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患者的生存分析
1
作者 杨红红 袁婧 +3 位作者 李梅 曾琴 吴玉珊 刘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患者的死亡率及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HIV合并...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患者的死亡率及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HIV合并PM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 Log-rank 时序检验,Cox回归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42例HIV合并PML患者,其中男性34例(81.0%),中位年龄为44.5(36.3,51.0) 岁。32例(76.2%)为确诊型PML,10例(23.8%)为可能型PML。从出现症状到诊断PML的中位时间为32.5(14.8,58.3)d。基线HIV病毒载量为5.05(2.62,5.77)log_(10)拷贝/mL,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69.0 (39.8,112.0) /μL。HIV合并PML患者的总体死亡率为54.8%(23/42)。CD4^(+) T细胞计数≤50 /μL及初始改良Rankin量表(mRS) 评分≥4是影响HIV合并P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IV合并PML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低CD4^(+) T细胞计数和初始mRS评分高是影响HIV合并PML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PML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早发现、早诊断、尽早启动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可能会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生存率 CD4^(+)T细胞计数 改良Rankin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何张玙璠 阮巧玲 +5 位作者 杨欣平 普琳梅 邵凌云 张文宏 张云桂 杨清銮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使用1个月每周3次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评估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血药浓度和预防结核活动的有效性。方法 接受600 mg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者同时使用包含利福喷丁(450 mg)及...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使用1个月每周3次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评估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血药浓度和预防结核活动的有效性。方法 接受600 mg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者同时使用包含利福喷丁(450 mg)及异烟肼(400 mg)1个月每周3次(1H3P3)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分别在第0、2、4、8周进行依非韦仑血药浓度检测,第2、4周进行利福喷丁血药浓度检测,第0、8周测定血HIV-RNA。目标为依非韦伦浓度>1 mg/L,如果80%以上受试者的依非韦仑血药浓度达到目标值则认为该预防性治疗方案是可接受的。随访18个月,评估该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共入组31例HIV感染者,其中2例受试者基线依非韦伦血药浓度<1 mg/L,鉴于依从性较差将其从药代动力学分析中剔除。其余29例受试者中23(79.3%)例为男性,年龄[中位数 (四分位数)]为43.0 (32.5,53.5)岁。第0周的依非韦伦血药浓度[中位数 (四分位数)]为2.33 (1.96,2.34) mg/L;第2周为2.32 (1.90,3.28) mg/L;第4周为2.07 (1.83,3.09)mg/L;第8周2.71(2.14,3.33)mg/L。依非韦伦在第0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四个时间点的血浆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的利福喷丁血药浓度为9.36(6.23,16.47)mg/L;第4周为9.36(6.41,15.56)mg/L。利福喷丁第2周与第4周的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在第2、4、8周依非韦伦的血药浓度都大于1 mg/L。此外,男性比女性依非韦伦血药浓度更低 (P<0.05);低体重(<60 kg)比高体重(≥60 kg)受试者依非韦伦血药浓度更高(P<0.05)。对受试者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活动性结核症状或体征。结论 依非韦伦与1H3P3方案联合使用对依非韦伦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利福喷丁 血药浓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肠屏障损伤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铖 王峰 +1 位作者 王昆华 罗华友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4-248,共5页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有效地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复制,大大降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却无法彻底清除病毒,进而发展为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慢性HIV感染破坏宿主免疫系统导致肠屏障破坏、...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有效地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复制,大大降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却无法彻底清除病毒,进而发展为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慢性HIV感染破坏宿主免疫系统导致肠屏障破坏、肠黏膜功能紊乱及菌群易位加快疾病进程。而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和改善肠黏膜功能对重建宿主免疫系统至关重要。以下综述近年来关于艾滋病相关肠屏障损伤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艾滋病治疗措施、降低HIV感染患病率和病死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肠屏障损伤 免疫重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病变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小伟 叶俊杰 +6 位作者 耿爽 徐海燕 赵家良 闵寒毅 马楠 韩阳 李太生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223例HIV/AIDS患者的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其中男性157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39.2±9.7)岁(8.0-78.0岁)。对所有患者的感染方式、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例HIV/AIDS患者中,有眼部并发症者99例(44.4%),共156只眼,其中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64只眼(40例),HIV视网膜病变54只眼(35例),HIV/梅毒双重感染合并眼底病变20只眼(13例),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16只眼(10例),慢性泪腺炎2只眼(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50/mm3的HIV/AIDS患者泪液分泌低于正常人(P=0.008)。在行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有效且血浆HIV检测为阴性的16例HIV/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HIV-1病毒,中位病毒载量为2291(519,6667)拷贝/ml。结论在HIV/AIDS患者眼部病变中,CMV视网膜炎是AIDS晚期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早期发现和及时给予全身及眼部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患者血液HIV检测阴性时,房水和泪液HIV仍持续阳性,提示防止HIV病毒播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眼部病变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房水 泪液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的脑电图表现
5
作者 黄凤琼 汤国宁 +3 位作者 张大勇 郭莉 吴逊 许志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患者 脑电图表现 无症状性 脑电图检查 HIV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治疗 神经精神症状 结果报告 AI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诊治策略
6
作者 陈章景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诊断 防治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曾琴 曹丹枫 +4 位作者 杨红红 何坤 刘倩 吴玉珊 刘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247,共5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降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但随着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问世,将HIV感染从一种致命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显著延长HIV感染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PLWH)的生命,但该群体慢性合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降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但随着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问世,将HIV感染从一种致命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显著延长HIV感染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PLWH)的生命,但该群体慢性合并症(糖尿病、肾病、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的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1型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本文中涉及的PLWH合并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指的是T2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2型糖尿病 发病机制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早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林琳 朱鸿 +1 位作者 范存琳 程艳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60-861,共2页
报告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初筛可疑阳性,最终确证阳性的HIV早期感染病例。提示HIV初筛实验室对不确定或可疑检测结果不应轻易报告阴性,应及时与临床沟通了解病史,采用不同厂家试剂和不同方法学试剂进行复检。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早期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初筛实验室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相关的口腔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奕 吴红崑 周学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00-103,共4页
艾滋病(AIDS)在口腔的表现是艾滋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多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都有口腔表现,但口腔表现却往往被忽视。目前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主要口腔疾病有口腔黏膜病、牙周病、涎腺疾病及龋病等。本文对HIV感染和艾滋... 艾滋病(AIDS)在口腔的表现是艾滋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多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都有口腔表现,但口腔表现却往往被忽视。目前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主要口腔疾病有口腔黏膜病、牙周病、涎腺疾病及龋病等。本文对HIV感染和艾滋病相关的口腔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口腔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诊于眼科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一例
10
作者 赵晟 郑穗联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3-914,共2页
患者,男,53岁,因右眼视物模糊4个月于2011年4月11日至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眼视物模糊,伴眼红,无眼痛、畏光、流泪、恶心、呕吐、头晕、发热等不适,曾在当地医院治疗,视力较前提高,... 患者,男,53岁,因右眼视物模糊4个月于2011年4月11日至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眼视物模糊,伴眼红,无眼痛、畏光、流泪、恶心、呕吐、头晕、发热等不适,曾在当地医院治疗,视力较前提高,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右眼视物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首诊 视物模糊 医院治疗 右眼 患者 诱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并发结核病死亡病例的特点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绍萍 卢水华 卢洪洲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发结核病(TB)死亡病例的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的HIV/TB感染的死亡病例43例(病例组),同时收集同期的非HIV感染的TB死亡病例67例...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发结核病(TB)死亡病例的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的HIV/TB感染的死亡病例43例(病例组),同时收集同期的非HIV感染的TB死亡病例67例(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两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HIV/TB双重感染死亡病例中肺外结核、并发真菌感染、CD4+细胞≤200个.μL-1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痰涂片和痰培养阳性率、耐多药率、肺内存在空洞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HIV/TB双重感染的死亡病例中肺外结核多见,并发真菌感染多见,CD4+细胞<200个.μL-1多见,空洞少见,痰菌阳性率低,耐多药问题还不是目前TB/HIV双重感染死亡病例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病死 结核病 耐多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预防人乳头瘤病毒相关肿瘤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2
作者 章清 卢洪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4-628,共5页
艾滋病是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UNAIDS)[1]于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现存活HIV感染者为3800万,新发感染人数为170万,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 艾滋病是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UNAIDS)[1]于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现存活HIV感染者为3800万,新发感染人数为170万,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者为2540万,覆盖率达67%。ART能够有效降低HIV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使患者获得预期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2]。然而,HIV感染者患艾滋病相关肿瘤和非艾滋病定义性肿瘤的危险性很大,其中包括了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癌症。目前宫颈癌被认为是艾滋病定义性肿瘤,而肛门癌被认为是非艾滋病定义性肿瘤[3]。绝大多数情况下,HPV感染具有自限性,在引起疾病之前能够被机体免疫系统所清除[4],但在感染HIV的女性患者中,由于HIV导致HPV高感染率和低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母婴传播阻断临床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晶 李征 +3 位作者 郭晓峰 陈捷谐 梁丽 戴卫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8-930,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婴传播的阻断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10例HIV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通过采取抗病毒治疗、选择性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措施进行母婴阻断,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婴传播的阻断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10例HIV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通过采取抗病毒治疗、选择性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措施进行母婴阻断,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和<200个/μL组的不同妊娠结局。观察婴儿出生后18个月龄以上HIV抗体情况。结果:(1)110例HIV阳性孕妇实行药物阻断102例,阻断率92.72%,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106例,阻断率96.36%,112例新生儿全部实行人工喂养,阻断率100%。(2)CD4+T淋巴计数分为>200个/μL组(84例)和<200个/μL组(26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中,贫血、早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200个/μL组;新生儿低体重儿和FG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0个/μL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3)112例婴幼儿均已满18个月,定期随访88例,随访率78.58%,随访的88例婴儿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阻断措施是控制儿童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CD4+T淋巴细胞计数 母婴传播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手术安全问题探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磊 刘保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4,共3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多种外科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由于艾滋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损害,手术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手术风险大。因此做好围术期治疗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手术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垒 张磊 刘保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4252-4254,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HIV感染者242例。根据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为A组(≤199 cell/μl)123例、B...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HIV感染者242例。根据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为A组(≤199 cell/μl)123例、B组(200~349 cell/μl)70例、C组(≥350 cell/μl)49例,比较各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根据手术切口类型分为Ⅰ、Ⅱ、Ⅲ类切口,比较各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 242例HIV感染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15例(47.5%);其中浅表切口感染93例(38.4%),深部切口感染13例(5.4%),器官或无菌体腔感染9例(3.7%)。4例术后死于腹腔感染脓毒症。A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62例(50.4%),B组32例(45.7%),C组21例(42.8%),3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05)。Ⅰ类手术切口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2.6%(2/77),Ⅱ类66.2%(102/154),Ⅲ类100.0%(11/11),3类手术切口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83,P<0.001)。结论 HIV感染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较高,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率,但是切口类型与手术部位感染率相关,适当的围术期防治措施可减少HIV感染者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泪膜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海燕 庞国祥 +1 位作者 叶俊杰 郭立斌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4-637,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泪膜功能。 方法 前瞻性研究34例HIV/AIDS患者,对照组为40例HIV阴性者。分别行眼干症状询问、泪膜破裂时间测定(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 病例组TBUT和SIt结果及TBU...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泪膜功能。 方法 前瞻性研究34例HIV/AIDS患者,对照组为40例HIV阴性者。分别行眼干症状询问、泪膜破裂时间测定(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 病例组TBUT和SIt结果及TBUT和SIt异常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的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例组出现眼干症状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组与A、B组比较,C组SIt结果较低(P<0.05),角膜染色评分较高(P<0.05),SIt结果异常者较多(P<0.05)。不同眼底病变组比较,SIt和TBUT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感染者发生泪膜功能异常的比率并不高于正常人群。HIV感染者较不容易出现干眼症状。重症AIDS患者是发生干眼症的易患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泪膜功能 干眼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广西两省四县(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检测结果告知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单多 葛增 +1 位作者 王璐 张丽芬 《中国健康教育》 2009年第10期739-742,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广西两省四县(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检测结果的告知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云南和广西两省四县(区)于2008年1~12月期间检出的HIV感染者采用自行编制的匿名问卷进行一对一调查,调查HIV阳... 目的了解云南、广西两省四县(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检测结果的告知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云南和广西两省四县(区)于2008年1~12月期间检出的HIV感染者采用自行编制的匿名问卷进行一对一调查,调查HIV阳性人群HIV检测阳性结果的告知对象、告知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61名调查对象中,愿意将HIV检测阳性结果告知固定性伴、非固定性伴、亲人和朋友的比例分别占72.6%,22.0%,63.2%和6.2%。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73,95%CI:1.22—11.38),艾滋病知识知晓(OR=63.13,95%CI:20.76~191.97)与探讨性伴告知(OR=2.32,95%CI:1.01~5.79)在固定性伴告知意愿上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HIV感染者不愿意将HIV阳性状态告知他人,应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不断提高HIV检测阳性结果的告知意愿,减少家庭或同伴感染概率,防止HIV二代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告知 意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成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口腔毛状白斑发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翟维维 陈雷 +3 位作者 白劲松 赵勤 杨向红 段开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成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口腔毛状白斑(OHL)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其与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 060例成年HI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信息包括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成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口腔毛状白斑(OHL)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其与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 060例成年HI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信息包括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HIV阳性确诊时间、传播途径、口干症、口腔念珠菌病、临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使用及CD4细胞计数等,并通过口腔检查记录OHL的发病情况,分析OHL发病与CD4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 1 060例HIV感染者中,检出OHL患者94例(8.9%),其平均年龄为(39.33±10.45)岁。90%的OHL发生在舌的两侧缘,70.2%的患者其CD4细胞计数低于200 mm-3。结论 OHL经常发生在严重的免疫抑制的患者中,与CD4细胞计数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口腔毛状白斑 CD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非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杜秀 覃骊兰 +1 位作者 曹云 路玫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与非感染状态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67例HIV阳性的CNM患者(HIV-CNM组)和22例HIV阴性CNM患者(非HIV-CNM组),应用Mini... 目的探讨HIV感染与非感染状态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67例HIV阳性的CNM患者(HIV-CNM组)和22例HIV阴性CNM患者(非HIV-CNM组),应用Minitab 16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起病形式均表现为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发热等颅内高压症状和体征,其中非HIV-CNM组患者的头晕、头痛的发生率更高。两组患者相比较,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以HIV-CNM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脑脊液中蛋白和糖含量的变化以非HIV-CNM组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误诊率和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和非感染CNM患者多表现为慢性起病,头晕、头痛为其主要的起病形式,两组相比较,HIV-CNM组的脑脊液中白细胞升高较明显、非HIV-CNM组蛋白和糖变化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新生隐球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的代谢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龙振昼 刘华 +5 位作者 王闻文 池宏亮 陈江平 黄丽秀 卓义理 聂青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评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中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代谢的影响及变化特点。方法随机选择51例接受ART的40岁以上HIV感染者,监测治疗1年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 目的评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中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代谢的影响及变化特点。方法随机选择51例接受ART的40岁以上HIV感染者,监测治疗1年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常用代谢及相关指标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应对措施。结果 51例中老年HIV感染者接受ART后1年,患者上述检测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高三酰甘油、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等脂代谢紊乱,部分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及高血压。其中,以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变化较为常见。导致代谢紊乱的疾病谱中,单一指标异常14例(27.4%),代谢综合征5例(9.8%),混合型高脂血症4例(7.8%),2项及以上指标异常但未达到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者19例(37.2%)。以上变化统计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HIV感染者接受ART后,受药物、社会、心理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代谢紊乱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中老年 代谢综合征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