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生存质量调查及其关系分析
1
作者 周志伟 孙传武 +4 位作者 柴菲菲 张莹 周慧 王成中 张耀东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35-40,共6页
目的调查徐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制定科学的AIDS干预措施提供支持。方法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选取徐州市新发HIV/AIDS病例605例作为调查对象,以自制调查问... 目的调查徐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制定科学的AIDS干预措施提供支持。方法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选取徐州市新发HIV/AIDS病例605例作为调查对象,以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调查对象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疾病阶段、感染途径等临床资料进行调查。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调查对象社会支持度进行评估,世界卫生组织AIDS患者生存质量简表对调查对象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比较不同临床资料调查对象的社会支持及生存质量,比较调查对象与全国常模的生存质量,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调查对象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605例调查对象中,男性、汉族、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无配偶、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家庭年收入≥30000元以上、社会经济地位中下层及以下、有医疗保险者居多,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业为主,样本来源主要为检测咨询和医疗机构,传播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多数调查对象处于HIV感染阶段、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µL、未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知晓艾滋病知识、认为生活幸福。女性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男性;18~<40岁调查对象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得总分均低于≥40岁调查对象,但支持利用度较高;有配偶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无配偶者;企事业单位职员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其他职业者;家庭年收入较高者在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高于低收入者;非工资收入群体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工资收入者;有医疗保险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高于无保险者;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高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生活幸福者各维度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总分均高于其他群体(P均<0.05)。调查对象生理、心理、独立性和社会关系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均低于全国常模,而在环境领域和个人信仰领域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均<0.05)。男性心理、独立性、环境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高于女性,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上高于初中及以下者;企事业单位职员、收入来源为工资者各维度得分及生存质量总分均高于其他职业、收入来源群体,年收入≥30000元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精神领域及生存质量得分高于低收入者,HIV感染者生理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高于AIDS患者,CD4+T细胞计数>350/µL者生理、社会关系和生存质量总分高于CD4+T细胞计数≤350/µL者,无艾滋病症状、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生活幸福感较高、艾滋病知识知晓者各维度得分及生存质量总分均高于有症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生活幸福感较低及艾滋病知识不知晓者,有医疗保险者精神领域得分高于无医疗保险者(P均<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利用度是调查对象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精神领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观支持是调查对象心理领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是调查对象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P均<0.01)。结论徐州市无配偶、非稳定职业、低收入、低社会经济地位、生活幸福感低的HIV/AIDS患者社会支持和及生存质量偏低,社会支持对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社会支持 生存质量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陈茜 倪东方 +1 位作者 张文慧 陈利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的HIV感染者26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睡眠障碍发生率,并对其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的HIV感染者26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睡眠障碍发生率,并对其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60例HIV感染者中,睡眠障碍11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不同工作类型、药物类型、焦虑、抑郁、不同治疗时间HIV感染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作(无稳定工作)[OR(95%CI)=0.479(0.287~0.801)]、药物类型(EFV)[OR(95%CI)=3.179(1.011~10.000)]、焦虑(有)[OR(95%CI)=16.721(8.786~31.822)]、抑郁(有)[OR(95%CI)=8.050(4.219~15.360)]、治疗时间(≥3个月)[OR(95%CI)=0.178(0.099~0.321)]是HIV感染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工作、焦虑、抑郁、治疗时间是HIV感染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应给予针对性干预,为降低睡眠障碍,提高临床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睡眠障碍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抑郁情绪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
作者 谭慧莹 赵丽红 +3 位作者 唐柳英 王颖 李秋萍 韦兰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6期75-79,共5页
抑郁情绪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普遍存在,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其发生是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社会人口学因素和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应对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抑郁情绪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普遍存在,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其发生是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社会人口学因素和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应对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HIV感染者抑郁情绪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因此,本文通过对HIV感染者抑郁情绪的危害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临床早期识别HIV感染者抑郁情绪和制订有效干预方法,为减少HIV感染者抑郁情绪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抑郁 危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类别增长模型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后预防就诊者疾病进展恐惧的变化轨迹研究
4
作者 石敏 王慧群 +2 位作者 张利漫 王文慧 徐兴莲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就诊者疾病进展恐惧(fear of progression, FoP)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该类人群的恐惧心理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5-10...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就诊者疾病进展恐惧(fear of progression, FoP)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该类人群的恐惧心理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5-10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的PEP就诊者204例为研究对象,在就诊的第1、14、30天采用疾病进展恐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对其调查,应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其FoP轨迹类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第1、14、30天时就诊者FoP得分分别为47.00(37.25,56.00)分、42.00(33.00,49.00)分和31.50(22.25,45.00)分,其FoP轨迹分为高恐惧缓慢下降组、中恐惧显著下降组和低恐惧组3种类别,其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38.00(41.00,47.00)分、47.00(37.00,66.00)分和54.00(38.50,59.00)分;3个类别的PEP就诊者在性别、教育水平、职业和社会支持得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职业、社会支持是PEP就诊者FoP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发生HIV暴露后就诊者在就诊1个月内,FoP水平变化程度不同,其FoP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暴露后预防 疾病进展恐惧 潜类别增长模型 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对阴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5
作者 张双霞 白会会 +3 位作者 张展 范琳媛 朱云霞 刘朝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19-123,共5页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妇阴道微生物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北京佑安医院进行产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HIV感染的23例孕妇作为HIV组,23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集研究对象...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妇阴道微生物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北京佑安医院进行产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HIV感染的23例孕妇作为HIV组,23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集研究对象的阴道分泌物,提取阴道细菌基因组DNA,对细菌16S rRNA基因V3~V4高变区进行基因测序和微生物群落分析;以97%相似度将有效序列分为不同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并选择丰度最高的序列作为OTU代表序列。比较两组的菌种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寻找组间差异物种。结果本研究共注释出31个门、78个纲、202个目、385个科、796个属、1024个种水平的物种。在种水平上,HIV组优势菌为惰性乳杆菌,对照组优势菌为卷曲乳杆菌。与对照组比较,HIV组卷曲乳杆菌占比减少,惰性乳杆菌、詹氏乳杆菌及其他厌氧菌占比增加。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ACE指数、Chao1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阴道菌群物种组成相似。结论HIV感染孕妇妊娠期阴道菌群失衡,表现卷曲乳杆菌占比减少,惰性乳杆菌及其他厌氧菌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妊娠期 阴道微生物 菌种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病变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小伟 叶俊杰 +6 位作者 耿爽 徐海燕 赵家良 闵寒毅 马楠 韩阳 李太生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 目的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房水、泪液病毒学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223例HIV/AIDS患者的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其中男性157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39.2±9.7)岁(8.0-78.0岁)。对所有患者的感染方式、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例HIV/AIDS患者中,有眼部并发症者99例(44.4%),共156只眼,其中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64只眼(40例),HIV视网膜病变54只眼(35例),HIV/梅毒双重感染合并眼底病变20只眼(13例),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16只眼(10例),慢性泪腺炎2只眼(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50/mm3的HIV/AIDS患者泪液分泌低于正常人(P=0.008)。在行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有效且血浆HIV检测为阴性的16例HIV/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HIV-1病毒,中位病毒载量为2291(519,6667)拷贝/ml。结论在HIV/AIDS患者眼部病变中,CMV视网膜炎是AIDS晚期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早期发现和及时给予全身及眼部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患者血液HIV检测阴性时,房水和泪液HIV仍持续阳性,提示防止HIV病毒播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眼部病变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房水 泪液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冯慧洁 邱荃 冯睿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8期71-72,共2页
艾滋病(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指感染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机体发生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出现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并发症的综合征。... 艾滋病(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指感染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机体发生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出现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并发症的综合征。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对维持免疫耐受及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当 HIV 进入人体后,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抑制了机体的免疫效应,使机体缺乏有效的防御,因此它发挥了免疫抑制和促进感染的作用。但随着 HIV 在体内的持续感染,因 CD4^+CD25^+调节性T 细胞表达 CD4,所以它也容易被 HIV 所感染、杀伤,最终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会因细胞毒作用而导致大量死亡。相反,这会利于增强机体对抗 HIV 感染的能力,起到了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本文拟对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与 HIV 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 调节性 T 细胞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替拉韦与含依非韦伦方案抗逆转录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母婴影响的荟萃分析
8
作者 刘志威 楚志文 +1 位作者 黎运呈 陈友鹏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5-49,共5页
目的:分析含多替拉韦方案对比含依非韦伦方案抗逆转录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婴影响情况。方法:检索建库至2023年6月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公开... 目的:分析含多替拉韦方案对比含依非韦伦方案抗逆转录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婴影响情况。方法:检索建库至2023年6月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中英文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资料,利用RevMan 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文献6篇,其中多替拉韦组2769例患者,依非韦伦组6006例患者。两组孕产妇抗逆转录治疗后病毒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5,95%CI 1.06~1.46,Z=2.73,P<0.05)。胎儿及新生儿情况分析中,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14,95%CI 0.05~0.22,Z=3.03,P<0.05),而在胎儿及新生儿严重不良事件胎儿宫内死亡(OR=1.08,95%CI 0.78~1.49,Z=0.47,P>0.05)、早产(RR=0.95,95%CI 0.85~1.07,Z=0.82,P>0.05)、新生儿死亡(OR=0.71,95%CI 0.25~2.00,Z=0.65,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使用含多替拉韦抗逆转录治疗方案的病毒应答率高于含依非韦伦治疗组,同时依非韦伦治疗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含多替拉韦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替拉韦 依非韦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母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部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播散性鸟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华英 王立静 +4 位作者 崔晓 杨洋 陈雪 马萍 张玉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8期102-105,11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播散性鸟分枝杆菌复合群(DMAC)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于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的HIV...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播散性鸟分枝杆菌复合群(DMAC)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于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的HIV合并DMAC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另收集同时期于上述三家医院住院的HIV合并播散性结核分枝杆菌(DMTB)感染者的信息,比较两者临床特征,并进一步对HIV合并DMAC感染者进行随访,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HIV合并DMAC感染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及肝肿大发生率、脾肿大发生率、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率均高于HIV合并DMTB感染者,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HIV合并DMTB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合并DMAC感染死亡患者未启动ART占比、CRP水平、HIV病毒载量高于生存患者,HGB水平低于生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启动情况、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是HIV合并DMAC感染者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初步鉴别HIV合并DMAC感染者和HIV合并DMTB感染者,ART对HIV合并DMAC感染者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鸟分枝杆菌复合群 临床诊断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B'亚型感染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对病毒载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永莉 陈燕丽 +3 位作者 郝金娟 阮玉华 邵一鸣 洪坤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8期9-11,16,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B′亚型感染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C位点等位基因的分布及其对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对146例HIV-1B′亚型感染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扩增方法进行HLA-A、-B、-C位点...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B′亚型感染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C位点等位基因的分布及其对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对146例HIV-1B′亚型感染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扩增方法进行HLA-A、-B、-C位点等位基因检测,计算各位点等位基因的频率及其对感染者病毒载量的影响。结果在146例HIV-1B′亚型感染者中分别检出HLA-A位点14个等位基因,-B位点24个等位基因,-Cw位点12个等位基因,其中频率大于0.1的等位基因为HLA-A*02,-A*11,-A*24,-A*30,-B*13,-B*40,-B*51,-Cw*03,-Cw*06,-Cw*08;HLA-A、-B、-C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的病毒载量高于杂合子(P=0.0013);HLA-A*03(P=0.0314)、-A*30(P=0.0072)、-B*13(P=0.0087)、-Cw*06(P=0.0145)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较低病毒载量。结论 HIV-1B′亚型感染者HLA-A*03、-A*30、-B*13、-Cw*06等位基因与低病毒载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白细胞抗原 病毒载量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方利益人视角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同伴支持机制的质性研究
11
作者 单锶楷 吴杨峰 +6 位作者 韩舒羽 李冬梅 全晓丽 常可意 韩佳凝 吴冬霞 张莉莉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6期574-579,共6页
目的探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同伴支持干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机制。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于2022年11月—2023年12... 目的探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同伴支持干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机制。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于2022年11月—2023年12月运用目的抽样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对5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10名感染与免疫医学科的医务工作者、6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同伴志愿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2个主题:HIV感染者/AIDS患者同伴支持有效性的提升机制;HIV感染者/AIDS患者同伴支持可持续性的提升机制。结论本研究总结提炼了基于三方利益人的视角探索、促进同伴支持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要素,包括提高同伴志愿者的资质及满足同伴志愿者自身需求以促进同伴支持有效性,优化同伴志愿者的工作流程以促进同伴支持的可持续性,可为优化HIV感染者/AIDS患者同伴支持的工作模式提供现实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同伴支持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孕产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12
作者 王宁 赵宗玲 孟凡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1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孕产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密云区医院进行孕产期保健及分娩的孕产妇19 32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孕产妇一般资...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孕产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密云区医院进行孕产期保健及分娩的孕产妇19 32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孕产妇一般资料及HIV、梅毒螺旋体和HBV初筛结果。结果:19 327例孕产妇中,HIV阳性0例,梅毒螺旋体阳性101例(0.52%),HBV阳性175例(0.91%)。2018-2022年梅毒螺旋体和HBV阳性呈小幅度波动,其中以2021年明显降低。孕产妇梅毒螺旋体、HBV阳性率及构成比均以20~29岁最高,40~45岁最低。结论:2018-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医院孕产妇HIV、梅毒螺旋体、HBV阳性率较低,以20~29岁最多,临床应针对此情况采取应对措施,消除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梅毒螺旋体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和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杨 刘付弟 曾方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0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和HBV复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9例HBV单纯感染者(HBV组)与76例HIV/HBV...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和HBV复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9例HBV单纯感染者(HBV组)与76例HIV/HBV合并感染者(HIV/HBV组)的临床资料。HIV/HBV组根据CD4^(+)T细胞计数分为A组(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31例)和B组(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45例)。比较HBV组与HIV/HBV组CD4^(+)T细胞计数、HBV DNA水平及NLR,进一步比较A组与B组的HBV DNA水平及NLR,分析HIV/HBV合并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与HBV DNA水平及NLR的相关性。结果HIV/HBV组CD4^(+)T细胞计数、HBV DNA水平低于HBV组,NLR高于HB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V DNA水平及NLR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HBV组CD4^(+)T细胞计数与HBV DNA水平及NLR均呈负相关(r<0,P<0.05)。结论HIV/HBV合并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降低,HBV DNA复制更加活跃,对临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CD4^(+)T细胞 病毒复制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监测与管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彩华 吕玮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627-632,共6页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病死率,使HIV感染者可获得长期存活。服药依从性是实现病毒抑制、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依从性的测量方法可分为间接和直接测量...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病死率,使HIV感染者可获得长期存活。服药依从性是实现病毒抑制、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依从性的测量方法可分为间接和直接测量两种。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个体水平因素、药物治疗方案因素、人际关系问题和结构性问题4大类。可提高依从性的方法有:短消息提醒、指导治疗及制定计划、实时依从性监测和应用长效抗病毒药物制剂等。虽然已有较多相关依从性的研究,获得可推广的行之有效的依从性监测及提高手段仍存在较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疗法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月新 覃秀娥 +2 位作者 卢瑞朝 徐彩玲 韦美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6期46-47,67,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行纤维支气管镜(fibro bronchoscopes,FB)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7月在广西龙潭医院治疗的58例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类患者在FB检查...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行纤维支气管镜(fibro bronchoscopes,FB)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7月在广西龙潭医院治疗的58例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类患者在FB检查前、检查时及检查后的护理要点。结果 58例HIV感染者均能配合操作,顺利完成FB诊疗,为其治疗及护理的工作人员无一例发生职业暴露。结论良好的护理可使患者主动配合FB检查,有利于其术后的身心康复,增强其对有创诊治信心,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感染 纤维支气管镜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0例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互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董培玲 张可 +1 位作者 吴昊 徐莲芝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 了解经输血或单采浆献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感染率 ;分析HIV与HCV感染的相互影响。方法 对 14 0例经输血或单采浆献血感染HIV的患者血清抗HCV、HBV M、肝脏生化功能、CD4 + 和CD8+ 细胞计... 目的 了解经输血或单采浆献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感染率 ;分析HIV与HCV感染的相互影响。方法 对 14 0例经输血或单采浆献血感染HIV的患者血清抗HCV、HBV M、肝脏生化功能、CD4 + 和CD8+ 细胞计数、纤维胃镜、肝胆脾B超进行分析。结果  14 0例HIV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患者中HCV抗体阳性者占 91.5 % (12 8/ 14 0 ) ;HIV和HCV混合感染者肝功能损害较轻 ,与单纯HIV感染者比较 ,其肝功能、B超改变、CD4 + 细胞计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输血或单采浆献血感染的HIV感染者中存在着极高的HCV感染 (91.5 % )。HIV和HCV混合感染者与单纯HIV感染者比较 ,肝功能损伤并不严重 ,提示HIV可能并不加速丙型肝炎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输血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毒与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纲 黄绍标 +5 位作者 李飞 李荣建 吴锋耀 凌敏 陈万 尤宗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4期20-21,共2页
目的调查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强制戒毒的313例吸毒者进行集群抽样调查,受检者除进行一般临床分析和有关功能检查外,重点检测其HCV、HIV及TP的... 目的调查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强制戒毒的313例吸毒者进行集群抽样调查,受检者除进行一般临床分析和有关功能检查外,重点检测其HCV、HIV及TP的感染强度。HCV及HIV检测采用ELISA法,TP检测采用TP颗粒凝胶(TPPA)法。结果 313例吸毒者中HCV、HIV及TP阳性者分别为267、19、18例,感染率分别为85.3%、6.1%、5.8%。其中HCV+TP、HCV+HIV两种阳性并存者感染率为4.2%、5.8%,未发现HIV+TP感染同时存在。但在本组中可见TP阳性率在青少年组不论男女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其男、女组阳性率分别为17.9%、11.9%。结论吸毒者是HCV、HIV、TP感染的高危人群,青少年中的TP感染者也可能成为HIV/艾滋病(AIDS)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 肝炎病毒 丙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HIV-1感染者体内异常免疫激活和免疫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健 吴南屏 +2 位作者 冯婷婷 冯磊 Norbert Brockmeyer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8-622,共5页
目的:研究长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于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体内异常免疫激活和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德国鲁尔大学艾滋病中心HIV-1感染者55例,在HAART治疗前及HAART治疗后(治疗1、3、5年),检测其外周血中CD4+T,CD8+... 目的:研究长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于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体内异常免疫激活和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德国鲁尔大学艾滋病中心HIV-1感染者55例,在HAART治疗前及HAART治疗后(治疗1、3、5年),检测其外周血中CD4+T,CD8+T,CD8+CD38+T,CD8+HLADR+T细胞和NK细胞数。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治疗前的HIV-1感染者体内CD4+T和NK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均<0.05),CD8+T,CD8+HLADR+T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均<0.05)。HAART治疗后CD4+T和NK细胞数回升(P均<0.05),但仍低于正常水平(P<0.05);HAART治疗1年,3年和5年的机体CD4+T细胞数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NK细胞数随HAART治疗进程有下降趋势,1年组和5年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CD8+HLADR+T细胞数迅速降低减少(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各组、3年组和5年组间、1年组和5年组间数据皆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CD8+CD38+T细胞数HAART治疗前、后,治疗后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AART治疗能有效升高免疫细胞数,降低体内异常免疫激活水平,一定程度上实现免疫重建,但即使长期HAART治疗也难以使免疫细胞数恢复到完全正常水平;HLADR对于HAART治疗更敏感;长期HAART治疗过程中HIV-1病毒可能通过某种方式继续损害NK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 病毒治疗 hiv-1感染 体内 免疫激活 免疫重建 HAART治疗 细胞数量 统计学差异 CD4+T细胞数 感染者 异常免疫 免疫缺陷病毒 CD8+T hiv-1病毒 数据 升高 激活水平 对照比较 德国鲁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早期患者的眼底改变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挥宇 勇志鹏 +5 位作者 何宏宇 李丹 毛菲菲 柳月红 许雪静 马爱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830-1831,共2页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的眼底改变。方法:对CD4≥200×106/L,不合并其他部位的机会感染和全身病,尚未曾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眼底检查。结果:患者120例中114例(95%)患者的221眼(92...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的眼底改变。方法:对CD4≥200×106/L,不合并其他部位的机会感染和全身病,尚未曾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眼底检查。结果:患者120例中114例(95%)患者的221眼(92.1%)的最佳矫正视力≥1.0;3例(2.5%)4眼(1.7%)视网膜后极部点片状出血者;1例(0.8%)患者1眼发现后极部棉绒斑。结论: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的早期眼底改变,在CD4≥200×106/L时,病变发生机会较少,对视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眼底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结核患者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静 姬郁林 +3 位作者 刘祥敏 张欢 曹鑫宇 薛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1期45-48,61,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结核患者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150例HIV感染合并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护理需求量表对HIV感染合并结核患者护理需求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结核患者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150例HIV感染合并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护理需求量表对HIV感染合并结核患者护理需求进行评估,分析其护理需求现状,并根据护理需求量表评分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需求组和低需求组,每组各75例,分析HIV感染合并结核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HIV感染合并结核患者护理需求总分为(196.37±10.87)分。两组教育情况、结核类型,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情况(OR=8.637)、结核类型(OR=3.920)、SAS评分(OR=1.262)、SDS评分(OR=1.310)、社会支持度评分(OR=0.724)是HIV感染合并结核患者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HIV感染合并结核护理需求较高,不同人群特征的HIV感染合并结核患者护理需存在差异,教育情况、结核类型、SAS评分、SDS评分、社会支持度评分是HIV感染合并结核患者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点关注该类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结核 护理需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