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豆多肽对UVB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活性和胶原分泌的影响
1
作者 申亚利 刘培林 +2 位作者 刘琳立 范丽敏 李焕英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79-1186,共8页
研究黑豆多肽(BSP)对UVB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活性和胶原分泌的影响。使用MTT法测试不同质量浓度的黑豆多肽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UVB组、UVB+100,200,400,800μg/mL BSP组。使用MTT... 研究黑豆多肽(BSP)对UVB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活性和胶原分泌的影响。使用MTT法测试不同质量浓度的黑豆多肽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UVB组、UVB+100,200,400,800μg/mL BSP组。使用MTT法和EdU染色法测试细胞活力。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HA和HYP含量。RT-qPCT检测COL1A1、COL3A1、MMP-1和MMP-3 mRNA相对水平。使用DCFH-DA探针检测ROS。按照试剂盒说明测定氧化应激指标(SOD、CAT、GSH-Px和MDA)水平。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rf2(细胞核)和Keap1蛋白表达。结果表明,质量浓度0,100,200,400和800μg/mL的黑豆多肽不影响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活力(F=0.597,P<0.668)。与UVB组比较,UVB+100,200,400,800μg/mL BSP组的相对细胞活力和EdU阳性率逐渐升高,HA和HYP含量逐渐升高,COL1A1和COL3A1 mRNA相对水平升高,MMP-1和MMP-3 mRNA相对水平降低,ROS相对荧光强度和MDA水平降低,SOD、CAT和GSH-Px水平升高,Nrf2(细胞核)蛋白相对水平升高,Keap1蛋白相对水平降低(P<0.05)。黑豆多肽可提高UVB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活力,促进胶原分泌,通过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黑豆多肽有望成为抗衰老化妆品或美白化妆品的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多肽 紫外线B 人皮肤纤维细胞 胶原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脂肪干细胞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来源外泌体对紫外线诱导裸鼠光老化皮肤皱纹的改善作用
2
作者 迪丽达尔·地里夏提 贾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1-631,共11页
目的:探讨人脂肪干细胞(hADSCs)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s)来源的外泌体(Exo)对紫外线诱导裸鼠光老化皮肤皱纹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效果。方法:分别由hADSCs和HDFs中分离Exo,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记为hADSCs-Exo和HDFs-Exo。... 目的:探讨人脂肪干细胞(hADSCs)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s)来源的外泌体(Exo)对紫外线诱导裸鼠光老化皮肤皱纹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效果。方法:分别由hADSCs和HDFs中分离Exo,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记为hADSCs-Exo和HDFs-Exo。将28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注射Hank’s平衡盐溶液(HBSS)]、hADSCs-Exo组(注射hADSCs-Exo)和HDFs-Exo组(注射HDFs-Exo),每组7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裸鼠建立背部皮肤光老化模型,4周后,观察各组裸鼠背部皮肤大体形态表现并进行皮肤皱纹等级评分,HE染色观察各组裸鼠皮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裸鼠皮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裸鼠皮肤组织中胶原蛋白Ⅰ(Col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MMP-3、MMP-9和MMP-1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裸鼠皮肤组织中ColⅠ、原弹性蛋白和原纤维蛋白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由hADSCs和HDFs中分离的颗粒物均表现为典型的囊泡状结构,直径为50~100 nm,CD81、CD63、热休克蛋白70 (HSP70)和肿瘤易感基因101蛋白(TSG101)均呈高表达,表明成功分离hADSCs-Exo和HDFs-Exo。对照组裸鼠背部皮肤光滑,未见松弛或皱纹;模型组裸鼠皮肤皱纹严重,可见表皮粗糙、干燥和色素沉积等损伤情况;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裸鼠背部皮肤有少量深皱纹和轻度皮肤松弛,HDFs-Exo组裸鼠背部皮肤皱纹深度明显减轻。皮肤皱纹等级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裸鼠皮肤皱纹等级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和HDFs-Exo组裸鼠皮肤皱纹等级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hADSCs-Exo组比较,HDFs-Exo组裸鼠皮肤皱纹等级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HE染色观察,对照组裸鼠皮肤组织分层结构清晰,表皮较薄;模型组裸鼠皮肤组织分层紊乱,结构松散,表皮明显增厚;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和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病变减轻,且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表皮变薄,组织分层较为清晰,皮肤结构趋于正常。ELISA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裸鼠皮肤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和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hADSCs-Exo组比较,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裸鼠皮肤组织中ColⅠ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MMP-1、MMP-2、MMP-3、MMP-9和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和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ColⅠ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MP-1、MMP-2、MMP-3、MMP-9和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hADSCs-Exo组比较,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ColⅠ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 MMP-1、 MMP-2、 MMP-3、 MMP-9和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裸鼠皮肤组织中原弹性蛋白、原纤维蛋白1和ColⅠ染色强度均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和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原弹性蛋白、原纤维蛋白1和ColⅠ染色强度均明显增强;与hADSCs-Exo组比较,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原弹性蛋白、原纤维蛋白1和ColⅠ染色强度更深。结论:hADSCs和HDFs来源的Exo对紫外线诱导裸鼠光老化皮肤皱纹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HDFs来源的Exo作用效果要优于hADSCs来源的Ex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干细胞 人真皮纤维细胞 外泌体 光老化 皮肤皱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精油对UVA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
3
作者 刘一丹 王文翠 +3 位作者 李玉红 魏国栋 刘焕燕 马莉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87-1796,共10页
采用气质联用仪检测了永久花精油、古巴香脂精油和依兰依兰精油的主要成分,通过CCK-8法测定其作用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安全质量浓度,基于UVA诱导的HSF损伤模型,从细胞氧化应激反应、蛋白损伤和炎症反应三方面考察了3种精油对损伤... 采用气质联用仪检测了永久花精油、古巴香脂精油和依兰依兰精油的主要成分,通过CCK-8法测定其作用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安全质量浓度,基于UVA诱导的HSF损伤模型,从细胞氧化应激反应、蛋白损伤和炎症反应三方面考察了3种精油对损伤细胞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永久花精油、古巴香脂精油、依兰依兰精油分别检测出54、32、46种成分,主要为烯烃类化合物,其作用于HSF的最高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400、175和300 mg/L。3种精油均可以降低HSF中丙二醛的浓度,在照射前加入低质量浓度(0.1 mg/L)的依兰依兰精油的作用效果最佳,抑制率可达20.15%;3种精油均可以提高HS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质量浓度,在照射后加入低质量浓度(0.1 mg/L)古巴香脂精油的促进率高达118.09%;3种精油均可以提高HSF中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的质量浓度,在照射前加入低质量(1 mg/L)永久花精油的促进率高达137.10%;3种精油均可以降低HSF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前列腺素(PGE2)、白细胞介素-1(IL-1)的质量浓度,在照射后加入低质量浓度精油效果最佳,其中,质量浓度0.1 mg/L的依兰依兰精油和古巴香脂精油对MMP-1和PGE2的抑制率分别高达50.67%和57.60%,质量浓度1 mg/L的永久花精油对IL-1抑制率高达3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花精油 古巴香脂精油 依兰依兰精油 紫外线A 人皮肤纤维细胞 氧化应激 日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99a-3p对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冼文娇 梁景南 +1 位作者 卢巍 洪跃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4-940,共7页
目的 探讨微小RNA-199a-3p(miR-199a-3p)对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靶基因。方法 构建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99a-3p、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和Smad1的mRNA表达。原代分离和体外... 目的 探讨微小RNA-199a-3p(miR-199a-3p)对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靶基因。方法 构建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99a-3p、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和Smad1的mRNA表达。原代分离和体外培养成体C57BL/6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利用脂质体将miR-199a-3p模拟物和Smad1 siRNA转染至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99a-3p的靶基因;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验证miR-199a-3p和沉默Smad1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过表达miR-199a-3p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和Smad1的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转染Smad1 siRNA和miR-199a-3p模拟物后瘢痕疙瘩相关基因、Smad1的蛋白表达。结果 疤痕疙瘩组织中瘢痕疙瘩相关基因Col1a1(t=-3.334,P=0.016)、Col3a1(t=-5.927,P=0.001)和ACTA2(t=-3.673,P=0.010)mRNA表达和Smad1(t=-4.403,P=0.010)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小鼠皮肤组织,而miR-199a-3p(t=7.059,P<0.001)表达显著下降。在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miR-199a-3p可以抑制瘢痕疙瘩的相关基因Col1a1(t=5.514,P=0.005)、Col3a1(t=5.132,P=0.014)和ACTA2(t=4.136,P=0.026)mRNA表达和相关蛋白Col1a1(t=4.643,P=0.001)、Col3a1(t=6.554,P=0.003)和α-SMA(t=4.681,P=0.008)表达。miR-199a-3p与Smad1 3′-UTR有结合作用。过表达miR-199a-3p抑制Smad1 mRNA(t=3.556,P=0.024)和蛋白(t=3.781,P=0.019)的表达。分别转染miR-199a-3p模拟物和Smad1 siRNA后均能同时抑制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F=18.622,P<0.001、<0.001)和瘢痕疙瘩的相关蛋白Col1a1(F=18.804,P=0.003、0.022)、Col3a1(F=33.212,P=0.001、0.001)和α-SMA(F=10.181,P=0.020、0.028)表达。结论 miR-199a-3p通过靶向Smad1抑制瘢痕疙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瘢痕疙瘩 皮肤纤维细胞 微小RNA SMA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三甲胺对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作用的影响及VC对其干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斌 肖瀛 +4 位作者 俞苓 许豪杰 潘亮 周一鸣 刘小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162,共11页
本实验利用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处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s,HSF),通过分析抗氧化性指标、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细胞胶原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以及相关基因在mRNA水平的变化规律,研究TMAO对HSF细... 本实验利用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处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s,HSF),通过分析抗氧化性指标、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细胞胶原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以及相关基因在mRNA水平的变化规律,研究TMAO对HSF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阐释其对皮肤细胞衰老的作用。结果表明,TMAO处理能够显著升高HSF细胞内活性氧和丙二醛水平(P<0.05),并显著降低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通过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发现,TMAO处理能显著升高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mRNA水平,并降低胶原合成基因和诱导型一氧化氮氧合酶的mRNA转录水平,同时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p-p65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VC能够干预TMAO诱导的HSF细胞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和减少胶原流失。综上,TMAO对HSF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可能介导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促进HSF细胞NF-κB磷酸化,诱导炎症反应,并降低胶原合成和加速胶原降解,从而可能促进皮肤细胞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人皮肤纤维细胞 炎症因子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的鱼胶原蛋白肽修复性能研究
6
作者 蒲春宏 王荣昌 +2 位作者 华中杰 张佳婵 陈朝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5-1381,共7页
鱼胶原蛋白肽(Fish collagen peptides,FCPs)是一类具备多种活性功能的多肽混合物。近几年研究表明,口服鱼胶原蛋白肽能够安全高效地作用于皮肤,发挥抗氧化、抑制黑色素形成、延缓衰老和抗光老化等功效。然而,现有鱼胶原蛋白肽的体外功... 鱼胶原蛋白肽(Fish collagen peptides,FCPs)是一类具备多种活性功能的多肽混合物。近几年研究表明,口服鱼胶原蛋白肽能够安全高效地作用于皮肤,发挥抗氧化、抑制黑色素形成、延缓衰老和抗光老化等功效。然而,现有鱼胶原蛋白肽的体外功效研究较少。该研究利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建立UVA诱导的光损伤模型,从细胞形态和细胞存活率两个方面研究鱼胶原蛋白肽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测定鱼胶原蛋白肽处理细胞后,其中透明质酸、Ⅰ型胶原、弹性蛋白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来研究其抗氧化功效。另外对比分析细胞形态、细胞活力和关键代谢产物等的具体变化来研究鱼胶原蛋白肽对UVA诱导的光损伤细胞的修复作用。该研究为鱼胶原蛋白肽在皮肤光损伤修复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新型功能食品和胶原蛋白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胶原蛋白肽 光损伤 人皮肤纤维细胞 修复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诱导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 被引量:40
7
作者 伍严安 高春芳 +2 位作者 王皓 黄超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 BB(PDGF- BB)诱导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 ICR小鼠皮肤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和细胞计数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5 0~ 2 5 0 μg/ ml的苦参碱能...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 BB(PDGF- BB)诱导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 ICR小鼠皮肤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和细胞计数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5 0~ 2 5 0 μg/ ml的苦参碱能剂量依赖地降低血清刺激的细胞增殖 ,撤除苦参碱后抑制作用能完全逆转。苦参碱 (10 0~ 5 0 0 μg/ ml)亦能剂量依赖地抑制PDGF- BB诱导的细胞增殖。结论 :苦参碱显示了很强的抗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 ,可能通过抑制 PDGF- BB诱导增殖作用来介导的。提示苦参碱可能对皮肤纤维化疾病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皮肤 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PDGF-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膜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郑立 陈西广 +2 位作者 刘万顺 韩笑天 严小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4-320,共7页
通过玻璃流延法制备不同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膜 ,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对象 ,利用膜的浸渍液培养及膜表面直接培养法研究比较了两种多糖膜的细胞相容性 .实验发现两种多糖膜的浸渍液对细胞均无毒性效应 ,生物安... 通过玻璃流延法制备不同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及羧甲基壳聚糖膜 ,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对象 ,利用膜的浸渍液培养及膜表面直接培养法研究比较了两种多糖膜的细胞相容性 .实验发现两种多糖膜的浸渍液对细胞均无毒性效应 ,生物安全性是小分子质量膜好于大分子质量膜 ,羧甲基壳聚糖膜好于壳聚糖膜 .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壳聚糖膜上的生长受到抑制 ,生长一段时间后细胞有聚集和脱落现象 ,而羧甲基壳聚糖膜上细胞能很好地贴附、生长 ,没有聚集和脱落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皮肤纤维细胞 相容性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晓华 王扬 +2 位作者 蒋涛 付立业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探索和建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增殖指... 目的探索和建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增殖指数;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状态;HE染色观察细胞爬片下的形态及着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中间丝波形蛋白;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体外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建立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传5代内细胞及传5代内冻存复苏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均很强;倒置镜下观察、HE染色、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下观察鉴定培养细胞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符合成纤维细胞。结论本研究确立了体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原代培养 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指数 细胞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娟 石艳 +4 位作者 孙波 李相军 罗继巡 高海成 任立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9-902,F0003,共5页
目的:探索和建立一种新的、适宜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Fbs)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冷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对人皮肤Fbs的进行体外培养,通过生物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及ELISA实验技术,对人皮肤Fbs的活力检测、生长曲线... 目的:探索和建立一种新的、适宜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Fbs)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冷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对人皮肤Fbs的进行体外培养,通过生物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及ELISA实验技术,对人皮肤Fbs的活力检测、生长曲线、羟脯氨酸(HYP)含量及Ⅰ型胶原含量指标进行研究。结果:人皮肤Fbs原代培养时间较大鼠长。人皮肤Fbs冻存复苏后所得生长曲线与冻存前所得曲线基本相似;人皮肤Fbs培养液中,3~5d的HYP含量与1d相比有显著增加(P<0.01);2~6dⅠ型胶原含量与1d相比有显著增加(P<0.01)。结论:培养的人皮肤Fbs增殖能力强、适应性强、易培养且性状稳定,可为人类凹陷性瘢痕修复和美容除皱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纤维细胞 羟脯氨酸 Ⅰ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对人、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相容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建标 王红军 +1 位作者 何炳林 陈家童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为考察壳聚糖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相容性 ,采用流延法制备了纯壳聚糖膜和含甘油的壳聚糖膜 ,并在所制备的壳聚糖膜上进行了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和人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 .结果表明 ,壳聚糖膜在培养开始阶段会导致部分贴附细胞的... 为考察壳聚糖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相容性 ,采用流延法制备了纯壳聚糖膜和含甘油的壳聚糖膜 ,并在所制备的壳聚糖膜上进行了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和人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 .结果表明 ,壳聚糖膜在培养开始阶段会导致部分贴附细胞的破坏 ,而进一步培养会促进这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当细胞长满膜表面发生互相接触时 ,细胞产生接触抑制现象 ,不再继续增殖 .研究还发现 ,不论在标准培养板上还是在不同的壳聚糖膜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膜 皮肤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相容性 皮肤损伤 植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皮肤用药的长期毒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许华 李校堃 +6 位作者 郑青 杨晓明 黄亚东 赵文 姚成灿 吴晓萍 黄芝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aFGF)皮肤用药的长期毒性。方法 :对新西兰兔破损皮肤连续给药 2 8d ,剂量分别为 3 60 0 ,180 0 ,90 0U/cm2 ,观察rhaFGF用药期间和停药后对动物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学等方面的影响。结... 目的 :研究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aFGF)皮肤用药的长期毒性。方法 :对新西兰兔破损皮肤连续给药 2 8d ,剂量分别为 3 60 0 ,180 0 ,90 0U/cm2 ,观察rhaFGF用药期间和停药后对动物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rhaFGF的无毒剂量为 90 0U/cm2 ;rhaFGF180 0U/cm2 用药可见个别动物出现淋巴结、脾白髓、圆小囊固有层及胸腺滤泡增生 ;3 60 0U/cm2 用药可见半数以上动物淋巴结出现淋巴等器官滤泡增生 ,偶见大脑血管周围出现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个别动物睾丸生精小管精子细胞数量增加。停药 2周 ,上述病理改变减轻。未观察到rhaFGF的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 :rhaFGF在有效剂量及大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酸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皮肤用药 长期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麋鹿耳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核型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雪萍 张寒莹 +4 位作者 王子玉 许丹 孙永成 王锋 丁玉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1,共5页
为获得适合于克隆麇鹿的供体细胞,本试验对麋鹿耳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生长特征、核型分析和冷冻保护剂等进行了研究。通过组织块培养法获得麋鹿皮肤成纤维细胞,用胰酶轻度消化后传代3~4次可得到较纯的皮肤成纤维细胞... 为获得适合于克隆麇鹿的供体细胞,本试验对麋鹿耳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生长特征、核型分析和冷冻保护剂等进行了研究。通过组织块培养法获得麋鹿皮肤成纤维细胞,用胰酶轻度消化后传代3~4次可得到较纯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并经过免疫荧光鉴定;麇鹿染色体数目为2n=68,核型式为2(M)+64(A),XY(A,M);含10%NCS的DMEM培养基最适宜细胞生长;复苏后可获得87.78%的贴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皮肤纤维细胞 体外培养 核型分析 冷冻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贴壁法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林林 杜为 +5 位作者 张健 肖峰 王子盾 李小荣 汪道武 曹克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优化贴壁法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条件,建立稳定、经济、高效可行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包皮环切术后皮肤组织,剪成均匀组织块后贴壁,皮肤边缘长出薄层致密细胞团后胰酶消化、传代,并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 目的:优化贴壁法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条件,建立稳定、经济、高效可行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包皮环切术后皮肤组织,剪成均匀组织块后贴壁,皮肤边缘长出薄层致密细胞团后胰酶消化、传代,并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此方法与酶消化法相对照。结果:优化贴壁法成功率100%,取得组织后2 d沿皮肤边缘均开始生长高密度类圆形细胞层,在1周内可获得高质量、高数量的细胞,传代贴壁后经镜下形态观察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确定为皮肤成纤维细胞。结论:较之酶消化法,优化贴壁法细胞存活率高,活性及纯度好。该方法可稳定、经济地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纤维细胞 优化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幼芽提取物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黎 欧阳五庆 +2 位作者 余欣 易军 温叶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共5页
分离培养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将传代细胞均匀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在培养体系中加入终浓度为200μm o l/L的H2O2作用2 h,复制氧化损伤模型;Ⅲ组和Ⅳ组分别用含20 m g/L的0501和0502号玉米幼芽提取物培养液培养24 h,然后再用Ⅱ... 分离培养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将传代细胞均匀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在培养体系中加入终浓度为200μm o l/L的H2O2作用2 h,复制氧化损伤模型;Ⅲ组和Ⅳ组分别用含20 m g/L的0501和0502号玉米幼芽提取物培养液培养24 h,然后再用Ⅱ组的处理方法对细胞进行氧化损伤,研究玉米幼芽提取物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抗氧化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Ⅲ组和Ⅳ组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扫描电镜下Ⅱ组细胞的细胞膜出现皱缩穿孔等现象,Ⅲ组和Ⅳ组细胞完整性较好,细胞联系紧密;透射电镜观察,Ⅱ组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染色质边集,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Ⅲ组和Ⅳ组细胞结构清晰,出现轻度的粗面内质网扩张。表明富含腺嘌呤类衍生物的玉米幼芽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具有抗凋亡保护作用,在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对细胞膜蛋白和结构性蛋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幼芽提取物 氧化损伤 纤维细胞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猪角膜基质样组织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艳青 张文杰 +4 位作者 胡晓洁 周广东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以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种子细胞,在猪角膜微环境中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分离获取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通过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细胞,示踪细胞的转归。选取第3代的细胞接种于可吸收... 目的探讨以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种子细胞,在猪角膜微环境中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分离获取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通过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细胞,示踪细胞的转归。选取第3代的细胞接种于可吸收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PGA),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移植于猪的角膜基质层内,于第8周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以角膜基质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角膜基质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角膜逐渐恢复透明,与对照组角膜无明显差别。组织学检查显示形成新生的角膜基质样组织,呈板层状,排列较规则,与对照组角膜组织相似。超微结构观察及胶原纤维直径检测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荧光显微镜观察到GFP阳性细胞存在。结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能替代角膜基质细胞,在猪角膜内构建角膜基质样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角膜基质 皮肤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线影响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Jun、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平 杨荣丽 +4 位作者 苏慧 李林丽 宋健文 卢宁 刘钰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的研究红外线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HSF)中c-Jun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为红外线引起光老化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被分为对照组(无红外线照射)和实验组(红外线照射);用MTT检测各... 目的研究红外线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HSF)中c-Jun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为红外线引起光老化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被分为对照组(无红外线照射)和实验组(红外线照射);用MTT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细胞化学(ICC)方法检测各组c-Jun和Ⅰ、Ⅲ型胶原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MT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组中红外线照射对HSF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红外线照射下调Ⅰ型胶原m RNA和蛋白的表达,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Ⅰ型胶原的m RNA和蛋白表达下降越明显(P<0.01);红外线照射成纤维细胞12 h后Ⅲ型胶原m RNA和蛋白的表达都呈照射剂量依赖性下调(P<0.05,P<0.01),24 h后Ⅲ型胶原m RNA和蛋白的表达都呈照射剂量依赖性上调(P<0.05,P<0.01);红外线照射上调了c-Jun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呈照射剂量依赖性(P<0.05,P<0.01)。结论红外线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上调c-Jun表达,抑制Ⅰ型胶原表达,干扰Ⅲ型胶原表达,这可能是其引发和促进皮肤光老化的发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 C-JUN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人皮肤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丁生财 陈意生 +1 位作者 魏泓 刘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 研究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在体内和体外的感染性 ,建立理想的细胞模型 ,为猪一人间跨种移植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 运用组织块培养法、冷胰蛋白酶方法及热胰蛋白酶方法培养猪皮肤成纤维细胞 ,比较 3种方法的优点和... 目的 研究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在体内和体外的感染性 ,建立理想的细胞模型 ,为猪一人间跨种移植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 运用组织块培养法、冷胰蛋白酶方法及热胰蛋白酶方法培养猪皮肤成纤维细胞 ,比较 3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结果 建立了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组织块培养法优于胰酶法。结论 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猪皮肤成纤维细胞优于胰酶法 ,经济实惠、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并为研究PERV在体内和体外的感染性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 ,为评估猪一人间跨种移植的生物安全性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对建立动物克隆生产的皮肤体外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细胞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异种移植 生物安全性 感染 培养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成钢 王文彬 +3 位作者 王京仁 李淑红 王兴平 罗仍卓么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78-80,98,共4页
目的探索和建立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技术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含10%小牛血清的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液(DMEM)和1640两种培养体系,运用组织块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分别对出生后1、3 d和5 d的东方田鼠乳... 目的探索和建立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技术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含10%小牛血清的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液(DMEM)和1640两种培养体系,运用组织块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分别对出生后1、3 d和5 d的东方田鼠乳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结果 0.25%胰酶消化分离出生后1 d和3 d东方田鼠乳鼠皮肤较出生后5 d组织可获得较多数量细胞,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快速贴壁生长,一般6~7 d长满培养瓶,细胞纯度高,HE染色细胞呈长梭形,胞核明显;DMEM和1640两种培养液均可用于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但细胞传代后生长趋缓,只可传代2~3次。本实验运用组织块贴壁法未能培养出皮肤成纤维细胞。结论确定了有效分离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日龄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技术方法和操作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皮肤纤维细胞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A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急性和慢性光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20
作者 侯巍 郑跃 +3 位作者 许庆芳 刘晨 陆春 赖维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急性和慢性光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选取第4~8代的细胞进行实验。用长波紫外线(UVA)单次照射建立HDFs急性光损伤模型,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 目的:探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急性和慢性光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选取第4~8代的细胞进行实验。用长波紫外线(UVA)单次照射建立HDFs急性光损伤模型,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剂量UVA照射后第1、2、3天HDFs的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照射后HDFs的增殖活性。慢性光损伤HDFs模型采用8-甲氧沙林(8-MOP)避光孵育细胞24h,随后以含8-MOP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置换培养基,行9J/cm^2 UVA照射,照射完成后换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DMEM)(含10%胎牛血清)避光传代培养,21d后显微镜下观察HDFs形态;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计算衰老细胞率。结果:单次UVA照射导致HDFs增殖率下降,与UVA剂量呈正相关。UVA在剂量为≤10J/cm^2时,细胞存活率保持在>85%;而UVA剂量≥15J/cm^2时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20 J/cm^2时存活率为50%左右,至25 J/cm^2时仅为约25%。慢性光损伤HDFs诱导组(即UVA+MOP组)几乎所有细胞均出现体积变大、细胞颗粒增加等细胞老化的特征性改变;SA-β-Gal染色细胞的阳性率>95%。结论:UVA单次照射可成功建立HDFs急性光损伤模型,UVA联合8-MOP构建HDFs慢性光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老化 急性光损伤 皮肤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