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患者的生存分析
1
作者 杨红红 袁婧 +3 位作者 李梅 曾琴 吴玉珊 刘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患者的死亡率及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HIV合并...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患者的死亡率及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HIV合并PM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 Log-rank 时序检验,Cox回归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42例HIV合并PML患者,其中男性34例(81.0%),中位年龄为44.5(36.3,51.0) 岁。32例(76.2%)为确诊型PML,10例(23.8%)为可能型PML。从出现症状到诊断PML的中位时间为32.5(14.8,58.3)d。基线HIV病毒载量为5.05(2.62,5.77)log_(10)拷贝/mL,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69.0 (39.8,112.0) /μL。HIV合并PML患者的总体死亡率为54.8%(23/42)。CD4^(+) T细胞计数≤50 /μL及初始改良Rankin量表(mRS) 评分≥4是影响HIV合并P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IV合并PML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低CD4^(+) T细胞计数和初始mRS评分高是影响HIV合并PML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PML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早发现、早诊断、尽早启动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可能会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生存率 CD4^(+)T细胞计数 改良Rankin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何张玙璠 阮巧玲 +5 位作者 杨欣平 普琳梅 邵凌云 张文宏 张云桂 杨清銮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使用1个月每周3次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评估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血药浓度和预防结核活动的有效性。方法 接受600 mg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者同时使用包含利福喷丁(450 mg)及...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使用1个月每周3次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评估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血药浓度和预防结核活动的有效性。方法 接受600 mg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者同时使用包含利福喷丁(450 mg)及异烟肼(400 mg)1个月每周3次(1H3P3)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分别在第0、2、4、8周进行依非韦仑血药浓度检测,第2、4周进行利福喷丁血药浓度检测,第0、8周测定血HIV-RNA。目标为依非韦伦浓度>1 mg/L,如果80%以上受试者的依非韦仑血药浓度达到目标值则认为该预防性治疗方案是可接受的。随访18个月,评估该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共入组31例HIV感染者,其中2例受试者基线依非韦伦血药浓度<1 mg/L,鉴于依从性较差将其从药代动力学分析中剔除。其余29例受试者中23(79.3%)例为男性,年龄[中位数 (四分位数)]为43.0 (32.5,53.5)岁。第0周的依非韦伦血药浓度[中位数 (四分位数)]为2.33 (1.96,2.34) mg/L;第2周为2.32 (1.90,3.28) mg/L;第4周为2.07 (1.83,3.09)mg/L;第8周2.71(2.14,3.33)mg/L。依非韦伦在第0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四个时间点的血浆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的利福喷丁血药浓度为9.36(6.23,16.47)mg/L;第4周为9.36(6.41,15.56)mg/L。利福喷丁第2周与第4周的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在第2、4、8周依非韦伦的血药浓度都大于1 mg/L。此外,男性比女性依非韦伦血药浓度更低 (P<0.05);低体重(<60 kg)比高体重(≥60 kg)受试者依非韦伦血药浓度更高(P<0.05)。对受试者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活动性结核症状或体征。结论 依非韦伦与1H3P3方案联合使用对依非韦伦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利福喷丁 血药浓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郑素华 端木宏瑾 +7 位作者 李拯民 冯惠忠 张福杰 崔为国 陈明朝 余为业 朱林 谭爱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0-323,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状况及与免疫系统的受损程度的联系。方法 采取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同时在病例和对照间做结核菌素试验 ,并对HI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细胞免疫水平的测定 ,采用的指标有 :CD...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状况及与免疫系统的受损程度的联系。方法 采取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同时在病例和对照间做结核菌素试验 ,并对HI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细胞免疫水平的测定 ,采用的指标有 :CD4、CD8计数及CD4 CD8比值等 ,观察反应情况。结果  5 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HIV + )结核菌素PPD阳性反应率 (9.8% ) ,远比对照组 (2 8.2 % )低得多 (P <0 .0 1) ,反应情况与患者的细胞免疫受损程度尚待研究 ,但当CD4细胞计数 <2 0 0 (艾滋病患者 )时 ,PPD均无反应 (0× 0 ) ,当CD4细胞计数 >30 0时有部分强阳性反应 (>15mm)。结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HIV + )结核菌素PPD阳性反应率较常人低得多 (P <0 .0 1) ,其PPD无反应问题尚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艾滋病 AIDS 结核菌素试验 免疫系统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流行率-窗口期模型对烟台地区2018—2022年经输血传播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残余风险的评估
4
作者 沈欣堂 宋和蔚 +3 位作者 曲家黎 周敏 吴晓黎 王晓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8-906,共9页
目的估算山东省烟台市无偿献血人群中输血传播疾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残余风险(residual risk,RR),并分析5年期间的演... 目的估算山东省烟台市无偿献血人群中输血传播疾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残余风险(residual risk,RR),并分析5年期间的演变趋势。方法收集并分析山东省烟台市中心血站2018~2022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及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筛查数据,比较首次献血者(first-time donors,FTDs)和重复献血者(repeat donors,RDs)的流行率(prevalence rate,P),计算3种病毒的P,使用流行率-窗口期(prevalence-window period,P-WP)模型估算RR。结果5年期间共计320016人次献血,输血传播疾病的总反应率为0.165%,其中HBV(0.129%)最常见;P(FTDs)为0.310%远高于P(RDs)的0.054%(χ^(2)=312.783,P<0.05)。HBV、HCV和HIV的血清学RR分别为1∶188090、1∶1042805和1∶392995。5年期间分别由1∶129495降至1∶390011、1∶697002降至1∶1145826、1∶684109降至1∶1067317。NAT后HCV和HIV RR分别为1∶22369329和1∶6639965,降低了21.5倍和16.9倍。HBV-DNA(+)献血者中RDs占比为61.8%(68/110),RR为1∶65350。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引入NAT在降低HBV、HCV和HIV的RR方面具有一定成效,特别是对HCV和HIV。由于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s,OBI)的发现,HBV的RR相较于HCV和HIV较高。因此,进一步降低RR的关键在于使用更敏感的试剂和检测平台。此外,制定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和战略规划,以增加RDs的比例,对于提高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残余风险 输血传播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3年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现状及特征分析
5
作者 余薇 樊璐 +1 位作者 刘强 李琳波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124-4128,共5页
目的:调查2019—2023年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现状,并分析其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江西省血液中心的408605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调查,对标本进行HIV、TP项目常规检测,... 目的:调查2019—2023年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现状,并分析其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江西省血液中心的408605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调查,对标本进行HIV、TP项目常规检测,HIV反应性标本送HIV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结果:2019—2023年无偿献血者HIV初筛阳性率为0.062%,TP初筛阳性率为0.227%,总阳性率为0.289%。各年度初筛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法确证检测结果显示,34名无偿献血者为HIV阳性,HIV阳性率为0.008%。2019—2023年的无偿献血者中,女性HIV及TP初筛阳性率(0.324%)高于男性(0.268%),45~<56岁的无偿献血者HIV及TP初筛阳性率(0.542%)较高,研究生HIV及TP初筛阳性率(0.160%)较低,初筛阳性率随学历降低而呈现升高的趋势,农民HIV及TP初筛阳性率(0.629%)较高,初次献血者HIV及TP初筛阳性率(0.417%)较高。2019—2023年34名HIV确证阳性的献血者中,女性占比(5.882%)低于男性(94.118%),18~<25岁者占比(50.000%)最高,学生占比(41.176%)最高。结论:不同特征的无偿献血者HIV及TP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可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和“献血后回告”宣教、强化献血前征询与筛查、构建区域性的献血者监测系统和艾滋病疫情管理共享系统等方式推进我国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梅毒螺旋体(TP) 血液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类别增长模型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后预防就诊者疾病进展恐惧的变化轨迹研究
6
作者 石敏 王慧群 +2 位作者 张利漫 王文慧 徐兴莲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就诊者疾病进展恐惧(fear of progression, FoP)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该类人群的恐惧心理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5-10...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就诊者疾病进展恐惧(fear of progression, FoP)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该类人群的恐惧心理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5-10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的PEP就诊者204例为研究对象,在就诊的第1、14、30天采用疾病进展恐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对其调查,应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其FoP轨迹类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第1、14、30天时就诊者FoP得分分别为47.00(37.25,56.00)分、42.00(33.00,49.00)分和31.50(22.25,45.00)分,其FoP轨迹分为高恐惧缓慢下降组、中恐惧显著下降组和低恐惧组3种类别,其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38.00(41.00,47.00)分、47.00(37.00,66.00)分和54.00(38.50,59.00)分;3个类别的PEP就诊者在性别、教育水平、职业和社会支持得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职业、社会支持是PEP就诊者FoP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发生HIV暴露后就诊者在就诊1个月内,FoP水平变化程度不同,其FoP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暴露后预防 疾病进展恐惧 潜类别增长模型 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Tat为靶点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潜伏库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胡浩博 桓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1-838,共8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潜伏库是目前治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障碍。反式激活蛋白(Tat)为HIV-1编码的调节蛋白,通过促进HIV-1转录影响潜伏库的建立和激活。以Tat蛋白为靶点的抑制剂通过降低Tat蛋白水平和干扰Tat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潜伏库是目前治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主要障碍。反式激活蛋白(Tat)为HIV-1编码的调节蛋白,通过促进HIV-1转录影响潜伏库的建立和激活。以Tat蛋白为靶点的抑制剂通过降低Tat蛋白水平和干扰Tat蛋白的促转录功能抑制病毒反弹。在HIV-1潜伏库治疗的2种策略中,以Tat蛋白抑制剂为基础提出的“阻断和锁定”策略能够靶向HIV-1蛋白或宿主因子,同时干扰组蛋白表观遗传修饰,促使前病毒永久沉默,即使在中断治疗后也能够维持HIV-1潜伏状态。二脱氢皮质抑素A (dCA)、雷公藤甲素和阿帕塔隆衍生物Q308等Tat蛋白相关抑制剂可通过不同机制调控HIV-1潜伏。现就Tat对HIV-1潜伏库的调控作用、以Tat蛋白为靶点的HIV-1潜伏库治疗策略及其相关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HIV-1功能性治愈的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反式激活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潜伏库 “阻断和锁定”策略 功能性治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病人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检测 被引量:15
8
作者 冯蝶仪 陈志诚 +3 位作者 陈小冰 关玉华 张丽好 肖凡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 了解住院肺结核患者中HIV感染及艾滋病 (AIDS)发病状况。方法 对 2 151例住院肺结核患者常规采用HIV抗体ELISA法检测进行初筛 ,阳性者抽血复验 ,并由广东省防疫站HIV检测中心确定。结果  2 151例中HIV(+ ) 7例 ,阳性率 3.2 5‰ ... 目的 了解住院肺结核患者中HIV感染及艾滋病 (AIDS)发病状况。方法 对 2 151例住院肺结核患者常规采用HIV抗体ELISA法检测进行初筛 ,阳性者抽血复验 ,并由广东省防疫站HIV检测中心确定。结果  2 151例中HIV(+ ) 7例 ,阳性率 3.2 5‰ ,男性 5例 ,女性 2例。通过静脉吸毒血源性感染 3例 ,多性伴 4例。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的HIV感染高危对象进行HIV抗体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并发症 艾滋病 AID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分枝杆菌 h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12例血小板数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朱理平 王永志 +1 位作者 朱士红 杨美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108-2108,共1页
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增多,患者常以发热、出血表现前来就诊。工作中我们发现此类患者血小板减少。现就我院近年来先后收治的12例HIV感染者周围血小板计数(BPC)资料收集整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病毒感染者 血小板数 hiv感染者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 收集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的代谢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龙振昼 刘华 +5 位作者 王闻文 池宏亮 陈江平 黄丽秀 卓义理 聂青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评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中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代谢的影响及变化特点。方法随机选择51例接受ART的40岁以上HIV感染者,监测治疗1年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 目的评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中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代谢的影响及变化特点。方法随机选择51例接受ART的40岁以上HIV感染者,监测治疗1年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常用代谢及相关指标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应对措施。结果 51例中老年HIV感染者接受ART后1年,患者上述检测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高三酰甘油、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等脂代谢紊乱,部分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及高血压。其中,以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变化较为常见。导致代谢紊乱的疾病谱中,单一指标异常14例(27.4%),代谢综合征5例(9.8%),混合型高脂血症4例(7.8%),2项及以上指标异常但未达到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者19例(37.2%)。以上变化统计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HIV感染者接受ART后,受药物、社会、心理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代谢紊乱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中老年 代谢综合征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怡菲 廖克驹 +2 位作者 黄自桥 黄晖 黄国聪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3-725,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反复咳嗽、咯痰约2年。”于2023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于2021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黄白色黏痰,活动后喘息,伴颈部及胸椎疼痛不适,整个病程中无明显发热,无潮热盗汗,无胸闷、胸痛,无咯血等不适。2023年1... 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反复咳嗽、咯痰约2年。”于2023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于2021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黄白色黏痰,活动后喘息,伴颈部及胸椎疼痛不适,整个病程中无明显发热,无潮热盗汗,无胸闷、胸痛,无咯血等不适。2023年1月29日于当地医院查胸部CT提示两肺散在多发病灶,考虑感染性病变,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稍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 肺部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垒 张磊 刘保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4252-4254,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HIV感染者242例。根据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为A组(≤199 cell/μl)123例、B...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HIV感染者242例。根据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为A组(≤199 cell/μl)123例、B组(200~349 cell/μl)70例、C组(≥350 cell/μl)49例,比较各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根据手术切口类型分为Ⅰ、Ⅱ、Ⅲ类切口,比较各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 242例HIV感染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15例(47.5%);其中浅表切口感染93例(38.4%),深部切口感染13例(5.4%),器官或无菌体腔感染9例(3.7%)。4例术后死于腹腔感染脓毒症。A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62例(50.4%),B组32例(45.7%),C组21例(42.8%),3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05)。Ⅰ类手术切口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2.6%(2/77),Ⅱ类66.2%(102/154),Ⅲ类100.0%(11/11),3类手术切口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83,P<0.001)。结论 HIV感染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较高,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率,但是切口类型与手术部位感染率相关,适当的围术期防治措施可减少HIV感染者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非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杜秀 覃骊兰 +1 位作者 曹云 路玫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与非感染状态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67例HIV阳性的CNM患者(HIV-CNM组)和22例HIV阴性CNM患者(非HIV-CNM组),应用Mini... 目的探讨HIV感染与非感染状态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67例HIV阳性的CNM患者(HIV-CNM组)和22例HIV阴性CNM患者(非HIV-CNM组),应用Minitab 16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起病形式均表现为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发热等颅内高压症状和体征,其中非HIV-CNM组患者的头晕、头痛的发生率更高。两组患者相比较,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以HIV-CNM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脑脊液中蛋白和糖含量的变化以非HIV-CNM组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误诊率和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和非感染CNM患者多表现为慢性起病,头晕、头痛为其主要的起病形式,两组相比较,HIV-CNM组的脑脊液中白细胞升高较明显、非HIV-CNM组蛋白和糖变化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新生隐球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广西两省四县(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检测结果告知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单多 葛增 +1 位作者 王璐 张丽芬 《中国健康教育》 2009年第10期739-742,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广西两省四县(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检测结果的告知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云南和广西两省四县(区)于2008年1~12月期间检出的HIV感染者采用自行编制的匿名问卷进行一对一调查,调查HIV阳... 目的了解云南、广西两省四县(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检测结果的告知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云南和广西两省四县(区)于2008年1~12月期间检出的HIV感染者采用自行编制的匿名问卷进行一对一调查,调查HIV阳性人群HIV检测阳性结果的告知对象、告知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61名调查对象中,愿意将HIV检测阳性结果告知固定性伴、非固定性伴、亲人和朋友的比例分别占72.6%,22.0%,63.2%和6.2%。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73,95%CI:1.22—11.38),艾滋病知识知晓(OR=63.13,95%CI:20.76~191.97)与探讨性伴告知(OR=2.32,95%CI:1.01~5.79)在固定性伴告知意愿上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HIV感染者不愿意将HIV阳性状态告知他人,应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不断提高HIV检测阳性结果的告知意愿,减少家庭或同伴感染概率,防止HIV二代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告知 意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手术安全问题探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磊 刘保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4,共3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多种外科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由于艾滋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损害,手术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手术风险大。因此做好围术期治疗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手术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泪膜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海燕 庞国祥 +1 位作者 叶俊杰 郭立斌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4-637,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泪膜功能。 方法 前瞻性研究34例HIV/AIDS患者,对照组为40例HIV阴性者。分别行眼干症状询问、泪膜破裂时间测定(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 病例组TBUT和SIt结果及TBU...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泪膜功能。 方法 前瞻性研究34例HIV/AIDS患者,对照组为40例HIV阴性者。分别行眼干症状询问、泪膜破裂时间测定(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 病例组TBUT和SIt结果及TBUT和SIt异常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的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例组出现眼干症状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组与A、B组比较,C组SIt结果较低(P<0.05),角膜染色评分较高(P<0.05),SIt结果异常者较多(P<0.05)。不同眼底病变组比较,SIt和TBUT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感染者发生泪膜功能异常的比率并不高于正常人群。HIV感染者较不容易出现干眼症状。重症AIDS患者是发生干眼症的易患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泪膜功能 干眼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监测哨点住院结核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 被引量:4
17
作者 白丽琼 肖水源 +1 位作者 刘丰平 文师吾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通过哨点监测住院结核患者中HIV感染和发病状况。方法对住院结核病连续病例常规采用HIV血清抗体ELISA法初筛,阳性者抽血复验,并送省疾病控制中心HIV检测中心进行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结果本哨点3年间共对3345例住院结核患者进行了... 目的通过哨点监测住院结核患者中HIV感染和发病状况。方法对住院结核病连续病例常规采用HIV血清抗体ELISA法初筛,阳性者抽血复验,并送省疾病控制中心HIV检测中心进行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结果本哨点3年间共对3345例住院结核患者进行了HIV筛查,其中男性2 257例(67.5%),女性1 088例(32.5%);平均年龄(41.1±13.0)岁;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4.5%,其次是行政管理、技术人员,占24.6%,商业服务者占10.1%,学生占0.8%。入院时肺结核患者3274例,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598例(18.3%),涂阴肺结核患者2676例(81.7%)。初治结核患者1 057例(32.3%),复治2 217例(67.7%)。共检出HIV血清阳性者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9和40岁;2人均为性传播感染,HIV感染率为0.06%。结论住院结核病患者中HIV感染率接近全国平均0.05%的感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 哨点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四川、新疆两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固定性伴侣暴露前预防用药接受意愿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菲菲 钟晓妮 +5 位作者 彭斌 张燕 戴江红 刘倩萍 宋本莉 黄爱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5-400,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四川、新疆两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固定性伴侣(regular sexpartners,PAR)对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的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随机抽样,... 目的:了解我国四川、新疆两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固定性伴侣(regular sexpartners,PAR)对暴露前预防用药(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的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随机抽样,对473位合格的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我国四川、新疆两省的PAR对PrEP的知晓率不高,85.41%从未听说过PrEP,调查人员对PAR人群进行PrEP相关内容的讲解后,PrEP的接受意愿达到了80.34%。经Logistic回归分析,PAR人群PrEP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民族(维吾尔/汉族:OR=2.471,P=0.009 3)、月收入水平(≤1 000元/1 001~3 000元:OR=2.046,P=0.018 4)、半年内是否与配偶发生过性行为(是/否:OR=2.263,P=0.019 2)、自认为从配偶处感染HIV的可能性(可能性一般/大:OR=0.485,P=0.065 1;可能性小/大:OR=0.447,P=0.027 3)、是否建议朋友使用PrEP(会/不会:OR=9.416,P〈0.000 1)、配偶查出感染HIV的时间(3年之内/1年内:OR=0.478,P=0.059 9;3年前/1年内:OR=0.374,P=0.009 4)。结论:我国四川、新疆两省的PAR对PrEP的知晓率低,接受意愿高,在今后的艾滋病干预工作中,应加大PrEP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晓率,进一步提高接受意愿。同时,不妨尝试在该人群中开展同伴教育,这可能是推广PrEP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固定性伴侣 暴露前预防用药 接受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病变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小伟 叶俊杰 +6 位作者 耿爽 徐海燕 赵家良 闵寒毅 马楠 韩阳 李太生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223例HIV/AIDS患者的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其中男性157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39.2±9.7)岁(8.0-78.0岁)。对所有患者的感染方式、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例HIV/AIDS患者中,有眼部并发症者99例(44.4%),共156只眼,其中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64只眼(40例),HIV视网膜病变54只眼(35例),HIV/梅毒双重感染合并眼底病变20只眼(13例),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16只眼(10例),慢性泪腺炎2只眼(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50/mm3的HIV/AIDS患者泪液分泌低于正常人(P=0.008)。在行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有效且血浆HIV检测为阴性的16例HIV/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HIV-1病毒,中位病毒载量为2291(519,6667)拷贝/ml。结论在HIV/AIDS患者眼部病变中,CMV视网膜炎是AIDS晚期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早期发现和及时给予全身及眼部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患者血液HIV检测阴性时,房水和泪液HIV仍持续阳性,提示防止HIV病毒播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眼部病变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房水 泪液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唾液中人类疱疹病毒1-4型的检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凡 翟维维 +3 位作者 葛柳莹 祁燕伟 高辉 段开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唾液中人类疱疹病毒(HHV)1~4型即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EB病毒(EBV)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HIV感染者和健康者非刺激...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唾液中人类疱疹病毒(HHV)1~4型即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EB病毒(EBV)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HIV感染者和健康者非刺激性全唾液中HSV-1、HSV-2、VZV和EBV DNA的存在情况进行检测,并采用SPSS 18.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在245例HIV阳性患者唾液中,HSV-1、HSV-2、VZV和EBV检出率分别为29.0%、3.3%、4.1%和82.0%;30例对照组唾液中上述4种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3.3%、0、0和36.7%。两组总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使用后HIV感染者唾液中4种病毒的检出率与未使用HAART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地区HIV感染者HHV有较高的流行率,以EBV最为常见,其次为HSV-1,VZV和HSV-2少见,还存在多种疱疹病毒联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唾液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人类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