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中的幸福哲学逻辑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国顺 陶磊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1-93,共3页
以现代分工样式的劳动为建构性因素,古典经济学开启了"商业社会"所呈现的自然和谐的幸福景观。站在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黑格尔从哲学维度把劳动提升为"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两者的同构性忽略了劳动的消极方面是... 以现代分工样式的劳动为建构性因素,古典经济学开启了"商业社会"所呈现的自然和谐的幸福景观。站在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黑格尔从哲学维度把劳动提升为"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两者的同构性忽略了劳动的消极方面是市民社会虚幻幸福的断裂点,也暴露出两者的意识形态本质。马克思将劳动理论提升至批判理论高度,通过对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双重批判,从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资本逻辑语境下造成劳动消极方面的根源,勾勒了超越谋生方式的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从而使劳动成为个人自我实现和体现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内在目的,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未来社会幸福图景,进而凸显马克思哲学"改变世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哲学 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 劳动的消极方面 断裂点 自由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