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蕊 郭宗伟 +1 位作者 张效云 肖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属于非经典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b(MHCⅠb)类分子,包括膜结合型和可溶性HLA-G两种形式,通过相应受体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是形成母胎耐受、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学机制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属于非经典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b(MHCⅠb)类分子,包括膜结合型和可溶性HLA-G两种形式,通过相应受体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是形成母胎耐受、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学机制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占比最高且预后差,研究发现HLA-G的基因多态性及表达水平与NSCL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HLA-G可作为NSCLC早期诊断、亚型区分、治疗及预后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辅助诊断依据的临床价值,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更可能提供NSCLC诊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 hla-g多态性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免疫逃逸 生物标志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牛成纤维细胞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的敲除以及人白细胞抗原-G1基因的敲入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健 林爱星 陈永福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1-306,共6页
构建了敲除猪α-1,3-GT并敲入人白细胞抗原HLA-G1基因的打靶载体pZJ,其中以新霉素抗性基因(Neo)为正筛选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负筛选基因。采用优化的脂质体转染法将打靶载体pZJ转染于一个长势良好的胎猪成纤维细胞系中,经7... 构建了敲除猪α-1,3-GT并敲入人白细胞抗原HLA-G1基因的打靶载体pZJ,其中以新霉素抗性基因(Neo)为正筛选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负筛选基因。采用优化的脂质体转染法将打靶载体pZJ转染于一个长势良好的胎猪成纤维细胞系中,经7天G418(600μg/ml)药物筛选,共获得30个Neo抗性细胞克隆,其中12个为非绿色荧光细胞克隆,7个扩大培养良好,提取阳性克隆细胞的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检测。经PCR结果检测,打靶载体转入到胎猪成纤维细胞中,其中3个非荧光阳性单克隆细胞在细胞基因组中进行了定点整合。以同样的脂质体转染条件将pZJ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经筛选并对其进行PCR检测,其中2个均为定点整合阳性。该研究为今后克隆出表达HLA-G1而不表达α-1,3-GT基因的个体猪,从而提供可以真正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打下了基础,也为猪牛之间的跨物种敲除提供了一个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 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 基因打靶 人白细胞抗原hla-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04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伟华 江红 匡洪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及其大血管病变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04亚型的遗传多态性,探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pecificprimer,PCR-SSP)技术对合并...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及其大血管病变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04亚型的遗传多态性,探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pecificprimer,PCR-SSP)技术对合并/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北方汉族2型DM患者的HLA-DRB1*04亚型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东北地区汉族2型DM患者中共检出9种HLA-DRB1*04亚型。2型DM伴大血管病变组DRB1*0404等位基因频率较2型DM无并发症组显著增高;但DRB1*0403等位基因频率较无并发症组显著减少。结论1型DM与2型DM可能具有相似的HLA遗传背景。DRB1*0404单倍型可能是2型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易患基因,DRB1*0403单倍型可能是2型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保护性基因。HLA-DRB1*0404等位基因是患免疫相关性疾病患者发生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尤其是大血管病变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0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nef诱导凋亡及下调人类白细胞抗原-I类分子
4
作者 黄官友 黄秀艳 +2 位作者 曾耀英 曾祥凤 吴晓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nef调节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293T细胞分为两组,用脂质体法将含HIV-1 nef基因的质粒及空载体分别转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IV-1 nef在转染细胞...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nef调节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293T细胞分为两组,用脂质体法将含HIV-1 nef基因的质粒及空载体分别转染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IV-1 nef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HIV-1 nef在转染细胞中有表达。转染HIV-1 nef的细胞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经抗HLA-A,B,C-FITC染色后,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05±22及269±15,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Annexin V-APC/PI染色后,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0.82±8.32)%及(8.12±5.43)%,两者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IV-1 nef下调细胞表面的HLA-I类分子及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NEF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 凋亡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与欧美人群1A型糖尿病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Q/DR易感基因的比较
5
作者 赵旦 王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094-1097,1103,共5页
1A型糖尿病(T1ADM)最重要的易感基因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尤其是HLAⅡ类基因DQ/DR。在亚洲和欧美人群中,HLA DQ/DR易感基因的特征为:亚洲人群中DQβ链上第57位的天冬氨酸对T1ADM保护效应不明显。欧美人群中DQ2和DQ8易感性最强,亚... 1A型糖尿病(T1ADM)最重要的易感基因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尤其是HLAⅡ类基因DQ/DR。在亚洲和欧美人群中,HLA DQ/DR易感基因的特征为:亚洲人群中DQβ链上第57位的天冬氨酸对T1ADM保护效应不明显。欧美人群中DQ2和DQ8易感性最强,亚洲人群中DQ4和DQ9易感性最强,而两种人群中DRB1*0301和DRB1*0401均常分别与DQ2和DQ8连锁在一起构成易感性最强的单倍型。DQB1*0302、DQA1*0501、DRB1*0401,*0402,*0407均为欧美T1ADM人群的易感基因,但在亚洲T1ADM中并未发现明显的易感性;相反,DQB1*0401在欧美高加索人种中作为保护基因,但在亚洲人群中表现为易感基因,且DRB1*09亦可能与亚洲人群T1ADM相关,但其独立性尚存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高加索 亚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C与HIV-1感染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宁 徐丽丹 于景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98-1500,共3页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综合征。HIV可分为1型(HIV-1)和2型(HIV-2),其中HIV-1分布广泛,是造成...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综合征。HIV可分为1型(HIV-1)和2型(HIV-2),其中HIV-1分布广泛,是造成全世界AIDS流行的主要原因,HIV-2多局限于西非。目前AIDS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感染 人类白细胞抗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AIDS HIV-2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抗原-G1对NK92效靶识别过程的影响
7
作者 田兴辉 周建军 +3 位作者 方贞付 娄黎明 汪蕴 丰美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04-909,共6页
人白细胞抗原G (humanleukocyteantigen G ,HLA G)属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Ⅰ类分子 ,为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killer,NK)抑制性受体的识别配体 ,可以向NK细胞传递抑制性信号 ,从而抑制N... 人白细胞抗原G (humanleukocyteantigen G ,HLA G)属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Ⅰ类分子 ,为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killer,NK)抑制性受体的识别配体 ,可以向NK细胞传递抑制性信号 ,从而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为了研究HLA G对NK与靶细胞识别作用的影响机制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对全长HLA G1的表达和功能进行了探讨 ,并对效靶识别过程中靶细胞 [Ca2 + ]i (胞内自由钙离子浓度 )进行了实时检测 .结果发现 ,全长的HLA G1表达于K5 6 2、JAR和CHO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上 ,它能够部分地抑制NK92的细胞毒作用 .NK92与CHO和GFP CHO细胞作用后 ,靶细胞 [Ca2 + ]i 出现了明显的升高 ,HLA G1的表达则抑制了靶细胞 [Ca2 + ]i的升高 .结果提示 :靶细胞[Ca2 + ]i 的升高是有效的细胞杀伤作用的必要条件 ,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G1 NK92 效靶识别过程 影响 胞内钙离子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尘螨过敏性鼻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延明 王成硕 +2 位作者 赵亚丽 张媛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8-694,共7页
目的探索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human leukocyte antigenⅡ,HLA-Ⅱ)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尘螨过敏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单纯尘螨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病人71例,健康对照92例,提取受试者外周血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索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human leukocyte antigenⅡ,HLA-Ⅱ)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尘螨过敏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单纯尘螨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病人71例,健康对照92例,提取受试者外周血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分型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based genotyping,PCR-SBT)进行HLA-Ⅱ基因(DRB1、DQB1)分型。采用R软件进行HLA-Ⅱ基因频率统计及单倍体型分析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基因频率在AR与对照组中的比较应用χ2及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结果进行Bonferroni多重矫正。结果共检测到16个HLA-DRB1等位基因,13个HLA-DQB1等位基因。其中DQB1*06:01:01(P校正=0.010,OR=2.347,95%CI:1.392~4.225)、DRB1*08:03:02(P校正=0.012,OR=3.213,95%CI:1.732~7.821),在尘螨过敏性病人中的基因频率较健康对照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HLA-DRB1*08:03:02和HLA-DQB1*06:01:01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群尘螨过敏性鼻炎发病的风险因子。单倍体型DRB1*08:03-DQB1*06:01(19%vs 4.8%,P校正=0.007,OR=4.232,95%CI:1.822~9.237)在病例组中频率增加。结论 HLA-DRB1*08:03:02和HLA-DQB1*06:01:01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群尘螨过敏性鼻炎发病的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尘螨 人类白细胞抗原 DQB1 DRB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与整合素家族细胞黏附分子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损伤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威 郭琳 +1 位作者 寇有为 王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与整合素家族细胞黏附分子LFA-1、Mac-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合并多器官损伤大鼠模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ELISA法连续测定大鼠ANP合并多器官损伤模型血清IL-10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于多个时...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与整合素家族细胞黏附分子LFA-1、Mac-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合并多器官损伤大鼠模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ELISA法连续测定大鼠ANP合并多器官损伤模型血清IL-10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于多个时相点检测整合素家族细胞黏附分子LFA-1、Mac-1在ANP合并多器官损伤SD大鼠血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的变化,并检测血浆淀粉酶及胰腺、肺和肾脏的病理学损害。结果:IL-10、LFA-1和Mac-1在ANP组中各个时相点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ANP组中血浆淀粉酶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明显的胰腺、肺和肾脏的病理学改变。结论:IL-10和整合素家族细胞黏附分子LFA-1、Mac-1均参与了ANP继发多器官功能损伤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白细胞介素10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巨噬细胞1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人类白细胞抗原G 3'非翻译区基因多态性调查
10
作者 胡国龙 邵雷 +1 位作者 林红 桂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3′非翻译区(3′UTR)基因多态性。方法:提取100例维吾尔族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3′UTR,直接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多态性和单倍型分布情况。结果:100例维吾尔族人基因组DNA标本成功测...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3′非翻译区(3′UTR)基因多态性。方法:提取100例维吾尔族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3′UTR,直接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多态性和单倍型分布情况。结果:100例维吾尔族人基因组DNA标本成功测序98人份,在HLA-G 3′UTR区检测到10个基因多态性,包括14bp Del/Ins、+3003C/T、+3010C/G、+3027A/C、+3035C/T、+3092T/G、3121T/C、+3142C/G、+3187A/G、+3196C/G。这些基因位点之间强连锁,共有20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2最多,占24.9%。结论:新疆维吾尔族HLA-G 3′UTR的基因多态性和基因连锁情况具有独特性,为进一步研究HLA-G在遗传、进化、免疫功能和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g 基因多态性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病损处角质形成细胞表面ICAM-1及HLA-DR抗原的表达
11
作者 邹耘 周礼义 陈兴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及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DR区 (HLA DR抗原 )在尖锐湿疣 (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复合物法 (SABC法 )对比研究CA初发组、CA复发组及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 (... 目的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及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DR区 (HLA DR抗原 )在尖锐湿疣 (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复合物法 (SABC法 )对比研究CA初发组、CA复发组及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 (KC)表面ICAM 1及HLA DR抗原的表达。结果 正常人KC表面没有或仅有极微弱的ICAM 1及HLA DR抗原表达 ,而CA初发组及复发组病损局部KC表面ICAM 1及HLA DR抗原均呈阳性表达 (P <0 0 1)。CA病损处KC表面ICAM 1及HLA DR抗原表达有一定相关性 (r=0 4 316 ,P <0 0 5 )。结论 CA患者病损处KC表面表达ICAM 1及HLA DR抗原使局部细胞免疫状态发生变化 ,能有效地启动并参与局部免疫应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临床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圣冰 肖漓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3-347,共5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是一类非经典HLAⅠb类分子,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妊娠免疫,HLA-G可保护胎儿免受母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LA-G在诱导器官移植物免疫耐受、协助肿瘤细胞以及病毒的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是一类非经典HLAⅠb类分子,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妊娠免疫,HLA-G可保护胎儿免受母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LA-G在诱导器官移植物免疫耐受、协助肿瘤细胞以及病毒的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将HLA-G作为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和病毒感染等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靶点已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就HLA-G的基因多态性与分子结构、HLA-G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做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 器官移植 基因多态性 肿瘤 病毒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妊娠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抗原G3在稳定转染细胞细胞膜上的表达
13
作者 石春林 马康涛 周春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2-485,共4页
人白细胞抗原G(HLA G)是一种在母婴耐受中起主要作用的非经典的HLA Ⅰ类分子 .其中HLA G3结构简单 ,仅具有α1结构域、穿膜区及胞浆区 ,其是否在细胞表面表达尚存在争议 .为了建立HLA G3稳定转染细胞株并确定其在细胞内的定位 ,采用RT ... 人白细胞抗原G(HLA G)是一种在母婴耐受中起主要作用的非经典的HLA Ⅰ类分子 .其中HLA G3结构简单 ,仅具有α1结构域、穿膜区及胞浆区 ,其是否在细胞表面表达尚存在争议 .为了建立HLA G3稳定转染细胞株并确定其在细胞内的定位 ,采用RT PCR法从 9周人胎盘组织中获得了HLA G3的cDNA ,并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 ,将所获得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 G3转染至HLA Ⅰ (- )细胞株K5 6 2 ,经G4 18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株K5 6 2 G3.利用RT PCR、Western印迹检测方法证明在K5 6 2 G3细胞株中 ,HLA G3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均有表达 .进一步利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证明HLA G3能够在转染细胞细胞膜上表达 .结果表明 ,稳定转染细胞株中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G3 稳定转染细胞 细胞 表达 hla-g3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下沉默HLA-G对JEG-3细胞、EPAS1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孙春蕾 杨娟 +3 位作者 谢莹莺 许文宇 雷娟 刘朵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探讨在低氧条件下,沉默绒毛膜滋养细胞系JEG-3细胞的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G(HLA-G)表达对JEG-3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和通过内皮PAS1区域蛋白1(EPAS1)低氧反应通路参与高原低氧条件下子痫前期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转染小干扰RNA(s... 目的探讨在低氧条件下,沉默绒毛膜滋养细胞系JEG-3细胞的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G(HLA-G)表达对JEG-3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和通过内皮PAS1区域蛋白1(EPAS1)低氧反应通路参与高原低氧条件下子痫前期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转染小干扰RNA(siRNA)抑制JEG-3细胞中HLA-G的表达,将转染后的JEG-3细胞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常氧抑制组、低氧抑制组。采用CCK-8实验及体外侵袭实验法检测4组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q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法检测4组细胞中HLA-G和EPAS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常氧对照组相比,低氧对照组及常氧、低氧抑制组均可使JEG-3细胞的增殖活性、侵袭能力降低,使得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低氧对照组与低氧抑制组产生了明显的坏死细胞群。低氧条件下,降低HLA-G的表达会提高细胞坏死率。无论在常氧还是低氧下,抑制HLA-G表达均使细胞被阻滞在G1期。(2)与常氧对照组相比,低氧对照组及常氧、低氧抑制组均降低HLA-G蛋白表达,且低氧和抑制HLA-G蛋白表达二者有协同作用,均可增加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素-1(ET-1)蛋白表达,抑制HLA-G则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2)的表达。结论低氧环境下,沉默HLA-G可能通过EPAS1低氧反应通路影响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低氧 人类白细胞抗原G 内皮PAS1区域蛋白1 高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除猪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并敲入HLA-G1基因的打靶载体构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健 林爱星 陈永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8-502,共5页
本实验室已克隆到猪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α1,3GT,第九外显子不全)。其中pMD3arm载体上有5.0kb的片段,该片段包括了小部分第8外显子,完整的第8内含子和一部分第9外显子。本实验中利用LAPCR的方法,从猪的基因组中获得约2.0kb的猪α1,... 本实验室已克隆到猪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α1,3GT,第九外显子不全)。其中pMD3arm载体上有5.0kb的片段,该片段包括了小部分第8外显子,完整的第8内含子和一部分第9外显子。本实验中利用LAPCR的方法,从猪的基因组中获得约2.0kb的猪α1,3GT的第9外显子序列的扩增产物,将片段克隆于pGEMTeasy载体。将5.0kb和2.0kb片段分别作为打靶载体的5′,3′同源臂,以neo为正选择标记基因,以GFP为负选择标记基因,构建敲除猪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并同时能表达人白细胞抗原HLAG1基因的的打靶载体pZJ。经酶切图谱和测序结果的鉴定成功地构建出敲除猪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并同时能表达人白细胞抗原HLAG1基因的正负双向选择的打靶载体,为异种器官移植提供了很好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 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 基因打靶 人白细胞抗原hla-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蕈样肉芽肿患者HLA-DR、LFA-1、ICAM-1、CD4和CD8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静 狄正鸿 +2 位作者 郭英军 张士发 梁再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化群抗原4、8(CD4、CD8)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MF患...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化群抗原4、8(CD4、CD8)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MF患者的外周血和皮损HLA-DR、LFA-1、ICAM-1、CD4、CD8抗原的表达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MF患者外周血HLA-DR+、LFA-1+及ICAM-1+淋巴细胞比正常对照增高(P均<0.01);MF患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较正常对照下降(P<0.001);MF患者皮损中HLA-DR+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及LFA-1+、ICAM-1+细胞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增高。结论: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HLA-DR和LFA-1、ICAM-1、CD4、CD8抗原表达普遍存在异常,与MF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人白细胞DR抗原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分化群抗原4 分化群抗原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度联合力扑素同步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CYFRA21-1、CEA、SCCA、CA125、IL-8及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文静 王璐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6期1844-1847,共4页
目的:探讨恩度联合力扑素同步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ntin-19-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 目的:探讨恩度联合力扑素同步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ntin-19-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糖类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确诊的72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单纯给予放射治疗,实验组给予恩度联合力扑素同步放疗,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接受治疗4个疗程,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YFRA21-1、CEA、SCCA、CA125及IL-8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8^+免疫细胞所占的比值。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CYFRA21-1、CEA、SCCA、CA125及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YFRA21-1、CEA、SCCA、CA125及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以上各血清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CD3^+、CD4^+及CD8^+细胞所占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3^+、CD4^+细胞所占比值明显低于治疗前,CD8^+细胞所占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各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比值改变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力扑素同步放疗能明显降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CYFRA21-1、CEA、SCCA、CA125及IL-8水平,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度 力扑素 放疗 中晚期宫颈癌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 癌胚抗原(CEA)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 糖类抗原125(CA125) 白细胞介素-8(IL-8)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TAP1上调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 HLA-Ⅰ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欧阳乐平 张善义 +5 位作者 李军亮 许新科 翁胤仑 郑眉光 王圣文 李方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抗原提呈相关转运蛋白1(TAP1)过表达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U251细胞,构建慢病毒载体并转染U251细胞,获得稳定高表达TAP1的细胞株并设立转染空载体对照组,分别收集U251细胞组、空... 目的:探讨抗原提呈相关转运蛋白1(TAP1)过表达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U251细胞,构建慢病毒载体并转染U251细胞,获得稳定高表达TAP1的细胞株并设立转染空载体对照组,分别收集U251细胞组、空载体对照组和TAP1基因转染细胞组细胞的蛋白和RNA,行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过表达的TAP1对U251细胞HLA-Ⅰ表达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U251细胞HLA-Ⅰ表面呈现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TAP1高表达U251细胞株,TAP1 mRNA和蛋白分别升高(8.73±1.07)倍和(11.71±0.83)倍。高表达的TAP1促进U251细胞HLA-A、HLA-B、HLA-C(重链)和β2微球蛋白(轻链)mRNA表达上调,分别升高(3.51±0.36)倍、(4.78±0.85)倍、(2.94±0.28)倍和(3.23±0.24)倍,HLA-Ⅰ蛋白表达升高(3.14±0.53)倍,同时U251细胞HLA-Ⅰ的表面呈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TAP1能促进U251细胞HLA-Ⅰ表达及其在细胞表面呈现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U251细胞 抗原提呈相关转运蛋白1 人类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肠道DCs和细胞因子IL-1β、IL-4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政 王巧民 宋继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建立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探讨大鼠肠道免疫耐受功能变化。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福氏志贺痢疾杆菌灌胃制造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然后评价两组大鼠回肠末端和远端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 目的建立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探讨大鼠肠道免疫耐受功能变化。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福氏志贺痢疾杆菌灌胃制造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然后评价两组大鼠回肠末端和远端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免疫组化检测肠道表面分子CD11c与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检测IL-1β、IL-4表达。结果建立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后,免疫组化示实验组大鼠远端结肠CD11c、CD80、CD86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且回肠末端和远端结肠IL-1β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肠道局部免疫耐受功能降低,影响肠道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表达失衡,使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11c 抗原 CD80 抗原 CD86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鉴别甲型H1N1流感快速抗原假阴性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洋 许翔 +2 位作者 陈鹤 徐元宏 王中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99-1302,共4页
选取行甲流快速抗原检测和RNA检查的疑似甲流患者纳入该研究。分单阴阳组(抗原阴性、RNA阳性);双阴组(抗原、RNA阴性)和双阳组(抗原、RNA阳性)。选同期行体检的44例无任何疾病的正常人为对照组。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四组间白细胞(W... 选取行甲流快速抗原检测和RNA检查的疑似甲流患者纳入该研究。分单阴阳组(抗原阴性、RNA阳性);双阴组(抗原、RNA阴性)和双阳组(抗原、RNA阳性)。选同期行体检的44例无任何疾病的正常人为对照组。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四组间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及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单阴阳组WBC及NEUT%高于双阴组(均P<0.05),LYMPH%低于双阴组(P=0.023)。单阴阳组与双阳组四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阴组WBC及NEUT%低于双阳组(均P<0.05),LYMPH%及MONO%高于双阳组(均P<0.05)。单阴阳组WBC及NEUT%高于对照组(P<0.001),LYMPH%低于对照组(P<0.001)。双阴组WBC、NEUT%及MONO%高于对照组(均P<0.05),LYMPH%低于对照组(P<0.001)。双阳组WBC及NEUT%高于对照组(均P<0.05),LYMPH%及MONO%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单阴阳组与双阴组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仅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HR:1.51,95%CI:1.11~2.06)。WBC对甲流快速抗原假阴性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95%CI:0.79~0.99)。最佳诊断临界值为8.5×10~9/L。甲流快速抗原检测阴性而WBC≥8.5×10~9/L的甲流疑似患者,需行甲流RNA检测进一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快速抗原检测 RNA检测 假阴性 ROC曲线 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