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的克隆与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帆 谭晓华 +2 位作者 彭晓君 蔡红兵 胡大荣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克隆hTERT启动子,并观察hTERT启动子调控下tk/GCV系统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的特异性杀伤效果。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以HepG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hTERT启动子;分别构建hTERT启动子和hCMV启动子调控的LacZ、t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目的克隆hTERT启动子,并观察hTERT启动子调控下tk/GCV系统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的特异性杀伤效果。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以HepG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hTERT启动子;分别构建hTERT启动子和hCMV启动子调控的LacZ、t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将上述质粒用脂质体转染A549细胞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系MRC5后,通过RT-PCR和β-Gal染色观察hTERT启动子工作情况;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GCV对A549和MRC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成功克隆hTERT上游-280bp^+40bp的核心启动子。RT-PCR和β-Gal染色显示hTERT启动子能有效地调控其下游tk基因、LacZ基因在端粒酶阳性的肿瘤细胞中特异性转录和表达;hTERT启动子调控的tk/GCV系统对端粒酶阳性的肿瘤细胞系A549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效应。结论hTERT启动子可特异性地调控目的基因在端粒酶阳性的肿瘤细胞中表达而不影响正常的细胞,表明端粒酶启动子调控自杀基因的表达是一种很有希望的肿瘤靶向基因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HTERT启动子 GCV 调控 表达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特异性杀伤 克隆 目的基因 LACZ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牙周膜细胞系的建立
2
作者 孙贵军 秦晓东 +5 位作者 王世琴 胡慧珍 陆笑颜 金佳佳 吴生荣 何祥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通过腺病毒法建立稳定表达外源性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的牙周膜细胞系,以构建腺病毒介导的高效、稳定的hTERT牙周膜细胞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TERT基因编码序列,构建同源重组腺病毒质粒p Ad-pshuttle-cmv-h TERT... 目的通过腺病毒法建立稳定表达外源性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的牙周膜细胞系,以构建腺病毒介导的高效、稳定的hTERT牙周膜细胞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TERT基因编码序列,构建同源重组腺病毒质粒p Ad-pshuttle-cmv-h TERT,收集腺病毒颗粒后感染人牙周膜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 TERT及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核心结合因子2、骨涎蛋白、骨钙素、骨桥素、Ⅰ型胶原蛋白m RNA的表达水平,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分化能力,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含h TERT基因的腺病毒颗粒并感染牙周膜细胞,感染细胞与正常牙周膜细胞形态相似;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 TERT及成骨相关基因在感染细胞中高表达;茜素红染色显示牙周膜细胞系成骨能力强;CCK-8结果示牙周膜细胞系增殖能力强。结论通过腺病毒法成功建立了过表达h TERT的人牙周膜细胞系,其具有较强的成骨分化能力,这为研究牙周膜再生机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细胞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腺病毒 稳定表达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T基因转染激活人毛乳头细胞端粒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官智 伍津津 +2 位作者 朱堂友 鲁元刚 杨桂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明确外源性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能否激活体外培养人毛乳头细胞(DPC)的端粒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空载体质粒pIRES2-EGFP和含有hTERT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hTERT分别导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DPC,经G418筛选得到阳... 目的:明确外源性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能否激活体外培养人毛乳头细胞(DPC)的端粒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空载体质粒pIRES2-EGFP和含有hTERT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hTERT分别导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DPC,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连续传代培养。应用反转录(RT)-PCR法检测hTERTmRNA的表达,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未转染DPC和空载体转染细胞(DPC-EGFP)无hTERTmRNA表达,端粒酶活性为阴性;而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细胞(DPC-hTERT)稳定表达hTERTmRNA,同时端粒酶活性转为阳性。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能够激活体外培养人DPC的端粒酶,为建立永生化细胞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乳头细胞 基因 HTERT 端粒酶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端粒酶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烜 张晓东 叶丽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19-523,共5页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telomerase)是维持端粒长度必需的一种逆转录酶,在细胞增殖、衰老、永生化和癌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细胞中端粒酶发生明显变化,有较...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telomerase)是维持端粒长度必需的一种逆转录酶,在细胞增殖、衰老、永生化和癌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细胞中端粒酶发生明显变化,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和很强的活性,成为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X蛋白(HBx)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Bx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致癌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分子机制,即激活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为端粒酶的催化亚单位)使细胞发生永生化而癌变.因此,详细阐明HBx与hTERT的关系对于揭示乙肝病毒致癌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HBV的分子结构和HBx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HBx与hTERT及其调控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有助于进一步阐明HBx的致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端粒 端粒酶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中端粒酶RNA的原位表达与肿瘤预后
5
作者 韩宇 洪宝发 +1 位作者 杨勇 王晓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43-844,共2页
观察人端粒酶mRNA(hTR)在各级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中的表达 ,分析其与肿瘤分级及预后的关系。作者回顾性分析了 6 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对照组的正常膀胱上皮、膀胱良性病变各 10例 ,对石蜡标本用地高辛标记的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 (hTRET... 观察人端粒酶mRNA(hTR)在各级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中的表达 ,分析其与肿瘤分级及预后的关系。作者回顾性分析了 6 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对照组的正常膀胱上皮、膀胱良性病变各 10例 ,对石蜡标本用地高辛标记的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 (hTRET)寡核苷酸作为RNA探针 ,原位检测端粒酶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显示 ,标本的端粒酶mRNA表达强度与膀胱TCC分级、预后显著相关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人端粒酶RNA 预后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 TCC H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细胞株h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程永波 房殿春 +1 位作者 杨海捷 罗元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检测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方法采用TRAP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免疫荧光法观察hTERT表达;选择hTERT启动子中-692~-403bp共290bp为靶序列,采取亚硫酸氢钠修饰和测序法(BSP)检测2种胃癌细胞株中靶序列甲... 目的检测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方法采用TRAP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免疫荧光法观察hTERT表达;选择hTERT启动子中-692~-403bp共290bp为靶序列,采取亚硫酸氢钠修饰和测序法(BSP)检测2种胃癌细胞株中靶序列甲基化状态并作分析。结果端粒酶和hTERT在SGC-7901和BGC-823胃癌细胞株中都有表达;PCR扩增产物测序测出-634~-403bp共232bp,经比对与亚硫酸氢钠转化前源序列对应良好,此序列段26个CpG胞嘧啶中,BGC-823细胞株有25个发生甲基化,SGC-7901细胞株全部发生甲基化,经检索此序列段含2个MZF-2结合域即2个锌指基序,但仅可结合MZF-2一个转录调节因子。结论高甲基化改变了DNA的空间结构可能是hTERT启动子高甲基化上调hTERT表达的原因之一,从而阻断了MZF-2与锌指基序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甲基化 MZ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永生化的BRCA1突变型人卵巢表面上皮细胞系的建立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任春霞 夏小艾 +2 位作者 杨树东 吕蓓 童国庆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3-699,共7页
背景与目的:BRCA1突变女性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增加,然而,目前尚不清楚BRCA1的单个等位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癌症的发生,建立BRCA1突变的永生化细胞系可能为此类肿瘤发生的研究提供一个有用的模型。方法:从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携带BR... 背景与目的:BRCA1突变女性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增加,然而,目前尚不清楚BRCA1的单个等位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癌症的发生,建立BRCA1突变的永生化细胞系可能为此类肿瘤发生的研究提供一个有用的模型。方法:从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携带BRCA1单等位基因185delAG突变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中分离和建立了卵巢表面上皮细胞系OSE236;然后利用反转录病毒系统介导的技术,用特异的shRNA稳定沉默p53表达,并导入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催化亚基和致癌基因HRAS,构建了系列细胞系并测定了其生长、衰老、细胞周期及致瘤特性。结果:成功建立了永生化细胞系OSE236/p53i/hTERT,但在该永生化细胞中导入致癌基因HRAS所构建的细胞系OSE236/p53i/hTERT/HRAS并未在体外和体内诱导肿瘤的转化。对该系列细胞系进行研究发现,与原代细胞系OSE236相比,永生化细胞系OSE236/p53i/hTERT中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明显降低,而该BRCA1突变在所有系列细胞系中都存在,细胞周期随永生化明显增强,相关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如CDK4、Cyclin B1/Cyclin D1/Cyclin E)上调,该永生化细胞系目前已在体外传代超过100代。结论:尽管未能在体外和体内将该永生化细胞系转化为癌细胞,但该携带BRCA1-185delAG突变的永生化人卵巢表面上皮细胞可能为研究BRCA1突变相关卵巢癌或乳腺癌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细胞 永生化 p53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BRCA1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猿猴病毒40T抗原介导永生化黑素细胞对其核型、HLA-DR和hTERT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常海 邓军 +3 位作者 郝飞 杨希川 钟白玉 叶庆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6-369,共4页
目的:观察猿猴病毒40T(SV40T)抗原介导黑素细胞(melanocyte,MC)永生化对染色体核型、人白细胞抗原-DR(humanleucocyte antigen-DR,HLA-DR)和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SV40... 目的:观察猿猴病毒40T(SV40T)抗原介导黑素细胞(melanocyte,MC)永生化对染色体核型、人白细胞抗原-DR(humanleucocyte antigen-DR,HLA-DR)和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SV40T抗原基因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经SofastTM阳离子聚合物转染至体外培养的第4代MC细胞,使其永生化,通过G418筛选,滤纸片法挑选单一克隆。对培养至第15代的永生化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LA-DR和hTERT蛋白的表达,反转录(RT)-PCR检测hTERT mRNA表达,以人黑素瘤A375细胞株为对照。结果:SV40T抗原介导的永生化黑素细胞具有正常的二倍体,HLA-DR和hTERT的表达未受影响,均为阴性,同时也未检测到hTERT mRNA的表达。结论:①转化的MC染色体为正常核型、HLA-DR的表达不受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和SV40T抗原的影响;②SV40T抗原不通过上调端粒酶反转录酶活性途径介导细胞永生化,同时也说明该转化细胞不易向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细胞 抗原 猿猴病毒40T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