影响潜伏库的建立和激活。以Tat蛋白为靶点的抑制剂通过降低Tat蛋白水平和干扰Tat蛋白的促转录功能抑制病毒反弹。在HIV-1潜伏库治疗的2种策略中,以Tat蛋白抑制剂为基础提出的“阻断和锁定”策略能够靶向HIV-1蛋白或宿主因子,同时干扰组蛋白表观遗传修饰,促使前病毒永久沉默,即使在中断治疗后也能够维持HIV-1潜伏状态。二脱氢皮质抑素A (dCA)、雷公藤甲素和阿帕塔隆衍生物Q308等Tat蛋白相关抑制剂可通过不同机制调控HIV-1潜伏。现就Tat对HIV-1潜伏库的调控作用、以Tat蛋白为靶点的HIV-1潜伏库治疗策略及其相关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HIV-1功能性治愈的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反式激活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潜伏库 “阻断和锁定”策略 功能性治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万海 明亮 阚全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9-702,706,共5页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常常以自身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为其显著特征,并且HIV疾病进展与自身的免疫活化程度密切相关。调节性T细胞(Treg)在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HIV-1感染者中,Treg不仅限制...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常常以自身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为其显著特征,并且HIV疾病进展与自身的免疫活化程度密切相关。调节性T细胞(Treg)在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HIV-1感染者中,Treg不仅限制机体的过度免疫活化,而且可能抑制针对HIV-1特异的细胞免疫应答;因此,Treg对HIV疾病进展的影响是利是弊,至今尚无定论。对此,深入了解HIV感染者中Treg"量"和"质"的变化及其在HIV感染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解决目前有关"Treg在HIV病程进展中作用"的争论,而且将有助于设计抗HIV的方案,以期为今后艾滋病的治疗和疫苗的研究提供新的靶点以及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1 调节性T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病毒复制负调控因子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在BCBL-1细胞和NIH/3T3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曹戌 华立新 +4 位作者 冯宁翰 李久明 吕志刚 秦娣 卢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4-438,444,共6页
目的:分离克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编码的病毒复制负调控因子(Negative factor,Nef)基因,并将其导入BCBL-1细胞和NIH/3T3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登记的Nef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PCR引物,在其5′端分别引入EcoRⅠ和SalⅠ... 目的:分离克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编码的病毒复制负调控因子(Negative factor,Nef)基因,并将其导入BCBL-1细胞和NIH/3T3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登记的Nef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PCR引物,在其5′端分别引入EcoRⅠ和SalⅠ酶切位点;以含有Nef基因的pCINL质粒为模板,扩增Nef基因,经双酶切后克隆进真核表达载体pCI-neo中。为了便于蛋白检测,在下游引物5′端引入Flag序列,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后分别瞬时转染BCBL-1细胞和NIH/3T3细胞,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从核酸和蛋白水平检测Nef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含Nef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核酸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Nef基因序列全长651bp,与GenBank中登记的Nef基因序列100%同源,引入的Flag序列完全正确;RT-PCR和Western blot都在Nef预期位置检测到特异性条带。结论:HIV-1Nef基因在BCBL-1细胞和NIH/3T3细胞中获得了正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病毒复制负调控因子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gag基因疫苗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江文正 金宁一 +1 位作者 李子健 张立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2-273,共2页
目的 :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 1型 (HIV 1)gag基因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分别以ELISA、荧光抗体染色和乳酸脱氢酶释放法 ,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滴度、脾T细胞亚群的数量和淋巴细胞杀伤效应。结果 :血清抗体滴度、脾T细胞亚群的数量及淋巴... 目的 :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 1型 (HIV 1)gag基因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分别以ELISA、荧光抗体染色和乳酸脱氢酶释放法 ,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滴度、脾T细胞亚群的数量和淋巴细胞杀伤效应。结果 :血清抗体滴度、脾T细胞亚群的数量及淋巴细胞杀伤效应 ,重组质粒pVAXGAG免疫组与空载体pVAX1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分别为P <0 .0 5和P <0 .0 1)。结论 :HIV 1DNA疫苗质粒pVAXGAG在BALB/c小鼠中不仅可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 ,而且可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1 GAG 核酸疫苗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B和C亚型Nef蛋白特异性CD8^+ T细胞交叉应答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庄严 翟嵩 +5 位作者 王少扬 康文臻 李新红 于旭 Marcus Altfeld 孙永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596-599,622,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B(H IV-1B亚型)Nef蛋白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在B、C亚型间的交叉反应性。方法:选取51例H IV-1B亚型感染者,采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合成的54个H IV-1B、C亚型Nef全基因序列肽库作为抗原,酶联...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B(H IV-1B亚型)Nef蛋白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在B、C亚型间的交叉反应性。方法:选取51例H IV-1B亚型感染者,采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合成的54个H IV-1B、C亚型Nef全基因序列肽库作为抗原,酶联免疫斑点吸附试验(ELISpot)方法检测H IV-1B亚型Nef蛋白特异性CD8+T细胞对B、C亚型抗原的应答反应。结果:在产生特异性应答效应的个体中,82.9%(29/35)感染个体同时识别B和C亚型肽段。感染个体在对两个亚型肽段的识别数量及应答强度上无显著差异(P=0.529和P=0.754)。H IV-1B亚型特异性CD8+T细胞能针对70.4%无论B还是C亚型的Nef肽段产生应答反应。被特异性CD8+T细胞同时识别的B、C亚型Nef肽段间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显著高于仅能被识别的B亚型或C亚型肽段的氨基酸序列(P=0.01)。结论:H IV-1B亚型Nef蛋白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在B、C亚型间具有良好的交叉反应性,能产生交叉反应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亚型间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B亚 C亚 基因 CD8^T细胞反应 交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F01-AE亚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基因序列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关琪 王素芬 +1 位作者 张卓然 王宝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3-35,共3页
从确诊的HIV-1感染者的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gag蛋白P17/P24交界区基因片断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分析其氨基酸序列。进而了解所检出的病毒基因变异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发现,HIV-1 CRF01... 从确诊的HIV-1感染者的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gag蛋白P17/P24交界区基因片断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分析其氨基酸序列。进而了解所检出的病毒基因变异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发现,HIV-1 CRF01-AE亚型病毒分别与3株不同来源的国际参考毒株具有紧密的亲缘关系,表明这些毒株可能分别由不同的传播路线进入我国大陆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CRF01-AE亚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整合酶抑制剂筛选及其活性测定 被引量:2
7
作者 邹媛 詹金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65-970,共6页
整合酶作用的病毒DNA整合进宿主DNA的过程是反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增殖的关键步骤.由于在正常人类细胞中不存在相似的功能蛋白,其抑制剂对人体的副作用可能很小,相对于经典AIDS治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整合酶抑制剂理论上要具有优势.在线... 整合酶作用的病毒DNA整合进宿主DNA的过程是反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增殖的关键步骤.由于在正常人类细胞中不存在相似的功能蛋白,其抑制剂对人体的副作用可能很小,相对于经典AIDS治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整合酶抑制剂理论上要具有优势.在线性七肽库中筛选与整合酶有特异结合作用的噬菌体展示肽,选取TPSHSSR和HPERATL 2条肽,它们可以竞争性地抑制展示相应肽段的噬菌体与整合酶的结合,同时它们对整合酶的整合活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半数抑制率分别为IC50=(54.56±5.18)μmol/L,IC50=(28.29±1.32)μmol/L.这些多肽可用于治疗艾滋病新药的开发应用及整合酶结构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整合酶 抑制剂 七肽 噬菌体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进入细胞的分子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余勇 肖庚富 +2 位作者 李敏 詹睿 张文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8,共6页
艾滋病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侵染表达CD4表面抗原 (CD4+ )的T淋巴细胞而引起的 .艾滋病病毒进入CD4+ T淋巴细胞首先是通过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来完成的 .该融合过程涉及到病毒表面膜蛋白(gp12 0和gp41)与细胞表面受体蛋白 (... 艾滋病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侵染表达CD4表面抗原 (CD4+ )的T淋巴细胞而引起的 .艾滋病病毒进入CD4+ T淋巴细胞首先是通过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来完成的 .该融合过程涉及到病毒表面膜蛋白(gp12 0和gp41)与细胞表面受体蛋白 (CD4和CCR5等 )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对这些蛋白质分子结构及作用机制的认识 ,从破坏病毒与细胞的融合入手 ,设计新型的抗艾滋药物及疫苗 ,已成为目前药物开发的新热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1 病毒感染 进入细胞 分子机制 抗艾滋病药物 药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rvAdG1VP7免疫学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何金生 王健伟 +5 位作者 姜秀丽 王大燕 温乐英 董京芳 屈建国 洪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对 1株可表达A组轮状病毒主要结构抗原VP7的重组腺病毒rvAdG1VP7的体内免疫学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灌胃和滴鼻 2种途径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 ,并对免疫后小鼠体液和黏膜免疫进行分析。结果 初次免疫后 ,2组小鼠均有应答 ,但... 目的 对 1株可表达A组轮状病毒主要结构抗原VP7的重组腺病毒rvAdG1VP7的体内免疫学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灌胃和滴鼻 2种途径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 ,并对免疫后小鼠体液和黏膜免疫进行分析。结果 初次免疫后 ,2组小鼠均有应答 ,但血清IgG抗体滴度及阳转率不同。再次免疫后 ,显示出明显的加强效果。除了血清IgG外 ,小鼠还产生了较强的针对轮状病毒的血清IgA。滴鼻组在肺灌洗液和肠匀浆液中均可检测到SIgA ,灌胃组仅在肠道检测到SIgA。滴鼻组的免疫学效果明显优于灌胃组。对滴鼻组小鼠肺灌洗液IgG/SIgA的阳转率进行了比较 ,发现IgG的应答水平明显高于SIgA。免疫后小鼠血清中IgG的动态观察表明 ,抗体可长期持续至少半年以上。 结论 重组腺病毒载体rvAdG1VP7所取得的良好免疫学效果 ,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进一步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 重组腺病毒 rvAdG1VP7 免疫 轮状病毒 遗传学 VP7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花粉蛋白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巧云 黎志东 宋纪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检测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天花粉蛋白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的活性。方法将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在细胞系中培养,加入天花粉蛋白后,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检测P24抗原及逆转录酶的活性。结果加入天花粉蛋白的细胞始终未见细胞病变,P24抗原及... 目的检测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天花粉蛋白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的活性。方法将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在细胞系中培养,加入天花粉蛋白后,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检测P24抗原及逆转录酶的活性。结果加入天花粉蛋白的细胞始终未见细胞病变,P24抗原及逆转录酶检测均为阴性;阴性对照组细胞在第7 d以后均出现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典型细胞病变,P24抗原及逆转录酶检测均为阳性;阳性对照组始终未见HIV-1感染典型细胞病变,逆转录酶的活性检测和P24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天花粉蛋白在培养细胞系中可以有效地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 免疫缺陷病毒1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物质、神经激肽-1受体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昆 侯炜 霍文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7-659,共3页
生活紧张状态和抑郁是HIV感染各阶段直至发展为AIDS的重要辅助因素。Kopnisky等报道心理改变在HIV-1疾病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发现在免疫一神经传导中脑部趋化因子特别是SP的重要性。抑郁、焦虑和紧张状态与HIV发展相关,行为状态和脑力... 生活紧张状态和抑郁是HIV感染各阶段直至发展为AIDS的重要辅助因素。Kopnisky等报道心理改变在HIV-1疾病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发现在免疫一神经传导中脑部趋化因子特别是SP的重要性。抑郁、焦虑和紧张状态与HIV发展相关,行为状态和脑力活动的改变所引起的免疫应答间接或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介导的。紧张状态反应导致神经肽的释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神经激肽-1受体 P物质 调节作 HIV感染 紧张状态 hiv-1 神经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nef诱导凋亡及下调人类白细胞抗原-I类分子
12
作者 黄官友 黄秀艳 +2 位作者 曾耀英 曾祥凤 吴晓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nef调节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293T细胞分为两组,用脂质体法将含HIV-1 nef基因的质粒及空载体分别转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IV-1 nef在转染细胞...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nef调节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293T细胞分为两组,用脂质体法将含HIV-1 nef基因的质粒及空载体分别转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IV-1 nef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HIV-1 nef在转染细胞中有表达。转染HIV-1 nef的细胞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经抗HLA-A,B,C-FITC染色后,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05±22及269±15,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Annexin V-APC/PI染色后,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0.82±8.32)%及(8.12±5.43)%,两者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IV-1 nef下调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NEF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 凋亡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辅助受体CCR5 RNA干扰表达载体的构建
13
作者 靳静 赵国新 +4 位作者 杨松华 冯龙 马云云 卫艳萍 赵国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5-538,共4页
目的:抑制细胞表面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辅助受体CCR5表达,阻止HIV-1进入靶细胞。方法:设计CCR5靶向的发夹状siRNA,合成2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后重组入pRNAT-U6.2载体,转化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用脂质体包裹pRNAT-U6.2-siCCR5... 目的:抑制细胞表面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辅助受体CCR5表达,阻止HIV-1进入靶细胞。方法:设计CCR5靶向的发夹状siRNA,合成2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后重组入pRNAT-U6.2载体,转化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用脂质体包裹pRNAT-U6.2-siCCR5后转染U937细胞,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CR5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重组子pRNAT-U6.2-siCCR5,经过测序鉴定与设计一致。RT-PCR检测显示,转染pRNAT-U6.2-siCCR5细胞的CCR5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于未转染对照组和转染空载体细胞(P<0.05)。未转染对照组U937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率为(83.10±6.52)%,转染空载体组为(81.44±4.97)%,转染pRNAT-U6.2-siCCR5组为(1.94±0.0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出沉默细胞CCR5基因表达的siRNA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R5 RNA干扰 免疫缺陷病毒1 辅助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因子1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Th1/Th2细胞平衡的作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郑杰夫 殷林波 +3 位作者 宋成博 傅雅静 姜拥军 张子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对T细胞因子1(TCF1)调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Ⅰ型辅助性T细胞(Th1)/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平衡进行研究,探讨在HIV感染中Th1/Th2细胞漂移的机制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未治疗的HI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 目的对T细胞因子1(TCF1)调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中Ⅰ型辅助性T细胞(Th1)/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平衡进行研究,探讨在HIV感染中Th1/Th2细胞漂移的机制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未治疗的HI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转染TCF1-siRNA敲除TCF1的表达,检测CD4^+、CD8^+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情况。结果HIV感染者CD4^+T细胞IFN-γ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P=0.041),IL-4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与未敲除TCF1的对照组(TCF1组)相比,敲除TCF1(si-TCF1组)显著增加HIV感染者CD4^+T细胞内Ⅰ型细胞因子IFN-γ表达(P=0.048),减少Ⅱ型细胞因子IL-4表达(P=0.004)。敲除TCF1后,HIV感染者CD8^+T细胞内亦出现IFN-γ表达增加(P<0.001),IL-4表达减少(P=0.010)。结论敲除TCF1可使HIV感染者体内Th2细胞向Th1细胞漂移,为HIV感染免疫平衡提供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T细胞因子1 辅助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曹汴川 黄喆 +5 位作者 肖科 税雪姣 邹永胜 黄富礼 黄永茂 钟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1-486,共6页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的特点。方法对2019年1-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195例次的基本信息、感染种类、淋巴细胞亚群...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的特点。方法对2019年1-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195例次的基本信息、感染种类、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和HIV-1病毒载量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以41~65岁已婚男性农民或农民工居多,HIV-1传播途径以异性性行为为主。细菌性肺炎是发病率最高的机会性感染(50/195,25.6%)。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为4组,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例数也随之增加。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CD8^+T淋巴细胞、NK细胞和B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也随之降低。当HIV-1病毒载量较高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而当HIV-1病毒载量较低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两者呈负相关(r=-0.297,P=0.014)。结论该地区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表现复杂多样,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越低,免疫功能缺陷越明显,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越高。随着HIV-1病毒载量上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现下降的趋势。定期监测AIDS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可以预测疾病进展,评估抗病毒治疗疗效,进而预防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感染 淋巴细胞亚群 hiv-1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HIV-1感染者体内异常免疫激活和免疫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健 吴南屏 +2 位作者 冯婷婷 冯磊 Norbert Brockmeyer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8-622,共5页
目的:研究长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于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体内异常免疫激活和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德国鲁尔大学艾滋病中心HIV-1感染者55例,在HAART治疗前及HAART治疗后(治疗1、3、5年),检测其外周血中CD4+T,CD8+... 目的:研究长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于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体内异常免疫激活和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德国鲁尔大学艾滋病中心HIV-1感染者55例,在HAART治疗前及HAART治疗后(治疗1、3、5年),检测其外周血中CD4+T,CD8+T,CD8+CD38+T,CD8+HLADR+T细胞和NK细胞数。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治疗前的HIV-1感染者体内CD4+T和NK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均<0.05),CD8+T,CD8+HLADR+T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均<0.05)。HAART治疗后CD4+T和NK细胞数回升(P均<0.05),但仍低于正常水平(P<0.05);HAART治疗1年,3年和5年的机体CD4+T细胞数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NK细胞数随HAART治疗进程有下降趋势,1年组和5年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CD8+HLADR+T细胞数迅速降低减少(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各组、3年组和5年组间、1年组和5年组间数据皆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CD8+CD38+T细胞数HAART治疗前、后,治疗后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AART治疗能有效升高免疫细胞数,降低体内异常免疫激活水平,一定程度上实现免疫重建,但即使长期HAART治疗也难以使免疫细胞数恢复到完全正常水平;HLADR对于HAART治疗更敏感;长期HAART治疗过程中HIV-1病毒可能通过某种方式继续损害NK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 病毒治疗 hiv-1感染 体内 免疫激活 免疫重建 HAART治疗 细胞数量 统计学差异 CD4+T细胞数 感染者 异常免疫 免疫缺陷病毒 CD8+T hiv-1病毒 数据 升高 激活水平 对照比较 德国鲁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不同免疫缺陷小鼠的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颖 邓巍 +5 位作者 徐艳峰 朱华 马春梅 李枫棣 鲍琳琳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4,17,91,共6页
目的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在病毒的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免疫缺陷小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差异。方法使用六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分析其在病毒感染后存活率、体重变化和肺组织病理... 目的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在病毒的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免疫缺陷小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差异。方法使用六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分析其在病毒感染后存活率、体重变化和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异同。结果感染H1N1病毒的6种小鼠在观察的14 d内,野生型的C57BL/6小鼠感染开始体重缓慢下降,感染后期有所回升,有半数存活;BALB/c小鼠和四种免疫缺陷品系小鼠感染病毒后体重随病情发展快速下降,死亡率均为100%。野生型C57BL/6小鼠感染初期为较弥漫的间质性肺炎,后期病变逐渐局限;BALB/c小鼠和四种免疫缺陷品系小鼠感染病毒后出现弥漫的中重度间质性肺炎,细支气管上皮有变性坏死,但炎症细胞明显少于C57BL/6小鼠。结论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初次感染中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分别在感染的初期和后期起主要作用,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影响着甲型H1N1病毒感染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感染 免疫缺陷 SCID小鼠 NOD/LtJ小鼠 BALB/c-nu小鼠 NOD-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肾气丸联用cART对HIV-1感染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18
作者 董雁 刘锦 +5 位作者 闵奇萍 黄金龙 何妙翠 王黎芳 钱峰 刘义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198,共2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但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和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消化功能下降、神...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但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和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消化功能下降、神经系统毒性和代谢紊乱等,严重影响了抗病毒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AIDS治疗领域的瓶颈[1]。部分国家资助的中医药防治AIDS科研课题提出正虚(主要为肾虚)是AIDS发生发展的内在病理基础,以肾气与肾阴肾阳的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2-3]。补肾制剂可能是缓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病情和不良反应的可靠方式。金匮肾气丸是由地黄、山药、茯苓、牡丹皮、山茱萸、牛膝、泽泻等多味中药制成的综合制剂[4],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作用。本研究首次采用金匮肾气丸与cART联用治疗HIV-1感染者,比较了金匮肾气丸与cART联用、单用cART对HIV-1感染者抗病毒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试图为探索HIV-1感染者治疗的新途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不良反应 T细胞亚群 HIV感染者医疗结局健康调查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 CRF01_AE重组型gp120 V1/V2结构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楚鹰 宫祥丹 +5 位作者 高建伟 苏艾荣 陈德燕 宋红勇 吴喜林 吴稚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0-545,共6页
目的真核表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CRF01_AE重组型gp120蛋白的V1/V2结构域,制备其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抗原反应性。方法构建pTriEx-3-V1/V2CNE55真核表达载体,在HEK293F细胞中表达V1/V2-His融合蛋白,纯化后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 目的真核表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CRF01_AE重组型gp120蛋白的V1/V2结构域,制备其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抗原反应性。方法构建pTriEx-3-V1/V2CNE55真核表达载体,在HEK293F细胞中表达V1/V2-His融合蛋白,纯化后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ELISA筛选分泌抗V1/V2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对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型别以及效价进行鉴定。结果制备并获得一株稳定分泌抗HIV-1 AE亚型V1/V2结构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ELISA测定腹水效价高达1∶81 000,单克隆抗体类型属于IgG1/κ型。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单克隆抗体同样能够识别不同亚型的HIV gp120蛋白。结论成功制备出抗HIV-1 AE重组型gp120蛋白V1/V2结构域的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 gp120可变区1/2 单克隆抗体 真核蛋白表达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HIV-1流行毒株基因分型与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建芳 严延生 +4 位作者 林勋 黄海龙 颜苹苹 陈舸 郑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1-605,608,共6页
目的了解HIV-1流行株在福建省感染人群中的基因亚型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随机抽取福建省2003-2005年发现的70例HIV感染者血样,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获得核心蛋白(gag)、包膜蛋白(env)及pol区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 目的了解HIV-1流行株在福建省感染人群中的基因亚型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随机抽取福建省2003-2005年发现的70例HIV感染者血样,提取前病毒DNA进行体外扩增,获得核心蛋白(gag)、包膜蛋白(env)及pol区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序列分析。结果选取46份流行病学资料以及不同基因区域序列资料完整的样本进入亚型分析,结果显示目标人群中存在B、C2种亚型以及CRF07-BC、CRF08-BC、CRF01-AE3种流行重组型,以及国内未见报道的B/F重组毒株、A1/D重组毒株等,其中以CRF01-AE重组毒株为主,占69.56%。基因亚型的流行特征分析显示,本省感染的HIV患者中以CRF01-AE重组型占多数,可能的新型重组型全部分布于境外感染者中;在性接触传播的感染者(71.74%)中呈现多种亚型分布的特征;随着时间变化福建省HIV感染者的亚型分布发生变化。结论福建省HIV-1亚型分布众多,各亚型在不同感染地分布不平衡,性乱人群中的亚型分布较为复杂,从总的亚型流行特征来看,HIV-1在我省有流行加快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基因变异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