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与real-time RT-PCR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吴大先 陶淑慧 +3 位作者 刘水平 周杰斌 谭德明 侯周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6-782,共7页
目的:利用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扩增HIV RNA,探讨TMA技术扩增HIV RNA的敏感性及其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比较。方法:利用Taq Man探针、特异性引物、鼠白血病反转录酶、T7-RNA聚... 目的:利用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扩增HIV RNA,探讨TMA技术扩增HIV RNA的敏感性及其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比较。方法:利用Taq Man探针、特异性引物、鼠白血病反转录酶、T7-RNA聚合酶及PCR底物等建立TMA扩增体系。通过扩增一组10倍梯度稀释的HIV RNA转录标准品,评价TMA体系的灵敏性。收集60例HIV感染患者的血浆,同时采用TMA试剂与Cobas Amplicor HIV-1 Monitor 1.5版试剂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利用线性回归和Bland-Altman法分析两种技术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成功建立了TMA扩增体系,这种技术可以检测低至10 copies/m L的HIV转录标准品。60份HIV感染者血浆样本中,TMA及Cobas均检测到阳性46份,均阴性12份,TMA检测阴性而Cobas检测阳性样本2份,检测一致率为96.7%。两种技术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中46份TMA检测和Cobas检测均有定量结果的血浆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两种技术有非常好的相关性(r=0.997,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定量Lg差值平均值为0.02,44份(95.7%)样本在95%的一致性界限内。结论:TMA技术具有高灵敏性潜能。TMA与real-time RT-PCR检测血浆中HIV RNA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介导的扩增技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何张玙璠 阮巧玲 +5 位作者 杨欣平 普琳梅 邵凌云 张文宏 张云桂 杨清銮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使用1个月每周3次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评估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血药浓度和预防结核活动的有效性。方法 接受600 mg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者同时使用包含利福喷丁(450 mg)及...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使用1个月每周3次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评估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血药浓度和预防结核活动的有效性。方法 接受600 mg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者同时使用包含利福喷丁(450 mg)及异烟肼(400 mg)1个月每周3次(1H3P3)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分别在第0、2、4、8周进行依非韦仑血药浓度检测,第2、4周进行利福喷丁血药浓度检测,第0、8周测定血HIV-RNA。目标为依非韦伦浓度>1 mg/L,如果80%以上受试者的依非韦仑血药浓度达到目标值则认为该预防性治疗方案是可接受的。随访18个月,评估该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共入组31例HIV感染者,其中2例受试者基线依非韦伦血药浓度<1 mg/L,鉴于依从性较差将其从药代动力学分析中剔除。其余29例受试者中23(79.3%)例为男性,年龄[中位数 (四分位数)]为43.0 (32.5,53.5)岁。第0周的依非韦伦血药浓度[中位数 (四分位数)]为2.33 (1.96,2.34) mg/L;第2周为2.32 (1.90,3.28) mg/L;第4周为2.07 (1.83,3.09)mg/L;第8周2.71(2.14,3.33)mg/L。依非韦伦在第0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四个时间点的血浆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的利福喷丁血药浓度为9.36(6.23,16.47)mg/L;第4周为9.36(6.41,15.56)mg/L。利福喷丁第2周与第4周的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在第2、4、8周依非韦伦的血药浓度都大于1 mg/L。此外,男性比女性依非韦伦血药浓度更低 (P<0.05);低体重(<60 kg)比高体重(≥60 kg)受试者依非韦伦血药浓度更高(P<0.05)。对受试者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活动性结核症状或体征。结论 依非韦伦与1H3P3方案联合使用对依非韦伦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利福喷丁 血药浓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类别增长模型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后预防就诊者疾病进展恐惧的变化轨迹研究
3
作者 石敏 王慧群 +2 位作者 张利漫 王文慧 徐兴莲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就诊者疾病进展恐惧(fear of progression, FoP)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该类人群的恐惧心理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5-10...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就诊者疾病进展恐惧(fear of progression, FoP)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该类人群的恐惧心理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5-10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的PEP就诊者204例为研究对象,在就诊的第1、14、30天采用疾病进展恐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对其调查,应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其FoP轨迹类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第1、14、30天时就诊者FoP得分分别为47.00(37.25,56.00)分、42.00(33.00,49.00)分和31.50(22.25,45.00)分,其FoP轨迹分为高恐惧缓慢下降组、中恐惧显著下降组和低恐惧组3种类别,其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38.00(41.00,47.00)分、47.00(37.00,66.00)分和54.00(38.50,59.00)分;3个类别的PEP就诊者在性别、教育水平、职业和社会支持得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职业、社会支持是PEP就诊者FoP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发生HIV暴露后就诊者在就诊1个月内,FoP水平变化程度不同,其FoP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暴露后预防 疾病进展恐惧 潜类别增长模型 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Tat为靶点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潜伏库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胡浩博 桓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1-838,共8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潜伏库是目前治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障碍。反式激活蛋白(Tat)为HIV-1编码的调节蛋白,通过促进HIV-1转录影响潜伏库的建立和激活。以Tat蛋白为靶点的抑制剂通过降低Tat蛋白水平和干扰Tat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潜伏库是目前治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障碍。反式激活蛋白(Tat)为HIV-1编码的调节蛋白,通过促进HIV-1转录影响潜伏库的建立和激活。以Tat蛋白为靶点的抑制剂通过降低Tat蛋白水平和干扰Tat蛋白的促转录功能抑制病毒反弹。在HIV-1潜伏库治疗的2种策略中,以Tat蛋白抑制剂为基础提出的“阻断和锁定”策略能够靶向HIV-1蛋白或宿主因子,同时干扰组蛋白表观遗传修饰,促使前病毒永久沉默,即使在中断治疗后也能够维持HIV-1潜伏状态。二脱氢皮质抑素A (dCA)、雷公藤甲素和阿帕塔隆衍生物Q308等Tat蛋白相关抑制剂可通过不同机制调控HIV-1潜伏。现就Tat对HIV-1潜伏库的调控作用、以Tat蛋白为靶点的HIV-1潜伏库治疗策略及其相关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HIV-1功能性治愈的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反式激活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潜伏库 “阻断和锁定”策略 功能性治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储存库检测方法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5
作者 赵豪梅 张清燕 +4 位作者 桑锋 杨瑶瑶 邓博文 袁硕阳 李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44-2451,共8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高死亡率传染病。即使经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原病毒整合在宿主基因组形成病毒储存库仍可逃避宿主免疫监视及清除。现有的HIV储存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胞体外培养诱导病毒生长试验...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高死亡率传染病。即使经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原病毒整合在宿主基因组形成病毒储存库仍可逃避宿主免疫监视及清除。现有的HIV储存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胞体外培养诱导病毒生长试验和基于PCR技术直接检测原病毒基因组方法。了解并精准检测HIV储存库可为治疗HIV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本文通过对近年来HIV储存库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能够选择出针对不同检测对象的HIV储存库的最优检测方法,并给出恰当建议,为艾滋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储存库 病毒生长试验 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构蛋白Gag-Pol的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国锋 李聪宜 +1 位作者 王虹 张文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6-1163,共8页
Gag-Pol蛋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重要结构蛋白之一,其组成成分包含了HIV的基本骨架蛋白和生命周期中所需要的功能酶,目前以Gag-Pol上不同的功能区为靶点开发的抑制剂包括衣壳(CA)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和整合酶抑制... Gag-Pol蛋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重要结构蛋白之一,其组成成分包含了HIV的基本骨架蛋白和生命周期中所需要的功能酶,目前以Gag-Pol上不同的功能区为靶点开发的抑制剂包括衣壳(CA)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和整合酶抑制剂等。CA抑制剂通过抑制CA的成熟或者破坏CA的组装进而影响HIV复制。蛋白酶抑制剂主要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蛋白酶对切割位点CA-间隔多肽1(SP1)的切割,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模仿逆转录底物,阻断HIV的逆转录过程,整合酶抑制剂通过靶向整合酶活性中心—锌指结构影响整合酶活性。本文总结了针对HIV Gag-Pol蛋白的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已批准上市成药的用法用量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联合用药和针对HIV Gag-pol蛋白的新型抑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Gag-Pol蛋白 蛋白酶抑制剂 逆转录酶抑制剂 整合酶抑制剂 成熟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3年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现状及特征分析
7
作者 余薇 樊璐 +1 位作者 刘强 李琳波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124-4128,共5页
目的:调查2019—2023年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现状,并分析其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江西省血液中心的408605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调查,对标本进行HIV、TP项目常规检测,... 目的:调查2019—2023年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现状,并分析其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江西省血液中心的408605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调查,对标本进行HIV、TP项目常规检测,HIV反应性标本送HIV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结果:2019—2023年无偿献血者HIV初筛阳性率为0.062%,TP初筛阳性率为0.227%,总阳性率为0.289%。各年度初筛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法确证检测结果显示,34名无偿献血者为HIV阳性,HIV阳性率为0.008%。2019—2023年的无偿献血者中,女性HIV及TP初筛阳性率(0.324%)高于男性(0.268%),45~<56岁的无偿献血者HIV及TP初筛阳性率(0.542%)较高,研究生HIV及TP初筛阳性率(0.160%)较低,初筛阳性率随学历降低而呈现升高的趋势,农民HIV及TP初筛阳性率(0.629%)较高,初次献血者HIV及TP初筛阳性率(0.417%)较高。2019—2023年34名HIV确证阳性的献血者中,女性占比(5.882%)低于男性(94.118%),18~<25岁者占比(50.000%)最高,学生占比(41.176%)最高。结论:不同特征的无偿献血者HIV及TP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可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和“献血后回告”宣教、强化献血前征询与筛查、构建区域性的献血者监测系统和艾滋病疫情管理共享系统等方式推进我国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梅毒螺旋体(TP) 血液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早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林琳 朱鸿 +1 位作者 范存琳 程艳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60-861,共2页
报告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初筛可疑阳性,最终确证阳性的HIV早期感染病例。提示HIV初筛实验室对不确定或可疑检测结果不应轻易报告阴性,应及时与临床沟通了解病史,采用不同厂家试剂和不同方法学试剂进行复检。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早期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初筛实验室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病人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检测 被引量:15
9
作者 冯蝶仪 陈志诚 +3 位作者 陈小冰 关玉华 张丽好 肖凡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 了解住院肺结核患者中HIV感染及艾滋病 (AIDS)发病状况。方法 对 2 151例住院肺结核患者常规采用HIV抗体ELISA法检测进行初筛 ,阳性者抽血复验 ,并由广东省防疫站HIV检测中心确定。结果  2 151例中HIV(+ ) 7例 ,阳性率 3.2 5‰ ... 目的 了解住院肺结核患者中HIV感染及艾滋病 (AIDS)发病状况。方法 对 2 151例住院肺结核患者常规采用HIV抗体ELISA法检测进行初筛 ,阳性者抽血复验 ,并由广东省防疫站HIV检测中心确定。结果  2 151例中HIV(+ ) 7例 ,阳性率 3.2 5‰ ,男性 5例 ,女性 2例。通过静脉吸毒血源性感染 3例 ,多性伴 4例。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的HIV感染高危对象进行HIV抗体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并发症 艾滋病 AID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分枝杆菌 H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广西两省四县(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检测结果告知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单多 葛增 +1 位作者 王璐 张丽芬 《中国健康教育》 2009年第10期739-742,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广西两省四县(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检测结果的告知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云南和广西两省四县(区)于2008年1~12月期间检出的HIV感染者采用自行编制的匿名问卷进行一对一调查,调查HIV阳... 目的了解云南、广西两省四县(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检测结果的告知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云南和广西两省四县(区)于2008年1~12月期间检出的HIV感染者采用自行编制的匿名问卷进行一对一调查,调查HIV阳性人群HIV检测阳性结果的告知对象、告知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61名调查对象中,愿意将HIV检测阳性结果告知固定性伴、非固定性伴、亲人和朋友的比例分别占72.6%,22.0%,63.2%和6.2%。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73,95%CI:1.22—11.38),艾滋病知识知晓(OR=63.13,95%CI:20.76~191.97)与探讨性伴告知(OR=2.32,95%CI:1.01~5.79)在固定性伴告知意愿上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HIV感染者不愿意将HIV阳性状态告知他人,应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不断提高HIV检测阳性结果的告知意愿,减少家庭或同伴感染概率,防止HIV二代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告知 意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实验室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立力 赖章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3625-3626,共2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免疫缺陷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全球的严重传染性疾病。近年来.我国AIDS的流行也呈加速发展趋势.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免疫缺陷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全球的严重传染性疾病。近年来.我国AIDS的流行也呈加速发展趋势.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到2010年我国HIV感染者预计将达1000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防治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HIV检测技术有了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HIV诊断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就近年来HIV实验室检测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实验室检测 HIV感染者 免疫缺陷综合征 免疫缺陷性疾病 分子生物学技术 早期诊断 传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唾液中人类疱疹病毒1-4型的检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凡 翟维维 +3 位作者 葛柳莹 祁燕伟 高辉 段开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唾液中人类疱疹病毒(HHV)1~4型即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EB病毒(EBV)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HIV感染者和健康者非刺激...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唾液中人类疱疹病毒(HHV)1~4型即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EB病毒(EBV)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HIV感染者和健康者非刺激性全唾液中HSV-1、HSV-2、VZV和EBV DNA的存在情况进行检测,并采用SPSS 18.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在245例HIV阳性患者唾液中,HSV-1、HSV-2、VZV和EBV检出率分别为29.0%、3.3%、4.1%和82.0%;30例对照组唾液中上述4种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3.3%、0、0和36.7%。两组总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使用后HIV感染者唾液中4种病毒的检出率与未使用HAART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地区HIV感染者HHV有较高的流行率,以EBV最为常见,其次为HSV-1,VZV和HSV-2少见,还存在多种疱疹病毒联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唾液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人类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管径特征及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庆元 袁伟锋 +1 位作者 陈沐 莫晓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69-1873,共5页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肺动脉管径特征,研究肺动脉管径相关指标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筛查诊断HIV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5例HI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肺动脉管径特征,研究肺动脉管径相关指标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筛查诊断HIV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5例HI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观察组(23例,存在PAH)和对照组(42例,无PAH)。测量两组患者肺动脉内径(PA)、肺动脉直径(dPA)及主动脉直径,并计算dPA与主动脉直径比值(rPA),记录血清TNF-α水平,分析各指标在早期筛查诊断HIV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PA、dPA、dPA与主动脉直径比值(rPA)以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TNF-α与dPA及rPA呈显著正相关。二列相关分析显示,HIV-PAH与PA、dPA、rPA及TNF-α显著相关(P<0.05)。血清TNF-α与dPA及rPA联合检测诊断HIV-PAH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敏感度为0.870,特异度为0.881。结论肺动脉管径组合指标联合TNF-α能更好地提示HIV-PAH的存在,可以对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随访或干预,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管径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怡菲 廖克驹 +2 位作者 黄自桥 黄晖 黄国聪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3-725,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反复咳嗽、咯痰约2年。”于2023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于2021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黄白色黏痰,活动后喘息,伴颈部及胸椎疼痛不适,整个病程中无明显发热,无潮热盗汗,无胸闷、胸痛,无咯血等不适。2023年1... 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反复咳嗽、咯痰约2年。”于2023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于2021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黄白色黏痰,活动后喘息,伴颈部及胸椎疼痛不适,整个病程中无明显发热,无潮热盗汗,无胸闷、胸痛,无咯血等不适。2023年1月29日于当地医院查胸部CT提示两肺散在多发病灶,考虑感染性病变,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稍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 肺部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耐药性的产生与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磊 曹韵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28-431,共4页
随着HIV在我国的流行形势越发严峻,艾滋病(AIDS)的治疗引起了政府和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鸡尾酒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最合理、有效的艾滋病治疗方案,目前经美国FDA审批通过的... 随着HIV在我国的流行形势越发严峻,艾滋病(AIDS)的治疗引起了政府和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鸡尾酒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最合理、有效的艾滋病治疗方案,目前经美国FDA审批通过的抗病毒药物有25种,我国自行生产并用于国家免费治疗项目的药物有4种。一方面应用这些药物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而且能重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而显著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另一方面HIV耐药性的产生又大大限制了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成为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出现药物耐受一方面是由于药物使用过程中HIV发生耐药性突变,我们称之诱导耐药;另一个方面是感染的毒株本身已经具有药物耐受性,即初始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男性行为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自我检测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瑶 何小庆 +3 位作者 鲁雁秋 万妍 张露 陈耀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的HIV自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重庆地区招募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自检相关情况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庆地区男男性行为...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的HIV自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重庆地区招募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自检相关情况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庆地区男男性行为者HIV自检的影响因素。结果201名纳入研究的男男性行为者中,79.6%(160/201)最近1年进行过HIV自检,报告了受教育程度的受试者中89.6%(138/154)为大专/本科及以上,报告了性行为特征的受试者中近半数(45.6%,52/114)近期无固定性伴侣,且50.7%(69/136)对性伴侣的HIV感染情况未知。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和近3个月有药物滥用是男男性行为者HIV自检的影响因素。结论重庆地区HIV阴性男男性行为者对HIV自我检测的知晓率和使用率高。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近3个月有药物滥用的男男性行为者更倾向于使用HIV自检试纸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男男性行为者 自我检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实验室检测策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玲玲 刘二雄 +4 位作者 杜姣 李娅 王雅芬 顾顺利 安群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献血者血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实验室检测策略,为献血者HIV的检测、早期诊断与传播阻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17987份献血者血液样本使用三代及四代ELISA夹心法HIV检测试剂联合筛查,对单纯三代试剂检测阳性或者三代与四代试... 目的探讨献血者血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实验室检测策略,为献血者HIV的检测、早期诊断与传播阻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17987份献血者血液样本使用三代及四代ELISA夹心法HIV检测试剂联合筛查,对单纯三代试剂检测阳性或者三代与四代试剂同时阳性者用Western blot法进行确证检测,对三代、四代试剂检测结果同时阴性者进行HIV核酸检测,仅四代试剂阳性者进行核酸检测,并追踪随访,核酸检测阳性者进行Western blot法确证试验。结果117987份献血者血液样本经不同试剂检测,其中三、四代HIV检测试剂同时检出双阳标本55例,占0.047%,Western blot法确证54例HIV抗体阳性,1例不确定,随访追踪后转为阳性。单纯三代试剂检测阳性者26例,经Western blot法检测HIV抗体阴性24例,抗体不确定样本2例,Western blot法检测带型分别为p24和糖蛋白160(gp160),经追踪随访检测确证为HIV阴性。31例单纯四代HIV检测试剂检测阳性者,经核酸检测发现29例阴性,其中2例核酸阳性,Western blot法确证实验均阴性,2~4周后追踪随访重新抽血复检,转为阳性。三代、四代试剂检测结果同时阴性者进行HIV核酸检测未能检出不合格标本。结论对献血者血液用三、四代ELISA HIV检测试剂联合筛查检测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并结合核酸检测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等补充试验提升了血液供应的安全性,同时,也有助于HIV潜在感染献血者艾滋病的早期诊断预防传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ELISA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郑素华 端木宏瑾 +7 位作者 李拯民 冯惠忠 张福杰 崔为国 陈明朝 余为业 朱林 谭爱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0-323,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状况及与免疫系统的受损程度的联系。方法 采取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同时在病例和对照间做结核菌素试验 ,并对HI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细胞免疫水平的测定 ,采用的指标有 :CD...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状况及与免疫系统的受损程度的联系。方法 采取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同时在病例和对照间做结核菌素试验 ,并对HI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细胞免疫水平的测定 ,采用的指标有 :CD4、CD8计数及CD4 CD8比值等 ,观察反应情况。结果  5 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HIV + )结核菌素PPD阳性反应率 (9.8% ) ,远比对照组 (2 8.2 % )低得多 (P <0 .0 1) ,反应情况与患者的细胞免疫受损程度尚待研究 ,但当CD4细胞计数 <2 0 0 (艾滋病患者 )时 ,PPD均无反应 (0× 0 ) ,当CD4细胞计数 >30 0时有部分强阳性反应 (>15mm)。结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HIV + )结核菌素PPD阳性反应率较常人低得多 (P <0 .0 1) ,其PPD无反应问题尚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艾滋病 AIDS 结核菌素试验 免疫系统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疱疹病毒感染具有相关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胡然 库宝善 张永鹤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5,共3页
主要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与疱疹病毒感染相关性 ,介绍艾滋病合并疱疹病毒感染防治方法。HIV感染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疱疹病毒感染和复发的主要原因 ,而疱疹病毒 (除HHV 7外 )又作为辅助因子增加HIV传播的可能性 ,促进艾滋... 主要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与疱疹病毒感染相关性 ,介绍艾滋病合并疱疹病毒感染防治方法。HIV感染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疱疹病毒感染和复发的主要原因 ,而疱疹病毒 (除HHV 7外 )又作为辅助因子增加HIV传播的可能性 ,促进艾滋病发病并影响预后。经典抗疱疹病毒药物对艾滋病合并疱疹病毒感染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疱疹病毒 相关性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相关的口腔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奕 吴红崑 周学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00-103,共4页
艾滋病(AIDS)在口腔的表现是艾滋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多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都有口腔表现,但口腔表现却往往被忽视。目前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主要口腔疾病有口腔黏膜病、牙周病、涎腺疾病及龋病等。本文对HIV感染和艾滋... 艾滋病(AIDS)在口腔的表现是艾滋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多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都有口腔表现,但口腔表现却往往被忽视。目前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主要口腔疾病有口腔黏膜病、牙周病、涎腺疾病及龋病等。本文对HIV感染和艾滋病相关的口腔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口腔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